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南岭是南北动植物的分界线、起源和分化中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巳发现斑蝶15种,环蝶8种,其种群数位居我国各保护区之首,分布于东洋区的斑蝶和环蝶占总数78.26%;东洋区和古北区共有种1种;跨区系分布的有4种。南岭斑蝶和环蝶与海南蝶类相似百分率分别高达77.27%和75.0%,说明它们主要由热带区域扩散而至。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南岭海拨500-1000m森林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斑蝶和环蝶在林中的种群密度骤降,5次调查累计只发现的斑蝶和环蝶7种,只占常年见到的30.43%;种群密度则是南岭各科蝶类中居最低。  相似文献   

2.
截至目前,云南省记载蚱总科昆虫有6科38属206种,是我国蚱类分布最多的地区.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种有154种,为总种数的74.8%;古北种有1种,占总数的0.5%;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界分布的有12种,占约5.8%;云南特有种39种,占18.9%.云南蚱类昆虫区系组成相对简单,东洋种占绝对优势,极少数为古北种,还有少部分的广布种,特有种偏少.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带(1 000~2 000 m),蚱总科种类最为丰富.就分布区域来看,在横断山和西双版纳地区蚱类昆虫及其特有种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尖峰岭灰蝶的区系与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共采集到灰蝶103处,其中在热带山地雨林中采到81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78.64%;分布在东洋区84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81.55%。亚洲热带区域特有种40种,中国分布新记录17种,优势种群19种。  相似文献   

4.
1990—1998年和2006—2015年每年对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进行区系调查,结果表明,南岭共有眼蝶科68种,其中东洋区共57种,东洋区属主导分布型;中国华南、西南、华中区的共有种共50种,其它分布区种类少,说明南岭眼蝶与南岭植物一样主要属亚热带区系;眼蝶科中的黛眼蝶属有29种,超过云南、海南、台湾、福建省等地的黛眼蝶属种数.2012—2015年对南岭南北坡不同海拔的蝶类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眼蝶39种669头,其中南坡32种417头,北坡23种180头,山顶5种72头.在区系组成上,南坡拥有更多的南亚热带至热带的眼蝶种类;在海拔分布上,南北坡栖息于中海拔(1000~1100 m)森林中的眼蝶种数比低海拔(500~600 m)多.造成眼蝶南北坡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南坡冬季温度高于北坡,且南坡植物区系中拥有更多的热带广布成分;而造成中海拔眼蝶种数较多的原因是该区域人为活动较少、原始植被保留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6月到2011年6月,采用样线法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500m、1 000~1 200 m、最高峰1900 m附近分3段对蝴蝶种类进行调查,共发现11科94属508种蝴蝶,其中可以确定其寄主的有11科94属253种,分别为凤蝶科30种、粉蝶科17种、斑蝶科7种、环蝶科4种、眼蝶科56种、蛱蝶科53种、珍蝶科1种、喙蝶科1种、蚬蝶科7种、灰蝶科30种、弄蝶科47种。  相似文献   

6.
我国桉树害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发现食桉树的昆虫共207种,隶属于10目50科,其中分布在东洋区的有149种,占71.98%;跨区系分布的58种,占28.02%。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我国未发现桉树原产地的害虫,因此,必须对桉树害虫实施检疫。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南岭遭遇百年一遏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林区海拔500~600m的树木园内林木折断、倒伏及包括昆虫在内的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其中眼蝶科灾后(2008年)种数比灾前2年(2006-2007年)的平均值降低50%、个数降低67.12%。灾后采取及时清理枯落物等恢复措施,有利于地面新生植物的萌生、预防森林火灾和可能引发的次生病虫害。经过5a的恢复期,林分及其生物多样性同步获得恢复。冰灾后形成的林窗萌生各种植物后,改善了林分结构,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重建,也使植物种类比冰灾前更为丰富,生长势旺盛;眼蝶科种数比冰灾当年增加62.5%,个数比冰灾当年增加266.67%。可见,虽然冰冻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只要恢复措施得当,灾后的生态系统会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8.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蝴蝶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8年9月—2019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3类生境的蝴蝶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蝴蝶9科36属45种,报喜斑粉蝶Delias pasithoe和绢斑蝶Parantica aglea是该地区的优势种;蛱蝶科Nymphalidae的属和物种数最多,蚬蝶科Riodinidae、环蝶科Amathusiidae和斑蝶科Danaidae最少。物种丰富度、各科的种多样性指数以蛱蝶科、凤蝶科Papilionidae和弄蝶科Hesperiidae最高;各科的属多样性指数以蚬蝶科、环蝶科和斑蝶科最高;眼蝶科Satyridae和灰蝶科Lycaenidae的均匀度最高。不同生境样线蝴蝶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不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个体数差异大,其中花海个体数量所占比例为73%,为园林造景招引蝴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湖南天牛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玉香 《湖南林业科技》1996,23(1):43-46,67
湖南天牛科昆虫在世界昆虫区系中主要归于东洋区系,与古北区共有种亦多。在我国昆虫区划中,华中区特有种占1/5,与华南、西南区共有种占1/2以上。本省以湘西、湘南种类为多。分析表明,湖南天牛科昆虫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特殊影响,种类分布明显地表现出东西南北相互交迭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的白蚁,已鉴定种名的有44种,这些白蚁除3种广布于热带区域外,都分布在东洋区,其中属海南特有的共26种,占尖峰岭白蚁和种群数的59.1%;待发表新种11种,占尖峰岭白蚁种群数的25%。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的白蚁最多,共36种。这是该被类型气温高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和鉴定,在浙西南采集到蝴蝶169种,分别隶属于10科,其中凤蝶科19种,环蝶科3种,粉蝶科12种,眼蝶科30种,蛱蝶科54种,弄蝶科25种,灰蝶科22种,珍蝶科1种,岘蝶科2种,斑蝶科1种.采到浙江新纪录5种,待命名1种,隶属国家保护名录4种.  相似文献   

