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正>甘薯是连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传统的特色名牌农产品连城红心地瓜干加工原料作物。2009年,在省农业厅的重视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甘薯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甘薯生产的科技含量,更好地满足地瓜干加工对优质鲜甘薯的需求,促进红心地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建设。一、甘薯高产创建增产增收效  相似文献   

2.
“闽西八大干”之一的连城红心地瓜干,以其营养价值高、色泽红润透明、口感上好、气味馨香而闻名遐迩。而制作连城红心地瓜干的主要原料是红心地瓜,也称红心甘薯、红心番薯。为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县纷纷从连城红心地瓜干生产基地拿回订单,栽培红心地瓜。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产品几乎包销,经济效益好,农民种得放心,卖得开心,所以发展很快,已成为连城红心地瓜干原料生产基地之一。我乡最近3年连续建立了3个百亩红心地瓜高产栽培示范片,平均亩产2338公斤,最高亩产2986公斤,为发展红心地瓜产业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36-138
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与诊断,对福建连城红心地瓜干在农民创业园模式下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困难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建设品牌对农民创业园模式下连城红心地瓜干产业发展的提升意义,基于农民创业园模式下红心地瓜干品牌建设定位构想,提出连城红心地瓜干品牌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甘薯是连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著名的连城红心地瓜干加工原料作物。近年来,随着烤烟种植面积的扩大,烤烟—甘薯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2010年,全县烤烟—甘薯种植面积达1.5万亩,经测产验收,烟后甘薯鲜薯平均亩产3258.6公斤,比稻后甘薯亩增收鲜薯395.1公斤,增幅13.8%,最高亩产4369.2公斤。烤烟一甘薯种植方...  相似文献   

5.
地瓜及其加工食品,因营养丰富和具有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连城县种植和加工红心地瓜历史悠久,清末进士吴增在所著的《蕃薯杂咏》中有“薯干熟曝著连城……”的描述。20世纪90年代后,为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大了地瓜高优栽培技术及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行了产业化经营,加强了品牌建设,拓宽了销售市场,连城红心地瓜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甘薯,又叫红薯、地瓜、番薯等,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产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甘薯富含糖份、赖氨酸、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其中淀粉含量达20%,是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之一。甘薯块由于体积大、皮薄、水份多、性脆,加上收获期集中,容易霉烂变质。因此,除将鲜薯蒸煮食用和贮藏外,还可以加工制作多种风味食品。这里介绍甘薯为原料的系列化食品加工技术。一、连城地瓜干加工工具简单,有蒸笼、烘烤设备即可。其加工方法:(1)选料:挑选红心、含糖量高、纤维细、含水份适量的甘薯为原料,使制品色味兼优;(2)  相似文献   

7.
<正>地瓜干产业的漂亮一跳近年来,各地市场地瓜干产品被检测部门曝光的事件屡见报端,主要原因就是产品含有防腐剂、二氧化硫和细菌总数含量超标。连城红心地瓜干被誉为闽西“八大干”之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作为“贡品”进入皇宫。近几年,红心地瓜干多次获奖,被评为“福建名牌产  相似文献   

8.
随着连城地瓜干产业的发展,龙岩市甘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增产增收,进行了氮钾肥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清流县是闽西北山区的农业县.与盛产地瓜干的连城县毗邻。农业以种植业经营为主,常年种植夏、秋红薯(俗称红心地瓜,下同)2万一3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0%左右,每年加工1000多吨的地瓜干和大部分红心鲜薯销往广东、深圳、厦门、泉洲、连城等经济发达区和产业开发区。全县农民单项经营人均纯收入80~100元。是当地农民农业经营收入的重点项目之一。但是夏、秋薯生产模式。其产品上市时间都集中在初冬,产品价位波动大,农民收入欠稳定,不利于红薯产业的发展状大,为此,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理顺红薯产业发展渠道。  相似文献   

11.
清流县是闽西山区农业县,与盛产地瓜干的连城县毗邻.以种植业为主,常年种植夏(立夏--小满插苗)、秋(立秋--处暑插苗)红薯(俗称红心地瓜,下同)1333~2000 hm2,加工1000多吨地瓜干和几万吨鲜红薯销往广东、深圳、厦门、泉州、连城等地,全县农民人均仅此一项经营收入80~100元,是当地农民增收提效的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2.
龙津薯1号是连城地瓜干加工及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加工品质与对照徐紫薯2号相近,产量增产15.8%以上。根据龙津薯1号的品种特性,经过多年试验,从种植地选择、育苗、施肥、加强田管、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秋种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闽西山区农亚县--连城,红心地瓜干、连城白鸭与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冠豸山,早已名扬省内外.如今悄然崛起的福建黄兔养殖又独占全省鳖头.体形清秀,肉质圆滑醇香的黄兔受到上海、广东和省内沿海城市消费者欢迎,被称之为"闽西野兔".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条件和闽台合作优势,大力发展薯类种植、加工产业,已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薯类加工产业集群。连城县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2013年红心地瓜种植面积10万亩,各类地瓜干加工产量1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90%以上,占全国地瓜干产量的80%以上。当前,福建省薯类加工产业以中小企业、合作社为主,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较低、产品种类偏单一、产品品质不够均衡、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  相似文献   

15.
何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88-1290
详细介绍了紫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紫色甘薯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也促进了紫甘薯加工的发展,简述了紫色甘薯脆片、紫色甘薯软糖、紫色地瓜干等紫甘薯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甘薯加工型新品种"金山630"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金山630是经丰产性、加工品质等试验及鉴定,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较大、加工红心薯干食品品质优良等特性,2006年2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区域性新品种,是继20世纪60年代甘薯红心加工型主栽品种岩7—3选育以来的又一个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红心加工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甘薯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地瓜、地瓜藤、地瓜加工边角料等加工副产物,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福建连城县某甘薯加工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甘薯加工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提高甘薯经济附加值,促进甘薯加工产业转型发展,为连城县地瓜干产业创新绿色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无公害的甘薯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等组装成甘薯绿色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栽培对比,可有效地协调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关系,提高甘薯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性,改善品质,同时可提高土壤钾含量,降低砷、汞等有害物质含量,为可持续发展甘薯种植业和生产地瓜干加工的无公害绿色原料薯提供了有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连城县被国家三部委批准为全国第一批“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县。连城县有国内外闻名的“中国连城红心地瓜干之乡”,该县根据区域优势,确定了农业以“一个产业(地瓜产业)、一鸭(白鸭)、一果(以柑桔、水蜜桃为主)、一菜(优质蔬菜)”为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培训工作”抓住  相似文献   

20.
烤烟套种甘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连城红心甘薯干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宽,新开辟的烤烟套种甘薯的栽培模式取得迅速的发展,因套种甘薯和烤烟有15~20天的共生期,比烟后薯提早20~25天插薯,大大延长甘薯的生育期,使块根膨大处于较适宜的温光条件,避免后期低温对块根膨大的制约,从而明显提高甘薯的产量.套种免去犁田、做畦等工序,降低花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