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毅  危起伟  谭凤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32-5435
在水温(25.0±0.7)℃条件下,测定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研究了延迟投饵对中华鲟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华鲟仔鱼6日龄时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不可逆点出现在延迟投饵第七天(14日龄),开始投喂饵料的最佳时期应在仔鱼开口后的2~3 d之内,即第9~10日龄.仔鱼从7日龄时开口摄取外界食物,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延迟投饵5d(12日龄)时,为73.30%.仔鱼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延迟投饵0~3 d内,仔鱼存活率均为90%以上,延迟投饵7~9d内,仔鱼存活率下降至50%左右,延迟投饵11d时仔鱼存活率降至10.43%,延迟投饵时间12d时仔鱼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体重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呈现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鱼剌)仔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4.5~27.8℃条件下,通过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鱼刺) Scortum barcoo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鲈仔鱼的卵黄囊在4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仔鱼的油球在6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宝石鲈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投饵后2 h内仔鱼的初次摄食率达到97%;仔鱼在延迟投饵1、2、3、4、5 d时,投饵后2 h内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100%、90%、67%、30%、0.宝石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摄食后的第4 d(7日龄).延迟1~2 d投饵,9日龄时仔鱼的存活率在85%以上;延迟3 d投饵时,其存活率为60%;延迟4 d投饵时,其存活率仅为22.5%;完全饥饿条件下,宝石鲈仔鱼9日龄时全部死亡.在保证索饵周期相同的情况下,延迟投饵在0~3 d内,各试验组之间的仔鱼在全长及体长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延迟4 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与延迟0~3 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在全长、体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宝石鲈的最佳投喂时间是在仔鱼开口后的3 d之内.  相似文献   

3.
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鯻仔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温为24.5—27.8℃条件下,通过延迟投饵对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仔鱼的摄食、存活及生长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鲈仔鱼的卵黄囊在4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仔鱼的油球在6日龄时吸收完毕,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宝石鲈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投饵后2h内仔鱼的初次摄食率达到97%;仔鱼在延迟投饵1、2、3、4、5d时,投饵后2h内的初次摄食率分别为100%、90%、67%、30%、0。宝石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摄食后的第4d(7日龄)。延迟1—2d投饵,9日龄时仔鱼的存活率在85%以上;延迟3d投饵时,其存活率为60%;延迟4d投饵时,其存活率仅为22.5%;完全饥饿条件下,宝石鲈仔鱼9日龄时全部死亡。在保证索饵周期相同的情况下,延迟投饵在0—3d内,各试验组之间的仔鱼在全长及体长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延迟4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与延迟0—3d投饵试验组的仔鱼在全长、体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宝石鲈的最佳投喂时间是在仔鱼开口后的3d之内。  相似文献   

4.
延迟投饵对浅色黄姑鱼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延迟投饵0~7d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hui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盐度为24.0~24.8、温度20.5~23.0℃时,仔鱼2日龄开口,于开口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2、3、4d,投饵后2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30%、50%、30%、20%、10%,平均每尾鱼的摄食量分别为0.8、1.4、0.5、0.2、0.1个轮虫,延迟投饵5、6d,摄食率均为0;2)延迟投饵0、1d的8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它组仔鱼的全长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3)延迟投饵0、1、2d仔鱼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但延迟3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急剧下降;4)浅色黄姑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后第3天,开始投喂的最佳时间在仔鱼开口后的2d之内。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饥饿试验,研究饥饿胁迫下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25±0.5)℃水温条件下,中华倒刺鲃仔鱼初次开口摄食的初次摄食率达86.7%,6~11日龄初次摄食率持续达100%,12日龄开始下降,18日龄进入PNR。延迟1~6d投饵对仔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之后,开始显著下降(P<0.05)。完全饥饿条件下,累计死亡率超过50%发生在19日龄,22日龄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全长、头长、眼径、体高和尾柄高5项形态学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步,分别在延迟投饵时间达6,7,5,3,4d起显著低于正常投饵组(P<0.05)。饥饿仔鱼鳍发育停滞,饥饿达7d以上仔鱼除出现头大身瘦,脊索弯曲,肠道萎缩等饥饿仔鱼的一般形态特征外,还出现胸角现象。中华倒刺鲃仔鱼开始投饵的最适时间建议在6~8日龄。  相似文献   

