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共同富裕的“排头兵”,如何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型是当前急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探讨了共同富裕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双创”培育的现实需要,揭示了高素质农民“双创”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后备人才储备不充足、培育模式实施不科学等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双创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行路径:建立长效统筹机制,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健全综合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培育氛围;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格局,探索闭环式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培育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充分发挥农民培育主阵地优势,聚焦高素质农民培育,构建了以“体制+学历+师资”为基础,以“党建引领、产业驱动、校企互动、项目带动、多方联动”为核心的育农模式,为有效推进乡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赋能,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3.
人才振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构建则是振兴人才的重要抓手。文章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坚持“农学结合”改革思路,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高素质农民“弹性学制”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结合的体制机制等相关对策,立足高质量发展,形成高素质农民培育河南范式。以打造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产教融合科研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4.
殷志扬  翟超群  叶琦 《安徽农业科学》2023,(24):265-268+277
高素质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快培育适应时代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的高素质农民,因此对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梳理了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的主要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从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维度对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经验做法展开深入解析,分别对培育理念、培育主体、培育对象、培育目标、培育途径、培育模式与培育制度等关键要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经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素质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导力量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抓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本和命脉,站在“三化”同步发展全局,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培育高素质农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中心,聚焦“三大群体”、推行“四个课堂”、落实“五项举措”,培育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摘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泗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聚焦农业安全生产经营,严格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开展农民学历提升教育,加强小农户培训,兼顾效率和公平,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农村现实和农民实际需求,根据农民文化水平、年龄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培训实施方案,重视对培训工作的监管,创新党史+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为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带动”“谁来兴村”的问题,国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经过几年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过渡为高素质农民。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打造一支服务于产业振兴、乡村治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队伍。内蒙古自治区也积极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经过几年的实施,又加上机构改革的冲击,在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的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培育高素质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快灌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参考,总结灌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在制定培育计划、创新培训模式、紧贴需求精准培育、加强跟踪指导服务方面的主要做法,分析其中存在缺乏相关配套制度保障、高素质农民队伍发展基础不牢、人员不稳等问题,从加强对青壮年爱农务农积极性的调动和引导、增强高素质农民培育针对性、激发高素质农民自主发展潜力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为视角,综合运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了乡村产业振兴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并结合福建省实际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创新培育机制和模式、突出培养重点群体等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策措施,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高素质农民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支撑。随着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文章阐述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并从完善农民培训项目组织体系、加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提高高素质农民的社会认可度、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以推动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任务,以及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了全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嘉定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靠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主力军。为进一步促进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对嘉定区粮食专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培育成效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人才结构不合理、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培育农民职能减弱等问题,从加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力度、创新打造过硬的培训师资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静 《河南农业》2023,(9):37-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民需要提高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针地农民培育中存在农民知识水平低、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线下+线上”结合培训方式,联合打造人才培训师资队伍等建议,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素质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行兵和典型示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作用突出。周至县不断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体制和机制,完善培育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前列。本文通过分析周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旨在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倩 《河南农业》2022,(3):51-52
培育高素质农民是达成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战略举措.当前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问题主要有:农民作为职业缺乏吸引力、培育对象来源不足、培育师资建设水平不够高、管理和服务仍然不够健全等.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途径包括:丰富高素质农民主体来源、提高农民职业吸引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跟进后续培育的...  相似文献   

15.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的提升.剖析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培育方式滞后,系统性精准性有所缺乏;培育效果不够理想,针对性实用性有所缺乏;高校优势发挥不充分,培育深度广度不够等系列困境,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系统创建"三能力四模块"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通过"集聚要素,建立模式应用机制;多方协同,注重多元精准实践;紧贴产业,提升培育成效"对模式进行创新实践,以期成为具有典型性、推广性及示范性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在于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乡村的发展离不开“领头雁”式治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交汇点,突破乡村人才困境,打造一支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立足振兴产业发展培育的原则,以打造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规范项目管理和实施,创新培育培训模式,加快建立高素质职业农民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两大抓手,积极组织高质量培训,提高教学成效和实施产业增收。阐述了安徽省怀宁县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的经验,指出了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以后的全面乡村振兴培育培训工作起到引领和借鉴作用,让高素质农民成为带头致富的标杆。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农民是振兴乡村的主力军,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受益者,只有实现了乡村人口的全面发展、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如东县农村职业培训机构之一,依托江苏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实施,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在工作开展中,有其独特的“八大”培育举措。  相似文献   

18.
张伟强 《农学学报》2020,10(12):115-120
为反映福建省高素质农民的发展状况,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更有效途径,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跟踪调查2015—2018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的总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群体的发展情况,同时比较研究福建省高素质农民重点群体之间的发展特点。从文化程度、培育供求、产学矛盾、政策扶持等方面深入剖析当前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加快推进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构建高素质农民终身学习体系、探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育、创设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章祖民 《新农村》2023,(1):17-18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浙江省新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的办学方针,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健全培育体系,形成了以县农广校为核心,融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培训机构为一体的“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格局,组建了由海归、涉农院校、农技专家、“田秀才”“土专家”等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农民中等职业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研修班和示范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培育工作。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涌现出一批高素质农民、  相似文献   

20.
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高素质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振兴为高素质农民培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述了我国高素质农民的培育问题,如何克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践困境,尽快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如何创造更有利于其培育的环境、以及提高培育质量的方法、措施。对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