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志锋  张敏 《海洋渔业》2002,24(2):58-60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以来,截止到2000年10月,世界上已经有105个国家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制度的确立使原来在别国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作业的渔船纷纷转向公海,包括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在内的公海鱼类面临着形势更为严峻的捕捞压力。另一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颁布使得公海捕鱼必须严格遵守其有关公海鱼类的规定,如溯河产卵种群的规定,高度洄游鱼类和跨界鱼类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2.
1995年8月4日联合国渔业会议通过了《跨界和高度洄游鱼类养护与管理协定》。该协定将在第三十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日后30天生效。这一协定是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公海生物资源的养护与管理权利和义务的细化和发展。它一旦生效,即将意味着“公海捕鱼自由”时代的结束。 协定的宗旨是通过有效执行《联合同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以确保跨外界高度洄游化类资源的长期  相似文献   

3.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8,20(1):38-42
<正> 自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后,由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扩大了各国管辖的渔业资源,一些沿海国家从《公约》的实施中获益匪浅,而一些远洋渔业国家的船队却蒙受很大损失。从全球来看,在海洋捕捞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而且已经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大幅度增加了200海里以外的公海捕捞力量。从70年代以来,全球渔船的增长速度是捕捞量增长速度的两倍,结果捕捞能力过剩达到了惊人的比例,资本回收占每年全年上市渔获总收入的46%。面对渔获率的不断下降,把部分过剩的捕捞能力转移到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公海去。在各国实施200海里管辖权以前,公海渔业产量只占世界渔业产量的5%左右,实施200海里管辖权以后,公海渔业产量的比例增至8~10%,而且公海渔业纠纷不断增多,公海渔业的竞争当前对各国的意义可想而知。由于目前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因捕捞强度过大、利用过度而造成传统渔业资源衰退,波  相似文献   

4.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7,19(4):183-187
<正>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作为《公约》的缔约国于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予以批准。这标志着我国的海洋事业开始与国际接轨,按照《公约》规定的内容,对我管辖的海域行使相应的管辖权,并承担一定的义务。 《公约》是当代国际社会关于海洋权益和海洋秩序的基本文件,是在系统总结国际海洋法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并且创建了新的原则和制度,形成当代较为完整的国际海洋大法典,其内容涉及海洋法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扩大国家管辖权,确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及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5.
胡海刚  周剑敏 《海洋渔业》2003,25(4):171-172,164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是当今世界海洋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按照专属经济区的有关制度对渔业活动进行管理,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我国自1998年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以来,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框架下,与周边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渔业协定,其中有《中日渔业协定》(于2000年6月1日正式生效)和《中韩渔业协定》(于2001年6月30日正式生效)。渔业协定的实施,不仅对我国的传统渔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对渔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结使沿岸的海洋 裁决权从12海里扩张到200海里,沿岸国纷纷建立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加大了渔业资源养护力度,国家间通过协定、条约等商定溯河产卵鱼种、降河产卵鱼种和高度洄游鱼种的养护协助。养护渔业资源不再是各国为政,沿海 国相互协助、共同养护成为一种国际义务。 多数公约缔结国也能自觉遵守《公约》确定的公海捕鱼制度,但仍有一些国家因商业目的和国内需求等原因没有切实承担公约规定的义务,超限额捕捞或以种种借口大肆捕捞引起有关国家的不满,由此产生国际渔业争端。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7.
渔业动态     
日本在大西洋和东部太平洋作业的所有渔船将从8月起实施安装(VMS)渔船监测系统《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和高度洄游性鱼类资源的规定执行协定》于1995年8月签订通过后,为了遵守该协定,在沿岸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水域和公海水域作业的船旗国都有义务和责任确保其渔船安装VMS(渔船监测系统),以便接受检查。为了接受ICCAT(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国际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日本渔船尽快实施安装VMS的建议。日本水产厅于4月14日召开的水产政策审议会议第25次资源管理分科会议上已明确表示,计划从8月起在大西洋和东部太平洋作业…  相似文献   

8.
渔业动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东北亚新的渔业协定 韩国、中国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批准了海洋法公约并宣布要建立他们的专属经济区。海洋法公约和东北亚的专属经济区制度产生了三个渔业协定:韩日渔业协定、中日渔业协定和中韩渔业协定。由于相互之间的专属经济区边界尚未划定,三个协定都涉及到了在主张重叠的海域中因建立共同捕鱼区产生的悬而未决的边界划定中的渔业问  相似文献   

