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谷子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利用糯谷子种质材料,以引进的53份谷子为材料,采用SAS9.0软件对其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为5.7%~36.08%,其中穗粒重的变异幅度最大(C.V为36.08%),生育日数的变异幅度最小(5.7%)。株高与穗长、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数、穗下节间长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越紧,穗下节间和穗毛越短。采用类平均法,在欧式距离4.1148,将供试材料聚为八大类,其中第二、第三和第八类群共25份材料为高产潜力组合类型。非糯、低直链淀粉和糯质类型频率分别为24.5%、60.4%和0。丰谷12、利谷21等16份材料的糊化温度为70℃~74℃(碱消值在4~5),频率为30.2%。赤谷10号、利谷21等29份材料(频率54.7%)的胶稠度大于115 cm。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以陇糜1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延迟糜子成熟,延长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天数;生育期内任何阶段水分亏缺都降低了糜子株高、千粒重和产量,主穗长缩短,主茎粗变细,抽穗灌浆期水分亏缺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糜子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高、主茎粗、主穗长、单位面积穗数都与糜子产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糜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省149份糜子种质资源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鉴定。结果表明:该批糜子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千粒重(2.06)、主茎高(2.02)、主穗长(2.02)、生育期(1.94)、单株粒重(1.79)、主茎节数(1.37),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粒色(1.87)、花序密度(0.64)、穗型(0.64)、花序色(0.51)、穗分枝长(0.4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穗型和花序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2.49%,第1主成分主要与穗型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生育期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籽粒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有关;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0.0时将149份糜子种质划分为4类;筛选出20份具有早熟、矮秆、大穗的糜子资源。  相似文献   

4.
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54份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归纳其遗传亲缘关系,为合理利用燕麦品种(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4份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5个质量性状(粒色、粒型、穗型、小穗型、抗病性)以抗病性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8个数量性状(单株分蘖数、株高、穗长、小穗数、轮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以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变异系数最大。(2)聚类分析将54份种质资源的8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高秆、大粒型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Ⅱ为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的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Ⅳ为增加轮层数、小穗数等育种目标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敦煌年降雨量39 mm条件下,研究了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都有较大影响,与全生育期不灌水相比,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各灌1次水处理谷子生育期缩短5.4 d,株高增高51.1 cm,穗长增长1.2 cm,株穗重、株粒重和株草重分别增重14.2、12.3 g和3.1 g,产量增加225.85 kg·666.7m-2;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谷子产量最低,仅105.78 kg·666.7m-2,抽穗期和灌浆期共灌2次水,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共灌3次水和抽穗期仅灌1次水各处理,产量分别达339.91、331.64 kg·666.7m-2和288.31 kg·666.7m-2,灌2次水产量最高。表明抽穗期灌水对谷子产量形成影响最为显著。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和主穗长与产量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于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马庄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含品种、灌溉两因素,选用14个小麦新品种(系),水分处理分别为出苗后不浇水(E1)、浇拔节水(E2)和浇拔节+开花水(E3),3次重复,共126个小区。分别考察不同处理的小区产量、株高、单穗粒重、单穗穗粒数、单穗小穗数、单穗不孕小穗数等6个性状的变化情况,应用方差分析法和R语言的GGE双标图方法分析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节水型小麦新品系均存在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且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效应(G)的变异范围为1.07%~60.17%,环境效应(E)的变异范围为14.42%~86.97%,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的变异范围为4.33%~47.88%。不同品种(系)的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不同,表现为在不同灌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系)处于不同多边形的顶角位置不同;小麦新品种(系)不同个体性状在不同浇水环境下表达程度不同。E1环境有利于单穗不孕小穗数的表达,E2有利于单穗粒重的表达,E3有利于株高的表达;不同环境对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不同,E1环境比E2、E3环境具有更好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综上,在黄淮麦区,本研究所选用的14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基因型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差异显著,E1环境有利于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群体产量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甘肃省地(州)为单位对474份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2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以陇中的兰州、白银、定西、临夏,陇东的庆阳、平凉和河西的武威为富集地,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5312~1.3424;而金昌、陇南地区的多样性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8018~0.4970.(2)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各地区间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22种性状在各地区的多样性有不同差异,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00~2.1383之间.(3)2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粗蛋白(2.0724)、主茎长度(2.0715)、千粒重(2.06707)、主穗长度(2.0523)、粗脂肪 (2.0401) 和赖氨酸含量(2.0193) 等6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米粳糯(0.2065)、米色(0.7347)、幼苗叶色(0.8655)和穗形(0.8999)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甘肃省谷子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于2011—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通过对比免耕直播和常规旋耕播种对黑龙港地区谷子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港地区谷子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旋耕处理相比,2012年土层5 cm、15 cm和100 cm处,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量显著降低,2013年在25 cm和35 cm土层,免耕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量显著降低。(2)与旋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下谷子产量显著升高,2012年和2013年分别提高6.12%和9.67%,耗水量分别降低8.57%和0.4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升高16.13%和10.21%。(3)穗长、穗重、穗粒重与产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穗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4)谷子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与谷子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均与穗长、穗重和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风速与穗长、穗重和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在黑龙港地区免耕与旋耕相比,谷子产量可以提高7.90%,耗水量生育期内降低4.2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32%。因此,在免耕模式下,在本试验地区应选择降水和日照充足、风速适当小的地区有利于增加谷子产量。  相似文献   

9.
