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SrMV和SCMV侵染玉米的细胞超微病变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比较观察了高粱花叶病毒(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SCMV)侵染玉米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线状SrMV和SCMV粒子分散或成束分布在感病细胞的细胞质内,同时在细胞质中产生大量柱状内含体.SrMV引起风轮体和卷筒体,属于Edwardson等划分的第Ⅰ型,一些内含体分布于细胞壁附近,有的直接与细胞壁胞间连丝相接.SCMV引起风轮体、卷筒体和片层聚集体,属于第Ⅲ型,一些成束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存在于筛管中.对两种病毒的细胞病理学效应作了比较,并对可能与病毒胞间运动相关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马铃薯Y病毒两分离物的生物学和血清学特性、病毒粒体形态大小以及它们引起的寄主细胞病变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从山东省主要烟草和马铃薯种植区病毒样品中分离到两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分别为PVY-T 和PVY-P.两分离物在寄主植物上的症状表现、体外抗性、蚜传特性、血清学以及病毒粒体大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这些结果与作对照的PVY标准株系PVYN 和PVYO相比较,初步推测分离物PVY-T属于PVYO株系 ,而P VY-P则属于PVYN.通过对受侵染寄主的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比较发现,这两种PVY分离物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布特征、内含体以及与寄主互作后所引起的细胞病变也明显不同,这些可能成为区别PVY不同株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质膜及胞间联丝中均未见病毒状颗粒  相似文献   

4.
小麦病叶中观察到大小为50~55nm×330~450nm的病毒粒体,粒体大多为弹状,少数为两端削平的杆状;粒体横切面有3层同心环结构;本病毒粒体主要存在于感病细胞的细胞质中及细胞核的周围;在个别细胞的核质中发现无被膜粒体。细胞质中的病毒粒体常聚集成团粒体结构,此结构的外缘有膜状物包围。未成熟的筛管分子中和胞间连丝附近的病毒粒体呈散乱无规则分布。观察到病毒粒体通过胞间连丝运转的状态及粒体运转对胞间连丝的影响,还发现高尔基体囊胞增生现象和粒体在细胞质中的出芽现象。将电镜观察结果同已报道的有关文献进行比较,认为该病毒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国内称小麦丛矮病毒)(NCMV)。  相似文献   

5.
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后玉米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对感染玉米矮花叶病毒山东分离物 (MDMV SD)的不同抗性玉米叶片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与健康植株相比 ,无论是在抗病品种鲁玉 16还是在感病的自交系鲁原 92细胞中 ,MDMV SD与玉米植株之间的互作都可以导致寄主发生明显的细胞病理学变化。但是 ,在抗病和感病植株中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抗病植株细胞中 ,虽然叶绿体、线粒体等主要细胞器的结构损伤较轻 ,但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数量明显增多 ,细胞质中有风轮体、束状体和片层聚集体 3种内含体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病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接种ZrNPV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各种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微镜观察,发现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脂肪体、表皮细胞、中肠细胞、气管基质和血细胞内复制。上述细胞受感染后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细胞核增大。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受感染组织的核内出现病毒粒子和多角体,70-140h氖受感染组织核内充满多角体。  相似文献   

