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汕优桂99     
汕优桂99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广西的重点推广组合。1产量表现1988~1989年参加广西杂交早、中、晚稻区试(桂南10个试点),两年结果单产居首位,亩产435~496.65kg。1988年该组合参加广西桂中、北稻区杂交晚稻区试,桂中稻区区试中比汕优2号增产8.29%,比汕优桂33增产4.12%,产量居首位、桂北稻区比汕优2号增产5.93%,比汕优桂33增产5.24%。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比汕优2号增产8.22%,比汕优桂33增产7.…  相似文献   

2.
桂引9号、桂糖94/119、桂糖96/211、桂糖93/102、园林6号、新台糖22号是近年来广西引进、培育筛选出来的甘蔗新品种。试验结果,平均单产(666.7m^2)桂引9号5.955吨,桂糖94/119为5.765吨,桂糖96/211为5.809吨,桂糖93/102为5.797吨,园林6号6.613吨,新台糖22号7.227吨。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5.45%、14.26%、13.83%、14.81%、14.17%、15.37%(绝对值)。  相似文献   

3.
巴西45号于1993年从巴西引进,经广西甘蔗研究所2年室内外检疫,未发现检疫性病害。广西甘蔗研究所于1995-2000年大田新植5次、宿根3次试验结果表明:巴西45号平均蔗茎产量(93660kg/hm^2)较对照品种桂糖11号(79650kg/hm^2)增产14010kg/hm^2,增幅19.59%;10月至次年1月平均蔗糖分(14.18%)较桂糖11号(13.66%)高0.52%(绝对值)。3年区域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巴西45号平均蔗茎产量(89955kg/hm^2)较桂糖11号(76410kg/hm^2)高13545kg/hm^2,增幅17.70%,平均蔗糖分(14.08%)较桂糖11号(13.93%)高0.15%(绝对值)。2001年12月该品种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桂引4号。  相似文献   

4.
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的有园林6号,增产10.85%;蔗糖分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的有桂糖02/237、园林6号、桂糖02/761、桂糖01/07,分别增加6.40%、3.53%、3.17%、1.02%;含糖量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的是园林6号,增14.7%。蔗茎产量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的有园林6号、桂糖99/181、桂糖02/761,分别增产25.1%、11.0%、1.4%;蔗糖分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的有桂糖02/237、园林6号、桂糖02/761、桂糖01/07、桂糖02/476,分别增加10.36%、7.38%、7.01%、4.78%、0.99%;含糖量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的有园林6号、桂糖02/761、桂糖99/181,分别增产34.30%、8.46%、1.56%。  相似文献   

5.
《广西蔗糖》2001,(3):3-4,11
采用有性杂交育种方法选育的桂糖90-95稳产,高产,中晚熟高糖,抗倒,耐霜,宿根性强,适应性较广。广西区试结果,桂糖90-95最高公顷产蔗量为132.06吨,平均公顷产蔗85.41吨,比桂糖11号增产8.7%,其中,宿根蔗平均每公顷产蔗86.31吨,比桂糖11号坟主15.9%;12月份的平均蔗糖分为14.30%,成熟高峰期(1月)的蔗糖分可达16%-17%,平均蔗糖分为14.14%,比桂糖11号高0.16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为12.08吨,比桂糖11号增长10.0%。  相似文献   

6.
甘蔗品种桂引5号种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引5号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于1998年12月从巴西引进,经过5年严格系统试验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在广西3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公顷产蔗量:新植为114.43t,宿根为105.40t,新植宿根平均为109.92t,比对照桂糖11号分别增产21.4%、36.7%、28.3%。新植平均、宿根平均、新植与宿根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76%、15.35%、15.06%,比桂糖11号的分别提高0.43、0.84、0.63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新植平均、宿根平均、新植与宿根平均依次为16.89t、16.18t、16.55t,比桂糖11号的分别增产25.0%、44.6%、33.9%。3年15个点次氮肥控制试验、固氮细菌分离试验及固氮酶活性试验结果均证明该品种具有生物固氮性能。在生产上使用该品种,可比常规品种施氮节省氮肥50%以上。  相似文献   

7.
2001-2003年在广西南宁对在第二轮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六个品种进行了两年新植两年宿根生产试验。结果新植与宿根平均的蔗茎产量以福农91-21为最高,云蔗89-7第二,闽糖92-649产量最低。与CK1比较只有福农91-21、云蔗89-7增产,粤糖89-240与CK1平产,其余品种都减产。与CK2比较所有参试品种都增产。含糖量则是云蔗89-7居首位,福农91-21居第二位,比两CK增产;粤糖89-240和桂糖91-116位居第三和第四,也比两CK增产;闽糖92-469的含糖量最低。平均蔗糖分高于两CK的有C29、桂糖91-116、粤糖89-240和闽糖92-649。其中,位居第一、第二的C29和桂糖91-116的平均蔗糖分高达16.52%和16.39%,分别比CK1高1.64%和1.51%,分别比CK2高1.30%和1.17%。在六个参试品种中福农91-21、云蔗89-7、粤糖89-240和桂糖91-116的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8.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84年参加广西水稻所杂交晚稻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kg,比汕优30选亩增63.5kg,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3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kg,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k…  相似文献   

