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精氨酸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780只36周龄的黄羽肉种鸡作为试验鸡,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成5个组(饲粮精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80%、0.95%、1.10%和1.25%),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试验预试验2周,饲喂精氨酸水平为0.65%的饲粮;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试验全期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1.10%精氨酸组的产蛋率最高,与0.65%和1.25%精氨酸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10)。1.25%精氨酸组平均蛋重最低,与其他4组相比均有降低的趋势(P0.10)。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种蛋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例、蛋白质含量以及种鸡血浆中丙二醛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精氨酸水平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和健雏平均出壳重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适度添加精氨酸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黄羽肉种鸡产蛋率,增强种蛋蛋壳强度和种鸡抗氧化能力。综合分析本试验多项指标,推荐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饲粮中精氨酸水平为1.10%。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产蛋性能、孵化性能、蛋品质)、血清钙和磷含量及胫骨性能的影响。选用49周龄父母代黄羽肉种鸡540只,根据体重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2.75%,处理2~6为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替代沸石粉使钙水平分别为3.00%、3.25%、3.50%、3.75%和4.00%的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限饲粉料125 g/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饲粮钙水平对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蛋重、破蛋率、不合格蛋率、孵化性能、血清钙和磷含量、胫骨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料蛋比显著低于3.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高于除3.25%钙水平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根据双折线模型估测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产蛋率和日产蛋重的饲粮钙需要量均为3.00%,日摄入量均为3.75 g/d。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4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采用4×2(Cu×VA)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铜(0、8、150、225 mg/kg)和维生素A(1 500、5 000 IU/kg)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前期0~4周龄和后期5~7周龄)的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铜(150、225 mg/kg)显著降低前期体增重和采食量、血红蛋白生成和血沉(P<0.05);高铜有利于白细胞生成 (P<0.05);0 mg/kg铜组显著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后期红细胞压积和前期血沉(P<0.05);铜的不同添加水平对全期红细胞数目影响不显著(P>0.05).5 000 IU/kg维生素A组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目,并显著提高前期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数目,但显著降低后期红细胞压积(P<0.05).铜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前期体增重及全期料重比影响均显著(P<0.05),对前后期血红蛋白含量、血沉、白细胞计数及后期红细胞压积影响均极显著(P<0.01),且二者间存在互补作用,Cu(8 mg/kg)×VA(5 000 IU/kg)组与Cu(0 mg/kg)×VA(5 000 IU/kg)组对前期肉仔鸡生长性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血沉均较好.铜和维生素A互作效应对全期红细胞数目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在基础日粮铜水平为16~23 mg/kg时,铜的适宜添加量前期为8 mg/kg,后期为0~8 mg/kg;全期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5 000 IU/kg.  相似文献   

4.
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血清铜含量等的影响,以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的需要量。选用43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90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组1(对照组)为基础饲粮组(铜水平为2.74 mg/kg),组2~6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6、32、64 mg/kg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显著提高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铜添加水平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16和32 mg/kg铜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32和64 mg/kg铜组肝脏Cu Zn-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胸肌中Cu Zn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32和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胸肌丙二醛(M DA)含量(P<0.05),各组间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16、32、64 mg/kg铜显著降低了血清铜蓝蛋白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8、16 mg/kg铜组肝脏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铜添加水平对血清铜含量和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为获得较好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饲粮铜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6和32 mg/kg,加上基础饲粮铜水平为2.74 mg/kg,则该阶段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8.74和34.74 mg/kg;以生长性能和肝脏Cu Zn-SOD活性为依据,通过折线回归分析估测得到43~63日龄黄羽肉公鸡铜需要量分别为19.94和38.34 mg/k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生殖器官发育、激素水平、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后代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确立黄羽肉种鸡饲粮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512只25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鸡,根据体重和产蛋率一致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 800、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选取种蛋孵化,子代肉鸡按照种鸡的组别进行分组分栏饲喂(基础饲粮中含15 000 IU/kg维生素A),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种鸡的产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未对试验鸡生殖器官发育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雌激素(E2)含量(P0.05),添加21 6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血浆孕酮(PRG)含量(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提高了血浆促卵泡激素(FSH)含量(P0.05);添加10 800、21 600 IU/kg维生素A显著增加了蛋形指数(P0.05),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蛋黄色泽(P0.05);随着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升高,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视黄醇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2)与对照组相比,种鸡饲粮添加10 800 IU/kg维生素A雏鸡平均出壳重显著提高(P0.05);种鸡饲粮添加10 800~32 400 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了子代鸡生长末重、平均日增重与平均日采食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维生素A添加量影响快大型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血浆激素含量、后代鸡生长性能及种鸡肝脏与种蛋蛋黄中的视黄醇含量。