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磷石膏改良贵州黄壤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壤为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面积共738.37万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6.4%,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1.92%.其中,黄壤旱地面积为154.97万hm2,占全省旱耕地总面积的46.2%[1].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酸性旱地超过1 000万hm2,土壤粘、酸、瘦、瘠,生产力低下.贵州省农科院自承担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黔中黄壤丘陵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以来,结合贵州省实情,利用磷石膏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改良低产酸性黄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磷石膏改良贵州黄壤的效果及其对土壤、作物的影响和应用前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伊川县土地资源和耕地土壤养分的特点,利用伊川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3565个.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耕层养分3个方面10个影响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法模型计算综合分值,按一定规则划分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伊川县1级农用地面积为3 215.7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7%;2级耕地面积8 296.1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3.35%;3级耕地面积26 624.8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84%;4级耕地面积22 668.4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6.48%;5级耕地面积1 340.2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6%.在此基础上提出伊川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宪忠  刘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49-250,260
以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为例,利用GIS,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相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甘肃省啤酒大麦原种场耕地等级共分5级,其中一等地11.35 hm2,二等地192.27 hm2,三等地205.05 hm2,五等地194.42 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88%、31.88%、34.00%、32.24%。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并且不同等级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正>腾冲市是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市,2006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多年来在全市范围内测土化验摸清腾冲市土壤状况,完成26组"3414"肥料效应试验和校正试验,通过科学分析提出腾冲市主要农作物最佳配方,累计推广水稻、玉米、油菜、大麦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6.37万hm2,举办配方施肥样板0.83万hm2。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准确地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状况,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建立GIS支持下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累积曲线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结果显示:桂林市五城区7 739 hm2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一级地459 hm2,二级地1 677 hm2,三级地2 437 hm2,四级地2 031 hm2,五级地829 hm2,六级地306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93%、21.67%、31.49%、26.24%、10.71%、3.95%。结合五城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等级的耕地,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  相似文献   

6.
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促进贵州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志坚 《贵州农业科学》1999,27(6):69-70,57
1 改造中低产田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梯级斜坡地带,境内气候差异明显,属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严重,黄壤和石灰土为主要土壤类型.全省地表崎岖,起伏大,平均坡度17.8°,92.4%土地属山地丘陵,坝地仅占7.6%;以苗岭为分水岭,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65.79%和34.3%.全省耕地总面积184.5万hm2(统计面积,下同),其中稻田77.0万hm2,旱耕地108.0万hm2,旱地中坡度15°以下的面积为26.2万hm2,占旱耕地面积24.3%;15~25°的缓坡地40.0万hm2,占37.1%;25~35°的陡坡耕地40.7万hm2,占37.74%,35°以上极陡坡耕地0.9万hm2,占0.82%.  相似文献   

7.
<正>土乃"八字宪法"之首,为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进行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报告如下:汤原县乡镇耕地总面积为89790.8hm2,旱田面积58980.8hm2,占耕地面积的65.7%;水田面积30810hm2,占34.3%。这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将汤原县乡镇耕地土壤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地20177.82hm2,占22.48%;二级地34510.11hm2,占38.43%;三级地22558.14hm2,占25.12%;四级地12544.75hm2,占13.97%。其中:高产田为一级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 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 hm2,占2.30%;二级地20689 hm2,占36.78%;三级地31097 hm2,占55.28%;四级地3136 hm2,占5.60%;五级地20 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hm2,占2.30%;二级地20689hm2,占36.78%;三级地31097hm2,占55.28%;四级地3136hm2,占5.60%;五级地20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现代耕地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大量数据进行补充,用GIS软件建立了定安县1:50000耕地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排涝能力、轮作制度、成土母质、土壤侵蚀类型、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耕层厚度、障碍层状况12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叠加土壤图、基本农田保护块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得到2411个评价单元。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法模型计算出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等距分级法形成耕地地力等级。在此次以水稻土为主的定安县耕地调查中,查出耕地总面积66729.47hm2,按综合指数分级方案划分的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二级地2241.60hm2、三级地27261.27hm2、四级地26065.93hm2、五级地11160.67hm2,分别占定安县耕地总面积的3.36%、40.85%、39.06%、16.73%,没有一级、六级、七级和八级耕地,面积较大的耕地属于三级和四级地,将其归入全国耕地地力体系后,定安耕地整体在全国处于中等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将象山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相叠置,确定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985个。根据象山县实际情况和浙江省确定的15个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和隶属度,根据综合地力指数等级将耕地划分为三等六级。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县内现有耕地20 742 hm2,其中一等耕地全为二级,面积为458 hm2,占总面积的221%;三级耕地面积为13 3373 hm2,占总面积的6430%,四级耕地面积为6 7126 hm2,占总面积的3236%;五级耕地面积为2341 hm2,占总面积的113%。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参照标准 ,根据河南省实际 ,将全省划分为豫东、北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湖积平原砂姜黑土耕地类型区 ,豫西、北山地丘陵褐土、红粘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低山、丘陵黄褐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稻田耕地类型区等五个耕地类型区。在此基础上 ,以土种为单元 ,采用限制因素法和综合归纳法 ,对耕地地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评比 ,评价河南省各土种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结果为 :一等耕地 1 0 .5 5万hm2 ;二等耕地 1 0 3.85万hm2 ;三等耕地 1 37.1 3万hm2 ;四等到十等为中低产田 ,共 5 5 6.60万hm2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68.88%。  相似文献   

