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子蓬是一年生盐生植物,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种子。前人研究表明,异子蓬异型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耐盐性,而异型种子在长成植株后,其生长后期的耐盐性无显著差异。因此,假设异型种子植株在生长中期可能会有不同耐盐性。该实验分析了不同盐分水平对异子蓬异型种子植株生物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子蓬异型种子植株在生物量和大部分生理指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盐分对异子蓬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中盐促进,高盐抑制。Na^+和Cl^-含量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之,异子蓬异型种子生长中期的植株具有相似的耐盐性,耐盐差异可能出现在生长早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GB)对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下毕氏海蓬子和盐角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甜菜碱提高了盐环境下毕氏海蓬子和盐角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在外源甜菜碱处理下,毕氏海蓬子和盐角草幼苗根茎长及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单盐处理,表明外源甜菜碱提高了毕氏海蓬子和盐角草抗盐能力.甜菜碱对毕氏海蓬子种子萌发率、发芽势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于促进幼苗根茎的生长及提高活力指数和耐盐性方面对盐角草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异子蓬二态性种子萌发对生境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了异子蓬(Borszczowiz aralocaspica)的果实多态性表现,并通过培养箱萌发试验,对其大小2种类型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种子能在10~35 ℃的范围内萌发,萌发适应温度范围宽,萌发速度快,同时能够在1.3 mol/L的NaCl溶液中萌发,对盐分的忍耐能力极强;小种子一般适于在30 ℃以上较高的温度下萌发,萌发受到盐分的强烈抑制,萌发缓慢,表现出一定的休眠现象,但当盐浓度降低时,具有一定的萌发恢复.这意味着异子蓬的大种子和小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策略.因此得出,异子蓬通过形成2种类型的种子,而将2种不同的萌发策略统一于一体,增加了对环境的适合度,有利于在不利条件下的定居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为试材,于2017—2018年在天津市滨海盐碱土进行了膜下滴灌试验, 分析了覆膜和灌溉对玉米盐分离子质量分布特征、玉米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和灌溉对玉米离子分布的影响显著,显著减小了根部Na+吸收质量,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小56%,从而减少了盐分对叶片的伤害;显著增大了茎部K+的积累质量,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高24%,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显著增加了叶部Ca2+质量,苗期FI20处理比LI10高96%,促进作物幼根的生长和根毛的形成,改善了玉米体内的离子平衡,减轻了盐胁迫作用;显著增加了叶部Mg2+质量,拔节期FI20处理比LI10高136%,增强了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植株的耐盐性。(2)玉米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均随着生育期进程而增加,覆膜和灌溉改变了植物体内盐分离子质量,对玉米生物量的积累影响较大,成熟期FI20处理比LI10高1%~46%;对玉米根冠比(R/S)有显著影响,使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改变,成熟期根冠比(R/S)FI20处理比LI10小48%~52%。(3)利用2017年玉米试验数据采用Logistic曲线建立了干物质生长模拟方程,引入了盐分离子修正系数,拟合方程显著。利用2018年玉米试验数据对建立的玉米干物质盐离子模型进行了验证,各个处理的拟合曲线与其实测值都较接近;建立的干物质生长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盐碱地玉米干物质的累积过程。综上,覆膜和灌水定额为20 mm的FI20处理对植株的盐离子调节作用最显著,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改变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获得了适当的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盐地碱蓬在高盐碱土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布泊钾盐矿区人工植被生态示范区种植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对象,重点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盐地碱蓬在盐碱土改良中的生态学意义。结果显示:全换土区植物个体生长较其他土壤类型生长良好,而炉渣区生长相对较慢,这说明好的土壤环境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炉渣区而言,虽然其含盐量不是最高,但因为其孔隙度大的物理性质使其保水力相对较差,因此,植物生长相对最差。而原状土区虽然植物发芽存活率低,植被盖度低,但是存活的个体生长良好,说明盐地碱蓬一旦适应了盐土环境,高盐土环境不会对其生长产生较大影响。