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鲟鱼的生态习性、经济价值、繁育技术和人工养殖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鲟鱼工厂化养殖面临的问题,指出了鲟鱼工厂化生态养殖发展的方向,以期为鲟鱼的人工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因其高度集约化,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工厂化车间前期建设设备、设施造价高,养殖技术难度大,国内利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鲟鱼的厂家不多,但也有一些养殖企业尝试利用循环水工厂化模式养殖鲟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鲟鱼工厂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其为今后工厂化养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鲟鱼成鱼流水养殖池建设、水源水质、鱼种放养、饵料投喂、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鲟鱼成鱼流水养殖技术,以期对鲟鱼成鱼流水养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鲟鱼池塘养殖是指利用静水或微流水土池进行鲟鱼养殖的一种模式,可选择单养或混养模式。不同鲟鱼品种对水质要求不同,匙吻鲟喜食浮游动物,要求水质偏肥;其他鲟鱼品种,由于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管理难度较大,目前在池塘中养殖不多。一、养殖条件1.水质条件。鲟鱼对水环境变化敏感,对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很高。鲟鱼养殖水源可用江河水、湖泊水、水库  相似文献   

5.
<正>一、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和产量水产养殖的方式主要有静水土池塘养殖、微流水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和湖泊放养以及稻田养殖等,养殖产量以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方式最高,产量可达100公斤/m3以上,静水土池塘产量一般7.5吨/公顷左右。集约化高密度的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为什么产量高?主要是因为单位水体放养密度高,养殖环境优越,养殖品种优良,投入饲料营养全面。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朱玲 《农技服务》2006,(10):4-5
鲟鱼是一种大中型经济鱼,具有很高的食用、营养、药用和研究价值。从1999年开始,贵州省陆续引进史氏鲟、俄罗斯鲟、匙吻鲟、西伯利亚鲟以及杂交鲟等品种的鲟鱼卵和苗种,在流水或微流水条件下,进行水泥池和池塘养殖,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并获得较好成效。现在,鲟鱼类的养殖已经延伸到全省各地,如贵阳、遵义、铜仁、安顺等渔业经济发达地区。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方式由池塘发展到网箱养殖。目前,鲟鱼的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1.5万平方米,养殖尾数近32万尾,产量约18.5万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存在问题喀斯特山区鲟鱼…  相似文献   

7.
贵州山区鲟鱼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贵州山区鲟鱼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试验,从水源条件、养殖场所、品种、养殖密度、饲料和饲养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了在贵州山区开展鲟鱼流水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并对鲟鱼养殖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殖设施配套、苗种放养、饲养投喂、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以为提高鲟鱼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北将成世界鲟鱼王国核心区,优势条件有:可养水域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鲟鱼养殖广阔的水域资源,水质条件优越,长江更是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的故乡,这一区域为发展鲟鱼网箱养殖、地下水工厂化养殖、涌泉水养殖以及放流增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科技》2006,(5):60-60
一、项目简介   通过配套建设规模化的网箱养殖商品鲟鱼及鲟鱼亲本基地,开发利用鲟鱼网箱健康养殖技术,开展集约化商品鲟鱼养殖和鲟鱼亲本培育,项目完成时:鲟鱼网箱健康养殖技术得到熟化,商品鲟鱼养殖成活率力争达到95%,鲟鱼亲本培育成活率达到90%.中试水体80000立方米,养殖商品鲟鱼100000尾,培育亲本5000尾.改造全国50%以上水泥池流水主养模式为网箱生态养殖模式,建立2个示范基地、培养10个示范点,推广100个养殖生产单位,发展利于农民接收和掌握的鲟鱼网箱生态养殖业.  相似文献   

11.
正隆冬时节,长沙市望城区书堂山池塘循环微水流工厂化养殖基地,52岁的余正强,指挥着一排正在装运准备出发的活鱼配送车,这些鱼将送到长沙市里的实体店。他是乡里里手电商有限公司、乡里里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乡里里手书堂山池塘循环微流水工厂化养殖基地负责人。水情怀  相似文献   

