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钎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诊断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的I-ELISA,与IDEXX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3%,与间接 光抗体试验9IFA)的符合率为100%。用该方法的检测国内猪血清85份,阳性率为18.8%;能检出PRRS疫苗免疫猪6d的血清抗体,;与猪瘟、伪狂犬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霉形体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
二种方法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血清中和试验和单克隆抗体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81头美国进口猪轿清作猪传染性胃肠炎抗体检测。SN试验同7份阳性血清,检出率为8.64%,B-ELISA试验检出7份PRCV抗体阳性血清,检出率为8.64%,无TGE阳性。SN试验检出7份TGE抗体阳性血清与B-ELISA试验检出的7份PRCV抗体阳性血清完全重合。结果证明,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的B-ELISA可鉴别诊断TGE与PRCV感染,优于S  相似文献   

3.
全血纸片用ELISA法诊断猪囊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ELISA法在室温下对西宁、乐都、互助、平安和大通等地的834份全血纸片诊断猪囊虫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9.8%,进行重复性试验其重复率均为100%,经与旋毛虫、弓形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等病的阳性血清试验均无交叉反应,该法无需分离血清,送检保存极为方便,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用ELISA诊断西宁地区猪囊虫病,以OD值的+3SD判定结果时,比较了不同血样(滤纸片干血与血清)、不同反应温度(50℃与室温)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对照间OD值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7和0.9667,对照间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符合率分别为91.20%和95.90%;使用不同保存期的已包被反应板时,虽然对照间OD值呈正相关关系(r=0.8450)但用保存期4个月的包被反应板降低了阳性检出率,影响其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首次建立了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抗体的方法。特异性鉴定表明,PRRSV不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反应;与美国进口的PRRSV抗体ELISA诊断试验盒检测结果比较,35份猪血清的阴、阳性检出总符合率为82.9%(29/35),其中Dot-ELISA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进口试剂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猪囊虫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猪带绦虫孕节经酸性胃蛋白酶 37℃消化后,离心收集虫卵,加入含胰蛋白酶、 Na H C O3 及猪胆汁的孵化液,置 37℃孵化,孵化率在 75% 以上。孵化后的六钩蚴经尾静脉感染昆明小鼠,9 周后剖检,在小鼠的心脏及肺脏见有猪囊虫,感染率为 100% 。压片镜检,确认检出的猪囊虫发育成熟,形态结构完整;胆汁孵化试验,见其头节自动外翻。用 E L I S A 方法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囊虫 C A 抗原和抗体。试验表明,经尾静脉感染昆明小鼠的六钩蚴,可发育成成熟的猪囊虫,从而为猪囊虫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制作简便、经济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从水牛盱眙病病肝和淋巴结提纯病毒抗原,用双层间接ELISA和免疫扩散(ID)检测盱眙病抗体,结果在29头病牛血清中ID阳性率为8%,ELISA阳性率为93.1%;54头疫区牛血清中,ID阳性率为1.9%,ELISA阳性率为11.1%;非疫牛则两法均为阴性。以淋巴细胞免疫吸附试验证实病牛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有病毒抗原。以病水牛血清和健康水牛对比作免疫电泳,发现病牛血清中缺少IgM带  相似文献   

