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分析及密植增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其总产量也位居粮食作物之首。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很大,每个品种都要有一个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玉米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2.
<正>1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玉米经济产量是指玉米的籽粒产量,它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3个主要因素构成的。亩产量(千克)=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穗数、穗粒数、粒重三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理论上说,玉米品种特性、播种技术、种植密度影响着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取决于苗期、穗  相似文献   

3.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径分析表明,在寒地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最大,而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小受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表现不同,穗粒数的贡献超过粒重的贡献。限库处理降低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减源处理下穗粒数和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超过穗数。  相似文献   

4.
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洛玉8号的种植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其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对穗长和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豫西及其类似地区的洛玉8号高产种植密度不宜超过78755株/hm2,最佳生产种植密度为70000~75000株/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水果玉米农甜88不同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果玉米农甜88不同种植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数和单穗鲜重来影响产量.在柳江县水果玉米农甜88适宜种植密度为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洛玉8号种植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洛玉8号的种植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其株高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对穗长和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豫西及其类似地区的洛玉8号高产种植密度不宜超过78 755株/hm2,最佳生产种植密度为70 000~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耐密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在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通过计算其穗值产价、粒值产价和重值产价,对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耐密玉米品种在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收获穗数籽粒重单穗粒数。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龙青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专用型青贮玉米龙青1号的生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秃尖的长短,其次是千粒重和茎秆粗细,而对株高、行粒数、穗长及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证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哈尔滨地区龙青1号青贮玉米密度不宜超过7.4万株.hm^-2,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6.2万-7.4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下两种株型玉米果穗性状耐密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高密度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栽培,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掖单22、登海1号和半紧凑型玉米Sc704果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紧凑型玉米果穗性状的耐密性要优于紧凑型玉米。产量因素中粒重密度的影响较小,高密度主要影响玉米的结穗性、有效穗长和结实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逐渐增大,粒重的贡献相对变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新玉13号粮饲兼用玉米(原代号CX431)为试验材料,分析密度对其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为天山南坡牧区种植粮饲兼用玉米提供最佳种植密度。【方法】采用4种种植密度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利用Excel和DPS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种植密度对新玉13号粮饲兼用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和双穗率减少,穗数、鲜、干重和穗粒重逐渐增加,而穗行数和行粒数不受密度影响;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反而下降。【结论】在天山南坡牧区拜城县种羊场粮饲兼用玉米种植密度以6.75×1047.50×104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密植油菜苗期和成熟期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菜幼苗期和成熟期各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在高密度下油菜苗期冠层特性和成熟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选育适合高密度栽培的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菜幼苗期不同叶型品种(系)的冠层覆盖面积和叶片重合面积不同,有显著性差异,其冠层覆盖面积越大,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其中以叶片重合面积、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在株型方面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在相关性分析中,株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冠层覆盖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重合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分为"产量贡献因子"、"密植株型因子"、"丰产遗传因子"、"密植苗形因子"4大类,在主成分综合评价中以ZX5的得分最高,ZX1得分最低。合理的性状特征是密植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主要栽培因子对红花大金元(Nicotiana tabacum)巨型变异株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影响烤烟产质量的施氮量、留叶数和种植密度3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采用L16(45)正交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结果]红花大金元巨型变异株系产量与产值栽培因子的影响权重是种植密度施氮量留叶数,以种植密度16 500株/hm2、施氮量90.0 kg/hm2、单株留叶数30片为最优组合,比对照增产37.2%以上,增值24.8%以上。栽后70 d,红花大金元巨型变异株系多数"巨型"特征已初步显现,此时株高91.1 cm,单株叶数27.5片,茎围13.3 cm,最大腰叶长宽72.6 cm×30.7 cm,主要农艺性状稳定,具有实现"高产、稳产"的生物学基础。[结论]该研究可为红花大金元巨型变异株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棉花种植密度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棉花种植密度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为处理,研究棉花生育进程,各生育期根、茎、叶的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以及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棉田中等肥力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栽培的最佳收获密度为1.20×104株/667 m2,播种密度为1.40×104株/667m2.[结论]北疆中等肥力棉田中等密度栽培棉花具有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早稻新品种鄂早19密度肥料两因素试验表明,密度、肥料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密肥互作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鄂早19在高密度和高肥力条件下产量最高。经济性状调查表明,鄂早19在中密度和高肥力条件下,有效穗数最高,但成穗率较低。在低密度和高肥力条件时,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最高,而在高密度和高肥力条件下千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不同产量水平模式中增(减)技术因子对玉米产量、养分效率的影响并明确其优先序,以期为不同生产水平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缩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农户、高产高效和超高产3个产量水平的生产模式,确定了种植密度、耕作方式、氮素管理、品种是不同生产模式玉米产量与氮素效率提升的主要技术因子,在此基础上设置了超高产(SH)、高产高效(HH)和农户(FP)3个不同产量水平的综合管理技术模式,针对不同模式中的技术因子设计了裂区试验,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氮肥管理为副副区、密度为副副副区,分析增(减)技术因子对不同生产模式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技术贡献率。【结果】FP模式中技术因子对产量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贡献率分别为9.9%、6.0%、4.4%和2.5%;HH模式中栽培措施对产量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氮素管理、土壤耕作、品种,贡献率分别为7.7%、5.2%、4.5%和3.5%;SH模式中栽培措施对产量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土壤耕作、氮素管理、品种,贡献率分别为8.9%、7.3%、6.5%和4.3%。而3种模式中,栽培技术因子对氮素效率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其中,FP模式的氮素管理、种植密度、土壤耕作、品种对氮素效率的贡献率分别为30.5%、6.0%、4.4%和2.5%,HH模式分别为19.7%、7.7%、4.7%和4.5%,SH模式分别为25.4%、8.3%、6.5%和4.5%。【结论】技术因子对产量的贡献在不同模式中的优先序不同,不同管理水平下产量差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技术因子间具有协同效应。当前农户水平下氮素管理方式对产量的贡献率居首位,高产水平下种植密度和土壤耕作对产量贡献较大,而不同产量水平下氮素效率差异主要取决于氮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设置6万、9万、12万、1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通过调查株高、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及产量,研究种植密度对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株高和单株荚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密度为1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分别在种植密度为9万、12万株/hm2时出现最大值;产量刚开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密度为12万株/hm2时最高,为1255.6 kg/hm2,随后开始下降。[结论]太行山区鹦哥绿豆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2万~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新造毛竹林林分结构年际演替规律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结合竹类植物在浙西红壤丘陵的规模化应用,采用固定样地长期连续观测的调查方法研究新造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林分结构演替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表明,新造毛竹林立竹度和立竹胸径是林分结构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立竹枝下高是从属因子;造林后第1~5年竹林地下鞭系主要分布于10~20 cm土壤区段,随着造林年限的延长,20~30 cm土层区间为主要分布区;鞭径随造林年限逐年增粗,第4年趋于稳定.平均鞭节长相对稳定;活侧芽数与总鞭长和平均鞭节长极显著相关,随造林年限总体呈线性增加趋势;立地类型、造林模式、抚育措施、母竹质量和初植密度是竹林林分结构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建议在发展毛竹资源时采用混交造林模式并增加初植密度.图2表6参11  相似文献   