根冠比结果表明,原状土区炉渣区炉渣+换土区全换土区,这说明在较差的土壤环境中(高盐/高孔隙度),植物为了更好的生存,必须发展出较为强大的根系,以获取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来维持生活,这正是植物适应外界胁迫环境的一种生态机制;对于土壤盐分和养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盐碱土环境中种植盐地碱蓬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然而,其盐分含量和p H在原状土区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小,说明盐地碱蓬有利于该区土壤盐碱性的降低以及土壤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麦发芽期耐盐性差异和生理响应特征,对126份大麦材料进行200 mmol·L~(-1)NaCl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及生长实验,并对极端耐盐性材料和盐敏感性材料进行盐胁迫处理水培实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麦发芽期各指标测量值较对照相比均下降,且处理与对照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发芽势、发芽率、株高、根长和根数的变异系数值分别为73.81%、58.00%、47.22%、39.39%和31.79%,说明不同材料盐胁迫处理具有较大差异;并且除株高和发芽率、根长之间无相关性之外,其它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采用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4个耐盐等级,其中ZDM655等33个品种为高度耐盐性,MAVRIIP等28个品种为中度耐盐性,GN241等16个品种为中度盐敏感性,莆田17号等49个品种为盐敏感性。在盐胁迫水培条件下,大麦主要通过调节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表型特征来适应盐胁迫,高度耐盐性材料ZDM655地上部和根系中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63倍和2.55倍,而盐敏感性材料ZDM222地上部和根系中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95倍和2.92倍;同时,ZDM655较对照相比地上部K~+含量显著提高,地下部K~+含量显著下降,而ZDM222地上部K~+含量显著下降,地下部较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高度耐盐性材料具有更好适应盐胁迫的表型特征和生理响应功能。种子发芽期耐盐性强弱是在盐渍地生长的关键,发芽势、发芽率、株高、根长、根数可以作为大麦发芽期耐盐性评价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实验,设置3种盐分类型(NaCl,Na2SO4以及两者等摩尔比例混合盐)和6个浓度梯度〔0(CK),50,100,200,300,500 mmol/L)〕,探讨了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et Buhse)幼苗生长以及不同生长期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盐分类型及浓度的响应。结果发现:① 不同盐分类型和浓度处理下,白梭梭幼苗同化枝直径和分叉数具有明显差异,幼苗株高、基径和同化枝枝长随盐分浓度增大而减小,适度盐分浓度(300 mmol/L)促进主根生长,高盐分浓度(500 mmol/L)则具有显著抑制作用。② 随处理时间和盐分浓度的增加,白梭梭幼苗生物量积累受到的抑制不断增大,与对照相比,处理后期(第75 d)500 mmol/L浓度的NaCl,Na2SO4和混合盐处理下,白梭梭幼苗总生物量分别降低77%,87%和78%,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78%,87%和74%,地下生物量分别降低75%,81%和76%。③ 随时间的延长,白梭梭幼苗根冠比在各盐分处理下均呈增大趋势,但随盐浓度增加,根冠比变化趋势随盐分类型和处理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④ 白梭梭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异速生长关系,且盐分处理未显著改变异速生长指数,均表现为地下生物量累积速率大于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盐分胁迫下,白梭梭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对Na2SO4作出的响应要先于NaCl和混合盐,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3种盐分类型作出的响应趋于一致,即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根系,以缓解盐分过多造成的水分短缺等影响,维持植物的存活,符合最优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8.
干旱、盐胁迫条件下两种盐生植物生物量分配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贺海波  李彦 《干旱区研究》2008,25(2):242-247
以2种一年生盐生草本植物钠猪毛菜、盐生草为试验对象,研究干旱和盐分胁迫对2种盐生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干旱和盐分胁迫显著影响了2种盐生植物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的分割。生长分析表明:2种盐生植物在生长率、根冠比、叶面积比方面皆存在明显可塑性,且根冠比、叶面积比的变化均受到个体发育漂变的影响;在整个营养生长期的不同处理组中,根冠比、叶面积比总体上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2种盐生植物的根冠比和叶面积比的变化与最优理论和模型的预测相一致;随干旱胁迫的加重,根冠比增大而叶面积比减小。但在盐分胁迫条件下,2种盐生植物并未出现基于最优分配理论来调节生物量分配模式,且2种盐生植物根冠比和叶面积比的响应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此外,不同处理组间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根冠比、叶面积比)的差异,往往只存在于生活史的某一时期,在整个营养生长期间,并不自始至终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无菌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耐盐性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不同基因型小麦(小偃6号、NR9405、RB6和陕229)种子为材料,研究组培条件下盐胁迫对小麦种子活力、幼苗生物量、保护酶活性、亲合性渗调物质以及Na+、K+ 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发芽率、根长、芽长、生物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盐胁迫下小偃6号与NR9405的生物量显著高于陕229与RB6;小偃6号与NR9405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升高;RB6和陕229在0~150 mmol/L盐浓度下SOD酶活性升高,而在2 00 mmol/L盐浓度时,SOD活性急剧下降.随着盐浓度的升高4种不同基因型小麦体内游离脯氨酸累积量增大,在200 mmol/L时RB6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幼苗体内的Na+含量增加,K+含量下降,Na+/K+比值增大.小偃6号和NR9405的耐盐性优于陕229与RB6.  相似文献   

10.
