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柯继 《水产科技》1996,(1):23-23
自1994年以来,湛江市水产局根据养殖业发展的需要,组织了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攻关。1995年11月催产的栉江珧亲贝,共育出400万D型幼虫,到1996年2月初,获得平均体长8毫米的幼贝8.7万多只,初步总结出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最近,湛江市科委组织了对该项技术的鉴定。与会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把栉江珧的亲贝培育,  相似文献   

2.
贝类人工育苗技术之三栉江珧人工升温繁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 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海洋贝类,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现就栉江珧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栉江珧(Alrina peclinala Linneaus)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其闭壳肌制成的“江珧柱”是极名贵的海味珍品。栉江珧属于广盐、广温性品种,是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大型贝类之一,多年来因过度捕捞自然资源急剧衰退,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二色裂江珧育苗和养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珧是一种大型的海产双壳经济贝类,素有“名贵海珍品”之著称,广泛分布于我国闽、粤沿海一带。本省泉州湾、东山湾、兴化湾曾相继发现有丰富的资源,引起了水产和海洋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过去,对江珧育苗研究的报道甚少。日本学者曾在海洋调查捞取的样品中,进行培养鉴认。广东海丰县海水养殖场曾用旗江珧做亲贝,采用解剖法进行室内育苗试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利用栉江珧开展室内人工育苗及有关生物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正> 四角蛤蜊是习见的底栖经济贝类,肉味甘美、群众喜食,是我国颇有养殖前途的贝类之一。为了发展四角蛤蜊的增养殖生产,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并取得成功。今春,一方面是进行去年人工育苗试验的重复验证,同时为了进一步掌握其繁殖习性和提高育苗技术,进行了四角蛤蜊的小批量人工育苗。从5月7日起,到7月14日验收时止。在5.28平方米底面积的育苗池中,培育出壳长0.8~4.0毫米的四角蛤蜊幼苗1,174  相似文献   

6.
栉江珧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江珧(pinna pectinata linnaeu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假瓣鳃目、江珧科,江珧属、无裂江珧亚属,北方沿海俗称“大海红”、“海锨”、“大臊蛤”、“江珧贝”等;广东称“割刀纸”;浙江沿海称“海蚌”。以其后闭壳肌加工成“江珧柱”闻名于世,是珍贵海产品。栉江珧经济价值高,便于浅海养殖,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魁蚶俗称赤贝,是一种底栖型的经济贝类,在我国近海有广阔增养殖前景。目前,魁蚶人工育苗技术尚不完善、出苗量低等问题,严重制约魁蚶增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魁蚶育苗技术问题,笔者曾先后两次进行魁蚶人工育苗试验,1992年在绥中县钅止锚湾利用对虾育苗室,65m3水体培育出壳长1mm稚贝7480万粒,平均单产115万粒/m3,2006年在锦州市经济开发区锦州市苗种繁殖中心育苗室,100m3水体培育出1mm稚贝2.3亿粒,平均单产230万粒/m3,现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育苗生产中几项技术探讨如下,以求对今后的育苗生产有所帮助。1水质水是魁蚶育苗中首要的问题,水质是…  相似文献   

9.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 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海洋贝类,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现就栉江珧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1.亲贝选择一般选用壳长20cm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好的2龄~4龄  相似文献   

10.
栉江珧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泛分布于温、热带近海海域的大型深水贝类栉江珧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作了介绍,并就栉江珧栖息状况,对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各种环境因子适应性的生态习性作了详细描述。论述了水温对栉江珧的生长、性腺周期发育的影响。对栉江珧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贝暂养、催产及幼体培育的技术和养殖现状进行了总结。简要概述了江珧科物种同工酶的研究进展,并对栉江珧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和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栉孔扇贝是山东蓬莱市海水养殖主要种类之一。随着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大发展,全人工育苗已远远满足不了殖养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扇贝养殖的发展,而且成本较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于1990—1993年在沿海重点乡、镇养殖区进行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宜我市海区应用的栉孔扇贝半  相似文献   

12.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1995年,仅山东省扇贝产量就达到7.34×10^5 t。  相似文献   

13.
罗杰 《海洋渔业》2014,36(3):282
名贵贝类的开发研究及增养殖,在提高海水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海洋资源持续高效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管角螺(Hemifusus tuba)为浅海大型腹足类动物,具有个体大、经济价值高、人工育苗技术相对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很有人工养殖前景的潮间带经济贝类。本文根据管角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对其生物学、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遗传多样性、分子生物学及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管角螺资源保护、规模化增养殖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 Linnaeus](图见彩中插2)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大型贝类。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现就其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探讨如下:一、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1.亲贝选择一般选用壳长20厘米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  相似文献   

15.
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Paulsen)Takana是一种单细胞浮游硅藻。我们于1979年在厦门海区采样分离培养而得。据报道(Tobias—Quinitio,E.,1982)此藻营养成份含有:粗蛋白23.94%、粗类脂物8.69%、碳水化合物19.01%。经用于菲律宾蛤仔、缢蛏、太平洋牡蛎、栉江珧、海湾扇贝及长毛对虾、日本对虾、草虾等人工育苗幼体饵料试验,证明它是多种贝类和虾类幼体前期的优良饵料。  相似文献   

16.
栉江珧(Pinna(Atrina)pectinata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大型贝类,肉质细嫩肥白,营养丰富。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其人工繁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1.1亲贝选择一般选用壳长20cm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  相似文献   

17.
青蛤人工育苗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青蛤[Cylina sinensis(Gmelin)]是生活于潮间带的埋栖型双壳贝类,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肉鲜味美、营养全面、生长快、单产高,是我国颇具发展前途的贝类养殖新品种。乐亭县浅海滩涂广阔,底质肥沃,水质良好,适于青蛤生长的潮间滩面有15万多亩。为了适应青蛤大面积增养殖的需要,解决苗种来源问题,1991年我们调查研究了青蛤的繁殖习性,并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8.
毛蚶升温促熟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毛蚶(Scapharca suberenata)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浅海人工增养殖事业的迅猛发展,毛蚶作为浅海底播的优势品种之一,它的人工育苗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毛蚶基本上采取使用自然成熟的亲贝进行育苗的方式,此方式的不足之处由于幼贝暂养适温期较短、幼贝规格小、底播成活率低,特别是北方沿海必须经过越冬环节,严重制约了毛蚶浅海底播增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弊端,笔者于2005年进行了毛蚶亲贝升温促熟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名贵海产贝类-西施舌Coelomatra antiquata在南海的资源状况、人工育苗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进一步发展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研究建立室内立体附苗与稚贝立体培育技术,重点攻克大规格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及优化增养殖技术措施等观点,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长快,食用价值高,是人工增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其自然资源锐减,人工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对优质蟹苗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提供规模化养殖所需的苗种,山东省日照市海水养殖试验总场于2002年春进行了三疣梭子蟹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试验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