8.
应用重组抗原预防猪囊虫病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应用2种重组抗原分别制成免疫刺激复合体疫苗各接种试验猪2次,间隔14d。第2次接种后7d用有钩绦虫卵感染(2×104个/头)。感染后116d,9头对照猪共发现1067个囊虫,平均118.6个/头;免疫A组8头试验猪共发现囊虫510个,平均63.8个/头,减虫率为46.2%;免疫B组9头试验猪共发现囊虫83个,平均9.2个/头,减虫率为92.2%。在免疫B组猪体内发现的囊虫发育不全,虫体小,囊液少,囊膜较厚、不透明,呈乳白色,囊虫组织呈退行性病理变化,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动态监测发现,试验猪抗囊虫感染的免疫力主要取决于细胞免疫,而与体液免疫无关。试验猪血清循环抗原(CA)检测结果与剖检所见囊虫数量密切相关(P<0.01)。由此认为,CA检测是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现场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抗体,经对39头剖检羊血纸检测,结果表明该法与剖检法的阳性符合率达100%(27/27),阴性符合率也达100%(12/12)。Dot=ELISA能检出第四胃寄生1=338条捻转血矛线虫羊的血清或血纸抗体;应用Dot-ELISA对599份牛、羊血纸的测定结果,与粪检地的阳性符合率达95.58%,阴性符合率达91.43%。初步认为D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血清中和(SN)试验和单克隆抗体(TGEmAb和TGE/PRCVmAb)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ELISA)对81头美国进口猪血清作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抗体检测。SN试验检出7份阳性血清,检出率为8.64%;B-ELISA试验检出7份PRCV抗体阳性血清,检出率为8.64%,无TGE阳性。SN试验检出7份TGE抗体阳性血清与B-ELISA试验检出的7份PRCV抗体阳性血清完全重合。结果证明,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的B-ELISA可鉴别诊断TGE与PRCV感染,优于SN试验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8株抗猪囊虫循环抗原(CA)的杂交病细胞系。其中6F12和2E7为抗囊虫特异McAb;McAb 1C6、1C7、1B5、4D9、2B9和8D8与囊虫、(?)球蚴、细颈囊尾蚴抗原均可发生反应。这些McAb的腹水ELISA效价为105~107,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02,并均可与病猪血清中的囊虫CA反应形成沉淀线。用1B5、6F12和8D8分别致敏血球,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98份囊虫病猪血清,检出率分别为70.41%(69/98)、6.12%(6/98)和7.14%(7/98)。本研究制备的McAb可用于猪囊虫循环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12.
从囊虫匀浆浸提液中分离出一种抗原性与特异循环抗原相同的成分,以这种抗原成分通过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病、健猪的血清抗体,结果病猪抗体阳性率为93.2%(96/103),健猪阴性(?)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用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发现了囊虫病猪的循环抗原,并用反向间接血凝技术作了检测。103份囊虫病猪血清琼扩试验对循环抗原的检出率为22.33%(23/103);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出率为32.03%(33/103),其余70份呈阴性反应的血清经免疫复合物解离后,又有25份呈阳性反应,总检出率为56.31%(58/103)。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分析猪囊尾蚴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用猪带绦虫卵1 mL(8万个/mL)灌胃20 d龄健康乳猪6头,于感染后40、80、120 d分别宰杀2头猪并取含囊尾蚴的肌肉及脑组织制作4μm厚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观察不同时期寄生在肌肉及脑组织的猪囊尾蚴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显...  相似文献   

15.
异源性抗原抗猪囊尾蚴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泡状带绦虫活化六钩蚴的超声裂解抗原可以诱导猪体产生抗猪带绦虫攻击感染的交叉保护作用。猪囊尾蚴匀浆抗原也使猪体产生了较强的抗猪带绦虫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泡状带绦虫六钩蚴超裂抗原免疫组与猪囊尾蚴匀浆抗原免疫组的保护情况是相似的,这表明异源免疫也可使猪体产生较好的抗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由于制备异源性抗原的泡状带绦虫能够从狗的体内获得,因此在体外培养猪带绦虫未获成功之前可以解决从人体获取猪带绦虫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在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作用下体外培养猪囊尾蚴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延胡索酸还原酶(FR)、苹果酸酶(ME)活性的变化及葡萄糖(GLC)、乳酸(LA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药物作用均可在体外作用条件下显著改变未成熟期及成熟期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提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干扰虫体能量代谢,阻断能量的产生,导致虫体死亡。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测定了阿苯达唑和奥芬达唑对猪囊尾蚴组织匀浆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经物均能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提示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非竞争性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从而导致虫体因能量耗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咪唑类药物对体外猪囊尾蚴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磺苯咪唑、硫苯咪唑和氟苯咪唑对猪囊尾蚴均有抑制作用,前两者作用早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猪囊尾蚴膜联蛋白B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猪囊尾蚴中扩增出膜联蛋白B2基因,将其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表明,目的基因AnnexinB2已正确地整合至表达质粒中,成功构建了膜联蛋白B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0.
根据NCBI上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猪囊尾蚴中成功克隆了低分子量抗原基因Ag1V1,同源性和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河南分离株Ag1V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预测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分离株同源性为100%和98.9%,说明Ag1V1蛋白基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二级结构、疏水性及抗原表位等方面的预测,认为其有望成为诊断或免疫用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