通过回归模型估测得到,以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子代肉鸡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快大型黄羽肉种鸡饲粮最适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18 121~20 251 IU/kg、16 600~20 046 IU/kg、25 113~31 069 IU/kg。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爱拔益加(AA)肉种鸡产蛋中期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胚胎期蛋黄及血清脂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AA肉种母鸡30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当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正式试验,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0%、80%的试验饲粮,各组均限饲且饲喂量相同。于产蛋中期(37~39周龄)进行人工授精并按肉种鸡分组收集种蛋(每组150枚)进行孵化,分别于12、13、15、17、19、21胚龄采集蛋黄、血清样品。试验结果表明:1)高能组蛋黄中,12、13、17、19胚龄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2、17、21胚龄高能组及13、17胚龄低能组的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高能组胚胎血清中,17、19胚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17胚龄的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13、19胚龄的甲状腺素含量,15、17胚龄的生长激素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5、21胚龄的胆固醇含量,12、19胚龄的葡萄糖含量,21胚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13、17、19胚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低能组胚胎血清中,12、13、15、19胚龄的葡萄糖含量,17胚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12、17、19、21胚龄的生长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除13胚龄外各胚龄的胆固醇含量,15、17胚龄的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15胚龄的甲状腺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胚龄血清瘦素含量及12、13、17胚龄的胰岛素含量整体随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的降低而降低,除15、21胚龄外的各胚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整体随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的降低而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综上所述,肉种鸡采食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将会对12胚龄后的胚蛋蛋黄、胚胎血脂代谢产生母体效应,并显著提高了蛋黄粗脂肪、胆固醇含量及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  相似文献   

7.
肉仔鸡实用饲粮中锰适宜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一日龄Arbor Acres雏鸡320只(1/2,1/2(?)),分成8组,分别喂以含锰(Mn)16ppm的玉米-豆饼基础饲粮和含Mn36、56、76、96、116、136和156ppm的添加Mn(试剂级MnSO_4·H_2O)饲粮28天,研究笼养肉仔鸡饲粮Mn的适宜水平。随饲粮Mn的提高,鸡体重在96ppm时增至最大(P>0.05),腿病发生率由57.5%(缺Mn基础组)逐渐降至10%以下(116ppm以上组);骨灰中Mn的含量呈线性上升(P<0.01),但肝、胰、肾、心、脾和肌肉中Mn的含量及心脏含Mn超氧化歧化酶(MnSOD)活性可与饲粮Mn含量拟合成相应的渐近线或二次曲线模式(P<0.01),当这些软组织Mn达到平衡和心MnSOD活性达最高时,计算所需的饲粮Mn分别为110、111、141、123、109、99和121ppm;肝和胰MnSOD无明显变化(P>0.05)。由上建议:AA肉仔鸡在0~4周龄饲粮中Mn含量以120ppm为宜,即为我国现行肉仔鸡Mn建议需要量60ppm的2倍。  相似文献   

8.
果寡糖对固始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剂量的果寡糖对固始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果寡糖的最佳添加剂量。选用1日龄固始鸡公雏15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1个为对照组,其余4个为试验组,对照组不加果寡糖,其他4个组的果寡糖添加水平分别为3、5、7mg/kg和9mg/kg。测定红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21和42日龄时,果寡糖试验组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MCH和MCHC均略有升高,并且可以显著提高MCHC(P<0.05);2)日粮中添加5mg/kg果寡糖对提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MCH和MCHC具有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菜籽粕对大恒肉种鸡生产性能和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大恒肉种鸡1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日粮为玉米-豆粕-菜籽粕型日粮,菜籽粕水平分别为4%、8%和12%,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4%、8%和12%菜籽粕对大恒肉种鸡的产蛋率和蛋重均无显著影响;试验组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4%和12%菜籽粕组的入孵蛋受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大恒肉种鸡日粮中添加12%双低菜籽粕是可行的,且添加菜籽粕可提高大恒肉种鸡的种蛋受精率。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30周龄健康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288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6%(对照组)、15%、14%、13%,各组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一致。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鸡蛋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3%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CP组(P<0.05)。3)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雏鸡初生重、受精蛋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13%、14%CP组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粪便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无负面影响,但能够降低血浆尿素氮、尿酸含量和粪便氮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的饲粮CP水平可以降低至13%(补充7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当归对鸡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当归对鸡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用高、中、低3个剂量的当归煎剂分别给正常和贫血鸡进行灌服,测定试验鸡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值,并与正常及贫血不用药组进行比较.贫血鸡模型利用环磷酰胺制造.结果发现:当归能显著提高正常鸡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值;同时当归能够逆转环磷酰胺所致鸡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血沉值,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预防现代肉用种鸡瘁死症的钾和磷需要量远远高于正常生长和繁殖的需要量。肉种鸡在20~28周龄期间,日粮中至少含0.65%钾、0.40%有效磷。——著者  相似文献   

13.
