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同区域特殊的自然、区位、历史条件,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形成了城镇体系成长的区域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它影响并决定城镇体系的成长过程与发展规律。引入分形(fractal)理论,以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为例,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及其形成机理。通过对城镇体系分形维数的研究,反映特定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模结构特征。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布分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大中城市发展不足,城镇体系规模等级总体偏小,人口在城镇之间分布的均匀性差。城镇空间发育度较低,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分散性较强,远离中心城市的城镇密度衰减较快。局部区域的城镇空间发育成熟度差,空间分形特征不明显甚至没有形成分形结构。相比而言,相对发达地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布呈现均衡化、网络化特征,首位城市发展已经融入到体系的发展中,城镇以群的力量带动区域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城镇之间规模分布、空间分布"齐性"都相对较差,首位城市的"孤岛式"发展决定了区域的发展地位。  相似文献   

2.
金昌市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部干旱区,是以绿洲为依托、在绿洲中形成,并依靠贵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加工发展兴起的较为典型的干旱区资源型城市。本文就以该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为例,讨论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城镇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城镇等级规模与结构功能,以及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其城镇体系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促进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的的城镇体系优化途径,分析方法和结果可以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济区划视角的甘肃城镇体系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甘肃城镇体系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似性将甘肃省划分为陇中、河西、陇南、陇东、甘临5大经济区域。通过计算各个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分析了经济区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特点;用关联维数分析了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总结了目前各大经济区城镇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济区划视角,未来甘肃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主要城镇发展潜力与城镇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内蒙古自治区20 个设市城市、68个旗县所在地镇的发展潜力进行多个因子定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速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镇体系系统效益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行政区划、经济联系和时空距离等原则,界定了兰州都市圈的范围,简单回顾了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历史,叙述了兰州都市圈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兰州都市圈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应用主成分分析表明: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现状是区域内人口、工业、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境内铁路里程和海拔,能较好的代表青海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得分系数,计算青海省43个区城镇等级规模的综合得分,并分为五类;在此基础上对青海省城镇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形是大自然优化的结构形式,分形城市群能最有效地占据空间。清代是长城外侧地区城镇迅猛发展时期,文中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分形理论对清代长城外侧城镇体系的网格分维和聚集分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区域78个治所城镇空间分布具有分形几何特征,且归绥和直隶地区分形发育度最好,围绕归化城和承德府为中心向周围密度衰减分布;伴随着点-轴系统的发展,城镇空间结构历经随机阶段、孕育阶段、发展阶段的三个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乌兰察布市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本文采用定性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方法,从城镇规模等级、职能和空间结构等侧面剖析了乌兰察布市城镇体系现状 特征,并探讨其发展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与分形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青海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定性方法分析青海省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现状,再运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青海省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表明青海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是分形的。  相似文献   

11.
庆阳市位于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运用生态承载力、城镇体系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特点及趋势。采用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对生态承载力的演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生态承载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为脆弱生态条件下的城镇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和GIS的天津市核心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1998年以来天津市核心区的城市空间扩展轨迹,并初步预测城市空间扩张变化的趋势。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空间探索性分析(ESDA)、GIS空间分析法、灰色预测方法等。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核心区城市形态,已由双核结构转变为一个扁担挑两头的空间格局;城市空间扩展已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中心区扩展已大大减速,在边缘区域相对优越的地方出现较小的核心区域;在经济、规划与政策综合驱动下,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在东部、西部、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及滨海新区核心区;扩展中水体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较多,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的环境影响较大;预计2020年左右将逐步开始进入均衡发展的郊区化阶段,城市空间扩展可能会出现蔓延扩展方式。该研究为天津市城市空间及交通等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基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中的干扰问题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扰是景观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探讨了干扰的定义,认为:干扰是在目标尺度内,改变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现象的不连续事件。或者说在目标尺度内,造成生态不整合的不连续事件。同时探讨了干扰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理论,如干扰-尺度原理、干扰-异质性原理、干扰-稳定性原理和干扰-层系原理等。最后,就尚未成熟的干扰的模型提出一些见解,这可能会成为研究干扰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MapGIS在造林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选择陕西省西部造林工程-千阳县造林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GIS在林业专题制图中的应用前景;以国产GIS软件-MapGIS为例,探讨了GIS在林业专题制图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尝试了基于MapGIS的造林规划设计途径:建立了造林示范区的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完成了造林示范区上地利用现状、造林规划设计等专题图。这一成果为该示范的造林工程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西安旅游形象的定位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独特、鲜明、有招徕性的旅游形象 ,信息社会的时代特点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策划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此视角出发 ,综合西安的旅游市场现状、旅游资源禀赋和地理背景特征 ,提出了新世纪西安旅游形象的定位“帝王之都 :就是西安 !”。强调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传播与推广活动去塑造西安的旅游形象 ,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位理论出发,测算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经济、自然与社会生态位,以此作基础设置区域土地利用多目标,充分考虑阿拉善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为阿拉善盟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阿拉善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中,耕地数量是33334hm2,林地面积是773814.1hm2,牧草地是12568412.1hm2,城乡建设用地是30123.2hm2。研究所确定结构调整方案与本轮规划所确定阿拉善盟结构调整方案有一定差异,这主要因为上级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未考虑区域资源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陇南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陇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正处在西安旅游区、成都旅游区和兰州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游客生态环境意识意义重大。在对其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森林生态游、休闲度假游、避暑消夏游、三国怀古游、长征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设计出不同尺度、不同主题的若干旅游线路,并针对发展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基于情景分析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的一般流程,即包括背景分析、因素识别、情景模拟、测试评价和确定战略等五个步骤。并以岚皋县城为例,在情景规划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中心城区、两个外围组团"的空间格局模式。城市空间结构的情景规划分析方法使规划方案更具严肃性和灵活性,对于解决城市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内陆干旱区,是西北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中湿地提供水源与调洪蓄水功能尤为显著。文中运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工程法,对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洪蓄水和提供水源生态功能的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调洪蓄水价值为10.86亿元,提供水源价值为3.82亿元。直观的货币价值使人们认识到该保护区的重要性,也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分配、合理定价及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实现可持续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系统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水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它所处的环境之间以及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城市水资源的系统特征以及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缺乏对水资源系统特征的认识进而缺乏系统的管理,是造成目前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倡导下,本文针对城市水资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来寻求一条可持续管理的途径,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框架,并对管理的规划与实施中的各个主要环节以及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水资源管理不仅应对城市水资源系统各部分的管理进行优化,还应以系统的途径,在一个更大的流域管理背景下综合考虑一切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