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把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环保3个环节统筹,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兼顾,使农机和农艺、技术与装备等要素紧密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实现了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吉林省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必要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两方面分析,阐明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机》2012,(2):62-62
最近,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认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矛盾日渐凸显。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防灾减灾,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保证农业稳产增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水利建设的经济效果如何,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很大.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对水利部门越来越多地提出了新的课题.不仅农业的稳产增产,需要水利设施抗御旱涝灾害,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也需要水利工程提供可靠的充足的水源,林业、畜牧业、渔业、卫生、航运和旅游等方面,都要求水利部门提供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减负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引导和农机管理部门扶持下,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深松是当前农机部门重点推广和群众广泛认可的,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内容,它实现了农作物稳产增产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本文结合实际,通过对机械深松技术的试验分析,阐述了机械深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 2009年农机化发展成效显著,为推动自治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农业稳产增产。2009年,全区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达到了1 164.71万kW,同比增长10.24%,实现近十年最大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以实现土壤保墒、培肥地力,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农机化实用技术。近年来,我省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面下大力气,多渠道、多途径推广宣传,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保护性耕作示范基  相似文献   

10.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3月11日,是农历九九节气的最后一天,标志着2013年春耕备耕生产正式拉开帷幕.2013年省委1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粮食增产目标定位在增产2.5亿kg,总产向250亿kg冲刺,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的宏伟发展目标.我省创造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的辉煌成绩,如何继续实现好2013年的粮食稳产增产计划,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是摆在我们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上海争取在沿海地区中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和决定性基础。在总结顾村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践经验的的基础上,分析了久保田播种机、洋马高速插秧机的操作技术规范,指出,正确操作、精心保养以及做好相关的配套辅助工作,是保证先进农业机械发挥最佳效果、提高机械效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冬 《农业工程》2012,2(6):17-20
通过信息工程技术来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农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内容,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该文针对当前我国畜牧业领域可展开的信息工程研究作了比较完善的分析,并从5个方向详细阐述相关研究的开展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广阔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内容和一些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型城市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以东营市为例,通过阐述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意义,分析东营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环节、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以及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等建议,以期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卫峰  王馨瑶 《农业工程》2020,10(2):120-124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陕西省地处中国西部,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节点区域,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高地。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实现陕西经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目标。该文阐释了“一带一路”与陕西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农业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如何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土壤保墒技术对作物生长非常关键。阐述几种旱地农业土壤蓄水、保水、保墒技术以及水肥耦合技术,提出旱地农业保墒技术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环节,与农业工程节水技术相辅相成,可为旱地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机管理部门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搭建稳定可靠的网络系统和建设强大的数据集中平台是我国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针对大型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讨论了建设过程中网络应用高可靠性策略的设计方法,并从网络及应用两个层面提出使用结构冗余与双VPN等先进的解决方案.方案经过实际应用获得了良好效果,为大型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离散元法在农业工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是农业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农业机械与各类农业物料的接触作用及其对农业机械设计工作的影响是现代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重要内容和难点。离散元法是一种基于不连续性假设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表明,离散元法可以用于仿真分析农业散体物料与机械装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现代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提供了新手段,在农业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离散元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常见程序软件进行了概述,归纳分析了离散元法在模拟农业土壤与农业物料接触时的模型确定及其参数标定方法,重点阐述了各作业环节典型农业机械的离散元法应用现状和发展动态。对基于离散元的数值模拟仿真及其工业化应用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通用参数标定方法缺失和模型过度简化是离散元法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接触模型和参数标定的基础研究工作,推动专业、通用的软件平台开发,提高计算机计算和存储能力及改进离散元算法结构,从而提升模型计算效率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主流多媒体交互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场景中,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设施农业调控、会展农业体验、休闲农业观光、现代农业展示的各方面入手,通过获取农业物联网数据、农业园区场景数据、农作物生长点云数据等多种信息化数据,构建基于物联网实时数据的交互式虚拟休闲农业园区平台,基于平台软件,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环境条件,配置研发满足政府、专家、市民、农民、学生等受众对于智慧化农事活动体验、农业科普知识传播、农业园区展示规划、农业景观重构展现等要求的体验设备,为设施农园、休闲农庄、农业机构等提供完整的多媒体农业信息化交互体验解决方案,达到节本增效、增收致富、知识普及、休闲观光、提升信息化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water pollution to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 rural areas. Extensive soil disturbance and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and manure in agriculture cause nonpoint source losses of soil and nutrients such a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How to generate preferred decision schemes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at cause such nonpoint source water pollution is a critical issue for the decision makers. In this study, an inexact agricultural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IAWQM) model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to generate optimal decision schemes for integrate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within an agricultural system.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hybrid fuzzy possibilistic robust programming approach, which improves upon the existing fuzzy possibilistic programming and fuzzy robust programming methods by allowing fuzzy information in the model's objective and constraints to be directly communicated into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es and resulting solutions. Optimal decision schemes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can be generated, including cropping area, manure/fertilizer applied, and livestock husbandry size, where implications of water quality/quantity restrictions for achiev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indicate that useful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posed IAWQM model for providing feasible decision schemes, which reflect tradeoffs betwee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The decision variables are useful for the decision makers to justify and/or adjust the decision schemes fo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rough incorporation of their implicit knowledge on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