9.
2004年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国家区域试验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热带、亚热带地区首次实施的春大豆国家区域试验,在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的9个区试点进行,有来自5个育种单位的13个品种参加。本文分析了春大豆区试的概况,并对区试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参试的13个品种(系)产量在133.9-180.6kg/667m^2之间,“粤春03—4”在海南省农科院产量创造了253kg/667m^2记录。有7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增产,其中“泉豆937”、“桂0120—1”、“粤春03—4”、“福豆234”、“粤春03—5”比对照显著增产。另外,一些参试品种具有较好的品质,“粤春03—4”、“粤春03—5”两个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1.08%和42.64%,油份含量分别为21.87%和21.53%,属于高油大豆。“福豆234”、“粤春03—1”、“粤春03—2”、“桂0118—1”、“桂0112—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6.33%、46.56%、43.95%、45.12%、44.39%,属于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0.
朱秋珍  王维赞 《广西蔗糖》2005,(2):22-23,29
桂引9号(原名MEX105)是1996年从墨西哥引进,1997—1998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进行二年室内外检疫,未发现检疫性病虫害。1999—2002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大田进行品比筛选试验,桂引9号蔗茎产量667m^2平均为5459kg,比对照种桂糖11号的4464kg增产995kg,增产率为22.28%;蔗糖分分析结果三年18次(11月至次年元月)桂引9号平均为15.96%,比对照种桂糖11号的14.36%提高1.60个百分点。2002—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桂引9号667m^2平均蔗茎产量为6153kg,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5488kg增产665kg,增产率为12.11%;蔗糖分分析四年12次(11月至次年元月)桂引9号平均为16.08%,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的14.93%提高1.15个百分点(绝对值,下同)。  相似文献   

11.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2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66个单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试验,分析了株高、穗位高、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7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桂99、桂422、桂517、桂A200等4个自交系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桂340综合性状最差,需进一步改良方能利用.其它自交系也有各自突出某一性状的优势,在育种工作中应注意到有目的地选择利用.桂9804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其次是桂A200、桂422和桂517,它们均有可能选育出极端高产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恢复系桂9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恢复系桂 99系采用栽野杂交中间材料为母本 ,以恢复力强 ,并抗稻瘟病多种生理小种的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即优良基因聚合的技术路线选育而成。用其与珍汕 97A配制的组合汕优桂 99,1990~ 1993年累计推广 2 0 93.0 8万亩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李德智 《杂交水稻》1997,12(2):10-13
根据系统工程“最佳模拟配合法”的要求,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播种期,插植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等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综合作用。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得了杂交晚稻组合汕优桂34在广西象州高产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该方案适用于与汕优桂34同熟期的迟熟晚稻组合  相似文献   

14.
桂99在试验条件下开花与散粉在时间上接近正态分布,跟开花相比,散粉比较分散,高峰出现较晚。花粉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随着对父本距离增加而急剧减少,50%以上的花粉散落在父本行内。花粉有效率仅3.3%。  相似文献   

15.
气候因子对杂交稻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期播种和定穗观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因子对金优组合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金优组合与对照汕优、威优组合相比,结实率没有明显差异;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抗逆能力相当。同时还得出,影响杂交稻结实率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灌浆结实阶段的日平均温度和抽穗扬花及灌浆结实阶段的降雨量  相似文献   

16.
优质杂交稻金优系列组合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1992~1993年的品比、区试、示范和米质分析及抗性鉴定,证明金优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较强、熟期早、农艺性状好的特点,值得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早熟三系籼型不育系早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早A是以博B/江B的F5代选系与枝A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熟籼型不育系,于2004年10月通过广西区技术鉴定.早A不育性稳定,柱头发达,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对"九二○"敏感,易于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与恢复系桂11配组,已初步育成杂交组合早优11,表现早熟、高产、优质,在试种中比对照金优463增产8%.  相似文献   

18.
非编码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具有调控功能的RNA,能够以各种方式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最近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中的miRNA能够以多种方式参与到甜菜应对盐胁迫、干旱胁迫及养分胁迫的应答中。另外,在病毒侵染甜菜过程中发现非编码RNA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甜菜非编码RNA对于甜菜的种植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miRNA、lncRNA和circRNA的产生方式及调控机制,并介绍了miRNA参与甜菜逆境胁迫和lncRNA影响甜菜春化机制的一些研究,旨在对未来甜菜非编码RN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甜菜耐盐性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甜菜是耐盐性较强的作物,但严重盐渍化环境对其产质量影响较大,因此了解甜菜耐盐性机理并培育耐盐性较强甜菜品种对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盐胁迫对甜菜的形态学特征(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不同生长时期耐盐性)和生理生化特征(盐分离子积累与分布、渗透调节物质、离子选择性吸收、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植物激素)方面综述了甜菜耐盐性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以进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水稻越冬品系的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水稻越冬品系和4个籼稻品种(对照)为材料,检测了低温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显示,经低温胁迫,越冬品系的幼苗存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幼苗存活率最高的是SW-2(95.31%),最低的是对照品种桂99(1.67%),4个越冬品系平均幼苗存活率比4个对照品种高出71.12个百分点。低温胁迫后越冬品系的相对电导率小于对照品种,黄化幼苗的转绿能力强于对照品种。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后丙二醛(MDA)含量都有所增加,但越冬品系比对照品种增加的量要少;越冬品系在低温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活性比对照品种要高。因此,越冬品系具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