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研究紫薇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紫薇品种‘Dynamite’和福建紫薇杂交获得的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代植株花径、花序长、花朵数、株高、冠幅等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种F_1代的花径表现出减小趋势,花期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点,花色多表现为双亲的中间色;杂种F_1代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长、叶宽等生长性状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40%、143%、139%、140%、192%,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F_1代表型性状发生广泛分离,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8.17%~43.84%,并且出现大量超高亲个体,有利于选择生长快、花色鲜艳、抗性强的优良单株。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观赏性状间以及生长性状与观赏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黄花系品种P.‘Taipei Gold’(2n=3x=57)作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育性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多年来选择不同的父本进行杂交,终于发现采用P.‘Sara Gold’作父本进行杂交,收到蒴果1个,培育出杂交后代群体180株,其中有开花株99株。对杂交后代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花箭数、侧枝数及花色、唇瓣颜色和花瓣上的斑点进行观测记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双亲的株数百分比: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侧枝数和花箭数分别占67.68%,86.87%,61.62%,24.24%,21.21%和26.26%;花瓣和唇瓣的颜色,基本遗传了双亲的特点,91%的后代花瓣颜色与双亲相似,74%的后代唇瓣颜色与双亲相似,90%的后代花瓣上出现了斑点。以P.‘Taipei Gold’作为母本成功杂交在国内首次报道,为蝴蝶兰黄花系杂交育种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对8个杂交杜鹃组合F_1代3年生植株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以及叶柄长进行了测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中,叶片长的遗传最为稳定,叶柄长的变异度最大;在8个杂交组合中,‘安娜’ב门铃’杂交F_1代的叶片性状遗传表现为超亲趋势,‘安娜’ב莫泽之栗’次之,其余6个组合均表现为衰退趋势;各杂交组合的F_1代叶型遗传更倾向于母本,表现出超亲趋势;‘安娜’ב宽杯杜鹃’杂交F_1代叶片的各性状皆与双亲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对8个杂交杜鹃组合F_1代3年生植株的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以及叶柄长进行了测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山杜鹃叶片性状的遗传中,叶片长的遗传最为稳定,叶柄长的变异度最大;在8个杂交组合中,‘安娜’ב门铃’杂交F_1代的叶片性状遗传表现为超亲趋势,‘安娜’ב莫泽之栗’次之,其余6个组合均表现为衰退趋势;各杂交组合的F_1代叶型遗传更倾向于母本,表现出超亲趋势;‘安娜’ב宽杯杜鹃’杂交F_1代叶片的各性状皆与双亲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为亲本进行自交,对自交S_1代的营养器官性状和花器官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交S_1代在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数、侧分枝数和单枝总花数等7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比亲本略有下降,但在花色、着色模式、花长度、花宽度、花枝长度和主枝花朵数等6个花器官性状比亲本强,尤其是花色和着色模式优势明显,均由亲本的1种类型分离出另外3种类型,其中花色"浅紫"和"紫红",以及着色模式"线纹"分别占S_1代调查株数的30.39%、58.36%和80.86%,表明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经过自交后,其后代的花色及着色模式主要体现为亲本的颜色和着色模式。其中,花色、着色模式、花长度、花宽度、花枝长度和主枝花朵数等花器官性状是蝴蝶兰观赏性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选择育种材料的主要方向,因此,在S_1代中能够选择出优于亲本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和固定菊花嵌合花色性状,并探讨其花色变异机制。[方法]以紫红-黄色相嵌的菊花花色嵌合体‘su-07’为材料,通过花瓣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花色表型,分析花色嵌合体性状的稳定性和分离状况;同时,采用徒手切片的方法,检测不同花色花瓣的细胞内色素分布状况。