13.
陶长征 《安徽农学通报》2013,(18):74-76,139
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资料及成果,利用池州市贵池区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296个;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选取了土壤养分、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性状5大类共16个参评因子,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贵池区全区耕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区46 734.4hm2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4 194.9hm2,二级地12 980.3 hm2,三级地15 795.5hm2,四级地6 808.1hm2,五级地4 128.8hm2,六级地2 826.8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0%、27.8%、33.86%、14.6%、8.8%和6.0%。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7.60万hm2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1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2.07万hm2,占总面积的11.8%;2级地IFI0.8~0.84,面积5.72万hm2,占32.5%;3级地IFI0.75~0.79,面积4.50万hm2,占25.6%;4级地IFI0.70~0.74,面积2.49万hm2,占14.2%;5级地IFI0.65~0.69,面积1.84万hm2,占10.4%;6级地IFI<0.65,面积0.98万hm2,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凉州区耕地生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rcgis9.3、Mapgis6.7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方法分析了武威市凉州区的耕地生产潜力等级及其面积。结果表明:凉州区耕地生产潜力综合评价指数分别是0.721、0.596、0.470、0.320,其对应的潜力等级面积分别是一级潜力耕地面积12 510 hm2,二级潜力耕地面积30 300 hm2,三级潜力耕地面积34 560 hm2,四级潜力耕地面积12 100 hm2,五级潜力耕地面积7 860 hm2。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的耕地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的耕地和粮食安全问题,已初露端倪。本文从四川省的耕地资源状况分析,看出四川省的人均耕地仅有0 048hm2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 05hm2);四川省的耕地平均每年减少3 68万hm2,至2002年已累计减少80 9万hm2,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对四川省耕地质量状况,指出有206 7万hm2中低产田土,占四川省总耕地面积的51%。这类耕地类型的土壤质量系数都在0 70以下,属于4~9等的中低质量等级耕地,耕地质量是较差的。四川省的粮食状况,近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从439 0kg,下降到386 5kg。有较大的下降趋势,从四川省的粮食供需状况分析看出,有粮食供需不平衡的状况。统计分析表明,四川省的粮食生产主要取决于耕地的粮食播种面积。研究结果看出:四川省的粮食供需平衡其总产量应当最少保持在3500万t以上。据此,认为四川省的耕地粮食安全警戒线是确保每年不少于666 7万hm2的粮食播种面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的耕地粮食安全保障对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永福县耕地地力等级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永福县耕地地力分为6个等级,一、二等级耕地面积为4 40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1%,是永福县高产稳产田;三、四等级耕地面积为12 4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6%,是永福县中产田;五、六等级耕地为5 11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3%,是永福县主要的低产田。结合实际,提出改良栽培措施、规范管理、合理轮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等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永福县耕地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提高苏州市复垦整理土地肥力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苏州市人多地少 ,耕地资源匮乏 ,人均不足 0 .0 5 3hm2 ,是典型的资源制约型农业地区。因此 ,搞好复垦整理土地的综合整治 ,加强对不同复垦类型土壤的肥力研究和改良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探索经济有效的培肥途径 ,尽快恢复和提高其土壤基础肥力 ,将成熟配套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这对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稳定和发展苏州的农业生产 ,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  江苏苏州地区复垦整理土地的重要性及其缺陷江苏省苏州市耕地 195 0年为 4 2 .2 8万hm2 、196 0年为 37.88万hm2 、1970年为 38.16万hm2 、1980年为 3…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对山东棕壤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利用方式、养分和限制因素等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棕壤耕地高、中、低等级地面积分别为42.96万、52.53万hm2和32.66万hm2,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33.52%、41.00%和25.48%,其中高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中南山地区的西侧和东侧外缘以及东部丘陵区西南、东北侧,中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西部、中东部和鲁中南东部、东北部部分地区,低等级地主要分布于鲁东和鲁中南地区中部;各等级耕地土壤属性差异明显。从利用情况看,水浇地主要分布于一、二、三级高等级地,旱地地力等级分布较为宽泛,从三级到八级,灌溉水田则集中分布于五级地和四级地。棕壤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效磷含量高于全省平均,pH值则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级地耕地地力主要受土壤钾含量限制,中等级地除土壤速效钾偏低外,还受耕层质地偏砂影响,低等级地则存在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含量、灌溉能力等诸多限制。该研究较好理清了山东棕壤耕地地力状况及特征,对棕壤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正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28-131,136
[目的]摸清牟定县耕地地力分布情况,科学划分耕地土壤等级。[方法]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参照标准,根据牟定县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化验分析结果,结合土壤地力划分因素,采用限制因素法和综合归纳法,对耕地地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评比。[结果]将牟定县25 526.24 hm~2耕地分为1~6个等级,其中:一级地2 588.73 hm~2,二级地4 776.75 hm~2,三级地5 734.88 hm~2,四级地4 744.05 hm~2,五级地4 140.55 hm~2,六级地3 541.28 hm~2。[结论]对各类耕地等级特征、性状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