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研究目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开展地下滴灌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试验,通过对各茬次苜蓿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指标的系统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各茬次苜蓿适宜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建立宁夏引黄灌区苜蓿草田丰水年型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条件下,各处理干草产量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但土壤含水量下限高于田间持水率60%的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苜蓿干草产量与分枝数、茎叶比、鲜草产量、耗水量相关关系极显著,与株高相关关系显著,分枝数和茎叶比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株高,株高在收获的各茬中均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2段式变化过程,分枝数随收获茬次的延续而逐步下降,茎叶比随灌溉定额的下降而逐步减少;各茬灌水量通过影响耗水量而影响苜蓿茎叶比,进而影响株高和分枝数来影响干草产量;宁夏引黄灌区丰水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3 410.95 m~3/hm~2,灌水17次,第一茬灌水定额230.5 m~3/hm~2,灌水4次,灌水周期7d,灌水量为922m~3/hm~2;第二茬灌水定额276.5 m~3/hm~2,灌水3次,灌水周期7 d,灌水量为829.5 m~3/hm~2;第三茬灌水定额138.3m~3/hm~2,灌水8次,灌水周期4d,灌水量为1 106.4 m~3/hm~2;第四茬灌水定额276.5 m~3/hm~2,灌水2次,灌水量为553m~3/hm~2;各茬次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0%、60%、80%和60%。  相似文献   

2.
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宁夏扬黄灌区玉米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宁夏扬黄灌区规模推广玉米大田滴灌缺乏相关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的突出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开展了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试验研究。在综合分析不同灌溉量、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耗水量、作物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提出了玉米生育期滴灌灌水定额225~450 m~3/(hm~2·次)、灌水11次、灌溉定额3 600 m~3/hm~2、纯施肥量459 kg/hm~2(其中N、P_2O_5、K_2O分别为255、123、81 kg/hm~2,分10次在每次灌水中部时段施肥)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玉米大田滴灌产量达到17 25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80 kg/m~3以上。  相似文献   

3.
滴灌供肥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滴灌下不同施肥量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高效灌溉施肥管理制度,为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提供量化指标。通过小区试验,采用蔬菜冲施肥,设高、中、低、零肥4个施肥水平,F1(花果期N214-P_2O_567-K_2O254 kg/hm~2,收获期N285-P_2O_589-K_2O338 kg/hm~2),F2(花果期N107-P_2O_533-K_2O127 kg/hm~2,收获期N142-P_2O_544-K_2O169 kg/hm~2),F3(花果期N64-P_2O_520-K_2O76 kg/hm~2,收获期N85-P_2O_527-K_2O101 kg/hm~2),F4(不施肥),灌水量相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施肥量对番茄叶片数影响不显著,与株高和叶面积正相关,与茎粗成反相关关系;施肥量对秋冬茬番茄单果质量具有负效应,果实产量随着施肥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增加施肥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综合番茄产量及品质性状,滴灌控漏灌溉管理下花果期施肥量N107-P_2O_533-K_2O127 kg/hm~2,收获期施肥量N142-P_2O_544-K_2O169 kg/hm~2可实现秋冬茬番茄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研究目标,以地下滴灌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降雨年型苜蓿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指标的系统分析,建立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的作物-水模型,推求各茬苜蓿最优耗水量,结合典型年降雨在苜蓿生产各茬内的分布特点,提出宁夏引黄灌区苜蓿草田不同降雨年型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下,地下滴灌苜蓿土壤含水量≥50%田间持水率时,各茬株高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2段式变化过程;分枝数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茎叶比在丰水年型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升高,在平水年型随收获茬次延续逐步下降;各处理干草产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均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且土壤含水量下限高于60%田间持水率的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苜蓿草田各茬灌水量通过影响耗水量而影响苜蓿茎叶比、株高和分枝数,进而影响干草产量,并据此建立了苜蓿草田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间的作物水模型,计算苜蓿草田各茬兼顾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最优耗水量,结合自然降雨分布特征,提出宁夏引黄灌区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枯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5 000 m~3/hm~2,灌水20次;平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600 m~3/hm~2,灌水19次;丰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132 m~3/hm~2,灌水17次。  相似文献   

5.
