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neo~R基因在公鼠生殖系细胞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感染滴度为 10 6cfu/ m L、携带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eo R)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与台盼蓝、polybrene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注射液 ,单侧睾丸注入 14~ 16日龄公鼠曲细精管以体内感染精原干细胞 ,进行重组逆转录病毒 -精原干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研究。注射后 45 d,采集公鼠精液 ,进行精液品质与 PCR检测。结果表明 ,在优化的注射条件下 ,曲细精管内注射重组逆转录病毒后 ,不会干扰小鼠精子的正常发育能力 ,并能够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精子基因组 ,从而首次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成功地实现了 neo R基因在公鼠生殖系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曲细精管注射法的原理是,精子由精原干细胞分化成熟而来,精原干细胞在雄性动物出生后,一直处于不断分裂增殖状态。将外源基因转染到曲细精管内的精原干细胞,使其整合到干细胞的染色体中。这样,由干细胞分化成熟的精子就有可能携带外源基因。由于外源基因整合于精原干...  相似文献   

3.
介绍并评价在传统精子载体法的基础上的改进与发展,即辅以生精细胞显微授精的基因转移;输精管注射法体内转染成熟精子和曲细精管注射法转染生精干细胞.这些方法的应用将为哺乳动物基因转移提供更为方便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体内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在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自我更新生成新和干细胞,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直至精子,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Brinster等人首次将可育供体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小鼠的曲细精管中,结果受体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产出了正常后代^[2,3],1996年,他们又将大鼠的精原干细胞移入10只免疫缺陷性小鼠曲细精管中,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更另人震惊的是,在1999年同类实验中Brinster等人又使得兔和狗的精原干细胞在小鼠睾丸中增殖并分化,这些成果被视为“跨物种产生精子中的重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稳定向前发展的今天,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探讨精子发生,干细胞状态的维持,自我更新的方式,自增殖及分化过程的启动和调控等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途径,可能成为一种极为有用的生物方法,本文简要概述了这项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5.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体内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在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自我更新生成新的干细胞;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直至精子;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Brinster等人首次将可育供体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小鼠的曲细精管中,结果受体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产出了正常后代[2,3]。1996年,他们又将大鼠的精原干细胞移入10只免疫缺陷性小鼠曲细精管中,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4];更另人震惊的是,在1999年同类实验中Brinster等人又使得兔和狗的精原干细胞在小鼠睾丸中增殖并分化。这些成果被视为“跨物种产生精子中的重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稳定向前发展的今天,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探讨精子发生、干细胞状态的维持、自我更新的方式、自增殖及分化过程的启动和调控等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途径,可能成为一种极为有用的生物方法。本文简要概述了这项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精原干细胞介导法体内转染重组载体pVITRO2-Mx-NA以生产抗病转基因鸡。采用睾丸注射法将脂质体包裹的线性化质粒通过随机打点注射入公鸡睾丸,采集25、50、60、70d后试验公鸡的精液,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常规PCR检测外源Mx-NA联合基因的整合;转染后60d采集阳性公鸡精液人工授精母鸡,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后代血液中外源NA-Mx联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CR检测证实外源Mx-NA联合基因已在精子基因组中表达,精液PCR阳性率为33.33%(2/6),且能通过体外受精在后代中检测到,后代PCR检测的阳性率为31.43%(11∕35),Western blot检测F1代阳性率为28.6%(10/35)。以上结果证明外源Mx-NA基因能稳定整合到鸡的基因组中,表明睾丸注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制备抗病转基因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源源不断的精子发生过程是雄性繁殖机能的基础。精原干细胞(SSCs)持续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分化又是精子发生的基础。精子发生起始于精原干细胞的分化,历经漫长的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圆形精细胞。后者经过变态发育过程,最终形成精子并释放到曲细精管管腔中~([1])。研究表明,成千上万的基因参与了精子发生过程,然而如何实现对这  相似文献   

8.
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是用试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其基因组中,伴随着精原干细胞分化成精子,通过受精最终使外源基因得以表达。近年来,随着对精原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在建立转基因动物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作者从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携带外源基因的原理等方面阐述了其应用于转基因动物制备的理论机制,同时介绍了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在制备转基因动物方面,特别是转基因羊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精原干细胞(SSCs)是雄性生殖系干细胞,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底膜上,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潜能,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动物体内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惟一成体干细胞.本文在阐述精原干细胞发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犊牛精原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冷冻保存和诱导分化的现状,分析了牛精原干细胞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牛精原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并评价在传统精子载体法的基础上的改进与发展,即辅以生精细胞显微授精的基因转移;输精管注射法体内转染成熟精子和曲细精管注寺转洒生精子细胞,这些方法的应用将为哺乳动力 为方便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