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乡镇邮政支局看到,农民朋友踊跃订阅报刊杂志比往年增多。投递员介绍说:“农民订阅报纸杂志是件好事,尽管给投递员工作带来麻烦,邮局还是希望农民多订,经常学习就等于请个‘财神’到家中。”  相似文献   

2.
单国友 《新农村》2009,(9):42-42
公司很忙,但每周他至少要抽空回一次父母家,看望两位老人. 每次回家,到家门口他并不敲门,也不急着摁门铃,而是站在门口往家里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他听到家里电话铃响一声后,挂掉,等会儿再打进.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位普通老人,他年事已高,但为了义务修桥补路,他25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先后用坏了一辆架子车和3辆三轮车,用坏了20多把铁锹;他家里一贫如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住在邻居家的3间破瓦房里.可为了修路,他把仅有的积蓄1万多元也全部捐献出来.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月赚了127元 今年37岁的牛冬林,中专毕业后到四平仪表厂当了一名工人,可好景不长,只上了三年班的牛冬林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为了生计,他给人修过自行车、在药店打工推销过药品.一次,他到郊区给一位老人送药,看到老人为了治病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高药价真是让百姓吃苦头了."那次,牛冬林送药,自掏腰包没收老人一分钱.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1,(17):26-27
<正>戴尔·卡耐基曾干过许多工作,但都没有出色的表现。他到汽车公司推销汽车,工作依然没有调动起他的激情。他在推销时,只是像背书一般地把汽车的性能、价格、优点等说一遍。一天,一位老人来看车,卡耐基又把他常背的"汽车推销经"背了一遍,老人听完后说:"孩子,你这样推销,怎么能吸引顾客呢?"老人的话让卡耐基受到了震动,他和老人攀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本研究采用个别问卷方法,对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较低,不同性别的“空巢老人“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情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提起草编、柳编、中国结,人们首先会想起心灵手巧的姑娘、媳妇们.但在山东省郯城县,昔日看家、做饭、带孩子、享清福的老人们,如今也投入到了编织的队伍中.经过培训,老人们做起这精细的活儿一点也不逊色,由"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每天纯收入部在10~20元.老人们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了,致富门路宽了,俺这些老年人越活越年轻了!"  相似文献   

8.
伍福国 《农家顾问》2012,(11):13-14
在四川宣汉县南坝镇圣墩村有一位被当地人称作"达州脆李王"的普通庄稼老汉,他就是向明全.初春二月,天气还显得寒冷.在县农业局茶果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被挖掘成一道道整齐的山坡上,采访了这位让人敬佩的老人.当我们向老人表示敬佩时,老人一脸平静却又壮志满怀地说:"创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可以." 向明全为了脱贫,上山打过柴卖、捡过破烂、于过建筑工、做过小买卖,还做过猪中介,尽管早出晚归,奔波劳累,但由于环境条件限制,他的致富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黄土高原上第一次打工潮的兴起,甘肃省宁县春荣乡赤堡村村里1100多名青壮年劳力中,600多名长年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为了让这部分村民脱贫有项目,增收有门路,经过多年探索,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奎终于在2002年梳理出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带领全村老人和妇女增收奔小康"的工作思路。他领着村干部和愿  相似文献   

10.
做生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亏本生意没人愿意做.然而,有时利益并非直接看得到,一些表面上"亏"的生意其实里面大有学问.老曹就懂做"亏"本生意的门道,凡到他这里喝啤酒者,一分不赚,全按批发价出售.有人问他,你一分不赚白忙乎啥?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11,(14):22
<正>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智慧老人的面前。"先生,我急需您的帮助。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生活真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那你就停止厮杀呗。"老人回答他。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从,他带着失望离开了老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情绪变得糟糕透了,与身边每一个人争吵斗殴,由此结下了不少冤家。一年以后,他变得心力交瘁,再也无力与人  相似文献   

12.
在平凡岁月中能做出令人赞叹的业绩,方显英雄本色.--题记 引子 王彦邦,一位医术精湛、精神矍铄、70岁高龄的老人.在他历尽半个世纪行医就诊的历程中,已整整治疗了近40万人次,被誉为"神针王"、"神医". 生与死,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而又神圣的.而在这生死路上走的人,不论身份和地位,对生命都充满着无比的留恋,正是他给这眷恋渴望的世界,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希望,创造了奇迹.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1日,<围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文件形式正式发布.新农保制度的实施,将较好地解决农村居民,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实现"养老不犯愁".  相似文献   

14.
在五寨县双扶养殖场,笔者见到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岳礼.岳礼可足个能人.2001年,他发现养殖业致富快,当年9月就投资16万元购进15头良种小母牛和20头架子牛当起了牛倌.由于养牛投人大,难上规模,为了以短养长,岳礼在养牛的同时琢磨起了养羊的效益.通过考察他觉得养羊前景不错,便下决心在2002年5月投资5万元购买小尾寒羊100只,真正迈上了既"念牛经"又"发羊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第一个月赚了127元 今年37岁的牛冬林,中专毕业后到四平仪表厂当了一名工人,可好景不长,只上了三年班的牛冬林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为了生计,他给人修过自行车、在药店打工推销过药品。一次,他到郊区给一位老人送药,看到老人为了治病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高药价真是让百姓吃苦头了。”那次,牛冬林送药,自掏腰包没收老人—分钱。  相似文献   

16.
"人生没有如果,没有后悔" 10月8日清晨,面对"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是否还会选择驻村生活"这一假设命题,李彬的回答轻声而坚定.明丽的阳光照进来,病房里暖融融的,面带病容的他眼里含着笑. 此时,同样的阳光下,与李彬相距近500公里的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73岁的罗清妹老人在自家院子正中间,燃起一炷香.袅袅香雾里,老人家合...  相似文献   

17.
时下农村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家庭.这些家庭老人身体健康的,还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但难以兼顾到辅导孩子学习的"任务";还有的老人因健康状况不佳,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了,照料孙子辈更成为了难事.而我地50多岁的张年升经过调查了当地类似情况后,认定这是一商机,决定放弃外出打工计划,留守在老家从事家政服务.  相似文献   

18.
6月某日凌晨7时许,湖北省洪湖农民刘某夫妇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自称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华康医院脑科大夫的王姓男子在电话里对两位老人说,他们的儿子乘坐的火车开到平顶山时出事了,脑部被一块玻璃扎进去4厘米,急需1万元治疗。刘某夫妇心急如焚,赶紧借钱,按照“河南大夫”的吩咐到农业银行汇款。不料农行休息,两位老人便打电话到武汉亲戚李先生家,请他将现金交到“王大夫”手中。  相似文献   

19.
正在红花村,当记者问起陈军时,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陈军书记特别勤快,够辛苦。"村民所说的陈军就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派驻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的第一书记。9月7日上午,记者电话联系说下午准备去采访他时,他正在忙。约好时间后,他早早地就骑着电动车到镇里迎接记者。红花村离镇上5公里,有一段路不好走,为了赶时间,电动车就成了陈军的交通工具。他经常用电动车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往返镇上和村里各村民组。  相似文献   

20.
幸福荡漾在脸上 "没想到我也能领到养老金!"说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文简称:新农保),吴庄镇张村的薛兰英老人很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