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鱼腥草熬制浓缩液作为半滑舌鳎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对照组1个,试验组3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60 g鱼腥草分别熬制为浓缩液,分别添加至一定量的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为15 d,各组均投喂基础饵料;免疫试验时间为30 d,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脏)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的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及吞噬指数均有显著增高(P<0.05),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用鱼腥草熬制浓缩液作为半滑舌鳎饲料添加剂是可行的,其中用60 g鱼腥草熬制成的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使用单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60 g黄芪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添加至一定量的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为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免疫试验时间为30 d,期间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脏)指数的研究,来探讨黄芪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添加中草药黄芪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黄芪熬制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使用单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他3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40和60 g黄芩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按一定量添加基础饵料中配制成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试验时间30 d,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指数的研究,探讨黄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及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时间内,添加中草药黄芩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黄芩熬制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使用三因素3重复试验方法,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9组为试验组,每试验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依据半滑舌鳎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基础饵料,同时将20 g、40 g、60 g的中草药(黄芪、黄芩、鱼腥草)各自分别熬制药液,分别添加至一定量的基础饵料中,配制成9种免疫饵料。半滑舌鳎暂养时间为15 d,期间投喂基础饵料;免疫试验时间为30 d,期间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试验组投喂免疫饵料。通过对半滑舌鳎血清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免疫器官(脾脏)指数的比较研究,来探讨中草药(黄芪、黄芩和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与适宜用量,以及三种中草药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投喂添加中草药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的非特异免疫活性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用60 g中草药熬制而成浓缩液与基础饵料制成的免疫饵料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就三种中草药添加剂对半滑舌鳎非特异免疫活性的作用效果而言,以黄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在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后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2(对照)、104.8、209.6、313.8、521.6、837.3 mg/kg的6种试验饲料。将健康的半滑舌鳎[平均体重(99.12±1.58)g]分别喂食上述6种饲料84 d后,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试验期为14 d。结果显示:试验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均以209.6 mg/kg组最高。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升高,半滑舌鳎血浆维生素C含量及红细胞血红蛋白(Hb)含量和G-6-P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除104.8 mg/kg组红细胞G-6-PD活性外各添加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209.6 mg/kg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后随着维生素C含量继续升高,红细胞SOD和CAT活性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红细胞膜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维生素C能有效降低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半滑舌鳎的红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经过折线模型分析,推荐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257.04~341.36 mg/kg。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6水平3重复的试验方法,通过探讨半滑舌鳎肠黏液溶菌酶(LSZ)、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等对黄芪多糖(APS)的免疫应答情况,确定APS对半滑舌鳎肠黏液免疫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其发挥作用的较佳剂量。结果显示,半滑舌鳎肠黏液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对低剂量APS(300 mg/kg或600 mg/kg)的免疫应答表现为随黄芪多糖(APS)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对中高剂量的APS(900 mg/kg≤APS≤1 800 mg/kg)的免疫应答则表现为随APS添加剂量的增加,其达到较好免疫效果的时间越早,随后则表现为较为强烈的抑制作用,且与APS的添加剂量呈正相关。可见,APS对半滑舌鳎肠黏液非特异免疫活性在低剂量时具有改善和增强的作用,而较高剂量也会有抑制作用。从节约成本与增强半滑舌鳎肠黏液非特异免疫活性的角度来看,半滑舌鳎人工配合饵料中添加APS的较佳剂量应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C0.5组)、1.0%(C1.0组)和1.5%(C1.5组)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作为维生素C添加剂),制成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为0.175%、0.350%和0.525%的3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饲喂3.5龄滑舌鳎雌性亲鱼15尾[(1.15±0.11) kg/尾]和雄性亲鱼20尾[(0.25±0.05) kg/尾],饲喂2个月后人工育苗.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C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的性腺指数和相对产卵量以及雄性亲鱼的精液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0.350%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雄性亲鱼的性腺指数(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上浮卵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P<0.05),初孵仔鱼畸形率显著下降(P<0.05).C1.0和C1.5组的卵径、受精率、初孵仔鱼体长以及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0.5组(P<0.05),而C1.0与C1.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1.5组卵中大油球直径显著高于C05组(P<0.05).卵子和上浮卵中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亲鱼肝脏、卵巢、精巢和卵子中维生素C含量,提升亲鱼血清、肝脏、卵巢、精巢、卵子和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丙二醛含量.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高剂量(0.525%)的维生素C更有利于促进半滑舌鳎亲鱼性激素的合成,改善亲鱼的繁殖性能,提高精卵质量,促进受精卵孵化,减少仔鱼畸形.  相似文献   

8.
