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包大宁荒漠草场初级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蒙古包大宁十珍珠十红砂草场初级生产力动态监测的研究,摸清蒙古包大宁草场的月、季、年间的生产力变化动态规律。并探求水、热因子对草场生产力的影响,以便为合理利用草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右中旗草原站在内蒙古草勘院和兴安盟草原站的指导支持下,1987年5月-1991年12月在平原低地草甸草甸类草场上开展了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定位监测工作。本文根据5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平原低地草甸类草场初级生产力动态规律,计算出该类草场丰、平、歉年冷暖季载畜量,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八月份,正值新的牧业年度刚刚开始,对于天然草场产草量比较客观的了解,以合理安排牧业生产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天然草场初级生产力定位观测和气候动态,在草地气候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思路予报了本年度西乌旗天然草场产量高峰期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   

4.
1993~1997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勤草原进行的定位研究表明,以冷蒿为建群种的中度退化草地围栏后夏季休牧、冬季利用,可自然恢复草群结构及初级生产力,使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草场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伏兵哲  兰剑  李小伟 《草地学报》2012,20(3):407-412
气象因素是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各气象因子对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制约效应,利用主成分综合因子得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对宁夏天然草地气象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与各气候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干旱地区13个市县天然草地的气象质量可以划分为3个等级,半干旱区6个市县天然草地的气象质量可以划分为2个等级。限制宁夏干旱区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是4-9月降水量,其次是年降水量、湿润度和年蒸发量;宁夏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最主要的限制气象因子是湿润度,其次是4-9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无霜期。  相似文献   

6.
夏季休牧对天然草场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7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进行的定位研究表明,以冷蒿为建群种的中度退化草地围栏后夏季休牧、冬季利用,可自然恢复草群结构及初级生产力,使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有利于草场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1982—1988年7年间对呼伦贝尔四个草地类型进行初级生产力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温度、降水、群落组成与垂直结构是影响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水热因子是决定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导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具宏观,快速、经济等优势,利用气象卫星传递地面植被信息的能力,可对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估测。本文通过选取不同时相的NOAA卫星绿度值资料对锡林郭勒干草原进行草地和初级生产力动态监测,探讨了绿度值的变化与草地类,放牧强度及降水量等因素的关系,从而为快速获得牧草长及产量分布情况,探索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天然草场生产力动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区的东部到西部.由于受自然地带生态因子的影响,使天然草场的草群组成,高度变化,生物量动态等均有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同一草原地带在不同年、季、月之间亦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同畜牧业生产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不同类型草原的八个样条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区一些主要草场类型的生产力特征,由于水平有限,资料有限,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之  相似文献   

10.
大庆地区天然草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对水土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都有重大的作用和价值。为深入进行大庆地区草原资源的科学研究,为促进草业、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国畜牧气候区划科研协作组研究成果,应用天然草场气候生产力公式计算.得出大庆地区天然草场的气候生产力和气候增产潜力,并根据天然草场的动态变化,提出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刈割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夏季休闲对天然草场植被动态变化的研究李枫(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杨杰,刘月华(内蒙古牧业学校)前言*天然草地是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能量转化的*源地。目前,由于草地缺乏合理利用和适宜管理,造成*草场能量与物质入不敷出,生产力下降,生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开鲁县地处农牧交错带,由于该地区的天然草原利用状况较不合理,因此,对内蒙古开鲁县天然草原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天然草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草原地上生物量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1988年通过7年的定位监测,较系统地研究了呼伦贝尔草原地上生物量与水热条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植物返青迟早的决定性因素。水分是制约草原初级生产力的主导因子。草群地上生物量的峰值与当地6-7月降水量累积值的相关模式为:y↑^=42.41 0.7916X(草甸草原);y↑^=28.89 0.4778x(干草原)。  相似文献   

15.
新疆库车县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评价新疆库车县草场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库车县现阶段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提高天然草场生产力、开发农区饲草饲料以及切实可行的草场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甘南牧区草地生产力与载畜量时空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5~2007年每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与实际载畜量资料,建立甘南州草地生物量与可食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和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与载畜量的时空动态平衡状况与调控对策。结果表明,甘南州全年总可食牧草的鲜草产量为61.9亿kg,其中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全年草场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占总可食牧草产量的35%、24%和42%。全州的理论载畜量为689.5万羊单位,冷季牧场和全年草场的超载率分别为82%和84%,而暖季草场欠载率为37%,全州草地的超载率为26%。如果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不减,则全年需要补给牧草约26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42%。如果将农牧区和纯牧区的超载量分别降低50%和80%,则需要补给牧草13亿kg和5.2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21%和8.4%。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青海省果洛州多年气象资料和Miami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果洛州天然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班玛县天然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草原建设,提高草场生产力,1981年我们同荷兰进行了草原改良合作试验,搞了一项天然草场施肥试验。主要观察施肥对改善草场植被、提高产草量和质量的响影,便于我们从多方面摸索改良天然草原的途径。一、试验区基本情况天然草场试验区位于我省西部,白城地区牧草良种场界内的天然草场,原始植被以中旱生根茎禾草为主的羊草草甸草  相似文献   

19.
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生立 《青海草业》2005,14(3):51-55
利用现场取样的方法,对都兰县天然草地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现有天然草地212.66×104hm2,有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高寒沼泽、灌丛草甸、疏林类草场等共十二大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其中,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104hm2,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0.03×104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533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104hm2,可载畜140.94万羊单位。草地生产力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不足和鼠害,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夏、秋草场分配不合理,有的放牧过度,有的利用不足。提出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是研究羊草+日阴菅+杂类草草场初级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探求水,热因子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为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草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