燕麦是传统旱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在灌溉条件下会出现倒伏等问题。为了探讨灌溉条件下高产燕麦品种对农艺性状的特殊要求,对12个燕麦品种进行了产量差异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产量及基本苗、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主穗长、旗叶长等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株高差异不显著,产量在3 706.20~5 106.30 kg·hm~(-2)之间,变异系数CV=10.07%,燕麦品种MF9521-281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成穗数(r=0.9557)、基本苗(r=0.6761)、千粒重(r=0.5186)、株高(r=0.2634)、生育期(r=0.0964)呈正相关,与穗粒数(r=-0.4452)、主穗长(r=-0.5977)、旗叶长(r=-0.9376)呈负相关;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成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旗叶长基本苗株高主穗长。综合分析表明,灌溉条件下燕麦获得高产的理想模型是:较高的成穗数(508.05~552.75×10~4·hm~(-2)),适宜的基本苗(420.00~422.55×10~4·hm~(-2))、千粒重(22.27~25.25 g)、株高(113.85~118.80 cm)、生育期(85 d),较小的穗粒数(46.75~50.18粒)、主穗长(18.90~19.95 cm)、旗叶长(16.50~17.60 cm)。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春小麦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以及引进种质等共91份春小麦为材料,在干旱胁迫(雨养)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处理下,调查了11个农艺性状及其耐旱指数,计算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高,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条件下分别为63.5%和51.5%,穗叶距次之,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分别为36.9%和36.3%;产量的耐旱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长、穗叶距的耐旱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从0.99到2.48,平均为1.73,其中,不实小穗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8。根据表型性状将参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IV类群材料表现为对水分条件不敏感,适于在干旱条件下种植。总体来看,宁夏春小麦种质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育种家应广泛搜集利用国内外小麦种质及小麦近缘物种,以拓宽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为选育突破性小麦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22份山西历年审定(鉴定、登记)的高粱品种及预登记的高粱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自然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光合性状3类主要性状指标。结合隶属函数(U)和干旱敏感指数(S)的聚类分析法及热图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粱品种除了穗柄伸出长平均增长5.26 cm和单宁含量平均增加0.09%,其余性状指标均出现下降;除净光合速率外,其余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以上两种方法,筛选出极抗品种3份(S9、S10和S7即晋杂108、晋杂22号和晋杂101),极弱品种1份(S17即晋杂4号)。根据干旱敏感指数计算,主成分分析为9个性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4.662%,产量和单穗粒重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性状,贡献率为17.999%。干旱胁迫对高粱品种(系)花后主要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高粱材料间抗旱性差异显著,应用两种抗旱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参试高粱品种(系)的抗旱性。产量、单穗粒重、株高和倒二叶叶宽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花后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于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两个生长季,在杨凌抗旱棚(DS)、杨凌农作一站(YAS)和乾县试验站(QX)3个环境下分别测定了43份和20份小麦高代系的8个农艺性状及8个产量性状,通过计算抗旱指数评价各性状对小麦抗旱指标的贡献率,同时利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筛选抗旱性强的小麦高代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环境(DS)下,小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基于各性状对小麦抗旱指数的贡献度,筛选出生物量、产量、小穗数和千粒重等作为评价小麦抗旱性的重要指标。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和聚类分析将供试小麦品种(系)分为高抗旱、抗旱、中等抗旱、干旱敏感和干旱高敏感5个等级,两年度鉴定出21-1、21-34、21-39、21-18、21-2和22-17共6份高抗旱小麦品系。  相似文献   

13.