陈恒  罗小丽  管健  黄辉  刘金海 《饲料研究》2015,(5):44-48,73
采用单因素6水平3重复的试验方法,通过探讨半滑舌鳎体表黏液溶菌酶(LSZ)、过氧化物酶(P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等对黄芪多糖(APS)的免疫应答情况,确定APS对半滑舌鳎体表黏液免疫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发挥作用的最佳剂量。结果表明,半滑舌鳎体表黏液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对低剂量APS(300~600 mg/kg)的免疫应答表现为随APS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对中高剂量的APS(900~1 800 mg/kg)的免疫应答则表现为随APS添加剂量的增加,达到较好免疫效果的时间就越早,随后则表现为较为强烈的抑制作用,且与APS的添加剂量呈正相关。可见,APS对半滑舌鳎体表黏液非特异免疫活性具有改善、增强亦或抑制的作用。从节约饵料成本与增强半滑舌鳎体表黏液非特异免疫活性的角度来看,半滑舌鳎人工配合饵料中添加APS最佳剂量应为600 mg/kg。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脂肪和维生素E对罗非鱼生长、免疫应答和对链球菌抵抗力的影响。基础饲料(粗蛋白35%,消化能14.23MJ/kg)分别添加6%、10%和14%的混合油脂(玉米油和曼哈顿鱼油比例为1:1)和维生素E50mg/kg、100mg/kg和200mg/kg。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连续饲喂12周。罗非鱼体增重、摄食量和存活率不受饲料中脂肪和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添加14%脂肪组罗非鱼饲料效率显著比添加6%脂肪组低,但与添加10%脂肪组无显著差异。这些变化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添加14%脂肪和100mg/kg的维生素E组的罗非鱼全鱼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肝脏中的α-维生素E水平与饲料中维生素E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在添加14%脂肪组显著降低。血液学指标和肝指数不受饲料中各处理组的影响。添加14%脂肪水平组罗非鱼血清蛋白显著增加,但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而添加200mg/kg的维生素E后,罗非鱼溶菌酶活性不受日粮中脂肪梯度影响,但在添加200mg/kg维生素E处理组显著增加。添加10%和14%脂肪水平组罗非鱼补体活性显著降低,但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100mg/kg或200mg/kg时补体活性随之增...  相似文献   

10.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11.
低聚木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25尾规格、体重基本一致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0组)、1(A1组)、2(A2组)、4(A3组)和6 g/kg(A4组)低聚木糖的饲料.分别于试验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56天检测草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在养殖试验(56 d)结束后连续攻毒14 d,计算各组试验鱼攻毒后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整个试验期内,各试验组草鱼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A3组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A0组(P<0.05),并分别于第28天、第28天、第7天、第28天达到最大值,而且其攻毒后死亡率最低.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可提高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最佳添加量为4 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94±0.17)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配制6种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8.9、19.6、27.0、39.7、77.6和156.9 mg/kg的等能等氮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60只幼蟹,每20只幼蟹作为1个重复。结果显示: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8.9 mg/kg增加39.7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从39.7 mg/kg增加到156.9 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出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的饲料系数、成活率和蜕壳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三疣梭子蟹全蟹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灰分含量以及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蟹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E水平为39.7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中丙二醛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当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增加到156.9 mg/kg时,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维生素E的适宜需求量为39.0 mg/kg(饲料干重)。  相似文献   

13.
实验选取初始体重(120.45±0.45)g的半滑舌鳎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含不同水平的纳米硒饲料[0(对照组),0.4、0.8、1.6、2.0、2.4 mg/kg],养殖60 d后,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纳米硒对该鱼(血清、肌肉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纳米硒在半滑舌鳎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纳米硒可显著提高半滑舌鳎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活性随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多先上升后下降,1.6、2.4 mg/kg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和T-AOC活性随着纳米硒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2.0、2.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胰脏和肌肉MDA含量0.8 mg/kg组最低(P<0.05),而血清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AT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2.4 mg/kg组(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NO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0.8、1.6 mg/kg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中在2.4 mg/kg组达到最大。总之,本实验条件下,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2.0 mg/kg(饲料中总硒量为3.56~4.23 mg/kg)。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平均体重为(35.36±0.46)g的黄河鲤1 920尾,随机分为8组(Ⅰ~Ⅷ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Ⅰ~Ⅳ组为注射抗原的免疫组,Ⅴ~Ⅷ组为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试验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量分别为0(Ⅰ、Ⅴ组)、1.5×1011(Ⅱ、Ⅵ组)、3.0×1011(Ⅲ、Ⅶ组)、4.5×1011CFU/kg(Ⅳ、Ⅷ组)。各组试验鱼在投喂试验饲料28 d后,改喂基础饲料28 d。于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42天采用嗜水气单孢菌对各组试验鱼进行攻毒,14 d后统计各组的死亡率,计算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Ⅲ组黄河鲤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其几何平均值为486.7;其次是Ⅳ组,为372.6;再次是Ⅱ组,为234.6;而Ⅰ组最低,为192.8。免疫组黄河鲤均获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率,以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4.5×1011CFU/kg时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建议添加量为3.0×1011~4.5×1011 CFU/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平均体重为(35.36±0.46)g的黄河鲤1 920尾,随机分为8组(Ⅰ~Ⅷ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Ⅰ~Ⅳ组为注射抗原的免疫组,Ⅴ~Ⅷ组为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试验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量分别为0(Ⅰ、Ⅴ组)、1.5×1011(Ⅱ、Ⅵ组)、3.0 ×1011(Ⅲ、Ⅶ组)、4.5×1011 CFU/kg(Ⅳ、Ⅷ组).各组试验鱼在投喂试验饲料28 d后,改喂基础饲料28 d.于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42天采用嗜水气单孢菌对各组试验鱼进行攻毒,14 d后统计各组的死亡率,计算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Ⅲ组黄河鲤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其几何平均值为486.7;其次是Ⅳ组,为372.6;再次是Ⅱ组,为234.6;而Ⅰ组最低,为192.8.