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国鲜食玉米大会经过四年的发展,规模已达到500人,成为全国影响力较大的鲜食玉米产业交流平台。第五届大会将扩大交流范围、增加新的内容,于2009年8月23~24日在长春召开,预计规模500人,诚邀您光临!大会内容  相似文献   

2.
《种子》2006,25(6):109-109
由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将于2006年8月27-28日在长春市的吉林省宾馆召开。届时将有全国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保鲜玉米)的育种单位、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设备与包装物生产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参加,预计大会规模400人。  相似文献   

3.
由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将于2006年8月27日-28日在长春市的吉林省宾馆召开。届时将有从事鲜食玉米的育种单位、生产加丁企业、经销商、设备与包装厂商,  相似文献   

4.
白敏 《中国种业》2010,(8):21-21
<正>[本刊讯]由全国鲜食玉米联盟、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玉米鲜食大会于2010年7月10-11日在天津市河东区财富豪为酒店召开。全国鲜食玉米大会经过5年的发展,已成为业内影响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挖掘鲜食玉米品质潜力,提升鲜食玉米品牌价值"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已于2006年8月27日-28日在长春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鲜食玉米产业链的育种单位、加工企业、经销商、设备与包装物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等单位的代表,共计35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2005年创办,连续举办13年,全国业内规模最大的产业交流平台2018第二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2018年3月13日-14日在长春举办,本届大会汇聚业内精英智慧,围绕"研发优质品牌产品,开拓区域终端市场"大会主题,专注解析产业和市场深层次矛盾,依据大数据分析2017年全国鲜食玉米产业现状,预测2018年市场走势,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2018年播种面积、品种选择、生产量、销售量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2018第二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2018年3月13日~14日在长春举办,本届大会汇聚业内精英智慧,围绕"研发优质品牌产品,开拓区域终端市场"大会主题,专注解析产业和市场深层次矛盾,依据大数据分析2017年全国鲜食玉米产业现状,预测2018年市场走势,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2018年播种面积、品种选择、生产量、销售量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颜学海 《中国种业》2021,(10):23-24
鲜食玉米食用品质优良,营养价值丰富,是百姓“菜篮子”的主要品种,也是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四川省是我国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试点区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省份,多年来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本文就2021中国(四川)鲜食玉米大会归纳总结,分析四川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现状、存在的短板,提出推动四川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解析国家玉米政策分析行业动态趋势共建合作共赢模式谋划产业发展战略2017年大会三地举办:2月哈尔滨、7月北京、8月黑龙江绥化。北京、绥化分别举办大型品种试种展示观摩会(品种征集工作现已开始,请来电咨询)。2017年首次会议将于2月18-19日在哈尔滨召开,诚邀您光临大会!2017年黑龙江省政府将大力引导并扶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大面积缩减大田玉米种植并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期待与全国业内同仁共建优质鲜食玉米鲜穗和加工产品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大会同届四地举办:2月黑龙江哈尔滨、7月北京、8月黑龙江海伦、11月广东佛山鲜食玉米产业是我国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后发优势明显,2016年随着全国大田玉米种植调整和鲜食玉米价格上扬,鲜食玉米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017第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针对南北方不同气候区域进行全国市场细分,采取一会四地举办,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经验与战略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鲜食甜、糯玉米粮经果菜兼用,经济效益高,是广东省的优势农产品。广东省在鲜食甜、糯玉米的育种、生产、消费、加工和贸易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回顾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和前景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以及推进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达 134 万 hm 2 以上,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我国对鲜食玉米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并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鲜食玉米分类和起源入手,介 绍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概况,剖析了产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鲜食玉米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6月20日,第24届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贵州鲜食玉米市场拓展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家农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交流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对屯脚镇铜鼓村基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全国鲜食玉米消费市场不断壮大。广西与东南亚各国接壤,有较多的经济贸易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有较多的机遇。广西在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上发展很快,优势显著,从种质资源丰富及特色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育种实力增强及审定品种数量增多、种植面积逐年攀升、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链初具规模和示范效应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广西鲜食玉米的产业优势。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角度、经济发展角度、推广阻力的角度分析了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机遇,为广西鲜食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2015第十一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2015年8月15-16日在吉林长春举办,本刊编辑部应邀参加了8月15日召开的"我国甜糯玉米不是转基因产品"大型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我国甜糯玉米产业发展遇到了短期波动和不实的网络传言,引起消费者恐慌,影响了生产经营。为此"我国甜糯玉米不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形势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总结了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对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广东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鲜食玉米相关标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分析我国现有的鲜食玉米相关标准《NY/T 523-2002甜玉米》和《NY/T 524-2002糯玉米》自身和产业衔接不足的问题。自身细节问题主要有:与其他专用玉米标准分散、鲜食抽样细则不明确、甜玉米定等指标模糊、可溶性糖检测方法缺失、外观评价要求简单笼统、蒸煮品质评价无具体描述;与产业衔接不足表现在:新种类甜加糯鲜食玉米空缺、甜玉米关键指标过低、感官评价缺乏时效性要求、外观品质要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感官评价品质评分要求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产业需求,提出整合鲜食玉米,明确鲜食用途,制定有针对性的抽样规则,选择合适的检测评价方法,贴近市场优化品质评价,按需提高分级定等要求,标准中增加甜加糯类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13,(4):3
为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种子大会准备相关活动,促进我国鲜食玉米品种参与国际竞争,现邀请全国知名专业单位参加本次展示峰会。一、邀请范围1.单位:育种和开发能力强的专业鲜食玉米种业单位30家左右,果穗、籽粒加工和加工机械厂商5家左右。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在杭州鲜食旱粮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简要概述杭州市鲜食玉米产业的生产现状与特点,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杭州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即重点挖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突出“优质优价”,不但可满足市民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杭州农业高质量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20.
杨曙辉  李江 《中国种业》2021,(12):31-36
云南鲜食玉米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乃至成为全省重要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但产业素质不高、发展依然粗放,与绿色持续、高质高效战略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在简要概述云南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主要历程、基本特点和鲜食玉米及其产业蕴涵的显著优越性之基础上,从气候资源、生境资源、种质资源、社会资源和地理区位等多方面分析了区域鲜食玉米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优势;从思想意识、基础设施、科学技术、产业衔接和消费观念等层面,深入阐释了阻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同时提出强化政策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优调品种结构、夯实基础设施、深化科技创新、扶强龙头企业、着眼产业耦合以及加强市场培育等若干对策措施,力保云南鲜食玉米产业绿色化、特色化、高端化、优质化、高效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