以2个耐盐性不同的西葫芦品种翡翠二号(耐盐性较强)和新早青一代(耐盐性较弱)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布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200 mmol/L,400 mmol/L NaCl胁迫下西葫芦生长某些生理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LA对200 mmol/L NaCl胁迫下盐敏感品种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缓解作用较好,而在400 [ HTSS]mmol/L NaCl胁迫下ALA对耐盐性较强的翡翠二号的缓解作用显著.ALA处理可提高NaCl胁迫下西葫芦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抑制MDA产生,增加西葫芦植株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西葫芦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转AtNHX1基因的8个马铃薯株系(1、2、4、6、8、15、18、19)和未转基因的"甘农薯2号"(CK)为材料,在正常地以及全盐含量分别为0.56%、0.29%的高盐和中盐地上种植,分析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通过隶属函数法、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叶面积扩展率、单株产量、叶绿素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植株(为对照的1.17~3.96倍)。而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为对照的63.07%~78.4%和82.7%~86.35%。根据生长和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各株系的耐盐性,筛选出1个强耐盐株系和3个较强耐盐株系,各株系耐盐性由强至弱为:19158418216CK,AtNHX1的导入显著提高了大田马铃薯植株的耐盐性,利用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有助于耐盐株系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毕氏海莲子和盐角草幼苗对PEG 6000模拟干旱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浓度PEG 6000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盐生植物毕氏海蓬子和盐角草幼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PEG 6000浓度的上升,毕氏海蓬子和盐角草体内主要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盐角草SOD活性呈上升趋势。毕氏海蓬子产生速率高于盐角草,且随着干旱的加剧呈上升趋势。盐角草MDA含量基本趋于稳定,毕氏海蓬子MDA的含量虽低于盐角草,但随着干旱的加剧呈上升趋势。毕氏海蓬子的脯氨酸含量随干旱程度的加剧先上升再下降,盐角草的脯氨酸含量一直上升,两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大。叶绿素含量总体随干旱递增,叶绿素a/b随干旱程度加剧先略有增加然后大幅度下降。总体来看,盐生植物抗氧化酶活性是水分胁迫的敏感指标,而盐角草耐旱能力比毕氏海蓬子要强。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海岛棉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新海16号、新海20号、新海24号、新海25号、新海28号、新海34号和新海35号等7个海岛棉品种在盐胁迫(0.6%NaCl)下幼苗生长情况、光合特性等,为海岛棉栽培管理及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6%NaCl盐胁迫下,种子出苗率、株高、鲜重、干重、第一片真叶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有所下降;而植株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SS)、可溶性蛋白质(SP)和丙二醛含量(MDA)均增加。同等盐胁迫条件下,新海24号、新海34号、28新海号、新海35号与其余3个品种相比,具有较低的植株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本研究发现,0.6%NaCl盐胁迫对海岛棉种子出苗影响较小,对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和植株含水量影响较大。海岛棉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气孔限制因素所引起的。海岛棉品种在0.6%NaCl盐胁迫下基本上都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但对新海20号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转GhABF2转录因子苗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GhABF2转录因子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进行苗期耐盐性研究,以期了解该作物对逆境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转GhABF2基因株系材料(T1、T2)与对照未转基因材料(WT)植株的干鲜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就各性状值的变化来看,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了明显的抗逆性。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与对照非转基因植物WT相比,转GhABF2基因材料T1、T2的生物量显著增加;WT、T1、T2的叶绿素含量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略有下降,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植株的生长状态、生理生化等性状指标方面来看,转基因植株比对照非转基因植株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5.