水肥耦合对设施葡萄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设施葡萄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便得到符合当地葡萄生长的最优的水肥组合,以扎娜葡萄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灌水施肥水平。灌水水平设置为3个水平(低水W_1、中水W_2、高水W_3,灌溉量分别为0.5ET_0、0.75ET_0、ET_0),施肥水平设置为3个水平(低肥F_1、中肥F_2、高肥F_3,总施肥量分别为450、675、900kg/hm~2),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探索适合设施葡萄生长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水肥耦合效应对产量及品质产生了显著性影响(P0.01),且灌水量对产量、品质的影响大于施肥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有利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计算机建模寻优,考虑葡萄产量、品质、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等指标因素,得到适合本地区温室葡萄最优水肥用量即灌水量为2844~3355m~3/hm~2,施肥量为588~830kg/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量对大棚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棚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田间持水率的75%为甜瓜整个生育期的灌水下限,N、P_2O_5、K_2O施肥比例为4∶2∶3,在不同生育期进行了不同施肥量处理。结果表明,在甜瓜营养生长期,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了植株生长,株高、叶面积等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粗随施肥量增加而呈减小的趋势。在生殖生长期,果实的生长速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终施肥多的处理产量较高。但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施肥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会有所下降,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另一方面,施肥有利于作物对水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施肥范围内,增加施肥量有利于甜瓜综合品质的提升,但施肥过多也会使甜瓜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量降低。综合考虑,在大棚滴灌施肥条件下,认为以田间持水率的75%为甜瓜的灌水下限,N施量300kg/hm~2、P_2O_5施量150kg/hm~2、K_2O施量225kg/hm~2的水肥栽培模式使甜瓜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达到最佳的平衡,可作为武汉地区设施甜瓜栽培的水肥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水肥调控对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肥料偏生产率(PFP)的影响。【方法】采用数据整合(Meta)分析,以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为决策因子,筛选获得目标文献29篇,建立水-肥-产量(440组)、水-肥-WUE(318组)、水-肥-PFP(428组)共计1 186组观测值的数据库。分析水肥调控对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优选西北地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结果】对宁夏马铃薯生产而言,适量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4.12 t/hm2,增加2.96 kg/m3的WUE和32.83 kg/kg的PFP;对甘肃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施肥量至最佳施肥区间可增加27.58 kg/kg的PFP;对内蒙古马铃薯生产而言,降低灌水量并增加施肥量至最佳水肥调控区间,可增产17.92 t/hm2,同时增加3.33 kg/m3的WUE和30.91 kg/kg的PFP。【结论】西北四省(自治区)马铃薯最优水肥调控区间分别为:宁夏(灌水量900~2100m3  相似文献   

8.
