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中的定义,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2006年起,安徽开始实施小龙虾进稻田工程,大力发展稻虾轮作和稻虾共作。2016年以来,安徽小龙虾养殖可谓是发展迅猛,全省稻虾综合种养面积成倍速式增长(图1),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按照农业农村部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百千万"工程,稻渔综合种养正成为安徽省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抓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助推器。主要成效。一是面积大幅增长,集聚发展加速。2016年,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为70万亩,截至7月底,  相似文献   

3.
对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在吉水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优势,介绍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概况,并提出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重点分析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的具体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动渔业转型升级,调节渔业生产结构,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产业绿色转型和撂荒地利用典型模式,每年省级财政投资2 000万元以上,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2018年的1 534.1万m2,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15 007.5万m2,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模式不断创新,稳粮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22,(1):43-52
"十三五"以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多功能拓展和新要素价值日益凸显,品牌化、产业化和区域化发展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80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325万吨(未包...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郝向举 报道)2021年12月10日,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暨2021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和上海市两地同期举办.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上海海洋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安徽省怀远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户积极性较高,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2019年,怀远县发布了稻田综合种养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且力争创建稻虾示范县。稻虾产业发展中,小龙虾苗种的繁育尤为重要。2019年在蚌埠皖浙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稻虾综合种养基地进行小龙虾苗种繁育技术试验,培育大规格虾苗并提前出池,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作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重点任务之一[1],2021年明确将稻渔综合种养相关内容纳入了《“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2],为稻渔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生产规模和产量逐年扩大,2021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 644 080 hm2,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稻渔综合种养大省,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于2018年发布了《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与产业规模相适应的规模化、标准化、育繁推一体化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为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在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笔者课题组组织开展了稻田克氏原螯虾苗种生态繁育技术研究,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适宜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生态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徽无为市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现稻渔种养面积发展到17.26万亩,稻渔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得",进一步提高了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无为水产绿色高效发展.本试验在无为市陈斐家庭农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选择了2块田,共50亩,开展水稻一小龙虾一鳜鱼种养试验,水稻为"桃优香占...  相似文献   

11.
<正>宿迁是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总面积稳定在327.7万亩,沿湖、沿河约有95万亩低洼稻田适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1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以及稻渔综合种养具有"投本少、易种养、周期短、产品优、效益高"的优点,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到2018年,宿迁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23.8万亩,取得了较好社会、经济、生态效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安徽省农委召开视频会,会议对前一阶段该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作了总结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2017年,该省通过印发工作要点、召开现场会、实行挂图作战、组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活动等措施,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大发展。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万亩,总面积超过90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占90%以上,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亩产小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说最近几年,农业领域呼声最高、底色最靓的新业态,一定非稻渔综合种养莫属。且不说省肥减药、控制投入多么给力,光是小龙虾、大闸蟹、福瑞鲤这些"流量明星"就足够耀眼。在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特别是稻虾产业,不仅是农渔民增收的"利器",更是安徽现代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神器"。2018年底,安徽提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力争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000斤,亩年产值达到10000元。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以来,湖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稻-小龙虾”“稻-鳖”“稻-青虾”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综合效益显著。截至2023年12月,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0.29万亩,严格规范稻渔共生种养模式,重点鼓励稻渔轮作种养模式,培育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5个,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其中南浔区、长兴县通过省级第一批验收,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种养面积接近3500万亩,稻谷产量达到1750万吨,水产品产量超过290万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在绿色兴农、以渔促稻等方针的引导下,各地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方式,使稻渔综合种养效益进一步提升,笔者于2018—2019年度在安徽省现代农业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马鞍山综合试验站当涂县苦菜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结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种养模式,进行了“水稻+小龙虾+青虾”养殖技术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17.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水域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安徽省政府对稻虾种养模式的政策大力扶持下,淡水虾蟹(河蟹、小龙虾、青虾)的养殖得到较快发展。为全面了解安徽省2018年河蟹、小龙虾、青虾养殖情况,总结出河蟹、小龙虾、青虾不同的养殖致富模式,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在安徽虾蟹养殖中的使用情况,科学养鱼杂志社对安徽省虾蟹重点养殖大户和经销商进行了走访,走访的地区包括芜湖市无为县、马鞍山市当涂县、和县、含山县以及宣城市宣州区等。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019年12月19日,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2019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次活动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指导,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于秀娟,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市场加工处处长徐乐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孙刚等参加并致辞。  相似文献   

19.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基地韶关市,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推广,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43万亩,占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大半。"水中鱼跳,坝上稻香"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起步较晚,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在吉林省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养殖模式日趋成熟、养殖效益稳步提高,本文作者就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产业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建议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