3种盐生植物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种植盐生植物是一种改良与利用盐碱土资源的有效方式,掌握盐生植物的养分吸收特征可以提高改良效果的基础。选取盐地碱蓬、高碱蓬和野榆钱菠菜为材料,研究田间种植的3种盐生植物干物质积累与N、P、K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盐地碱蓬、高碱蓬和野榆钱菠菜干物质积累旺盛期在生育末期,此时净积累量分别占干物质总量的96.42%、96.76%和93.29%。3种盐生植物之间以及不同生育期N、P、K浓度差异明显(P0.05)。盐地碱蓬N含量、高碱蓬K含量、野榆钱菠菜N和K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降低,3种盐生植物的P含量和高碱蓬的N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盐地碱蓬K含量先增后减。除高碱蓬对N的积累量呈先减后增外,盐地碱蓬和野榆钱菠菜的N积累量以及3种盐生植物对P和K的积累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且生育中期至生育末期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复合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盆栽的方式人为设置不同浓度土壤含盐量(0.05%、0.1%、0.2%、0.3%、0.4%),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土壤复合盐胁迫对水稻株高无明显影响;0.1%的土壤盐分促进了水稻植株干重、产量、整精米率、恶白粒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0.2-0.4%的土壤盐分引起了水稻植株干重、产量和整精米率的明显下降,同时造成了稻米中恶白粒率、蛋白质含量的显著提高,但并没有影响直链淀粉的含量.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盐分(0.1%)有利于改善水稻产量和品质,高浓度盐分(0.2-0.4%)易引起水稻减产和品质变劣,建议将土壤盐分含量0.1%作为盐碱地水稻生产的临界盐分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建立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研究》2021,38(5):1436-1441
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不同类型钠盐胁迫对荒漠植物盐爪爪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芽长和根长,分析盐爪爪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适应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机制,为种植盐爪爪生态修复不同类型盐碱地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NaCl、Na2SO4、NaHCO3、Na2CO3均显著抑制盐爪爪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2)回归方程分析盐爪爪萌发期的耐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临界值分别为325 mmol·L-1、267 mmol·L-1、245 mmol·L~(-1)和166 mmol·L~(-1),其极限值分别是671 mmol·L-1、580 mmol·L~(-1)、569 mmol·L~(-1)和389 mmol·L-1,相对于中性盐,盐爪爪种子萌发时对碱性盐更敏感。(3)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均显著抑制盐爪爪幼苗芽和根的生长,盐爪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这4种钠盐的响应差异显著;相对于幼苗芽,幼苗根的响应更为敏感,可将根长作为评价盐爪爪耐盐性的参数,碱性盐毒害强于中性盐;根据盐分对盐爪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性顺序依次为: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0~150mmol/LNaCl处理对小偃6号和NR9405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小,50、100mmol/LNaCl处理对陕229和RB6的发芽有一定促进作用;150~200mmol/L的盐浓度可能是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下降,且活力指数对盐害反应最为敏感。盐胁迫抑制小麦发芽期间芽和根生长,且在低盐浓度(50mmol/L)下根受抑制敏感程度大于芽;盐浓度上升则相反。小麦根数在低盐浓度(50mmol/L)下增加,高盐浓度(>150mmol/L)下减少。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出苗延迟,出苗率下降。不同基因型小麦发芽过程对盐胁迫的反应不同。小麦种子耐盐性存在基因型差异,4个冬小麦品种中,小偃6号种子耐盐性相对较好,NR9405次之。陕229和RB6耐盐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利用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测定了长枝木霉T6菌株耐盐性及其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浓度为30~50 mg·m L~(-1)时,其对长枝木霉T6菌株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影响作用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处理后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当NaCl溶液浓度为10、20 mg·m L~(-1)时,与对照相比其对长枝木霉T6菌株生长无显著影响,且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长枝木霉T6菌株对NaCl溶液胁迫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胚芽和胚根长度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且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15%、6%~14%、4%~16%、9%~34%和9%~31%。因此,长枝木霉T6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解盐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盐碱胁迫对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中性盐)和Na2CO3(碱性盐)胁迫三种盐生植物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正在萌发的种子,以研究不同类型盐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两种盐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率与盐浓度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地碱蓬、碱蓬和盐爪爪种子萌发率与NaCl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6、0.8989和0.8956,与Na2CO3胁迫相关系数分别为0.9148、0.7193和0.6327;蒸馏水中三种盐生植物种子萌发率最高,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