14.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GPB) have shown promising effects on serving plants against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such as drought. Nevertheless,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different GPB have less been considered for arid land plants an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ingle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GPB, including free-living nitrogen-fixing bacteria(NFB), 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PSB), potassium solubilizing bacteria(KSB), a combination of NFB, PSB, and KSB(NPK), and...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performance of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 native to the tropical Americas and invasive to several countries, was evaluated for response to soil quality. Phenological (six stages) and quantitative growth variables [relative growth rates in height (Rh) and diameter (Rd)] were measured every fortnight. Based on harvest data, the variables, root:shoot (R:S) ratio, specific leaf area (SLA), relative growth rate in biomass (Rw), 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and dry matter allocation to plant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High clay content in soils prolonged the rosette stage, enhanced Rh and Rd and hampered root growth, but promoted biomass allocation to shoots. The extreme degree of plant mortality was observed, with only 33.3% individuals surviving to reproduce in the soils with highest clay contents. This appears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s that certainly has a major bearing on the range of adaptation of the weed. Seed mass declined whereas seed production increased in relatively coarser soils with the exception of nearly pure sand. In soils rich in clay, plants produced a smaller number of larger seed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variation in fundamental functional traits would enable P. hysterophorus to adjust to a variety of habita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及含油量之间的相关性,以20份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器大小、农艺性状、种子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并对控制花器特征基因mf6、apetala和myb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受雌蕊直径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可综合为花器各性状长度、雌蕊直径和花器各性状宽度;以花冠直径为指示性状,将20份白菜型冬油菜花冠划分为3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冠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663;千粒重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较于小花,mf6在大花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了151.63%,而apetala和myb分别下调了83.80%和72.70%。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间花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在育种中可通过增加花冠直径来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油菜产油量,培育高含油量白菜型冬油菜品种。mf6、apetala和myb基因对白菜型冬油菜花器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种密度下大豆根部性状的研究,分析了根部性状问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根系宽、根体积、根干重及伤流量在耕层内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根系宽与根干重、根体积之间,根体积与根干重之间,伤流量与根干重、根体积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均能拟合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方程.常规条件下反映大豆根部性状最简单...  相似文献   

18.
使用AMMI模型对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结果中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主茎数、生育期、单株块茎重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MMI模型中的主成分轴能够解释产量、 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数、生育期、单株块茎质量等性状90.64%,90%,86%,82%,81%交互作用平方和,在参加贵 州省马铃薯区试的11个品种中,W04-36,0402-2,米拉等品种稳定性、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良好,W04-36可作为 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0402-7,宣薯2号,2005-1,盘薯1号,丽薯200202,威薯001号,B01-41-4产量表现一般, 黑美人产量表现差。参加区试的5个试点中,通过对其鉴别力参数Di,进行计算可知,毕节和安顺地区Di值大,鉴 别力高,对品种具有较强选择性,六盘水地区的鉴别力最低,对品种选择性弱,适合多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两个水稻品种,于分蘖期、穗分化期、抽穗后1~10天、抽穗后11~20天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0.030~-0.035 MPa 和-0.060~-0.065 MPa的控水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控水使穗数显著降低,穗粒数减少;穗分化期控水使穗长明显变短,穗节数和穗颈节枝梗数显著降低,穗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降低;抽穗后1~10天控水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变小.控水处理对每穗的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上的总粒数、成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均大于对一次枝梗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两品种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减产幅度以穗分化期>分蘖期>抽穗后1~10天处理>其它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穗粒数>成粒率>每穴穗数>千粒重.增加各部位的枝梗数、二次枝梗上的实粒数和成粒率更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