[结果]在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不同花色的花瓣均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分化形成不定芽,经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大田栽培,成功获得了性状稳定遗传的黄色株系;在紫红色花瓣和嵌合花瓣的表皮细胞中都观察到了黄色花色素的存在。[结论]分离的黄色性状来源于嵌合体花瓣的表皮细胞,而未能获得紫红色性状的再生植株也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香粳品种,以优质香型粳稻品种‘武香粳14号’为母本,高产粳稻品系‘武2699’为父本进行配组获得F_1种子,再以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为母本与‘武香粳14号’ב武2699’的F_1复交,进行聚合育种。分别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TS11-31和香味基因fgr共分离的分子标记InDel-E2对分离世代进行标记检测,聚合Stv-b~i和fgr基因。结合田间选育、抗性鉴定及香味测定,育成高产、优质、抗条纹叶枯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沪香粳106’。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萱草品种‘金娃娃’较高的观赏特性,培育更多连续开花萱草新品种,以‘金娃娃’为亲本,与26个单次花和连续开花萱草品种正反交得52个组合,从中筛选获得9个具有连续花/单次花分离的组合,分别测定其后代F1的11项性状指标,并分析其变异及性状相关性。结果显示:所有观赏性状都表现出较高的变异系数,其中花量变异幅度最大,叶型、株型变异丰富,花型无显著变化。选择数量大且性状稳定的群体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杂交方法可获得植株株高高、花量大、地被覆盖度大的连续开花优秀观赏萱草品种。连续开花性状与主要观赏性状的相关性比较发现,叶数与连续开花紧密相关,连续开花植株常具有多个花葶,单个花葶上的分枝减少,花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蝴蝶兰‘金公主’叶片与花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00株未抽梗‘金公主’为试材,催花前2天调查叶片长度、宽度、厚度等叶性状,抽梗开花后调查花朵数、花朵直径、花梗长度、花梗直径、花梗数、花瓣厚度等花性状,并对叶性状与花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性状与花性状有相关性影响,叶片厚度对花朵数、花瓣厚度影响最显著。利用叶片性状分析可以预估‘金公主’的花性状,进而判断‘金公主’未来的开花品质。本结果可为蝴蝶兰栽培技术与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一串红品种的主要观赏性状,为一串红育种提供指导。【方法】以自育的3个一串红品种(‘奥运圣火’、‘奇迹’、‘世纪红’)和11个国外一串红品种(‘塞兹勒鲑红’、‘展望红白双色’、‘太阳神’、‘菲丝树莓’、‘塞兹勒酒红’、‘蓝带’、‘展望红’、‘塞兹勒酒红晨光’、‘展望淡紫’、‘展望紫’、‘展望玫红’)为材料,测定了14个不同花色的一串红品种的11个观赏性状,并分析这11个观赏性状的相关性,然后对14个一串红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花色-串红品种11个观赏性状中,叶片宽、冠幅、分枝数和株高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5.6%,20.9%,16.4%和15.1%;花序节间长度、叶片长、花萼直径、花序轴长度、花冠直径变异系数次之,分别为14.3%,12.9%,12.8%,12.1%,11.4%,变异较大;花冠长、花萼长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9.0%和8.7%。株高与冠幅、分枝数,冠幅与分枝数、叶片长、叶片宽,分枝数与叶片长、叶片宽,花萼长与花萼直径、花冠长,花序轴长度与花序节间长度,花冠长与花冠直径,叶片长与叶片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花冠长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花序轴长度、花萼直径,花序节间长度与叶片宽,叶片长与花萼直径,花序轴长度与叶片宽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类间距离(D2)=9.3水平下,14个一串红品种可以分为国外品种和国产品种2个大类,在D2=6.3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4个群。【结论】对不同花色一串红品种主要观赏性状的变异性、相关性及聚类进行分析,有助于育种者了解材料的突出性状、确定育种方法、对材料进行归类,以利于一串红多花色育种亲本选择和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黄花系品种P.'Taipei Gold'(2n=3x=57)作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育性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多年来选择不同的父本进行杂交,终于发现采用P.'Sara Gold'作父本进行杂交,收到蒴果1个,培育出杂交后代群体180株,其中有开花株99株.对杂交后代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花箭数、侧枝数及花色、唇瓣颜色和花瓣上的斑点进行观测记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双亲的株数百分比: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侧枝数和花箭数分别占67.68%,86.87%,61.62%.24.24%,21.21%和26.26%;花瓣和唇瓣的颜色,基本遗传了双亲的特点,91%的后代花瓣颜色与双亲相似,74%的后代唇瓣颜色与双亲相似,90%的后代花瓣上出现了斑点.