水肥供应对榆林沙土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大田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水肥供应对滴灌施肥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大田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60%ETc)、W2(80%ETc)和W3(100%ETc)以及3个施肥水平(以氮、磷、钾施肥量计)F1(100-40-150 kg/hm~2)、F2(175-60-225 kg/hm~2)和F3(250-80-300 kg/hm~2),共9个处理,分析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氮、磷、钾施用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肥量均对马铃薯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肥料偏生产力(PFP)、不同块茎质量和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马铃薯生长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水(W3)处理更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但W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W1和W2处理,W1处理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W2和W3处理高5.83%和13.05%;生长量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产量在高水中肥(W3F2)处理获得,为59 394.98 kg/hm~2,且F2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大于F1和F3处理。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适宜的灌水量和氮、磷、钾施用量不仅能维持马铃薯较好的生长特性,还能获得较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从产量和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W3F2处理(100%ETc,175-60-225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9.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水氮互作对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高效地利用丰富的咸水资源,减少肥料过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大田试验对枸杞微咸水滴灌条件下的水肥耦合进行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灌水水平(W1:2 325 m~3/m~2、W2:2 850 m~3/hm~2、W3:3 375 m~3/hm~2)和3个施氮水平(N1:525 kg/hm~2、N2:750 kg/hm~2、N3:975 kg/hm~2),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对枸杞生长、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提高灌水量和施氮量可以促进枸杞植株的生长。在同一灌水水平下,N2、N3较N1百粒重分别增加7.3%~11.4%、1.9%~4.0%;在同一施肥水平下,百粒重W2W3W1。在各处理中,W2N2的产量最高,为5 547.22 kg/hm~2,其余各处理相比W2N2枸杞产量减少1.94%~33.27%。减小灌水量和增大施肥量时,i WUE增大,PFP减小;反之,i WUE减小,PFP增大。当水氮处理为W2N2时既能保证高产,又能使i WUE和PFP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枸杞适宜的水氮配施量为2 850 m~3/hm~2、750 kg/hm~2(W2N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品质的影响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 a生"6-12"葡萄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水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品质的影响,并得出葡萄获得最佳品质时对应的水肥组合。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W1F1与传统沟灌处理CK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并且可以实现节水36.5%、节肥16.7%。滴灌施肥条件下,除果实Vc含量外,水肥交互作用对其余各项品质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W1、W2灌水水平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果实纵径和单粒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同灌水水平下,果形指数和红色葡萄果实颜色指数CIRG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果实横径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W2F3达到最大;在同一灌水水平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固酸比、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均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果实Vc含量影响均不显著。通过对不同处理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得出滴灌处理中水低肥W2F3即灌水量3 045 m3/hm2、施肥量750 kg/hm2时果实综合品质最优,是提高温室葡萄果实品质的有效灌水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温室番茄为供试作物,以常规滴灌为对照,研究痕量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处理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单因素影响;以基于层次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数为应变量,水肥用量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拟合预测模型,分析水肥条件对番茄的综合影响并解算痕量灌溉条件下温室番茄最优灌水量和施肥量,结果表明:当灌水下限为60.99%、灌水上限设置为90%,施肥量为N:297.73 kg/hm~2、P:148.86 kg/hm~2、K:297.73 kg/hm~2时,痕量灌溉番茄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可达66.82。相对于常规滴灌模式,经优化后的痕量灌溉水肥管理模式在保证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可较常规滴灌增产28.14%,灌溉水利用率提高36.74%,化肥利用率提高46.91%。