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荣 《四川蚕业》2002,30(3):16-16
<正> 桑瘿蚊是我市的成灾桑树害虫,发生代次多,第1、2、3代危害严重,特别是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梢为害率达59%,株为害率达95%,造成春叶减产,夏蚕发种减少。防治桑瘿蚊关键在于测报准确,本文拟从物候期入手,探讨测报桑瘿蚊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桑螟发生规律及规范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桑螟、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桑螟是我市秋季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桑叶叶肉组织,仅留一层白色表皮,为害严重时,整株桑树叶肉食尽,导致桑叶减产.1990年9月第5代桑螟在我市大暴发,局部田块亩虫量达10万头以上,造成秋叶大减产,千余张秋蚕因无叶而倒蚕,损失惨重.为此我市从1990年至今,一直重点调  相似文献   

3.
谈我市桑橙瘿蚊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橙瘿蚊为害大、蔓延快、防治难,已成为全省桑病虫联防联治对象。1993年,在我市丹北丘陵地区的大泊、胡桥、埤城和开发区的15个行政村994亩桑园中发现了该虫为害,来势猛、危害重,致使近千亩桑园无法正常饲养秋蚕。以大泊瓜渚村为例,受害桑树枝条一级以上分叉率达100%,二级以上达  相似文献   

4.
<正> 桑介壳虫,在我县蚕区大量发生,特别是在低洼潮湿地带和地下水位较高的田坎、河边,以及密植小桑园内,发生较多,为害严重。据槐树乡十二村一组,一块蔬菜地边的35株桑树的投产良桑观察调查:其中被介壳虫为害致死的达13株,占37.1%,其余22株,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长势不好,叶质差,产叶量低;又常林乡四村五组田坎背坡有投产壮桑87株,被害的有  相似文献   

5.
<正> 根据调查,我省的蚕病年平均发病率达20%左右,其中春蚕为5%,夏秋蚕超过25%;张产蚕茧春蚕50多斤,夏秋蚕只有30多斤。影响夏秋蚕丰产的因素除气候、叶质等不良因素外,与蚕病为害关系很大。如何控制蚕病提高夏秋蚕的产量、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根据在安康、汉中等蚕区的调查和开展防病示范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就夏秋蚕的防病措施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的主要桑树害虫,近年来大量发生,为害猖獗,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的地方桑叶损失率达10%以上,形成虫与蚕争吃桑叶的局面。3年来在防治桑尺蠖的同时对桑尺蠖的为害与分布型作过调查,对桑叶损失作过田间小区接虫试验,为了使损失率估计趋于实际,净食叶  相似文献   

7.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2,39(3):49-49
桑螟在我国蚕区均有发生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 ,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 ,虫藏其中 ,咀食叶肉 ,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 ,久之破裂成孔 ,群众称“开天窗”,9~ 1 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 ,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 ,影响叶质及饲蚕 ,还易导致蚕病发生。桑螟在各地均是后期发生 ,数量多 ,为害严重。常为害桑叶的还有桑蓟马、毛毛虫等 ,可以一起防治。防治方法 :用药剂 50 %乐果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各 80 0~ 1 0 0 0倍防治 ,农药残留为 4~ 6天。为安全起见 ,可于喷药后 5到 6天 ,采少量叶子试喂 ,确无中毒…  相似文献   

8.
徐卫菊 《四川蚕业》2003,31(3):18-19
桑瘿蚊 (Diplosissp)是我省及全国主要蚕区的成灾桑树害虫 ,发生代数多 ,第 1、2、 3代危害严重 ,特别是第 2代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 ,由于我市栽桑布局的调整 ,改原来的四边桑为发展成片密植小桑园 ,因而 ,桑树害虫的种类逐渐增加 ,病虫的危害也随之蔓延和猖獗。笔者于 2 0 0 1、 2 0 0 2年分别在绵竹市的什地、富新两镇调查发现 :本市桑园遭桑瘿蚊为害 ,梢危害率达 60 % ,株危害率达 91 % ,造成春叶减产 ,夏蚕发种减少 ,严重地威胁着我市蚕业的发展。两年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通过蚕桑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已经基本摸清该虫…  相似文献   

9.
我市的蚕桑生产春蚕茧占全年35-40%,夏、秋蚕产茧占55-60%,夏秋蚕蚕茧生产是全年总产茧量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生产过程中,蚕病成了蚕茧生产丰收的最大威胁,直接影响着蚕茧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据典型调查结合产茧量估算,我市近年蚕病损失约 15%左右,张种结茧率不到80%,其中传染性蚕病损失约70%,非传染性损失约占30%,传染病中病毒病约占70-80%,特别是在高温干旱,桑虫较多的早、中秋蚕期为害更甚,秋蚕期如遇多雨、阴、凉和相对湿度大,往往多发真菌病。非传染病中主要是化学农药中毒、绳、鼠敌…  相似文献   

10.
桑天牛是我国各蚕区桑树严重害虫之一。该虫在我省发生为害尤为猖獗,农谚“十桑九空”之说,确是如此。据1981—1984死年先后在我省合川、巴县、南充、缝安、宁遂、三台、乐山等地调查,一般3—4年生幼龄桑树累计株被害率达85—97%,5年生以上的中老年桑树株被害率更高达93—100%,其中枯死株率达0.5—3%,是当前我省桑树生长不良,折枝断条,树势哀败整株枯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县部分乡镇大量暴发桑螟危害,桑螟株危害率达100%,梢危害率达90%以上,造成叶质极差。据调查好叶率仅在20~30%,严重影响了家蚕的体质,又因低温诱导作用,桑螟病害对蚕体交叉感染,造成部分农户家蚕暴发了细菌性肠道病和细菌性中毒症。为此,我们在晚秋进行了桑螟虫害叶养蚕试验。  相似文献   