以P.'Taipei Gold'作为母本成功杂交在国内首次报道,为蝴蝶兰黄花系杂交育种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梨树白粉病抗病基因定位和筛选奠定基础,采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法,调查‘早酥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215株实生树和‘锦丰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362株实生树的叶片白粉病发病情况,并分析两个黄冠梨杂交后代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调查区梨树白粉病发生较严重且均匀,感病对照‘苹果梨’两年感病指数分别为63.78和62.78,平均感病指数为63.28±0.71,经鉴定,梨树白粉病病原菌为梨球针壳(Phyllactinia pyri);调查发现,‘早酥梨’高感白粉病,‘锦丰梨’感白粉病,而‘黄冠梨’抗白粉病,‘早酥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白粉病发病率为100%,平均感病指数为23.59±3.03,低于中亲值,遗传传递力为59.78%,变异系数为92.31%;低于低亲值的实生树118株,占54.88%,抗病植株最多,占33.02%;‘锦丰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白粉病发病率为98.34%,平均感病指数为15.17±4.71,低于低亲值,遗传传递力为56.46%,变异系数达到111.16%,低低亲植株有257株,占70.99%,高抗植株最多,占41.71%。F_1代群体均表现出低亲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4.09%~32.01%;F1代植株在亲本花色遗传上,倾向于双亲中间色;在花期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杂交子代的花径、花瓣长、花瓣宽、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平均值均大于中亲值,具中亲值优势;花瓣长、地径、叶宽平均值均超过高亲,具高亲值优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花径与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冠高度、花瓣宽、叶宽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金花茶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黄花系品种P. ‘Taipei Gold’(2n = 3x = 57)作母本进行杂交育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育性障碍,为了克服这种障碍,多年来选择不同的父本进行杂交,终于发现采用 P. ‘Sara Gold’作父本进行杂交,收到蒴果1个,培育出杂交后代群体180株,其中有开花株99株。对杂交后代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花箭数、侧枝数及花色、唇瓣颜色和花瓣上的斑点进行观测记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双亲的株数百分比:株高、冠幅、着花量、花径、侧枝数和花箭数分别占67.68%,86.87%,61.62%,24.24%,21.21%和26.26%;花瓣和唇瓣的颜色,基本遗传了双亲的特点,91%的后代花瓣颜色与双亲相似,74%的后代唇瓣颜色与双亲相似,90%的后代花瓣上出现了斑点。以P. ‘Taipei Gold’作为母本成功杂交在国内首次报道,为蝴蝶兰黄花系杂交育种提供了实践依据。图1表1参6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富士×嘎拉’正反交组合F1代杂种苗叶长、叶宽、分枝数等8个表观性状特征测定与评价,为苹果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加速育种进程。【方法】从每个组合4 000余株杂种苗中随机抽取300株,对8个表观性状特征进行测定,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性状变异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结果表明,F1代杂种苗叶片大小分离程度高,变异系数最大,与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叶宽分离程度次之,变异系数与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而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小,分离程度小;苗高、干径、节数及分枝数变异系数大小为:分枝数>苗高>干径>节数,其中分枝数、苗高变异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干径、节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分枝数、苗高分离程度好。【结论】叶片大小、叶宽、苗高及分枝数可作为杂种苗早期选择的表观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6.
