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根据灌溉分区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的调节系数,根据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确定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由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作物复种指数,采用定额法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需水量。以种植玉米为例分析计算灌溉需水量,并讨论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灌溉分区确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的调节系数,根据作物、保证率和土壤性质确定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基准定额,由灌溉用水基准定额及其调节系数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作物复种指数,采用定额法计算不同保证率的灌溉需水量。以种植玉米为例分析计算灌溉需水量,并讨论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灌溉用水定额分析制定中,就灌溉用水定额的概念、计算分析、测验修正、扣除有效降水量、综合灌溉定额、结果分析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农业灌区常规灌溉、喷灌、微灌等不同灌溉方式为例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为农业用水定额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疆各行业用水、供水结构和农业用水现状,用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原理并结合实际,分析研究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节水潜力,得到所分析的净(田间)灌溉定额是可行的,此结论为新疆用水总量调控和定额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用水灌溉定额是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参数,也是实施水资源有效利用配置的调控指标,该文采用彭曼-蒙特斯方法、灌溉试验、灌区调查与典型试验等综合技术分析常规沟畦灌、膜上灌、喷灌、微灌4种灌溉模式的灌溉定额,综合分析4种模式的灌区综合灌溉定额和变化情况,应用道格拉斯函数研究高效节水、常规灌溉2个因素与综合灌溉定额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对综合灌溉定额下降贡献效应明显,常规灌溉是综合灌溉定额增加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农业用水灌溉定额是灌区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参数,也是实施水资源有效利用配置的调控指标,该文采用彭曼-蒙特斯方法、灌溉试验、灌区调查与典型试验等综合技术分析常规沟畦灌、膜上灌、喷灌、微灌4种灌溉模式的灌溉定额,综合分析4种模式的灌区综合灌溉定额和变化情况,应用道格拉斯函数研究高效节水、常规灌溉2个因素与综合灌溉定额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对综合灌溉定额下降贡献效应明显,常规灌溉是综合灌溉定额增加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从数理经济学观点出发,研究了以资源边际产量为条件的经济用水定额,提出了华北地区不同水文年的各种作物经济用水定额.根据所研究的经济用水定额,针对华北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分析了华北地区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潜力,提出了实现农业优化灌溉与进一步节水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农业合理灌溉与节水措施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理经济学观点出发,研究了以资源边际产量为条件的经济用水定额,提出了华北地区不同水年的各种作物经济用水定额。根据所研究的经济用水定额,针对华北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现状,分析了华北地区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潜力,提出了实现农业优化灌溉与进一步节水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谢磊  郭纯青  方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34-12837
玉林市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市社会需水量的60%以上,灌溉用水管理在玉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玉林市灌溉用水现状和农业产业结构,分析了灌溉用水量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对典型灌区用水量进行测定,并根据不同作物的用水定额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制定各种灌溉用水方案,实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预测了玉林市今后一定时期内的灌溉用水供需关系。结果表明,玉林市灌溉用水基本达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农业用水主要是由水利灌溉工程供给的,因此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对于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干旱区新疆灌溉农业为分析背景,采用灌区现场调研与测验数据信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灌区农业综合田间灌溉用水定额,以及灌区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2个重要技术管理指标,以为干旱农业灌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变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根据不同灌溉定额和不同灌水次数设计了12个处理,在灌水前1 d利用中子土壤水分仪测定宽、窄行的10、20、40、60、80和100 cm深度处中子数,灌水间隔1 d后重复此过程,然后将中子数转换为土壤含水率,同时将不同处理条件下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进行对比.[结果]灌水次数为16次,不同灌溉定额处理下,10 cm深度处灌水前后宽窄行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灌水次数为10次,灌溉定额为4 500、5 100 m3/hm2时,棉花生长区域土壤水分出现了深层渗漏,而其它处理条件下,均未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灌水次数为16次的处理产量最高,灌溉定额为4 500 m3/hm2的处理节水效率达到11.8;,在灌水次数为16、13次时,减产幅度仅为5.5;和3.1;.灌溉定额为3 900 m3/hm2的2、10处理水分生产率较高,均在1.6 kg/m3以上.[结论]灌溉定额越大,灌水次数越少,灌水后宽窄行含水率增大趋势越明显,越容易出现深层渗漏.灌溉定额越大,产量并不是越高,其灌溉水分生产率也不是很好,而中等灌溉定额的产量较高,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是最好的.因此,设计灌溉制度时,应尽量选择中等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同时达到提高产量和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益的重要指标,农作物净灌溉定额的精准确定对于科学合理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尤为重要,净灌溉定额的确定有直接量测法与观测分析法两种。以托山水库灌区单季晚稻净灌溉定额确定为例,直接测量法和观测分析法确定的水稻净灌溉定额分别为409.74mm和428.15mm,两者相差18.41mm,说明直接量测法确定的净灌溉定额科学合理,为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提供了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及灌水周期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在灌水前后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测定不同生育期的花铃数及株高等生理指标.[结果]低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水周期对棉花株高影响不明显,随灌溉定额的增大,株高逐渐增大;当灌溉定额一定时,随灌水周期的增大,株高减小;灌溉定额为3 300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棉花结铃数最多,对提高棉花产量有利,灌水周期为10 d的结铃数最小.[结论]灌溉定额为5 100 m3/hm2时,灌水周期为10 d可使棉花提前现蕾;灌溉定额为4 688 m3/hm2,灌水周期为8 d时,产量最高,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4.
