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沙质海岸不同植被梯度带的土壤蓄水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胶南沿海沙质海岸5种植被梯度带下9种植被模式的水分物理性状及土壤蓄水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从沿海至内陆的过渡,胶南沙质海岸带营造灌草带-基干林带-丘陵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带-农田林网模式的沿海防护林生态网络体系,对改善该地区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起了积极作用,且土壤层蓄水性能均优于海边草甸。②对沙质海岸来说,沿灌草带、基干林带、丘陵水土保持林带、经济林带和农田林网5个不同的梯度带,土壤物理性状逐渐变好,渗透能力逐渐减弱,土壤层的蓄水能力逐渐增强。③各梯度带内,随着植被类型的不同,其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及土壤层蓄水功能表现出一定差异。紫穗槐 草本模式是灌草带值得推广的模式;刺槐是基干林带值得推广的树种;丘陵土保持林带配置应优先考虑以黑松 麻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长汀县侵蚀地治理草灌乔综合配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县是南方红壤区严重水土流失县,经过20多年的治理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长汀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植被快速恢复的做法。为更好地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加快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本文对长汀县草灌乔综合配置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植物筛选及综合配置模式。共筛选出适生乔木11种,灌木4种,草本4种,并根据坡度、坡位、植被覆盖度等立地因子,结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5种主要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区的物种多样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草灌乔混交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8科28属31种,补植乔灌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7科22属25种,老头松改造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2科14属16种,均比对照区的10科11属11种有较大提高;在不同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改良的对比中,草灌乔混交模式效果最好,且草灌乔补植乔灌"老头松"改造对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措施对矿山废弃地的恢复效果,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的方法,分别从植物种类、数量、覆盖度、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等方面对福建省紫金山金铜矿废弃地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恢复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均可快速增加废弃地植物种类,恢复5a后不同配置模式的草本植物数量均高于未经开采的对照样地,其中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当地河滩草(模式B)最多,达到了25种;枫香+本地河滩草(模式D)和桉树+本地河滩草(模式E)物种丰富度指数M和Shan-non-Wiener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较大,可较快地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配置模式植被覆盖度均有较大提高,除马尾松+胡枝子(模式A)较低外,其他模式均达到85%以上;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本地河滩草(模式B)灌草层生物量最大,达到对照的15.81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出,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本地河滩草(模式B),枫香+本地河滩草(模式D)和桉树+本地河滩草(模式E)3种植被配置模式对紫金山金铜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可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太行山中山区植被配置模式对其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研究以荒坡为对照,在坡向与海拔高度相同、营造初期土壤条件相近的六种林分内设置径流小区,对其中的径流量、泥沙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的入渗率进行了监测。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置间的水土保持功能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大小顺序依次为荆条与红豆草立体配置、油松与荆条、红豆草混交、油松纯林、油松与荆条混交林、红豆草地、荆条灌木林、荒坡;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量及泥沙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0、~80 min内的土壤入渗率成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总孔隙度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这说明,该区域上述植被类型间水土保持功能的差异性可能是因为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其所在立地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刚察县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分析了刚察县4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性能和供水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Van Genuchten模型非常符合,R2值都高达0.99以上,说明用Van Genuchten模型描述不同类型土壤水分数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准确的。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含量为:油菜地>高草地>草灌地,土壤容重为:高草地>草灌地>油菜地,而总孔隙度为:油菜地>草灌地>高草地,表明油菜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明显优于草灌地和高草地。土壤持水能力随着土壤吸力的增加而呈现先急剧递减后变化平缓的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持水能力为:高草地>草灌地>油菜地。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密度和降低土壤总孔隙度等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措施能对其持水性能产生积极作用。土壤供水能力随着土壤吸力的增加而递减,低吸力段高草地和稠密草灌地的土壤供水性能均优于油菜地和稀疏草灌地,而高吸力段油菜地和稠密草灌地的土壤供水性能优于高草地和稀疏草灌地,表明高草地和稀疏草灌地植被极易受到干旱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天津滨海盐碱土地区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天津滨海盐碱土地区城市绿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表明不同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下0~4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极显著,防护林>灌+草>乔木>乔+草>草坪>滨海盐土,0~20cm土层微生物数量是20cm~40cm的3~4倍。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群中,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滨海盐土微生物的季节变化不大,防护林土壤中微生物总数最多时出现在秋季,乔木、乔+草、灌+草、草坪绿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时出现在夏季或秋季。细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全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养分相关不显著.