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2.
《海鲜世界》2004,(1):40-41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魄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相似文献   

3.
<正>一、诺卡氏套餐的介绍"诺卡氏套餐"是我公司开发的专业治疗诺卡氏菌病的内服药产品,该病主要表现为加州鲈、乌鳢、大黄鱼烂身、内脏白点。1.诺卡氏菌病的主要表现症状诺卡氏菌病主要表现症状为:①病鱼在池塘表面慢游,患病个体反应迟钝,游泳不活泼,离群独游,食欲下降;②病鱼烂身;③部分鱼鳃上有白色结节;④肝、脾、肾常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⑤肝脏上常有弥散状出血;⑥部分发病鱼眼球突出等。  相似文献   

4.
<正> 1 观察病鱼体表。病鱼腹部及鳍基部有出血点,病鱼全身体表、肌肉明显充血,则为出血病;鱼体表局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为赤皮病;腹部两侧及尾部腐烂或出现块状红斑,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裸露,则为打印病;鱼体两侧,腹部上下和尾部等处,有棉絮状的白色长毛,则为水霉病;鱼体部分鳞片、胸鳍基部和头部眼睛周围红肿,且有红点和针状虫体,则为锚头鳋病;体表各处有淡绿色形似臭虫的虫体爬行,则为鱼虱病;如发现鱼苗、鱼种沿塘边  相似文献   

5.
这种病是由细菌寄生鱼体所引起的。它的症状是:病鱼体色发黑,自吻端至眼球间肤色变成乳白色,唇似肿胀,不便活动,呼吸困难;口圈周围腐烂,有时有少量絮状物粘附其上。在池边观察,可见病鱼有“白头白嘴”症状,出水后则不明显。个别病鱼的颅顶和眼眶周围有充血现象,呈“红头白嘴”状,还有个别病鱼体表有灰白色毛耸物,尾鳍的边缘有白  相似文献   

6.
4月中旬,我所附近鱼池养殖的鲤鱼患肤孢子虫病,其症状是:病鱼全身遍布白色泡囊(鱼鳍、眼眶均有寄生),抽查一条病鱼共有19处病灶。肉眼可看到香肠状的白色泡囊,病灶周围的皮肤组织腐烂,充血发炎。浮在水面表层,游动缓慢。我们做了如下治疗:  相似文献   

7.
打印病又称腐皮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病鱼肛门附近两侧,初期皮肤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包状,摸之有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直至烂穿,露出骨骼和内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周缘充血发红,状似打了一个红色印记。  相似文献   

8.
一、中华鳋病中华鳋病又称中华鱼蚤病,雌性鱼圣营寄生生活,寄生在鱼鳃上。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均有发生。在长江流域一带从4月至11月均可发病,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二龄以上草鱼、青鱼、鲢鱼及鳙鱼,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死亡。中华鳋病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则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因此渔民常称之为“翘尾巴病”,最后病鱼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上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或棒糙状,苍白而无血色,膨大处淤血或有出血点。中华鳋病的防治一般使用晶…  相似文献   

9.
加州鲈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我乡加州鲈鱼养殖已有三年历史,从苗种繁殖到商品鱼养殖初具规模。目前,在一次下乡为养鱼户治病过程中,发现了加州鲈鱼的小瓜虫病,病鱼反应迟钝,缓游水面,皮肤、鳍条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有一部分病鱼眼角膜还变白,眼变瞎,经镜检...  相似文献   

10.
越冬期间罗非鱼常见病害二例健康养殖 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或养殖环境条件恶化使鱼体抗病能力下降时,该菌就乘虚而人,使鱼感染发病。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病,从症状来看可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出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为洞穴状。 对病鱼症状的观察只能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 肠炎型运动…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在锦州市王家窝铺的一口养鱼池中,部分草鱼头部及体背部发黑,腹部、体侧发红,鳞片疏松易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部分鳍梢呈蛀鳍状。鳃丝充血发暗,黏液较多,部分鱼鳃盖透明。病鱼离群靠边独游,最后翻肚漂起,衰竭死亡。捞取离群独游病鱼,显微镜检查,病鱼鳃部、体表无寄生虫。解剖鱼  相似文献   

