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经营方式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经择伐3年后,林分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保留木的生长速度比择伐前快;巨尾桉二代萌芽林的生长速度比新造林快;皆伐改择伐的经营方式在第一个采伐周期的经济效益虽然比皆伐低,但在第二个采伐周期后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皆伐新造林和皆伐二代萌芽林。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立木测树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泰县岩溪国有林场凤山工区巨尾桉引种试验林皆伐标准地的120株样木材料,对巨尾桉胸径与树高,胸径、树高与材积,胸径、树高与生物量间的内在关系,采用数理统计和现代计算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用数学模型反映立木测树因子之间关系的规律性,为编制巨尾桉测树数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尾巨桉具有很强萌芽能力,采用科学的更新技术培育二代萌芽林分,具有省时省力省成本和生长快等优点。尾巨桉二代萌芽更新主要技术为:选好保留萌芽条林分、做好伐后迹地清理及补植、适时除萌定株、及时做好抚育管理等工作。经过精心管理,8年皆伐平均产材可达150 m^3·hm-2以上,比实生苗造林提高经济效益15%以上。  相似文献   

4.
巨尾桉萌芽更新最佳伐根高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伐根高度对巨尾桉萌芽更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伐根高度在-5~20cm范围内,对萌芽能力、萌芽林生长及林分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伐根高度,能促进新根系形成,有利于继代经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伐根高度以5cm为宜。巨尾桉萌芽林长势与一人林分相当,但营林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短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合理主伐年龄的确定一直存在争议。在充分分析影响巨尾桉人工林主伐年龄的各种成熟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短轮期巨尾桉人工林的主伐年龄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比较科学地确定巨尾桉人工林的主伐年龄,为巨尾桉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此模型分析得出广东美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巨尾桉人工林主伐年龄为5.71年。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礼光 《防护林科技》2004,(6):22-23,7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方面,皆伐最高,70%择伐次之,50%择伐第三,30%择伐最小;生态效益方面,70%择伐最高,皆伐最小;社会效益方面,50%择伐最高,皆伐最小。综合效益以70%强度择伐最大,50%择伐其次,皆伐第三,30%择伐最小。建议杉木林主伐采用强度为70%择伐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嫩枝扦插育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属桃金娘科,系巨桉和尾叶桉的杂交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林相整齐,轮伐期短的特点。其材质用途广,是发展工业原料林的优良阔叶树,适宜于福建省闽南地区栽培。随着工业原料林基的建设和规模的扩展,大面积的推广巨尾桉造林。但其种子、苗木来源不足,采用巨尾桉嫩枝扦插快速育苗,是解决苗木来源的一条可行途径。几年来,我们在不同季节用巨尾桉嫩枝扦插进行了快速育苗试验。穗条应  相似文献   

8.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林地清理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的林地清理方式以不炼山且伐桩不覆盖处理为最好 ,与炼山的处理方式相比 ,该模式不但有利于伐桩早萌芽且萌芽率高 ,而且林分径高比例较为协调 ,抗风能力强 ;不炼山的林地采伐剩余物多 ,白蚁食物丰富 ,伐桩及萌芽条基本不受白蚁危害 ,更新效果较为理想 ,2 6 5个月林分有效株数、萌芽率、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达 3 2 1 7条·hm- 2 、81 0 4%、7 3 0m和 6 2 0cm ;实行不炼山 ,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将使腐殖质增多 ,利于地力的维持。不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出发 ,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应采用不炼山伐桩不覆盖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广泛调查、收集闽南地区巨桉、尾叶桉、巨尾桉等按树新品种引种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现有林分的生长情况、经济效益和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提出我省闽南地区建设桉村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伐桩高度对尾巨桉萌芽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尾巨桉3个不同高度水平伐桩的萌芽率和萌芽力的调查分析,阐明伐桩高度对尾巨桉萌芽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的萌芽更新能力极强,且高度在5~10 cm的伐桩在3个处理中具有最高的萌芽率和萌芽力,其中,萌芽率高达97.3%,显著高于15~20 cm的伐桩;萌芽力高达16条/桩以上,且与10~15 cm和15~20 cm的伐桩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对萌芽林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刀具前角与切削量对柠条材切削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区灌木资源十分丰富,柠条、沙柳等灌木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同时又是生产人造板的优质原料,但在削片加工过程中存在木片质量不稳定、树皮切不断等问题。从刀具前角和切削量对柠条材切削力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柠条材最佳切削参数,以改进削片机性能,提高柠条材削片质量,为新型沙生灌木削片机的设计与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切削方向对木材切削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樟子松、水曲柳等三种木材为试验对象,采用闭式切削方式,研究切削方向对木材主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切削方向时,木材主切削力大小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主要趋势为端向主切削力最大,横向最小.相同切削方向时,水曲柳主切削力最大,杉木最小;木材不同截面的主切削力呈现规律性变化,但3种木材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对木质材料切削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切削方式———无屑切削的切削机理及切削力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并在单板切条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验证。研究证明,楔型刀锯进行木质材料无屑切削时,其切削力受木材的树种、切削方向、锯片尺寸、角度参数及切削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榛子嫩枝扦插生根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品种(品系)、生长素(IBA、α-NAA)、质量分数3个因素,采用L16(42×29)正交设计研究榛子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生长素质量分数对扦插生根率影响最大,依次为品种、生长素种类.不同质量分数水平间生根率差异极显著,IBA 0.03%质量分数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不同品种间生根指数差异显著,巴赛罗娜生根指数最大.榛子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诱导期和表达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呈上升趋势,表达期下降;PP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诱导期上升,表达期下降;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上升,诱导期和表达期下降.  相似文献   

15.
伊加城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99-201,204
在分析林权制度改革后对木材生产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伐区木材生产作业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供圆锯片合理设计与使用的依据,对水曲柳、杉木和樟子松3种木材进行闭式切削试验,研究锯齿前角、切削厚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切削力和法向切削力均随锯齿前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切削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受切削速度的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不同密度木材切削参数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桂花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GGR-6对桂花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GGR-6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桂花插条生根率,明显缩短了生根时间。GGR-6 100 mg/kg处理生根效果最好,插条的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7.5%、533.3%、340.0%,生根时间比对照缩短11天。  相似文献   

18.
19.
从5个方面分析了实施“天保工程”后,沾河林业局可采资源发生的变化,需要重新确定采伐量的原因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实施限额采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近几年采伐限额制度实施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通过在吉林省延边林区所做的调查分析,从改进和完善采伐限额管理方法,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期达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