芽孢杆菌的11个种在不同土壤条件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生态分布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是蜡质芽孢杆菌、拟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蜂房芽孢杆菌,放线菌主要是链霉属,包括链霉菌属的10大类群,分布最广的类群是灰褐类群、金色类群和青色类群,真菌分布有11个属。在不同植物配置下芽孢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组成、优势种的组合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湘中紫色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特征,为湘中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抽样方法调查湘中丘陵区草丛(G)、草灌(GS)、灌木(S)和乔灌(AS)4种典型植被,研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揭示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指标间的耦合关系。[结果]研究区草丛和灌木根际土壤中细砂粒(0.25~0.05mm)含量分别显著(p0.05)低于乔灌63.84%和76.97%;粉粒(0.02~0.002mm)含量表现为草和灌木分别显著高于乔灌的38.48%和37.66%。根际土壤0.25~0.05mm微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乔灌高于其他植被,0.02~0.002mm微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灌木高于其他植被。草灌与灌木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低于根际土壤148.05%和121.92%,灌木和草灌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乔灌土壤84.28%和92.08%;草灌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壤83.33%,草灌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乔灌土壤200.83%;不同植被类型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体来看,同一植被根际土壤全磷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效磷表现为乔灌最低;乔灌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p0.05)低于草丛和草灌土壤125.15%和137.71%,除草灌外,其余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全钾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典范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2~1,1~0.5,0.25~0.05mm土粒含量,2~1,1~0.5mm团聚体3组理化性状间相互关系密切。[结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湘中丘陵地区生态恢复,应注重协调土壤养分、颗粒组成及团聚体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海宁市尖山区鼠尾山露采矿山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岩石边坡缺土、缺水、缺肥,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因此在岩石边坡上栽树、种草的难度相当大.根据海宁市尖山鼠尾山露采矿山边坡的实际情况和要达到的设计目标,在技术设计上运用对不同边坡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和措施;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复合结构,达到以草养灌、以灌促草的目的;在植物选择上,考虑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使人工植被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近自然的绿化效果.同时为满足护坡和绿化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土建设施和工程技术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河北邢汾高速公路跨越式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更好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而达到水分涵养与固土护坡的目的,必须充分解决好植物种类的筛选与植物群落的配置的问题。根据野外样方的调查,通过对边坡沿线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种类的组成、重要值的变化规律以及群丛分布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样方共有维管植物21科41属48种;筛选出适合该区边坡植被恢复的优势种共计25种,其中乔木类6种,灌木类5种,草本类14种。2)植物种重要值随海拔高度变化影响较大,其中刺槐、酸枣、胡枝子、白羊草、细柄草、矛叶荩草、披碱草表现明显;3)草本层在各海拔内重要值最高,能充当边坡植被恢复的先锋角色;4)各海拔内禾本科植物重要值最高;5)该区植物群落主要分为4个群丛;在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4个主要群丛可为植物群落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天山云杉林下线的山地灌丛是天山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天山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天山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天山6种常见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在天山西部、中部、东部设置调查样地,并用平均标准木收获法获得6种常见灌木各营养器官的生物量。从而探讨了6种灌木在天山三段的分布特征以及各营养器官的分配差异。结果表明:(1)同种灌木在天山西部、中部、东部单株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天山西部6种灌木生物量明显大于天山中部和东部。主要是由于天山西部水热条件优于天山中部和东部;(2)在天山6种常见灌木类型中,单株生物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刚毛忍冬(8 549 g/株) > 黑果栒子(7 943 g/株) > 黑果小檗(7 880 g/株) > 新疆方枝柏(3 014 g/株) > 天山绣线菊(2 837 g/株) > 密刺蔷薇(2 615 g/株);(3)天山6种常见灌木在天山三段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不同,天山西部主要表现为枝生物量(53.30%)大于根生物量(27.32%),而天山中部和东部则为根生物量(75.90%)大于枝生物量(19.06%),这种分配比例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对其生境选择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对于天山灌丛植被的保护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黄河支流河岸植被水分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水分梯度下植物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防蚀控沙中适宜物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基于HYSPLI4气团轨迹模型和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分析黄河主要支流—西柳沟河流河岸不同水分梯度下优势植物对潜在水源利用率,进而提出不同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结果] 研究区在采样期间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北季风输送和局地蒸发。在水分充足的河漫滩样地,植物以浅层土壤水(0—30 cm)为主要水源。距离河道较远的河谷阶地上,草本类植物主要利用浅层和中层土壤水(0—70 cm),灌木类和高大草本类植物转而吸收更深层的土壤水(70—100 cm),出现水文生态位分离的现象。[结论] 当水分缺乏时,灌木类植物会因为吸水模式的优势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灌木类植物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防蚀控沙的适宜物种。