12.
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成 《科学养鱼》1997,(12):24-24
1997年5月吉林市郊区某养鱼户养的4亩鱼,发生了鱼病,死鱼体表白毛丛生,发病的第一天就死了10条200克的鲢,第二天死了13条,而且在以后的几天里死鱼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发现鳙、鲫、草鱼、鲤均有患病及死亡现象。病鱼独游在池边,游速缓慢。经过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水霉病。一、症状及实验室诊断1.病鱼在掉鳞处长了许多白毛,在池边独游,而且游动缓慢,不久就会死亡。2.取几条病鱼,用刀片把鱼体表面的毛去掉,用镊子取余下的毛涂片,再滴0.1%美兰染色液盖上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发现大量菌丝,菌丝呈细长分枝状,没有横隔的丝…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产》1993,(4):28-28
打印病又称腐皮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病鱼肛门附近两侧,初期皮肤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胞状,摸之有浮肿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直至烂穿,露出骨骼和内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周缘充血发红,状似打了一个红色印记。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的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1病毒性疾病症状是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相似文献   

15.
1.怎样看出池塘里鱼生病了? 主要从鱼的活动、体色及吃食等情况看,健康鱼体色正常且有光泽,好集群,活动灵敏,摄食旺盛,投饵后很快来食场吃食;病鱼通常体色发黑,有的显现各种斑点,有的鳍条边缘呈镶边状或烂鳍,常独游或活动缓慢或阵发性狂游急窜,或拥挤成团于水面不下沉,而且食欲减退或不食。  相似文献   

16.
高培平 《科学养鱼》2005,(12):54-54
一、水霉病1.病症水霉病是罗非鱼越冬期间的常见病。水霉菌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从伤口处侵入并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棉絮状菌丝,严重时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或不摄食,消瘦而死。流行水温13~18℃,水温达到25℃以上时,较少发病。2.防治方法①越冬池严格消毒后放鱼,以  相似文献   

17.
鱼虱是一种肉眼可见似臭虫状的虫体,虫体透明或绿色,头部腹面有一对吸盘和口刺,它经常在鱼体上爬动撕咬吸血,并放出一种毒液刺激鱼体,使病鱼痛痒难受,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鱼虱不仅吸食鱼血,并刺伤和撕破鱼的皮肤,造成许多伤口而感染,使鱼体组织溃烂发炎,造成水霉和其他病菌大量感染,从而引起病鱼死亡。鱼虱对鱼种危害很大、一尾鱼种只要寄生几个鱼虱就能造成死亡,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6—8月最为流行,不论池塘、网箱养鱼都有发生。现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18.
鱼种培育的旺季。白头自嘴病对家养鱼苗和初期夏花鱼种均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尤以夏花草鱼最易发生。它是由一种粘球菌芎I起的。病鱼额部和嘴周围色素减退。呈现白头白嘴状(此症状病鱼拿出水面不易观察,在水中观察反而明显),病情严重的。在病灶部位发生溃烂。病鱼体瘦发黑.散游池岸水面四周。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9.
黎英  王文成 《科学养鱼》2023,(10):60-61
<正>草鱼水霉病又称为白毛病,其病原主要为水霉菌。该病一旦发生在鱼群中传播速率极快,可导致病鱼体表鳞片脱落,病变部位出现棉絮状白色菌丝,继而引起组织发炎等症状且死亡率高。指环虫是一种鱼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寄生虫。该病原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部,可导致病鱼消瘦、鳃丝分泌过多黏液而呼吸困难和继发感染其他病原,继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 1 口白病此病于1981年前后首次在红鳍东方鲀养殖场发现。流行于高温期。患病鱼以0~1龄为主,鱼群持续死亡期长,且死亡率高。是现在红鳍东方鲀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症状:鱼感染此病,先是口唇部变黑,然后溃疡、白化,继而露出上下颚的齿槽,呈“烂嘴”状。内部症状为肝脏出血及线状出血痕迹。特别是可以观察到患病鱼特异的狂乱游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