影响种蛋孵化率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种蛋品质,二是种蛋的贮存管理,三是孵化条件。在孵化机性能日臻完善,种蛋贮存条件得到最佳控制的情况下,养好种鸡是提高种蛋孵化率的首要因素。1种鸡的营养水平种鸡营养对孵化率有较大的间接影响,母鸡产出的蛋必须含有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否则将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通过对鸡胚死因的研究表明,约有70%是鸡胚营养不良造成的。造成鸡胚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种鸡日粮营养不完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均直接影响种蛋的孵化率。日粮中的亚油酸和蛋白质含量一定要满足种鸡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 2种数学模型估测了 3~ 6周龄雌性肉仔鸡不同衡量指标下的赖氨酸需要量。基础日粮由玉米、豆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等组成 ,含代谢能 (MEn) 12 73MJ/kg ,粗蛋白 18 8% ,蛋氨酸 0 4 4 % ,赖氨酸 0 7%。试验日粮赖氨酸设 5个处理水平 (0 7% ,0 85 % ,1 0 % ,1 15 % ,1 30 % )。每处理设 6个重复 ,每重复 10只鸡。试验末分别检测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生化指标并采用折线模型和指数模型估测满足不同生产目标的赖氨酸需要量。结果表明 :赖氨酸水平对 3~ 6周雌性肉仔鸡日增重 (ADWG) ,饲料转化效率 (FCR) ,全净膛率 (CYR) ,胸肌率(BMR) ,腹脂率 (AFR)有显著影响 (P <0 .0 5 )。按不同衡量指标得出赖氨酸需要量估测值不同 ,其大小顺序为 :满足最大ADWG需要 <满足最大BMR需要 <满足最大CYR需要 <满足最佳FCR需要 <满足最低AFR需要。按折线模型估测 ,满足ADWG、BMR、CYR、FCR和AFR的总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 :0 88% ,1 0 1% ,0 99% ,0 91% ,1 0 5 % ;按指数模型估测则分别为 0 96 % ,1 15 % ,1 17% ,1 0 5 % ,1 33%。  相似文献   

15.
钙是构成骨骼和蛋壳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促进骨骼生长、形成蛋壳,调节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如果日粮中钙水平不合理(过高或过低),对种鸡及其后代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很大的不良影响.肉种鸡产蛋期营养标准要求饲料中钙的含量为2.8%~3.3%,而在实际生产中,饲料中钙的含量往往高于此范围.现将肉种鸡长期食用高钙饲料所带来的危害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境温度和日粮锰对肉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环境温度(一个正常温度,21±1°C;一个高温,32±1°C)和3个不同的饲粮锰处理(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0 mg/kg的锰、120 mg/kg的锰(来源分别为Mn SO4·H2O和蛋白锰)。因此,试验共6个处理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结果表明高温降低了蛋重(P0.0001)、产蛋率(P0.0001)、产蛋量(P0.0001)、采食量(P0.0001)、饲料转化率(P0.0001)、蛋壳强度(P0.05)和蛋壳厚度(P0.0001)、血浆三碘甲状腺氨酸水平(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P0.04);提高了直肠温度(P0.0001)、血浆丙二醛水平(P0.02)、乳酸脱氢酶(P0.002)、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的活性。与不添加锰的饲粮相比,无论添加有机锰还是无机锰都增强了肉种鸡的蛋壳强度(P0.05),降低了血浆三碘甲状腺氨酸和蛋白质羰基含量(P≤0.05)。与不添加锰的饲粮相比,饲喂添加有机锰日粮的肉种鸡的蛋壳厚度增加(P0.01)。环境温度和饲粮锰在产蛋率、产蛋量、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有相互作用(P0.05)。在正常温度下,日粮无机锰或有机锰对产蛋率、产蛋量、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不产生影响。然而,在高温情况下,饲喂有机锰日粮提高了肉种鸡产蛋率、产蛋量、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P0.03)。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在32-45周龄,高温显著降低了产蛋性能、蛋壳质量,并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组织损伤。而日粮中添加有机锰或无机锰可以增加蛋壳强度和肉种鸡耐热性,并减少了蛋白质的氧化。