9.
1993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7届大会通过了《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已达成的国际养护与管理措施的挂旗协定》(简称挂旗协定)。“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保护与管理协定”(简称1982协定)也将提交第50届联大讨论通过。以上两协定中规定了港口国对他国公海作业渔船享有有限的管辖权。港口国权利的增加,必然对远洋渔业生产造成影响。 世界性远洋渔业的发展,虽然给各沿岸发展中国家带来诸如增加收入,就业机会,改进基础设施等益处,但渔业资源特别是传统上具有捕捞经济价值的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因远洋捕鱼国的过度捕捞而急剧下降,又影响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后继发展。这些国家一方面逐步控制和减少外国渔船在本国沿海的渔获量,一方面配合国际上对渔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公海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制订与实施。虽然国际上制定了一些公海渔业资源的养护与管理措施,但却缺乏对这些措施的执行与监督管理,确立港口国有权对自愿进入其港口的公海作业渔船,就其是否违反公海资源养护与管理措施进行登临、检查,若发现有违反行为,即可视情节轻重予以逮捕、扣押或处罚等,是国际社会为强化渔业资源管理而采取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0.
现代渔业管理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初期出现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得沿海国家对内加强丁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外极力限制他国渔船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的捕鱼活动。世界渔业已由过去的开发型转为现今的管理型。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研究现代渔业管理的发展和趋向以及我国所应当采取的对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度洄游金枪鱼类资源与渔业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雪忠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8,20(3):136-140
<正> 高度洄游鱼类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第64条所指的鱼类,但《公约》没有对高度洄游鱼类下定义,一般认为,高度洄游鱼类泛指个体大、游速较快、在大洋中作长距离洄游的鱼类。《公约》附录一明确列出高度洄游鱼类有各种金枪鱼、鲔、舵鲣、鲣、枪鱼、箭鱼、旗鱼、竹刀鱼科、鲯鳅、乌鲂科、大洋性鲨鱼,甚至鲸类。与跨界鱼类资源一样,由于目前公海渔业生产中有关资源搜集困难,因此在高度洄游鱼类渔业产量统计中,只能将非公海区的产量统计也包括在其中。1970年高度洄游鱼类的渔获量为170万t,1994年约450万t,约占世界海洋捕捞总量的5%。本文仅介绍高度洄游鱼类中金枪鱼及其近缘种的资源、渔业、种群状况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公海捕鱼“协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许柳雄 《海洋渔业》1999,(3):135-139
<正> 由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实施,来自世界95%渔获量的海区已归各个国家所有,对于远洋渔业发达国家及正在发展远洋渔业的国家,都将把捕捞目标转向公海。而由于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公海的范围相应缩小。据估计,如果世界各沿海国都建立专属经济区。则公海面积将缩小40%左右。然而,公海捕鱼自由是受公海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的限制,公海可供商业性捕捞、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大部分是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如鳕鱼、竹荚鱼、鱿鱼、金枪鱼、旗鱼、箭鱼、鲣鱼等,对  相似文献   

13.
高健  黄硕琳 《海洋渔业》2001,23(3):101-104
一、专属经济区制度与中日渔业协定 专属经济区是指位于领海外并邻接领海,实行特定法律制度的一个特别海域。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除去领海宽度12海里,实际宽度188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在内的主权权利。未经沿海国许可,任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4日至5日,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和韩国海洋水产部次官洪承  在北京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渔业协定》的有关问题举行了会谈,并签订了副部长级会谈纪要,同意推动《协定》于今年6月30日生效。 中、韩政府间渔业谈判始于1993年,但由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谈判进展较慢。1996年,中、韩两国相继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分别宣布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谈判取得明显进展,并于1998年 11月 11日草签了《中韩渔业协定》和《谅解备忘录》。2000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2002,(11):17-17
世界地球首脑可持续发展会议,2002年8月26日—9月4日,为了达到可持续渔业目标,要求全方位执行下列行动:1.把资源维持或恢复到最大的可持续生产产量的水平,要达到这些目标,恢复衰退的资源是一项迫切基本任务,这些资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在2015年之前恢复;2.批准或同意,并且有效地执行联合国的和有关地区性的渔业协议或安排,特别注重对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跨界渔业资源和高度洄游鱼类资源管理规定以及1993年关于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公约和管理措施的协定的有关规定的执行;3.执行19…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30周年.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公约,1994年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制度的重大变革.公约建立的新的海洋管理制度,以及公约生效后国际社会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海洋渔业秩序和资源分配格局,对世界海洋渔业发展和国际渔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渔船最多、渔民最多,加之我国特殊的周边海洋环境,新的海洋制度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和渔业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公约生效后,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渔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海洋渔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 《齐鲁渔业》2007,24(1):45-46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新的国际海洋法制度逐步确立,沿海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理体制日趋完善,这使远洋渔业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洋资源的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业空间越来越狭窄。发展远洋渔业特别是受限制较少的公海大洋性渔业是我国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它的发展对于带动加工、贸易、运输、渔需物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就中北太平洋海山渔场的开发利用情况作一述评,并对我国开发利用中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 背景分析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 ,沿岸各国2 0 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实行 ,沿岸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其资源养护的意识日益增强 ,在他国专属经济区捕捞作业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允许捕捞 ,合作条件也日益苛刻 ,入渔成本逐年上升。同时 ,这部分海域渔业资源也呈下降趋势 ,而且渔获多是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鱼类。而公海内的渔业资源还有较大的潜力 ,且渔获是一些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 ,如金枪鱼、鱿鱼等。单从我国远洋渔业来看 ,公海渔业的捕捞量也仅占我国总捕捞量的约 1 0 % ,因此 ,实现由过洋性渔业向大洋性渔业的…  相似文献   

19.
1.2006年5月22至26日,以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柳正为团长、外交部和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处人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参加了《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审查大会。2.2006年5月28日至31日,全国政协委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在新的历史层面上将得到印证。随着’98国际海洋年的到来,世界各国迅速掀起了一股关注海洋。宣传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海洋热”。海洋资源已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一场没有硝烟的“海战”已悄然向我们逼近。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海洋管理开始走向与国际海洋法接轨、以法治海的轨道。《公约》的正式批准生效和《中日渔业协定》的签署及韩国有关渔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