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非持久性污染物COD和NH3—N作为代表性预测污染因子,以大量湘江长株潭段的环境状况检测和质量评价数据为基础,采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对湘江长株潭段水环境容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江长株潭段水COD环境容量为66 052 t/年,NH3—N环境容量为6 600.2 t/年。现状COD排放量为102 052 t/年,是环境容量的1.5倍;NH3—N排放量为19 951 t/年,是环境容量的3倍。COD和NH3—N分别需削减35%和67%才能满足允许排放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以韶关市芙蓉新区为例,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区域内各镇2017、2020和2030年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头等9镇仍有可利用容量,重阳镇2017、2020和2030年将出现氨氮水环境容量不足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空间容量,在获得其旅游景点布局与面积、大气环境、水质等方面数据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旅游的水质、大气、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和生物(鸟类)等环境容量和旅游空间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其旅游环境日容量为100 000人,旅游空间日容量为30 000~60 000人;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是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旅游景点面积控制着旅游空间容量;根据木桶原则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容量为每天能容纳游客30 000~60 000人;目前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空间容量较大,而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跟不上,限制了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保障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三门湾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为半封闭式海湾,三面群山环抱,一面临海,海湾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浙江省三大半封蔽型海湾之一。2000年以来三门湾内围填海速度更明显加快,其对海洋自然环境的累积影响也逐渐增大。近年来针对三门湾围填海的影响分析多以海床演变、水动力或者是水质环境中单一因子影响分析为主,尚未有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历年现场采集调查资料成果对比的方法,首次从海底岸滩演变、海洋水动力环境、海洋水质、沉积物环境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三门湾近期大型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综合效应。同时利用三门湾实际冲淤状况验证了海床冲淤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海床冲淤进行了预测。通过三门湾海床整体淤积概况、水体的流速减小程度、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以及水域富营养化历年和季节性变化的综合特征分析认为:三门湾水域富营养化逐年增加的成因与陆域污染源的相关性较小,主要是因为三门湾围填海规模的持续发展导致湾内水动力环境减弱而使得水体环境的自我稀释能力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亚洲最大的城中湖的汤逊湖面临着湖内水质急剧恶化的困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其水质已不能满足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因而,亟需针对汤逊湖流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调研了汤逊湖污染源现状,对比了汤逊湖水环境容量,并利用MIKE21FM组件进行了汤逊湖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拟汤逊湖水质现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内水系连通方案下水动力的改善情况,以及实施污染减排方案后从东坝河调水和非调水情景对汤逊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水系连通对改善湖体水动力有重要作用;仅进行污染物削减对全湖水质提升效果有限,而当从东坝河引水10 m~3/s、同步进行内源、外源污染物削减时,全湖Ⅲ类水区域面积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风景区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经过实地调查,使用游路容量计算法,计算出神龙山风景区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游客日容量和年容量.其结果为神龙山风景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使风景区的四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计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岭一江苴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实际计算,归纳总结了保护区旅游规划中对环境容量的认识、计算原则、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认为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和卡口法对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的计算是合理可行的,其结果能给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山美水库水环境现状,提出了山美水库流域纳污能力计算方法,以及设计水文条件、流域水功能区划及水质保护目标,计算得到了山美水库流域主要河道的纳污能力,为山美水库流域后续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水环境容量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文  陆斌 《绿色科技》2020,(6):264-266,269
指出了海南分界洲岛为典型的海岛型旅游度假区,以分界洲岛为例,探讨了分界洲岛的旅游环境容量情况,主要从该岛的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外,其余3项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社会环境容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分界洲岛旅游环境容量建设的策略,并为分界洲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交通环境容量、游客浏览心理容量等方面作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查与测算,探讨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承载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景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用游距计算法,深入景区经过实地详细调查,计算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风景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旅客日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其结果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择森林公园类型旅游区——亚龙湾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旅游容量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亚龙湾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为6600人次,旅游空间环境容量为8244人次,旅游功能设施容量为6400人次,旅游社会心理容量为2310人次,综合旅游环境容量为6200人次。生物环境容量、交通环境容量和游客心理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接待规模的限制因子。在三亚旅游旺季,尤其是春节黄金周期间,整个景区呈现超载状态。针对出现的过载问题,提出了新建扩建景点和游步道、扩建停车场面积、合理安排停车组织方式和园区内交通组织及建立淡旺季两套管理等措施,以提高亚龙湾森林公园的整体环境容量并缓解旅游旺季带来的环境容量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经过数年的发展,游客量逐步增加。为了保护环境不受破坏,本文通过运用面积法、线路法等一系列测算方法,对该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详细计算,最终得出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日环境容量为1 091人,年游客容量为16.365万人次,为公园的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计算的“木桶原理”或权重因素,在建立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景区的调查数据,建立或修改完善了自然条件方面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对相关指标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目前植被、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藉此提出了提高植被、停车场、住宿设施环境容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河兰州市段上游污染源较多的问题,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和二维岸边排放模型段尾控制法分别对黄河兰州市段主要排污口至下游控制断面的水质情况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模拟计算。一维模拟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研究区段COD_(cr)浓度未出现超标情况,但从浓度沿程变化来看,上游排污口的汇入会明显加大下游水体污染物的浓度。二维模拟结果表明:黄河兰州市段各主要排污口均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但上游污废水的排放会减小下游水体的纳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测算表明: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为11213人次/d ,年生态环境容量为314万人/年,旅游环境容量为10789人次/d ,年旅游环境容量为302万人次/年。分析了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容量,得出了大明山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的合理容量不宜超过302万人次/年。  相似文献   

18.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 4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90.9万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59.5万人次为好;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根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控制建没与发展规模,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调查了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7 处水域水质状况,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滃江源湿地公园水质总体良好,除部分水域部分时间段出现超标情况外,整体能够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 准;滃江源湿地公园不同区域水质有所差异,坝仔河和滃江的水质明显劣于其他水域,但在该次调查期 间,随着时间的推进,两处水质总体趋向好转,已达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最后,就湿地公园水环境保护 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的评价,结合2010年福州市闽江、敖江、龙江入海污染物通量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分析了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原因,为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