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历来都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选择β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分析其植物群落,能够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的植被保护,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破坏区域的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分析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及其波动幅度较小,但总体而言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其植物群落生境梯度的变化是非均匀的,在物种组成和结构上差异均不明显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以淄博市城市周围破坏山体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结合植被恢复的影响程度分析,选定破坏山体外貌形态、坡度、边坡高度、土层厚度和砾石含量5个立地因子,并对之进行分级量化;利用聚类分析法将破坏山体划分为7个立地条件类型和16个亚型;不同立地条件类型植被恢复难易程度不同,在分析各立地条件类型特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破坏山体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潮查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植被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对潮查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科属的组成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查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72科204属352种,其中种子植物61科190属334种,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84.72%、93.14%和94.89%;植物种类相对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多样,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在植被和群落类型上,共有4种植被类型、9个群系、19个群丛,在较小的范围内聚集了大兴安岭北部山区大部分植被和群落类型,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岷江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干旱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数量排序方法DCCA,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植被和环境数据进行排序分析,研究该地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地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DCCA排序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的分布是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微地形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第1主成分中,土壤pH值、速效P、全N、有机质含量和坡向的影响较大,影响灌丛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第2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和海拔,第3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K,第4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地形中的坡度因子。灌丛地上生物量,也受土壤养分、水分、地形三者共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次生灾害使当地的植被毁坏严重,微立地因子植被恢复法适用于地震灾区复杂的立地条件植被重建。在研究灾区植被破坏类型的基础上,将损毁植被的坡面划分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土石边坡3种类型,并对不同坡面进行微立地因子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植被恢复技术,促使灾区尽快植被重建,并为微立地因子植被恢复法的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煤矿开采对植被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乌素沙地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对各种人为扰动极为敏感。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势必会增加当地环境负担,使得生态环境恶化。以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煤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在查明自然植被种类、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对煤矿开采造成的植被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斑块数、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后矿区景观破碎度上升,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异质性降低,植被生物量减少。矿区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原先以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斜茎黄耆(Astragalus adsurgens)为优势种的灌木丛向以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优势种的灌草丛转化。从矿区整体变化程度来看,煤矿开采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干扰,但未造成其根本性改变,自然生态系统仍存在一定的恢复和调控能力,应采取一系列生物与工程措施引导矿区生态环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贮水功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滩涂裸地为对照,对黄河三角洲滩地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及农田等4种植被类型改良土壤的盐碱程度、容重和孔隙度状况、土壤入渗性能及蓄水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均具有一定的压碱抑盐效应.且表土层盐碱含量多低于20-40 cm土层;同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的效应显著,并且对土壤表层的改良效果好于20-40 cm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均能改善土壤入渗性能.渗透性能由强到弱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农田>草地,其平均渗透速率分别是滩涂裸地的4.9,3.7,2.9,1.9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均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农田,其饱和蓄水量分别比滩涂裸地高18.3%,11.8%,3.7%和3.5%;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大小均表现为乔木林>草地>灌木林>农田,且0-20 cm土层的贮水性能均好于20-40 cm.  相似文献   

20.
灌草植被在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干扰方式可能改变退化土地灌草植被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甚至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以未受干扰的植被作为对照,研究放牧和火烧两种主要干扰对桂西北灌草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和火烧处理均降低了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但放牧处理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火烧处理反而显著增加了其均匀度指数。对草本而言,放牧不影响物种丰富度指数,但显著降低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火烧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但不影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对照相比,放牧和火烧均降低了灌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但两者对草本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却产生了正面影响或无影响。此外,这两种干扰方式对灌木和草本多样性与生产力间关系的影响具有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