18.
官贵德 《农学学报》2015,5(7):65-68
探究‘翠薏1号’烟后种植不同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选出其高产栽培最优组合。采用L16(45)正交设计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试验方法,小区面积32 m2,根据生长期进行田间管理,采集有关生长数据,全区收获测产验收。结果表明:栽培密度、施肥水平、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互作对‘翠薏1号’产量差异极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的加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也相应的提高,但超出范围栽植过密,施肥水平过高,产量反而降低。产量构成4个因素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顺序为有效株数>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翠薏1号’在有效株数与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每公顷栽培密度3.0万丛~3.6万丛与施N 225 kg、P2O5 112.5 kg、k2O 225 kg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可达46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19.
曹雄 《农学学报》2015,5(9):12-16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成穗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酿造高粱品种在旱地的合理种植密度,[方法]本试验以酿造高粱‘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6.00万株/hm2、8..25 万株/hm2、10.50 万株/hm2、12.75 万株/hm2、15.00 万株/hm2)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穗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粱株高、茎粗、穗长、最大叶面积、穗粒重、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在6.00万株/hm2~10.50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大幅度增加;当密度超过10.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趋于平稳。回归分析表明,高粱种植密度与成穗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26866.222+0.555x。[结论]综合分析,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0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酿造高粱在该地区种植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商豆14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种植密度对商豆14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株高、节间长度与密度呈正相关,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呈现正相关;脂肪含量与密度呈现正相关,蛋白质含量、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结论]商豆14的最佳密度为25.5万~28.5万株/hm~2,其产量为4 680.12~4 746.79 kg/hm~2,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为60.07%~6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