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采用2012-2015年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2015-2016年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验资料,以平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和适应度对小麦宁麦2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麦2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扬麦11和扬麦20,是一个增产潜力大、适合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生产上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17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区域试验、2017—2018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统计汇总的数据,通过分析产量、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适应性参数、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影响的通径系数,对小麦品种鲁原118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作用大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鲁原118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值(HSC_i)分析结果表明鲁原118具备良好的稳产性;增产点率和品种离优度值(P_i)分析结果显示鲁原118在不同生态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见鲁原118是一个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在生产中要协调好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适宜的有效穗数基础上,争粒数、促粒重,最大程度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3.
漯麦163是漯河市农科院以漯麦6010为母本,弗罗里达301(Florida 30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中强筋冬小麦新品种。采用产量对比、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和高稳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漯麦163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2015-2017年度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D组,2016-2018年度广适性小麦新品种试验黄淮冬麦区南片试验,2016-2018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小麦联合体区试和2016-2018年河南省丰优小麦试验联合体冬水组区域试验共9组试验汇总资料。结果表明,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漯麦163兼具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广适性及抗逆性,适宜在江淮地区、长江流域种植,本研究旨在为更好的推广该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结合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法等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中,驻麦32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驻麦328产量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驻麦328在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0%、95.5%、10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驻麦328对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较强,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驻麦328为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本研究结合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8-2019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冠麦2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麦2号在3个年度的审定试验中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适应度分别为86.4%、100.0%和100.0%,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本研究能够为冠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小麦新品种长4738的丰产性 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4-200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变异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长473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473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北部冬麦区广大水地示范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开麦1706的生产性能和育种价值,根据河南省丰优联合体2018-2020年度水地组区域试验和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的汇总资料,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等多种方法,对开麦1706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开麦1706产量较高、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较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邢麦13号的生产性能,根据国家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组2012—2014年度区域试验和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平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对邢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邢麦13号增产效果显著,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高于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黄淮北片麦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22号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黔油22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20052007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黔油22号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07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黔油22号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06年、20062006年、20062007年区域试验中,黔油22号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 707.60 kg/hm2、2 972.54 kg/hm2,分别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22%、15.90%;高稳系数分别为96.28%、104.19%,均大于对照;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13%、1.12%,均较小;适应度分别为87.5%、100%,均大于对照。说明,黔油22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浚2016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8、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资料和2009-2010年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资料,利用高稳系数、Shukla变异系数、适应度、离优度对浚2016的丰产性、稳产性与其他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浚2016的两年高稳系数值为0.9402、0.9511,均处于较高水平;两年变异系数分别为3.64%和3.56%,相对较小;两年适应度为70%和63.64%,优于对照种偃展4110;两年离优度为513.921和801.481,小于对照种偃展4110。说明浚2016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聊棉19号品种的特征特性,探索产量与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2016—2018年山东省中熟组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数据,通过增产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适应度、通径系数等指标,对聊棉19号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聊棉19号产量比对照增产12.3%,增产率排第1.7位;产量变异系数为18.4%,低于对照(22.3%);高稳系数为83.9%,高于对照(70.8%);适应度为79.2%,高于对照(8.3%)。由此可知,可见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和单铃质量呈正相关,单铃质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在不同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综合效应中,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对产量的综合正效应比较明显。综上,可以通过提高以上3个性状的数值,有效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7-2019年福建省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通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聚两优919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综合表现。结果表明,聚两优919在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771.13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3.7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998.55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4.00 %。2年区域试验平均变异系数为13.85%,低于对照品种T78优2155(14.38%),平均高稳系数为81.25%,高于对照品种(77.84%),平均适应度为68.9%,明显高于对照品种(41.7%)。全生育期2年区域试验平均128.3 d,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早熟0.6 d,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表明聚两优919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抗病性、稻米品质和主要农艺性状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品育801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节水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15kg/hm~2,比对照良星99增产6. 5%。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421kg/hm~2,比对照增产7. 6%。该品种性状稳定、节水、丰产特点突出,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7个小麦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4~2005年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7个品种(系)进行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2415的平均产量、增产点率、适应度、高稳系数均最高,地域变异和变异系数最小,是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丰产稳产品种。三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2001~2004年河南省区试和黄淮南片冬麦区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并以黄淮区试取样分析结果为依据,对郑农16的品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农16属于丰产、稳产性较强的优质强筋品种,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稳定性。其平均产量与豫麦18相当,变异系数比豫麦18稍大,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大于1,适宜于黄淮南片各优质麦适应区中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品育8012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过多年系谱法单株选择育成的抗白粉病而且高产的小麦新品种。2015—2016、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474.5 kg/hm2,较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6.4%,增产点率达100%;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421.0 kg/hm2,比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7.6%,增产点率达100%;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1)。品育8012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kg/hm2和2152.5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云南省2年田麦区域性试验结果资料,采用多年多点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分析了小麦新品种临麦15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临麦15号与对照品种云选11-12产量达极显著差异;截距和相关系数2个稳定性参数及高稳系数均表明,临麦15号是一个丰产兼稳产的优良小麦新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广泛推广和种植。  相似文献   

19.
对胡麻新品系95005在甘肃省和国家区试中的产量结果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2002-2003年省区试中,该品系分别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7.62%、1.51%,在2003-2004年国家区试中该品系分别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3.70%、18.16%;其主效应值为0.266,回归系数b均大于1,高稳系数为92.535。表明该品系丰产性优良、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徐麦29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02~2005年度国家黄淮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徐麦29和对照品种豫麦18-64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徐麦29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且有超高产潜力的早熟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对肥水条件较为敏感,适宜在高水肥条件下进行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