6.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7.
延迟投饵对鲇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22~24℃时,鲇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鲇仔鱼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混合营养期,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为2d,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的卵黄囊至4日龄即完全消失;7~8日龄,鲇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将很快进入饥饿不可逆(PNR)点;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d投饵,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完全饥饿组仔鱼,至10日龄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孵化的云斑尖塘鳢初孵仔鱼,在水温30(±1)℃条件下对其进行不同初次投饵试验,研究其仔鱼生长和成活情况.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部分仔鱼在破膜后第2d开口摄食,3日龄开始投饵组的仔鱼相对于其他试验组生长较好.仔鱼初次摄食率为5.56%,5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最高,混合营养期为3d.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孵出后的第5.5~6 d之间,各组在第7、8d仔鱼日死亡率最高.云斑尖塘鳢仔鱼最佳初次投饵时间为3日龄.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仔鱼,对初孵仔鱼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观察卵黄囊吸收、仔鱼生长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分析饥饿对赤眼鳟仔鱼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为赤眼鳟仔鱼培育策略的优化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出膜后第1天,仔鱼卵黄囊的消耗率最大,达总体积的43%;而1日龄仔鱼全长特定增长率也最大(25.61%)。2 5日龄仔鱼卵黄囊全部吸收完毕,6日龄饥饿组仔鱼全长开始出现负增长,且与对照组仔鱼全长差异显著。3 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5%;5~8日龄初次摄食率维持在100%,9日龄开始下降;赤眼鳟仔鱼在10~11日龄到达不可逆点。总之,在(26±1.5)℃时,建议赤眼鳟最适起始投饵时间为出膜后第5天,最迟开始投喂时间不得晚于不可逆点(10~11日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1.
鲇仔鱼的摄食和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鲇Parasilurus asottts L仔鱼摄食和生长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自然水温(18~2l℃)条件下,鲇仔鱼6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2%;8日龄卵黄囊消失,此时饥饿仔鱼的摄食率最大(74%);混合营养期为6~8日龄,耐饥饿临界点(PNR期)发生在9~10日龄。鲇仔鱼14日龄时已开始吞吐人工饲料,但不能较好地摄食;到19日龄时,能较好地摄食生长。在22~28℃下,鲇仔鱼的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差异不显著,表明该温度范围适合仔鱼生长。  相似文献   

12.
用初次摄食率测定法测定饥饿胁迫下兰州鲇(Silurus lanzhou)仔鱼耐饥饿能力,研究了饥饿对仔鱼生长、摄食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22.5±1.2)℃条件下,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3.33%,6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100%.正常摄食时,混合营养期持续2 d,完全饥饿状态下,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5日龄达到最高摄食强度.9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PNR有效积温为202.5 d.℃.饥饿仔鱼在PNR前2 d时其累计死亡率超过50%,抵达PNR后1 d全部死亡.饥饿对仔鱼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投喂组仔鱼生长指标呈不等速增长,实验结束时(11d)进入稚鱼期,饥饿仔鱼形态发育停滞,生长指标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饥饿试验、初次摄食率和PNR(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的确定、生长试验和饵料选择性试验,探讨了裸项栉(鱼叚)虎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习性.结果表明,裸项栉(鱼叚)虎鱼仔鱼在孵后12 h开口摄食,36 h的初次摄食率达100%,PNR发生在孵后48~60 h之间,孵后72 h仔鱼的初次摄食率降为0;饥饿死亡高峰期发生在仔鱼孵后第4 d,第5 d全部饥饿仔鱼死亡;裸项栉缎虎鱼0~55日龄的全长日均增长0.263 mm,其中0~23日龄仔鱼相对生长较快(日均增长15.26%),24~33日龄稚鱼的生长较慢(日均增长0.176 ram),34~55日龄幼鱼的绝对生长加快(日均增长0.320 mm);生长差异随着幼体的生长呈增大趋势;幼鱼饵料喜好性排序依次为卤虫幼体、蒙古裸腹溞、轮虫.  相似文献   

14.
裸项栉(鱼叚)虎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饥饿试验、初次摄食率和PNR(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的确定、生长试验和饵料选择性试验,探讨了裸项栉鰕虎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习性。结果表明,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在孵后12 h开口摄食,36 h的初次摄食率达100%,PNR发生在孵后48~60 h之间,孵后72 h仔鱼的初次摄食率降为0;饥饿死亡高峰期发生在仔鱼孵后第4 d,第5 d全部饥饿仔鱼死亡;裸项栉鰕虎鱼0~55日龄的全长日均增长0.263 mm,其中0~23日龄仔鱼相对生长较快(日均增长15.26%),24~33日龄稚鱼的生长较慢(日均增长0.176 mm),34~55日龄幼鱼的绝对生长加快(日均增长0.320 mm);生长差异随着幼体的生长呈增大趋势;幼鱼饵料喜好性排序依次为卤虫幼体、蒙古裸腹溞、轮虫。  相似文献   

