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2年6月至8月份对阿克苏市枣棉间作园内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监测,并将主要气象因子对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5月至6月截形叶螨种群处于缓慢增长态势,7月份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上升,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8月下旬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枣树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通径分析和决策系统分析表明,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阿克苏7月至8月份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有利于截形叶螨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截形叶螨在阿克苏枣树上的发生也最为猖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关系。【方法】2015和2016年通过诱虫灯,在哈巴河县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6月中旬和7月中旬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增大,限制草地螟数量的增多。【结论】哈巴河县6~8月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有利于草地螟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是草地螟在研究区域猖獗发生期。  相似文献   

3.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在山东泰安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椒枝干或树干的基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底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25天左右。6月下旬末初见成虫,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卵期15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幼虫停止活动。幼虫一生危害时间为360~380天。药剂防治可在3月底越冬幼虫刚刚开始危害时,用毒签封堵虫孔;人工防治可结合花椒采摘剪除被害枝条或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4.
余美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63-163,127
竹篦舟蛾在我县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竹林竹株上缀叶为苞而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取食,4月中旬越冬幼虫老熟化鲡,成虫于5月上旬羽化,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8月中、下旬出现,第三代成虫9月下旬,第四代幼虫10月发生,危害至11月上、中旬越冬。根据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6.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7.
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辅助调查方法,研究了崂山茶区茶园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茶园小绿叶蝉在崂山茶区1年发生9代,从4月中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中旬出现第1代若虫。进入7月份,种群数量增加很快,到8月下旬至9月下旬达到全年虫口数量的最高峰,从10月上旬开始,田间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到11月份,成虫全部进入越冬状态。从全年种群消长规律来看,小绿叶蝉在该茶区1年出现1个危害高峰,即为单峰型。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了猕猴桃蝽象类害虫在陕西猕猴桃产区的发生危害症状、危害种类及主要种类的发生规律。蝽象危害猕猴桃果实导致果肉出现纤维状白斑,影响果品质量和果实耐贮性,危害严重造成大量落果。在陕西猕猴桃产区猕猴桃蝽象类害虫的优势种为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该虫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4月中下旬成虫出蛰取食补充营养,4月下旬至5上旬交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产卵,持续到8月上旬,7月上旬出现若虫,8月中旬到9月下旬为成虫盛期,10月上旬开始越冬,完成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是山核桃主要的枝干害虫之一。在宁国该虫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期长达120—150d,10月中旬陆续越冬。幼虫共5龄,一生可转移危害3—4个枝干。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松林重要害虫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采用林间观察法揭示该虫的生活史和习性,通过室内外试验摸索了防治该虫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云南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幼虫、成虫和少量蛹在松脂混合物筑成的蛹室内越冬。成虫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11月下旬开始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第三年3月重新取食,7月中旬开始化蛹,8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8月中旬下一代成虫开始羽化。每年4—5月在受害林分中喷撒绿色威雷水剂或噻虫啉悬浮剂2种药剂1∶200倍液对成虫防治效果较好;8月上中旬老熟幼虫期和化蛹高峰期人工刨除松树基部的松脂混合物并捕捉老熟幼虫、蛹和新成虫是防治该虫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旋皮夜蛾Eligma narcissus(Gramer,1775),宁波区域年发生3代,极少数不完整4代,世代重叠,以蛹于茧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各代的幼虫发生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7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上旬至11月中旬,10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结茧越冬。如若气温高,早期化蛹可羽化成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严冬臭椿落叶,幼虫无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3.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赣南松墨天牛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赣南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实际需要,研究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生活史.研究表明,赣南松墨天牛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2代数量仅约2%;以2~4龄幼虫在树皮下和木质部内越冬为主,占92%~93%,且幼虫越冬需在10~13℃完成,翌年3月中旬恢复活动,继续取食,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旬化蛹基本结束,最迟11月下旬化蛹结束;越冬代羽化期从4月下旬到8月,5~6月为羽化盛期,第一代10月上旬至11月初羽化;4月中旬到11月初林间可见成虫;全年均有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5.
 发生时期:在自贡市无明显越冬现象.春节期间,1月中旬至2月上旬,夜雨多、白天温暖,大量发病,引起老叶脱落;4月下旬至5月中旬,高温多雨,为春梢发病高峰,引致梢枯;5月下旬至6月中旬,仍高温多雨,幼果发病高峰,引起僵果或幼果脱落;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果枯蒂发病高峰;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阴雨连绵,秋梢发病和成果腐烂高峰.  相似文献   

16.
对2000—2009年古浪县麦红吸浆虫的调查结果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古浪河灌区麦红吸浆虫成虫数量、危害时期与5月上旬至6月上旬气温、5月中旬至6月中旬降雨量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麦红吸浆虫平均10复网捕成虫数量(Y)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平均气温(X)1、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平均降雨量(X)2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王迪轩  李建国 《新农村》2010,(10):26-26
2.栽培季节和播种育苗 (1)栽培方式 露地栽培,在长江流域,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露地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采收上市;或早春2—3月播种,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获;也可在8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下旬至11月收获。阳畦或小拱棚栽培,春季可在2月中旬播种,6月上旬至6月中下旬收获;秋季8月中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宁南山区杏园食心虫发生规律,2018年和2020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彭阳县杏园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杏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底至5月初、5月下旬初和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7月上旬后零星发生,无明显峰期。不同坡向虫口数量分布呈现东坡>南坡>西坡,不同坡向的上、中、下坡位虫口数量均以中、下层坡位分布为主。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下旬或9月初,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或中旬初和7月中旬或下旬;李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宁南山区对杏园3种食心虫防治可以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杀和生防技术,大发生时加强药剂适期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许昌1999—2008年10年的气象资料和吸浆虫资料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许昌地区10年内吸浆虫的各个生育期:化蛹开始期、化蛹盛期、成虫开始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吸浆虫气象预测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许昌小麦吸浆虫关键发育期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水分;吸浆虫越冬基数的大小,与上年冬(12月至次年1月)热量条件、9月平均最低气温和5月上旬降水量有关,低温限制吸浆虫越冬数量,降水多增加越冬基数,9月平均最低气温是预警越冬基数的首选因子;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平均气温是发生面积前期和后期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榆跳象是榆树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新疆发生严重。为了掌握榆跳象在昌吉州的发生情况,本文利用网室监测榆跳象越冬成虫出蛰和越夏成虫羽化进度,并对其趋光性进行测定,同时开展化学防治。结果表明:在呼图壁县和昌吉市,榆跳象越冬成虫出蛰时间基本处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出蛰持续9~15 d;越夏成虫羽化时间为5月上旬至5月底,成虫羽化持续20 d左右;混用1%苦参碱和20%吡虫啉可以有效控制榆跳象的种群数量,保证榆树叶片正常生长;榆跳象对绿色、蓝色、黄色、白色和红色灯光的趋性没有显著差异,不建议采用灯光诱杀的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