免疫组黄河鲤均获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率,以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4.5×1011 CFU/kg时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建议添加量为3.0×1011~4.5×1011 CFU/kg.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鱼油对育肥猪后期生产性能和冷藏生猪肉肉质的影响以及硒和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将40头DLY杂交猪(59.4kg)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和3个添加剂组(0.3mg/kg硒,100mg/kg维生素E,0.3mg/kg硒+100mg/kg维生素E)。试猪平均体重为81.3kg时,将每个处理的10头猪各分为2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5%新鲜和氧化鱼油,试猪于平均体重109.8kg时屠宰取样。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冷藏0~6d肉样的TVB-N、pH、L*无显著差异。②氧化鱼油显著提高肌肉丙二醛(MDA)含量,肉色b*值和血清尿素氮(BUN)、丙二醛(MDA)(P0.05);③油脂和添加剂在日增重(ADG)、滴水损失、肉色a*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上表现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育肥后期添加5%氧化鱼油5周,对冷藏2d肉样b*值和2、4d肉样MDA含量有显著影响,硒和维生素E表现显著的抗氧化效应和与氧化鱼油的互作效应,硒+维生素E的添加在氧化鱼油组的作用效应大于新鲜鱼油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E水平对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确定1~12周龄鹅饲粮维生素E的最适添加量。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为(111.1±6.5)g青农灰鹅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6组试验鹅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10、20、40和80 IU/kg维生素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20、40、80 IU/kg维生素E组4周龄和12周龄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20、40、80 IU/kg维生素E组4周龄和12周龄法氏囊指数显著增加(P<0.05)。饲粮添加20 IU/kg维生素E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新城疫免疫后7、14、21 d的抗体滴度(P<0.05或P<0.01),添加20、40、80 IU/kg维生素E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4周龄和12周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或P<0.01)。2)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4周龄时20、40、80 IU/kg维生素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周龄时10、20、40、80 IU/kg维生素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4周龄时40 IU/kg维生素E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4周龄时10 IU/kg维生素E组肝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12周龄时20、40、80 IU/kg维生素E组肝脏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4周龄时40 IU/kg维生素E组,12周龄时20、40、80 IU/kg维生素E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周龄时20 IU/kg维生素E组肝脏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4周龄和12周龄时各维生素E添加组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4周龄和12周龄时40 IU/kg维生素E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1)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提高鹅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2)运用回归方程预测,最佳免疫和抗氧化条件下1~12周龄鹅饲粮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44.31~53.11 IU/kg;以血清MDA含量为参考依据确定1~12周龄鹅饲粮维生素E最低添加量为6.84 IU/kg。  相似文献   

18.
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草鱼的免疫功能和抵抗病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纯化饲料配制成每千克含维生素C0.6~4869.2mg的7种试验饲料,投喂4~6g的草鱼8周,测定其生长和免疫学指标,然后将试验鱼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观察记录14d的死亡率。结果表明:①未添加维生素C组的草鱼的增重率显著低于添加维生素C的各组,各添加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②血清补体活性、溶菌酶活性和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均随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分别在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1217.7mg、609.2mg和304.9mg时达最大,继续提高饲料维生素C水平,这些指标不再有显著变化;③血液白细胞总数不受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影响;④在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1217.7mg及以上水平的各组鱼注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较低维生素C添加的各组。这些结果表明饲料高水平的维生素C能够显著增强草鱼的免疫功能和对病菌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维生素C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500、1000、2000、4000mg/kg)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g左右的大口黑鲈45d,每个处理4尾,各处理3个重复,研究24h不同pH值胁迫下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酸性pH值(pH值为5.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碱性pH值(pH值为10.5)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上升。试验证明,维生素C作为抗应激增强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1.9、18.9、36.8、78.4、156.5和316.0 mg/kg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含42%粗蛋白质和7%粗脂肪)投喂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初始体重(2.00±0.01)g]12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从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然而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56.5 mg/kg上升到316.0 mg/kg,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有所下降。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存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肝体比和脏体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2)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对黄颡鱼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及血清中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3)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56.5 mg/kg上升到316.0 mg/kg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出现显著下降(P0.05)。4)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由1.9 mg/kg上升到156.5 mg/kg时,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但随着维生素C水平的继续升高,溶菌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头肾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呼吸爆发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维生素C水平为156.5 mg/kg时达到最大值。5)注射嗜水气单胞菌14 d后,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为18.89和36.76 mg/kg时的累计存活率显著高于维生素C水平为1.9 mg/kg时(P0.05)。以特定生长率和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维生素C的需要量分别为114.5和142.3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