7.
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的细胞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对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病理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侵染的番茄,叶部细胞中病毒粒体呈块状聚集于内质网池中,果实细胞中呈块状、管状或单个粒体散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较完整,叶绿体空泡化;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侵染的蝴蝶兰叶部细胞和亚细胞结构消失,病毒粒体分布较少,聚集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池内;花生黄斑病毒(Groundnut yellow spot virus,GYSV)侵染的辣椒果实的亚细胞结构较完整,病毒粒体呈块状聚集于细胞质的囊腔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Tospovirus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其病毒粒体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布、聚集方式及对亚细胞结构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PVY/PVX协生作用对病毒浓度及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草品种三生烟 (N .tabacumcv .Samsun)为测试寄主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实验 (TAS ELISA)和电镜观察的方法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马铃薯Y病毒 (PVY)和马铃薯X病毒 (PVX)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寄主症状和病毒浓度变化的特点、不同条件下复合侵染时病毒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复合侵染对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PVY/PVX在烟草植株内发生了协生作用 ,PVY是协生病毒 ,PVX是被协生病毒。与单独侵染相比 ,PVY和PVX的复合侵染使烟草植株症状明显加重。PVY在复合侵染植株中的浓度与在单独侵染植株中相比 ,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PVX在复合侵染植株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在单独侵染植株中的浓度。这种现象不受PVY株系、处理季节和接种次序的影响。但是 ,不同PVY株系、不同处理季节或不同接种次序对PVY/PVX协生作用中PVX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镜观察表明 ,与不接种病毒或单独侵染的植株相比 ,受复合侵染的烟草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细胞肿胀 ,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受到严重损伤 ,细胞质内有风轮状、薄片状的内含体 ,由于在细胞质中常常有大量纤维状的PVX病毒粒子聚集体存在 ,这意味着PVX浓度的增加可能是在复合侵染的细胞中病毒大量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甜玉米上的甘蔗花叶病毒(SCMV)分离物属于玉米变异组,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上的SCMV分离物有较大差异。其CP基因核苷酸同一率与广东甜玉米分离物(AJ310105)为91.6%,而与我国其他地区玉米分离物同一率为85.1%-87.1%。通过对该分离物侵染甜玉米所致的细胞病变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除多种细胞器病变外,还有4种类型的内含体,即风轮体、卷筒体、束状体和片层集聚体,部分束状体与胞间连丝相连,可能与病毒胞间运转有关。该分离物机械摩擦接种侵染甜玉米后,引致寄主植物叶组织PAL和SOD酶活性较大的变化,其中PAL活性在侵染早期比对照低,随后比对照高,SOD活性比对照稍高,而POD和CAT酶活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梨树叶片被锈菌侵染后寄主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叶细胞对锈菌吸器侵染的反应是不同的。根据寄主细胞对吸器侵染反应的方式,将寄主细胞分为四类即过敏性细胞、抗性细胞、易感细胞和敏感细胞。这四类细胞在受侵后,过敏性细胞原生质体会发生过敏性坏死;抗性细胞的胞壁伸长加厚;易感细胞超微结构不发生变化;敏感细胞各种细胞器超微结构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玉米矮花叶病毒山东和北京两分离物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北京和山东玉米矮花叶病的北京分离物(MDM-BJ)和山东分离物(MDM-SD)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二者的寄主范围和症状反应又有一定的差异。提纯MDM-BJ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最小吸收峰在240nm,OD260/CD280=1.18。提纯病毒产量为1.5mg/100g鲜病叶。病毒粒体弯曲线状,平均长度为710nm。在感病组织内可以观察到风轮状、卷旋状和片层凝集状内含体。MDM-BJ和MDM--SD都能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抗血清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北京和山东的两个分离物都是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毒原是不同于国外毒原的新株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介体接种传毒试验和电镜观察,明确陕西省目前玉米病毒病主要种类有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红叶病3种。其中以玉米矮花叶病分布最广,几乎由全省所有玉米产区,玉米粗它们现次之,主要发生在渭南、西安、咸阳等关中东部灌区,玉米红叶病则仅在渭北及关中小麦黄矮病重发区常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相似文献   

15.
The ultrastruetural alte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 was studi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ggregates of virus 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60nm, were found in the root cell, and always distributed near the vacuole membrane. However, no such particles were checked in leaf cells. Moreover, no virus was observed in choroplasts,mitochondria nuclei, plasmodesmata or intercellular canal of all kinds of infected cells of maize, either.Structures of various organelles changed in the infected leaf and root cells of maize. An inward collapse and localized splitting of the tonoplast were observed, the chloropoast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by MRDV, and the number of destroyed or dysplasia chloroplast in leaf cells with serious symptoms was more than that in leaves without symptoms. The matrix of mitochondria in cells infected by MRDV decreased and some of them expanded and destructed. Nuclei was abnormal and the nuclear membrane was broken, In addition, the infected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voluminous cytoplasm containing hypertrophi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with rich ribosome content and lots of starch grain.  相似文献   

16.
高粱红条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山西高粱红条病病叶中得到一种病毒分离物,命名为GL-SX.根据甘蔗花叶病毒亚组(SCMV subgroup)外壳蛋白(CP)基因C-端和复制酶(NIb)基因C-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GL-SX进行免疫捕获反转录PCR (IC-RT-PCR) 扩增,获得一条长约1.1 kb的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定序列,该序列含1087个核苷酸(nt),编码362氨基酸(aa),取其中的近全长CP氨基酸序列(296 aa)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玉米矮花叶病毒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MD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 Sr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ohnsongrass mosaic virus, JGMV) 等4种病毒的对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与SCMV的同源性最高(95.3%),而与SrMV、MDMV和JGMV等3种病毒的同源性相对较低,依次为69.3%、69.1%和55.4%.根据Potyvirus属病毒种类划分的标准,将GL-SX鉴定为SCMV.将GL-SX的近全长CP氨基酸序列与SCMV种内各分离物的对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构建关系树,结果显示GL-SX与SCMV-MDB具有较远缘的种内亲缘关系,而与德国的一个SCMV玉米分离物(SCVM-Hoe)及中国的两个玉米分离物(SCMV-ZJ和SCMV-BJ)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种质扩增、组配群体、回交改良、物理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了太育一号、太育三号等玉米自交系30份,通过人工接种,对矮花叶病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得出高抗玉米自交系10份,抗病自交系4份,中抗自交系4份。结合血缘追踪发现,唐四平头系统的衍生系和P群种质中蕴含着抗矮花叶病基因,同时优质和感病基因存在连锁。这批材料的成功选育,为今后的玉米抗病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玉米高抗自交系黄野四-3和高感自交系8112.遗传分析显示矮花叶病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对抗矮花叶病基因进行定位,筛选获得了与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位点连锁的SSR标记,并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连锁群,与两侧的Bnlg1035和Umc2266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8.02 cM和3.04 cM.这一研究结果为快速筛选抗矮花叶病玉米新种质,培育抗性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抗矮花叶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