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在不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对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及苹果生长的影响,从而得到适应该地区的苹果灌溉制度,试验设置了低水(W1)2 700 m~3/hm~2、中水(W2)3 450 m~3/hm~2、高水(W3)4 200 m~3/hm~2;低肥(F1)555 kg/hm~2、中肥(F2)675 kg/hm~2、高肥(F3)795 kg/hm~2,共9个组合处理。结果表明在各次灌水后土壤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各层土壤含水量同期相应增大,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围绕60%田间持水量发生变化,在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大,在8.6%~28.7%之间变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当施肥量相同灌水量不同时各个处理之间的叶绿素相差不大,当灌水量相同施肥量不同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叶绿素呈增加趋势。苹果的产量会随着灌水量与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肥量对苹果的产量较灌水量的影响大。基于苹果的产量与品质,综合得出5~6年生新红星苹果在平水年型(P=50%)下水肥一体化滴灌灌溉制度为最优为T5处理,在该处理下新红星苹果产量为6 237~8 318.85 kg/hm~2,作物水分生产率为1.21~1.60 kg/m~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滴灌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6 a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在宁夏红寺堡区开展了不同水肥处理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W1(1 500 m~3/hm~2)、中水W2(3 000 m~3/hm~2)以及高水W3(4 500 m~3/hm~2),设置3个施肥水平:低肥F1(450 kg/hm~2)、中肥F2(840kg/hm~2)以及高肥F3(1 050 kg/hm~2),共计9个处理,研究不同水肥模式对酿酒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水肥耦合能显著促进酿酒葡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果实外观以及营养物质的量,W3F3处理显著促进了新稍生长,水肥耦合能显著促进SPAD值的增加,但对NDVI值影响并不显著。施肥处理能促进果实纵径的生长,但对果实横径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处理果形指数处于0.99~1.05之间,CIRG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W3F3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为显著,为41.53%,果实产量最高为7.02 t/hm~2。W2F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最高为22.27%,W1F2处理可滴定酸最高为0.74%。W3F1处理可溶性糖最高为20.32%,W2F2处理糖酸比最大。W3F3处理花色苷量最大为4.66 mg/g。随灌水和施肥量的增大,酿酒葡萄果皮总酚量整体上呈降低趋势,W1F1处理总酚量最大为71.53mg/g。Vc量与水肥耦合各处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3F3处理最高为9.23 mg/g。【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W3F3处理葡萄植株生长、光合效率提高、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还可显著提高葡萄含糖量,降低果实含酸量,提高果实Vc量,有利于提高糖酸比,葡萄品质最佳。试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施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水分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适宜的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有利于制种玉米增产,灌溉定额偏低,制种玉米产量下降;施肥过量,增产效果不再显著。在灌溉定额3 450 m3/hm~2、施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 54 kg/hm~2的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比其他处理增产1 395.5~3 60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3~9.38 kg/(mm·hm~2),种植纯收益增加7 779.0~21 920.0元/hm~2,产投比增加0.09~1.41。水肥利用效果和种植效益相对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肥气热耦合对温室辣椒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日光温室条件下土壤水肥气热耦合对辣椒生长、光合与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水肥气热影响主次顺序、显著性、各因素影响趋势及最优组合。【结果】4因素影响产量的顺序为灌水定额>施肥定额>溶解氧>地热管水温;灌水定额影响极显著,施肥定额影响显著,溶解氧和地热管水温影响不显著。综合水、肥、气、热4因素耦合对辣椒光合和产量的影响,这种组合模式下辣椒产量最高,达58 597.40 kg/hm^2。最优处理比对照CK增产45.17%。【结论】确定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灌水定额210 m^3/hm^2、施肥定额75 kg/hm^2、溶解氧7.5 mg/L、地热管水温37℃,总灌水次数36次。  相似文献   

16.
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干旱区红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环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地区,采用随机区组布置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红枣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固定时,灌水量与产量相关性较好;灌水量固定时,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较好。水对生育期红枣产量的效应大于肥料,水肥合理时,水肥为协同作用,交互效应使红枣产量明显增加。红枣生育期水肥耦合的最佳模式为"灌水量5 248 m3/hm2+施肥量1 572 kg/hm2"。滴灌与水肥耦合节水技术集成的最佳模式为"灌水量5 248 m3/hm2+施肥量1 048 kg/hm2"。  相似文献   

17.