15.
瓯江彩鲤仔鱼摄食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瓯江彩鲤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其在开口摄食前的发育、生长以及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结果表明:(1)仔鱼对卵黄囊的日净消耗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出膜后的第1d,体长最大增长率出现在3日龄仔鱼;(2)孵化后第7d即6日龄仔鱼,卵黄囊基本全部被吸收,同时,饥饿期仔鱼开始出现负生长;(3)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5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达84.38%,8日龄仔鱼降到41.94%,进入PNR,从刚孵化到仔鱼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的时距达9d;(4)仔鱼混合营养期较短,为3d,摄食能力时间可持续8d。  相似文献   

16.
细鳞斜颌鲴仔鱼饥饿试验与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细鳞斜颌鲴仔鱼不可逆点,确定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塘的最佳时间,为人工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卵黄囊期细鳞斜颌鲴仔鱼分别进行饥饿与正常投饵的对比试验,观察内源性营养转化为外源性营养的过程中,饥饿对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34934 mm3,5日龄消失;3~4日龄为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的混合期,最高初次摄食率(96.7%)出现在5日龄,至6日龄下降到46.7%,即进入不可逆期,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约7d.与正常投饵的仔鱼(仔鱼存活率约75%,瞬时生长率0.2383)相比,饥饿组仔鱼从4日龄开始,其存活率明显下降,至15日龄全部死亡;在生长方面,也是4日龄以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但此后逐渐出现负增长,其瞬时生长率仅0.1093.[结论]在27~29℃的水温条件下,人工繁育的细鳞斜颌鲴仔鱼宜在3日龄时从孵化池移养至培育池,同时提供适宜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7.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鱼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5.7~28.2℃条件下,对3日龄仔鱼进行开口饵料筛选,发现卤虫无节幼体是高体革鯻仔鱼最好的开口饵料,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13日龄仔鱼全部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随着鱼体增长,仔鱼相对最大饱食量也增加。前期仔鱼(7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于08:00-10:00、12:00-14:00、18:00-20:00时摄食活跃,尤以18:00-20:00的摄食最活跃,夜晚停止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夜晚则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没有摄食活动。后期仔鱼(24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09:00-13:00摄食较为活跃,摄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不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整个夜晚均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明显摄食节律,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出现摄食高峰,摄食活动对光的依赖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高体革鯻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摄食与光照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孔雀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孔雀鱼亲鱼所产仔鱼,在(25±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并确定仔鱼不可逆点(PNR)。试验结果表明:孔雀鱼仔鱼在产出后2~3日龄开始摄食外界食物,6日龄以后仔鱼卵黄囊基本消失。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9日龄,最高摄食率达95%,13日龄以后初次摄食率急剧下降。当初次摄食率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的50%时,仔鱼进入不可逆点,其出现在仔鱼孵化后的12~13日龄。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黑莓鲈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死亡不可逆点(PNR),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饥饿对黑莓鲈仔鱼摄食、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5~22.8℃水温条件下:①黑莓鲈仔鱼在6日龄开口摄食,8日龄卵黄囊消失,其混合营养期仅维持2 d 左右,属于易遭受饥饿胁迫鱼类;②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9日龄,初次摄食期仔鱼的 PNR 发生在孵化后第11~12 d,仔鱼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仅4~5 d,且在到达 PNR 后仅1 d 多即全部死亡,其耐受饥饿的能力较差;③在饥饿胁迫条件下的仔鱼对卵黄囊和油球的吸收进程明显慢于正常投喂组仔鱼,且随着饥饿程度的不断加深,仔鱼的生长发育趋于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仔鱼在 PNR 期出现胸角,并且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由饥饿所导致的形态和行为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蜡包埋切片方法,对延迟首次投喂组与投喂组(CK)河川沙塘鳢初孵仔鱼、3日龄仔鱼、6日龄仔鱼、9日龄稚鱼、12日龄稚鱼、15日龄稚鱼和18日龄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延迟首次投喂期间,初孵仔鱼~9日龄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缓慢,表现为消化道各部分管腔较细、壁层较薄,肝脏增长缓慢,肝细胞空泡化程度低等;对河川沙塘鳢孵出后的9日龄饥饿稚鱼恢复摄食,发现其在短时期内消化系统发育迅速,到孵出后15日龄,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形态特征与正常摄食组的稚鱼类似。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在仔鱼期进行饥饿处理,进入稚鱼期恢复投喂饵料后,该鱼能够快速利用外源性营养补偿机体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从而很快地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