12.
流水池鲟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鲟鱼鱼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道水进行杂交鲟鱼流水养殖试验,成鱼养殖成活率为96.3%,饵料系数为1.46,平均产量为16.26kg/m2,投入产出比为1:1.7.养殖成本为20.8元/kg,利润为15.3元/kg.表明,在贵州省养殖鲟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鲟鱼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堪称水中珍品.流水规模化养殖鲟鱼具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管理等特点,一般每平方米流水池年产鲟鱼10~20千克. 一、养殖现状及前景:现在,鲟鱼市场价格一般为每千克40~60元,随着销售价格的降低,以前拥有"贵族"身份的鲟鱼也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尤其是在中秋、春节两节,销售量很大,而且各级酒店的消费量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养殖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ti Brandt)产于前苏联,俄罗斯鲟个体大,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经人工驯化,成为工厂化、池塘、水库养殖优良品种,在鲟鱼类中具有较高的养殖开发前景。其属偏冷水鱼,适宜生长温度为15~23℃,生长速度较快。昆明市官渡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俄罗斯鲟鱼科技示范养殖,通过对养殖期间的日常管理及鱼群生长情况观察,养殖达到预期满意结果。文章总结了昆明市官渡区俄罗斯鲟鱼养殖技术和经验,并提出了俄罗斯鲟鱼养殖场建设建议,以期为昆明市俄罗斯鲟鱼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鲟鱼为软骨硬鳞鱼,其肉厚骨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用鲟鱼卵加工成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鲟鱼的吻、胃肠、筋均是上等佳肴,其皮还可制胶,同时也是高档的皮革原料。流水水池养殖,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鲟鱼的方式。本视频以桂林市永福县桂龙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泗水县有个老渔民,名叫常洪岭,已养了大半辈子的鱼。近几年,老常又迷恋上了工厂化鲟鱼养殖,还干出了名堂。今年元月,老常被泗水县人民政府授予了"首席乡土专家"的称号,老渔民成了名副其实的首席乡土专家。老常的工厂化鲟鱼养殖,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对养殖者的渔业养殖技术知识要求很高。目不识丁的老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黑龙江省和北京市虹鳟养殖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虹鳟养殖生命周期划分为饵料生产、电力生产、化学品生产和养殖污染排放4个阶段,考虑了全球变暖潜势、能源消耗、酸化潜值和富营养化潜值4种环境影响类型,以获得1t养殖增重量为评价的功能单位,对虹鳟网箱养殖模式、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虹鳟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从高到底依次是富营养化潜值、全球变暖潜势、酸化潜值和能源消耗;网箱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53.963、0.939、0.717和0.017,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35.213、4.827、2.896和0.049,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7.404、5.545、3.305和0.055;富营养化潜值是虹鳟养殖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其主要来自养殖污染排放。3种虹鳟养殖模式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6.69、5.52和2.02,我国虹鳟养殖模式的环境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减少养殖污染排放、降低电能消耗和提高饵料利用率是提升我国虹鳟养殖模式环境友好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流水条件下,研究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对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性能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提高鲟鱼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初始体重为13.30~15.28g的杂交鲟鱼为研究对象,使用EM菌液与蒸馏水混合配制浓度为3%(T1)、6%(T2)和9%(T3)的混合溶液,按1︰5比例(V/M)将混合溶液与鲟鱼配合饲料混合充分搅拌,阴凉处风干后投喂鲟鱼;对照以蒸馏水与饲料混合风干后投喂,投喂时间55d。【结果】投喂EM菌饲料后,杂交鲟鱼的相对增重率(568.04%~585.54%)、特定生长率(3.45%~3.50%)、平均日增重(1.49~1.51g)、成活率(97%~99%)等生长指标均高于饲喂无EM菌饲料的杂交鲟鱼,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明显提高,以T2效果最好,3种酶活性提升均达30%以上。【结论】投喂含有微生态制剂EM菌饲料能有效提高贵州山区杂交鲟鱼生长机能以及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0.
朱世明  冯云  张振兴  张雷 《北京农业》2012,(12):140-142
简易工厂化养殖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工厂化集约型养殖方式,这种模式具有投资成本低、养殖管理简便、可操作性强等优势,适合于中小投资者升级改造老旧池塘发展节水、节地、节能、高端、高效的现代渔业养殖模式。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的利康万茂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简易工厂化鲟鱼养殖技术研究。采用温室调温技术、循环水处理技术以及纳米管充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