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当灌水定额为480 m3·hm-2时,能明显增加深层土壤的蓄水量。当灌溉定额低于360 m3·hm-2时,灌水量严重不足,土壤水分亏缺明显。在非灌溉期,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在表层耕作土壤中积聚。垂直方向上,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8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在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淋洗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发生脱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但0-100 cm土层内,土壤全盐量盈亏量总体基本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以滴头为中心向滴灌带两侧运移,滴头间土壤水分的交汇作用将原耕层的部分盐分迁移到滴灌带的湿润锋边缘处。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滴灌带间较滴头间增加明显。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影响显著。降低灌溉定额可增加春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但对作物增产无显著作用。【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耗水量受灌水量影响,适度水分亏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使春玉米产量降低4.45%-20.99%。春玉米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420 m3·hm-2,灌溉定额为4 200 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压盐、增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水频率棉花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疆石河子棉区为例,在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对不同灌水频率的棉花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在相同灌溉定额情况下,采用高频灌溉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对于灌溉定额为5250m^3/hm^2的处理,其洗盐的效果比3300m^3/hm^2和3900m^3/hm^2的效果明显要好,可有效抑制土壤返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进行的膜下滴灌棉花灌溉制度试验,得出了适合当地的常规滴灌制度。为进一步研究浅层地下水对灌溉的补偿效应,利用Hydrus软件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耗水量进行了模拟。通过引入关键点土壤含水率的概念,提出了膜下滴灌棉花受水分胁迫的标准。结果表明:地下水对棉花的耗水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地下水埋深越浅,则所需的灌溉定额越小。当地下水埋深小于1.5 m时,滴灌定额为3 3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为2.0 m时,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当地下水埋深很大而对作物根区没有补给时,棉花完全依赖于灌溉所需的滴灌定额则为5 550 m3·hm-2。考虑到干旱区内具有较高的潜在蒸发势,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从而危及作物的生长,1.5~3.0 m的地下水埋深是灌区内较理想的水位区间。  相似文献   

17.
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的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规划法对蚕豆水分生产函数与灌溉定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灌溉条件下,蚕豆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函数关系;蚕豆在拔节-开花,开花-结荚2个生育期对缺水最为敏感;蚕豆经济灌溉定额为2 400 m3/hm2,在苗期-拔节、拔节-开花、开花-结荚、结荚-成熟4个生育阶段,最优分配灌溉定额依次为675、750、975 m3/hm2.  相似文献   

18.
从节水灌溉的基本原理着手,运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以板蓝根灌区为例、洪水河灌区益民灌溉试验站多年试验资料为依据,作出适合当地板蓝根的灌溉预报。结果表明,板蓝根的灌溉定额为2 580 m3/hm2,夏灌1次水的灌水时间为6月中旬,灌水定额为1 290m3/hm2;夏灌2次水灌水时间为8月下旬,灌水定额为1 290 m3/hm2;与常规灌溉模式相比,节水1 200 m3/hm2,增产值5 755元/hm2,节水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根据葡萄不同物候期的需水特征,选择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作为试验因素,开展日光温室葡萄滴灌灌溉制度试验.葡萄年生长周期持续352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31次,平均灌水周期为12d,平均灌水定额为200m3/hm2,适宜的灌溉定额为6 200m3/hm2.照此灌溉制度进行灌水管理,葡萄产量可达3.75×104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远的土壤环境问题考虑,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将成为解决南疆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为了探讨南疆地区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的可行性,设置27(I1)、36(I2)、45(I3)、54(I4)和63 mm(I5) 5个无膜滴灌灌水定额处理,并以膜下滴灌灌水定额36 mm(I6)作为对照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分布、棉花耗水及产量等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棉田的土壤含水率低于膜下滴灌;无膜滴灌条件下,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I5处理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而I1、I2、I3及I4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在60 cm深处达到峰值,之后随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I2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低于膜下滴灌I6处理,减产14.25%。无膜滴灌条件下,籽棉产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I4处理的籽棉产量最高,与膜下滴灌I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因此,结合产量水平,棉花无膜滴灌的适宜灌水定额为54 mm,灌水次数以10次为宜,为棉花无膜滴灌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