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鱼类视觉运动反应特性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导,但国内这方面工作还很少开展。研究鱼类视觉运动反应特性,对于阐明鱼类趋流和集群机制,探讨鱼类视觉特点和游泳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在设计改进渔具渔法和控制鱼类行为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生殖内分泌调控、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种间杂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被广泛用于养殖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已育成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养殖鱼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发掘以及养殖鱼类高效特异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建立,为养殖鱼类精准...  相似文献   

3.
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水产养殖来说,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因为许多养殖鱼类其生物学或经济性状诸如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体色、体型和个体大小等雌雄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苗种进行单性养殖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阐明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等理论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现就国内外鱼类性别控制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水产养殖来说,具有重人的实用意义。因为许多养殖鱼类其生物学或经济性状诸如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体色、体型和个体人小等雌雄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苗种进行单性养殖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阐明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等理论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现就国内外鱼类性别控制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水产养殖来说,具有重人的实用意义。因为许多养殖鱼类其生物学或经济性状诸如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体色、体型和个体人小等雌雄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苗种进行单性养殖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阐明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等理论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现就国内外鱼类性别控制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鱼类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在提高鱼类繁殖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鱼自身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只能通过摄食获取,因此在水产养殖中,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制备新型鱼饲料,提高养殖效益极具前景。文章就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结构、性质及其在鱼类养殖中的功能、新型饲料制备及工艺,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鱼类性别控制对于水产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用于生产实践的鱼类人工性别控制方法有很多,包括温度、外源激素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但大多数仍然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本文通过对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相关基因及人工诱导鱼类性别分化的方法等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的阐述,为鱼类性别控制、调控养殖鱼类的经济性状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大,养殖规模发展迅速并不断扩大,但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疾病制约水产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食品安全与人口持续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的疫苗、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在养殖过程中长期使用引起的药物残留、抗药性、水体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鱼类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且不符合现代健康养殖的需求.因此,发掘安全有效的药物替代品成为研究的热点.而植物多糖由于具有抗氧化、免疫等生物活性,可以用作提高鱼类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的有效刺激剂,在鱼类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鱼类养殖过程中植物多糖对鱼类生长、抗菌抗病、免疫、抗氧化和血糖血脂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即从细胞和分子层面研究植物多糖对鱼类免疫性能、抗菌抗病、抗氧化等影响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植物多糖与其他物质联合使用的协同作用效果;利用植物多糖的抗氧化、提高免疫性能、降血糖血脂等优点,将植物多糖与其他食品原料进行复合,开发功能性食品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视觉的概念,比较了传统测量方式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同,并从养殖水环境监控、投饵监控、鱼类生长监控及鱼类行为监控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肉食性鱼类大多是名贵鱼,如鳜鱼、乌鱼、七星鱼、黄鳝等,经济价格比一般鱼高,养殖前景很好.这些鱼在自然界多以小鱼虾、蟹、蛙、鳅等活体动物为食.人工集约化养殖中,活食成本高,数量难以得到满足.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肉食性鱼类能提高养殖效益,人工饲料虽然营养齐全,但失去活食的风味和诱惑力,肉食性鱼类不愿摄食.因此食性驯化是养殖肉食性鱼类的关键技术,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事半功倍.驯食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鱼病的综合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病防治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生产环节。水产养殖的实践证明,鱼生病以后,由于环境及鱼类自身的原因,治疗十分困难,有些鱼病根本无法治疗,因此预防鱼病非常重要。鱼病发生是病原体、养殖环境和鱼类自身抗病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鱼病的预防必须从消除病原体,改善养殖环境、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提高鱼类抗病能力等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才能达到有效预防鱼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鱼类糖类营养研究进展相关著作有很多,且大部分著作普遍认为鱼类对糖类营养物质利用代谢能力较差。但鱼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糖类营养物质对节约蛋白质和脂质有着重要作用。鱼类对糖类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强弱主要与糖的种类、饲料中糖类物质的添加量、鱼类食性和规格大小、养殖环境、温度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渔业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渔业饲料在养殖中是重要的营养载体,它含有鱼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随着鱼类营养学的深入研究,以鱼类营养特性与生物学为基础的饲料应用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正得到广泛的普及,但由于各种原因和不可避免的因素,鱼类营养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鱼类饲料基础十分薄弱。本文对鱼用饲料营养原理和重要性进行了相关的介绍,着重研究了鱼类饲料物理特性,以期获得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保证鱼类养殖中养分的充足摄取和渔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殖是将种稻、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田地中的农业生产.为了保证稻田和养殖双丰收,如何合理施肥,既保证水稻养分的需求,又能有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成了稻田养殖不可忽视的技术环节.稻田养殖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不仅关系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水稻和鱼类的安全生长发育.一是以施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有机肥属迟缓性的农家肥,含有丰富的养分,施入稻田后分解缓慢,肥效持续时间长,能够促进水稻稳发稳长,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为鱼类提供部分生物饵料,也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如果施用大量化学肥料,不仅增加农业成本,同时水稻群体生长得不到控制,常造成氮素代谢旺盛,植株嫩绿,易发生病虫害,同时对鱼类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强 《农业与技术》2015,(3):118-120
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增加了养殖户的利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疾病频繁爆发,养殖环境恶化等。生态防病,通过环境条件控制来预防鱼类发生疾病,是一种新型的鱼类养殖技术组成部分,强调从控制环境入手,促进鱼类生长,抑制鱼类疾病发生。本文对传统防病模式与生态防病模式作了对比,突出了生态防病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生态防病中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中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这些水环境因素对鱼类养殖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掌握鱼类与水环境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改善水质,达到鱼类养殖的最佳水环境,实现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新模式的概念、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进行了论述。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 partition cluster clean aquaculture in ponds, PCCA)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混养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即在健康养殖条件下将人工投喂的鱼类集群圈养于池塘小范围区域(即集群养殖区)中,通过控制鱼类粪便的排泄区域(沉淀排污区),做到及时将粪便清除到池塘外污水处理区,以降低鱼类粪便、残饵等对水体的污染及溶解氧消耗,使池塘中大部分水体区转变为水质净化区域,并通过该种养殖模式的实例,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采用池塘内分区、养殖鱼类集群、精确投饵和及时清除粪便及残饵的池塘清洁养殖新模式,产量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可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的水质参数传输技术,水质参数的采集及应用等现状和问题,提出可通过基于信息融合的技术,采用聚类分析法提高融合精度,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表征鱼类的生存状况,建立更全面、有效的水产养殖水质预测预警模型等措施,改进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的措施,保证水产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技术,旨在为今后ioude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郑宗华 《乡村科技》2020,(2):110-111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鱼类的养殖要求随之提高,现阶段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复合微生物运用到鱼类养殖中,以有效提升鱼类肉质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将复合微生物渔肥应用在池塘养鱼中,探讨复合微生物渔肥的营养元素配比,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海水养殖鱼类品质、规范养殖生产、减少养殖自身污染、保障鱼类食用安全和出口质量,本文作者开展了"出口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病害研究及防治对策"项目的研究。对浙江省台州海域8个养殖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及时取样,实验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每年提供的数据等获取流行病学资料,按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和处理。结果显示,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仍是危害养殖生产的最常见、影响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病害。为此,本文作者以浙江省地方标准(DB/T568-2005)"深水网箱无公害鱼类养殖技术规范"为依据,结合台州海区潮流、岛礁海湾屏障条件、海水网箱类型以及排列方式,本文作者设计了通用性的、生态性的、调控性的海水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及其操作规范,以期达到对养殖鱼类病害实行综合防控,保障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