12.
南岭保护区粉蝶共35个种,隶属于16个属,资源十分丰富.南岭保护区粉蝶和海南粉蝶相似百分率高达72%,二者之间有着共同起源的密切关系.2008年1-2月的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再次对南岭保护区粉蝶进行调查,发现南岭保护区粉蝶的种类明显减少,有20个种的粉蝶没有被发现,占南岭保护区粉蝶总数的57.14%.可见,雨雪冰冻灾害对南岭保护区的粉蝶多样性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桂西南属北热带气候区,面积4.8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00,占广西土地面积的21%,区域内裸露岩溶面积约占50%,。自然分布的国家级珍稀危树种74种,占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的22.8%,占广西115个珍稀频危树种的64%。其中,龙州一个县分布的珍稀频危树种高达49种,约为全国珍稀频危树种的15%,为广西珍稀濒危树种的42.6%,是全国罕见的珍稀濒危树种荟萃之地。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树种的植物区系、有独特的地区性、区域内特有的树种明显;有滇、缅、泰地区成分,也有海南地区成分,成为两大地区植物区系交汇之地;更有泛地带性的多种植物,分布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以至少数分布暖温带的珍稀濒危树种。研究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大学术、科研以及对珍稀频危树种的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宁波天童森林公园蜘蛛资源及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波天童森林公园内的蜘蛛资源、区系及蜘蛛在对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发现区域内有蜘蛛194种,隶属于99属30科,其中,古北界的种类有7种,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有75种,东洋界的种类有112种,该地区蜘蛛以东洋界种类为主,蜘蛛对林区害虫的为害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拟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汇集文献、历史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植物名录显示南岭国家公园有高等植物324科1 522属5 105种,其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国的67.6%、39.4%和14.3%,在全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南岭国家公园有38种国家保护植物,其中I级保护5种(包括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台东苏铁Cycas taitung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和莼菜Brasenia schreberi),Ⅱ级保护33种。有12种广东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占全省全部20种的60.0%。特有植物种类繁多,近年来发表的20多个新种多为该公园特有。因气候和地理因素,南岭国家公园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植物多样性,体现出重要的生态价值,保护好这个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继承和保存大量基因资源,维护粤北乃至岭南地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海南滨海砂地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滨海砂地植物区系共有野生状态的种子植物714种(含变种、亚种)、383属、103科。该区系热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除去世界属和外来属)的93.04%,热带分布种超过总种数(除去广布种和外来种)的80%。热带分布属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古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属数的46.52%,16.46%和12.03%;热带分布种中则以热带亚洲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体,分别占总种数的35.52%,15.88%和13.42%。该区系特有成分极贫乏,只有32个海南特有种,仅占总种数的5.24%。文章还探讨了该区系与周边地区、各大洲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南岛最新的蝶类文献资料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海南岛蝶类共计613种,隶属于11个科220个属。并对海南岛资料较全的589种蝶类昆虫进行了区系分析,其中属东洋区系种类的占总数的81.49%,其它跨区系的广布种占18.51%,显然,东洋界的种类占优势。提出了实现海南岛蝶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