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需要急性调节蛋白(StAR)将细胞质中的胆固醇转运到线粒体中,而StAR基因的表达及相关反应物通过调节细胞中的StAR水平,来调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过程.本文结合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首先综述了当前研究者对急性调节蛋白(StAR)的分子结构、编码基因及同源性的研究成果,包括StAR的分子质量、分类类型和同源蛋白转运作用等.随后综述了StAR表达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调节因子StAR基因及其他因素.一些影响因素是StAR基因转录或转录后表达修饰的参与成分,在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上存在直接、间接作用,在影响作用上存在正向、负向的调节,在影响目标上存在维持稳定、快速增强和抑制降低等类型.最后,探讨了StAR调节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跨膜转运胆固醇、StAR对类固醇激素合成的促进作用、巨噬细胞影响StAR调节类固醇生物合成作用.这些作用都可能与机体细胞合成和分泌类固醇激素的水平紧密相关,对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内分泌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是胆固醇的一种转运蛋白,在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StAR作为限速酶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类固醇激素合成主要在肾上腺、性腺和胎盘等组织中进行,对于维持正常生殖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有关StAR的发现和特性在以往的文献中已有报道,在此基础上,论文对StAR的生物学特征、作用机制及其与生殖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定位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在小鼠脑内的分布,并对胰淀素(amylin)是否影响小鼠脑内StAR的表达进行初步研究。购买C57BL/6品系小鼠,标准环境下饲养一个月后,将获得的子一代饲养7周,选取9只体重及健康状况相近的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mylin注射组和amylin+AC187(amylin特异性抑制剂)注射组,按体重(100μg·kg~(-1))连续注射3 h后,剖取脑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研究StAR在脑内的分布规律,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比较不同组中StAR的表达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StAR免疫阳性信号主要表达在不定带(ZI),零星分布于蓝斑核(LC)、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中缝背核(DR)。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amylin (100μg·kg~(-1))极显著降低ZI内StAR表达量(P0.01);联合抑制剂处理组amylin+AC187能极显著抑制amylin对ZI内StAR表达的影响(P0.01)。结果表明,腹腔注射amylin可显著抑制ZI内StAR的表达,由于StAR是调节类固醇激素的限速酶,推测amylin除可调节进食及能量代谢外,还可通过调节StAR的表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速率。  相似文献   

4.
以2—3周龄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hCG在快速调节期对StAR蛋白表达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hCG、8-Br-cAMP均能使StAR蛋白、mRNA和P-ERK1/2的水平随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8-Br-cAMP作用的速度较hCG更快,增幅也更明显;加入PKI,StAR蛋白、mRNA和P-ERK1/2活性明显下降,但StAR mRNA仍然可以检测到;加入MAPK的抑制剂PD98059后,StAR蛋白、mRNA的水平均降低。由此可知,hCG在诱导StAR蛋白的表达过程中,首先通过cAMP—PKA直接调节蛋白前体蛋白向成熟蛋白的转化,随着时间的延长,通过cAMP-PKA-ERK1/2级联,磷酸化转录因子,促进StA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高效氯氰菊酯通过ERK1/2影响小鼠睾丸睾酮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氯氰菊酯(CP)影响睾酮合成的机制,本研究以成年SPF昆白小鼠为试验动物,通过连续7 d灌喂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β-CP),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分析了β-CP对睾丸重量、血浆类固醇水平、类固醇合成酶、StAR蛋白以及ERK1/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β-CP浓度的增加,小鼠睾丸的重量无明显变化,但小鼠血浆睾酮的水平逐渐降低;P450sccmRNA、3β-HSDmRNA和StAR mRNA的水平则无明显变化,而P450 c17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StAR蛋白的水平也呈下降趋势,但ERK1/2活性则逐渐升高。以上结果表明,β-CP通过激活ERK1/2而级联抑制P450 c 17 mRNA的转录和StAR前体蛋白的裂解,从而降低睾酮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了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甾脱氢酶(3β-HSD)、C17-20裂解酶(P450c17)、StAR mRNA和蛋白在成年昆明小白鼠心脏、脾、肝、肾中的表达.结果显示,StAR mRNA及其蛋白、P450scc mRNA在以上组织中均有表达;3β-HSD在肾中有较强的表达,在其他组织的表达较弱;P450c17在上述组织中无明显的表达,但在睾丸中有明显的表达.这表明,心脏、脾、肝、肾均具有合成类固醇的能力,但合成类固醇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研究过表达miR-665对绵羊黄体细胞类固醇激素调节基因StAR、3β-HSD表达水平以及孕酮(P4)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miR-665模拟物及阴性对照物与绵羊黄体细胞共转染,设置空白对照组,48h后在不同转染组中分别检测miR-665的表达水平和StAR、3β-HSD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P4分泌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iR-665模拟物组中miR-665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同时,孕酮合成关键基因StAR、3β-HSD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增加,分泌水平极显著升高。综上,过表达miR-665能够促进黄体细胞内StAR、3β-HSD基因表达和P4分泌,其在绵羊黄体内分泌功能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抑制山麻鸭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40只29周龄产蛋山麻鸭,随机分为4组:AMH1、AMH2、AMH3和对照组,AMH1、AMH2和AMH3组给予2、20和200μg/d AMH多肽;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整个试验持续21 d;每天记录产蛋量,在试验末采集卵巢和卵泡进行计数,称重计算卵巢指数,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孕酮(progesterone, P4)和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检测等级卵泡(F6)、小黄卵泡(SYF)和大白卵泡(LWF)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雌激素合成酶(CYP19A1)、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表达量,以及F6和SYF中StAR、GDF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H2和AMH3组的产蛋率显著下...  相似文献   

9.
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s)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睾酮。在睾丸间质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促进胆固醇向线粒体内膜转运,在线粒体内膜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holesterol side-chain cleavage cytochrome,P450scc)的催化下生成孕烯醇酮,而后通过光面内质网的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和转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的共同作用合成睾酮。因此,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睾酮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直接影响睾酮的生物合成,而位于线粒体上的StAR和P450scc是睾酮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睾酮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其功能,对促进蛋白质合成(如肌肉、骨骼及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维持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和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生物发生等功能进而促进睾酮的合成已成为睾酮合成机制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者介绍了睾丸间质细胞内睾酮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影响睾酮合成的重要因子,综述了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结构、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调控的细胞凋亡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等对睾酮合成的影响,阐述了线粒体与睾酮合成之间的关系,为改善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睾酮合成提供依据,对于深入了解雄性动物的睾酮合成调节和提高雄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脂肪沉积与代谢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类固醇激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脂肪细胞中类固醇激素代谢转化依赖众多类固醇激素代谢酶的参与,类固醇激素代谢酶的时空特异性激活对调控脂肪分布与脂质代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脂肪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α还原酶、芳香化酶、类固醇硫酸酯酶、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等类固醇激素代谢中的关键酶进行综述,阐述雄激素在脂肪细胞中的代谢机制,进一步解析其作用的复杂原因,为今后动物体脂沉积和人类脂肪代谢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