滴灌减量施肥对香蕉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当前香蕉施肥过量问题,分析氮磷钾滴灌减量施肥对香蕉果实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巴西蕉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常规施肥(纯N量1 112 kg/hm~2, P_2O_5量690kg/hm~2,K_2O量2 135 kg/hm~2)和滴灌减量施肥(纯N量588 kg/hm~2, P_2O_5量432 kg/hm~2, K_2O量742 kg/hm~2)2个处理。【结果】滴灌施肥条件下,香蕉产量为56 503 kg/hm~2,较常规施肥(CK)增产13.0%。氮、磷、钾肥利用率较CK分别提高17.30%、16.19%、20.34%;氮、磷、钾肥吸收效率分别提高86.36%、50.00%、172.00%;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13.75%、80.52%、225.29%。纯收益较CK增加20 930元/hm~2,产出投入比由1.26:1上升到1.45:1。【结论】与当前常规的氮磷钾施肥量比较,滴灌减量施肥(纯N减量47.1%, P_2O_5减量37.4%,K_2O减量65.3%)不会导致香蕉减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温室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以早熟葡萄品种"6-12"为研究对象,在陕北风沙区开展了不同水肥处理田间试验。灌水设置高水W1(3 810 m3/hm2)、中水W2(3 045m3/hm2)、低水W3(2 280 m3/hm2) 3个水平,施肥设置高肥F1(930 kg/hm2)、中肥F2(840 kg/hm2)、低肥F3(750 kg/hm2)3个水平,完全组合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均大于施肥量的影响,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显著;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受到水肥交互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水肥用量有利于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提高,但过高的水肥供给会带来明显的负效应。建立了灌水量和施肥量与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之间的函数模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水肥用量与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综合考虑葡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大小,得出适宜本地区温室葡萄栽培的水肥用量为:灌水量2 784~3 462 m3/hm2,施肥量784~893 kg/hm2。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甜高粱种植水肥配比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合西北干旱区甜高粱种植的高产、节水省肥和高经济效益的水肥配比模式。【方法】以河西走廊边缘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区,通过农田小区随机区组试验,设置3个灌溉定额梯度6 000 m~3/hm~2(W1)、7 200 m~3/hm~2(W2)、8 400 m~3/hm~2(W3)和3个施肥梯度450 kg/hm~2(F1)、600 kg/hm~2(F2)、750 kg/hm~2(F3)的水肥互交处理方式,共计9种水肥组合,分析不同水肥配比模式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生物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1)灌溉量对甜高粱株高、茎粗和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施肥量对上述指标影响显著,且水肥交互作用对株高和生物产量影响显著;(2)W1F3处理下的株高333.1 cm、茎粗22.63 mm、生物产量29.35 t/hm~2和灌溉水生产力3.80 kg/m~3均最大,分别比最大灌溉施肥量处理组合(W3F3)提高12.16%、11.29%、30.82%和87.19%,且甜高粱产量收益26 418.84元/hm~2、纯收益15 850.73元/hm~2和产投比2.50%分别比W3F3处理组合提高30.84%、88.17%和45.35%;(3)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叶片干质量、茎秆干质量、穗干质量和茎秆汁液糖锤度均与生物产量正相关。除甜高粱出汁率外,其他指标对生物产量产生正向直接效应,其中茎粗、株高、叶片数和茎秆干质量对生物产量的正向直接效应高于其他指标。【结论】灌溉量为6 000 m~3/hm~2,施肥量为750 kg/hm~2,可作为西北干旱区甜高粱种植科学的水肥配比模式。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施肥番茄水肥供应量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膜下滴灌施肥番茄对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响应,基于2012—2013年田间随机分块试验,采用Tukey HSD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确定温室番茄田间管理推荐的灌水量和施肥量。结果表明,在2012年,移植后23 d,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番茄株高影响极显著,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株高影响显著;在整个生育期,番茄茎粗与施肥量差异显著;不同灌水处理之间平均叶片扩展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叶片扩展速率对施肥处理的敏感性大于灌水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与施肥量和灌水量均正相关,施肥量对番茄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施肥对番茄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大于灌水;灌水和施肥对番茄产量影响显著,水肥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影响极显著,在2012年,W1(100%ET0)处理的番茄平均产量最大,比W2(75%ET0)、W3(50%ET0)处理分别高5.99%和13.54%,番茄果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单果质量与番茄产量无相关关系;灌水量对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极显著,作物耗水量与灌水量正相关,与施肥量无显著性关系,施肥对作物耗水有促进作用。根据2年田间试验结果,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推荐番茄灌水量为151.12~207.76 mm,施肥量为453.58~461.08 kg/hm2,其中,氮肥用量为213.45~216.98 kg/hm2,磷肥用量为106.72~108.49 kg/hm2,钾肥用量为133.41~135.6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