柿杂交F_1代叶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柿杂交F_1代叶片表型性状的分离规律,分析柿杂交F_1代的叶表型遗传变异特征,采用子代性状离散描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柿品种‘富有’(♀)ב赤柿’(♂)杂交F_1代的57棵单株叶表型14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进行研究。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87%~42.78%,其中叶片干重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14个数量性状均分布于双亲之间,且具有较好连续性的正态分布趋势。5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为0.912~2.224,平均值为1.466,其中叶片形状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叶片姿态丰富度最低。14个叶表型性状在F_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38.16%~3.00%,其中的1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为负值,且F_1代未形成超亲优势。19种性状产生的171对相关性中分别有44对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13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之间多呈负相关关系。系统聚类将F_1代的57棵单株在遗传距离为12.5处分为Ⅰ和Ⅱ2个类群,在6.5处将Ⅰ、Ⅱ2个大类各分为2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各类群的特征。柿杂交F_1代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其中14个数量性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分离特征,5个质量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探究以‘鸡冠’与‘P22’杂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红2号’苹果的生长结果状况,并初选优株,为矮化砧木选育提供参考。以‘鸡冠’与‘P22’正反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树体生长、早花早果特性、果实品质等性状变异情况。树相指标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量,正反交组合分别为31.61%和35.21%;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树高,正反交组合分别为16.77%和17.89%。果实性状指标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苹果酸含量,正反交组合分别为12.98%和16.3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形指数,分别为4.25%和2.69%。‘P22’ב鸡冠’杂交组合后代作砧木,在第3年开花株率达到100%,高于正交组合。不同杂交后代上嫁接的‘天红2号’苹果树相指标、果实性状与单株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变异,初步认为反交组合‘P22’ב鸡冠’后代综合表现优于正交组合‘鸡冠’בP22’,并且‘鸡冠’בP22’后代的64号与‘P22’ב鸡冠’的后代35号嫁接‘天红2号’苹果,树体矮化效果和果实品质较优,可作为重点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雄性不育枣‘JMS2’和‘交城5号’及其140株F1代杂交群体为材料,对F1代花面积、花直径、蜜盘直径、花粉量以及花粉活力5个花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索杂交F1代花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规律。结果显示,F1代枣花直径、花面积、蜜盘直径以及花粉量、花粉活性均呈连续变异,符合正态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两年间的F1代花大小性状分布趋势相似,表现出一定的性状分离,变异系数为 8.66%~17.84%,其花面积变异系数最高,且花直径、花面积两性状表现趋中遗传。F1代植株的花均有花粉,两年间花粉量和花粉活性性状均高于亲本,表现出明显的超亲遗传;花粉性状能广泛分离,变异系数为 19.39%~50.13%,其花粉量变异系数较高。通过相关性研究发现花直径、花面积、蜜盘直径3个性状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花粉量与花粉活力间并未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红霞兜兰’是以‘带叶兜兰’为母本、‘同色兜兰’为父本,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育成的F1新品种,属斑叶类,抗性强,花期3~5月,开花期长达50~60 d;花梗长5.5~7.8 cm,紫褐色,披白色短柔毛;花1~2朵,直径10~12 cm,紫红色具紫褐色斑点;中萼片宽卵形,长3.5~4.3 cm,宽3.2~4.0 cm,紫红色,边缘具淡黄色晕和紫褐色斑点;合萼片宽卵形,稍小于中萼片,长3.0~3.5 cm,宽2.5~3.0 cm,淡黄白色,具深浅不一的紫红色斑点或斑块;花瓣椭圆形,边缘波状具白色缘毛,长5.0~5.5 cm,宽3.5~4.0 cm;唇瓣兜状,长3.5~4.5 cm,宽1.9~2.1 cm,黄褐色,具紫红色斑点;退化雄蕊黄色,中心具紫褐色晕。花梗长度中等,避免了母本花梗过长易倒伏和父本花梗过短贴着盆生长的缺点,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对兜兰属植物资源的种质创新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荷兰多头小菊切花最流行品种‘Sambu Eye’(VBN编码104211),属Madiba系列。该品种管状花瓣为黑色,边缘为桔黄色,匙状花瓣为粉红色。花径大约为1.5cm~2cm,属迷你型多头小菊,每枝花的着花量大约为30朵~40朵,采后瓶插寿命至少为3周。它不仅观赏性强,而且耐长距离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