综上,有机锰可以减轻高温对肉种鸡产蛋性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研究L-精氨酸对肉种鸡生产性能以及肉种鸡、蛋黄和一日龄后代鸡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期为9周,210只60周龄的AA健康肉种母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鸡。试验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5个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96%,1.16%,1.36%,1.56%和1.76%可消化氨基酸。检测肉种鸡生产性能以及肉种鸡、蛋黄和一日龄后代鸡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饲粮中可消化精氨酸的水平对肉种鸡产蛋率有显著的影响(线性和二次方效应,P0.0001)。饲粮中添加1.36%精氨酸,肉种鸡的产蛋率最高。饲粮中可消化精氨酸的水平对肉种鸡血清、蛋黄和一日龄后代鸡肝脏和胸肌重的T-AOC水平和MDA浓度有显著影响(线性和二次方效应,P0.05)。饲粮中添加1.36%精氨酸,肉种鸡所有组织的T-AOC水平最高并且MDA的浓度最低。各个处理组间肉种鸡血清中GSH-PX活性无显著差异。饲粮中可消化精氨酸的水平对蛋黄(线性效应,P0.01;二次方效应,P0.05)和一日龄后代鸡的肝脏和胸肌的GSH-PX活性(线性和二次方效应,P≤0.01)有显著影响。饲粮中添加1.36%精氨酸,肉种鸡所有组织的GSH-PX活性最高。根据这些结果得出,饲粮中添加1.36%精氨酸(1,972 mg/d)是产蛋后期最适宜的精氨酸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18.
饲粮锰对蛋鸡组织锰含量及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不同锰水平对蛋鸡组织器官中锰含量及其生长发育、产蛋性能和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羽毛、消化道、肝脏、胫骨和肾脏中的锰量都随饲粮锰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1)。当雏鸡饲粮锰含量在13.5ppm时,锰在体内沉积出现负平衡,雏鸡脱腱症出现率为5.21%。产蛋鸡第1组(17.8ppm Mn)的产蛋率低于其它五组(P<0.01),饲粮低锰使破蛋率和软蛋率显著升高(P<0.01),第3组(73.8ppm Mn)破蛋率最低,第5组(153.8ppm Mn)软蛋率最低。其次,饲粮高锰和低锰都使蛋壳厚度和强度降低(P<0.01),同时也降低受精率(P>0.05)。受精蛋孵化率以第3组(73.8ppm Mn)最高(P<0.01),并可有效地防止雏鸡脱腱症的发生。作者建议,产蛋前期母鸡饲粮含锰在73.8——153.8ppm为佳;种鸡则为73.8——113.8ppm;而在蛋鸡生长发育阶段,饲粮含锰不得低于33.5ppm。  相似文献   

19.
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使用蛋氨酸铜作为铜源,对照组基础日粮铜含量为11 mg/kg,3个试验组日粮中铜含量分别为110 mg/kg、220 mg/kg和330 mg/kg,各试验组肉仔鸡均饲喂添加蛋氨酸铜的玉米一豆饼型日粮至60日龄结束试验.在12,24,36,48,60日龄称量各组鸡体重并计算出36,60日龄时的料肉比;在12,36,60日龄采血,进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GH、T3、T4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含铜110 mg/kg、220 mg/kg和330 mg/kg对雏鸡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料肉比稍有提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异常减少;高铜(110 mg/kg、220 mg/kg和330 mg/kg)组鸡血清G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T3、T4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高铜可促进肉鸡生长,影响血清中与生长有关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使用蛋氨酸铜作为铜源,对照组基础日粮铜含量为11 mg/kg,3个试验组日粮中铜含量分别为110 mg/kg、220 mg/kg和330 mg/kg,各试验组肉仔鸡均饲喂添加蛋氨酸铜的玉米-豆饼型日粮至60日龄结束试验.在12,24,36,48,60日龄称量各组鸡体重并计算出36,60日龄时的料肉比;在12,36,60日龄采血,进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GH、T3、T4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含铜110 mg/kg、220 mg/kg和330 mg/kg对雏鸡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料肉比稍有提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异常减少;高铜(110 ms/kg、220 ms/kg和330 ms/kg)组鸡血清G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T3、T4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高铜可促进肉鸡生长,影响血清中与生长有关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