12.
动态与信息     
<正> 棉大造桥虫又称棉尺蠖,1992年早秋蚕期在通州市桑园该虫暴发危害,成为部分乡镇的主要害虫。1992年8月中下旬,通州市石南、五窑、十总等乡镇棉桑地区,发现大量棉大造桥虫幼虫开始危害湖桑。严重暴发的五窑乡,347公顷桑田几乎都遭该虫危害。株害率达20~50%,平均株有幼虫3~4头,幼虫群集阶段大多在叶背面,危害期正处于早秋蚕3~4龄期。最多的一株桑树有幼虫32条,2~3天左右即能将整株桑叶全部吃光。用1000倍的敌敌畏防治无效,于是只能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最多的农户一天能捕捉2.5~3公斤。  相似文献   

13.
微型昆虫桑蓟马在60年代是次要的桑叶害虫,但是从70年代初期,桑蓟马为害逐步加剧,70年代中期至今,在全市广大蚕区己上升为主要桑叶害虫即酿成"小虫成大灾"的局面.凡受桑蓟马为害严重的桑园,夏秋蚕饲养就困难,蚕茧就不能丰收.所以近年来,把桑蓟马列入桑园主要害虫来防治.防治桑蓟马的阈值,根据我们的体会,一般亩虫量最少在百万只以上.作为防治标准的起点如果桑蓟马亩虫量很少就进行防  相似文献   

14.
四川的早春桑虫,在桑树脱苞期,以桑象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象虫>桑尺蠖>小蠹虫>桑毛虫;在桑树燕口期,以桑瘿蚊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各害虫的为害率顺次为:桑瘿蚊>野蚕>桑始叶螨>桑灰蜗牛。经测定,每头桑尺蠖越冬幼虫1日食芽数为1.71个,从出蛰至化蛹为害10日左右,定芽被害后,桑株推迟发芽期11天,虫株条长减少33.77%,着叶数减少31片,降低着叶率22.1%,冬季彻底修除枯枝枯桩,降低桑象虫为害率85%,填补桑株孔穴,清除残落叶,可明显减少来年桑尺蠖,桑毛虫发生率,早春3月下旬选用50%杀螟松1000倍液喷药保芽,其桑象虫虫口减退率可达95%,并可兼治桑尺蠖,桑毛虫等其它早春害虫。  相似文献   

15.
桑炭疽病近年来在浙江、江苏等省普遍发生,对桑苗为害较大,特别是1980年夏秋季对桑的为害更严重,据调查,发生严重的田块,株发病率为100%,叶发病率为30%左右。重症的桑树枝条中下部的桑叶枯焦脱落,造成了桑叶减产,影响了秋蚕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今年桑树病虫害发生,在我市是中等年份,由于测报准确,防治措施有力,春季一、二代桑瘿蚊、桑象虫的为害损失较小,春茧获得丰收.桑粉虱、叶螨类、桑蓟马等小型害虫发生量较往年偏少,为害偏轻,以桑螟、桑尺蠖为主的鳞翅目食叶性害虫,发生量中等偏大,特别是三、四、五代桑螟发生较重,助长了秋蚕蚕病的发生,使秋茧欠收.九月以来雨量偏多,阴雨天气长,给桑白蚧、桑膏药病造成了良好的环境,故而桑白蚧、桑膏药病发生面宽、量大,为害严  相似文献   

17.
<正> 桑天牛不仅是桑树枝干主要钻蛀性害虫,也是多种树木和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几年来在嘉兴蚕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为害成灾。据调查各类桑树平均株害率为17.8%,严重的高达80%以上,致使桑园衰败,影响着专业桑园的巩固和蚕桑生产的发展。过去虽用六六六等药剂针筒注射虫孔,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蚕桑生产在各级党、政重视加强领导下,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积极性高,发展较快,到1991年,全省拥有桑树70亿株左右,但随着栽桑密度增大,桑病虫日趋严重,不仅每年损失桑叶10~15%,而且导致树势早衰,叶质下降,养蚕成绩差,特别是鳞翅目桑虫的病原感染家蚕,蚕病流行,蚕农说:“桑树病虫多,蚕房病蚕多”。据自贡、资中、潼南、合川、涪陵、南充调查;春季桑树病虫害严重,潼南、铜梁等县的桑瘿蚊、断梢病、桑白蚧和川东地区的桑象虫株危害率44.8%,枯枝率  相似文献   

19.
倪奎 《四川蚕业》2010,38(2):25-25,49
多年以来乐至县桑树虫害有桑尺蠖、桑红蜘蛛、桑毛虫、桑梢小蠹虫、桑瘿蚊、桑天牛、桑螟等。对桑树的为害主要体现在春季桑芽的虫害上,而为害叶片、新梢、枝条、枝干、根系的虫害较轻。其中对桑的为害又以桑尺蠖为主,其次是桑红蜘蛛。2010年3月30日进行调查,桑尺蠖株为害率为35.7%,红蜘蛛株为害率为10.4%,桑毛虫株为害率为5.8%。  相似文献   

20.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春天桑树发芽后开始发病,夏秋期高温季节发病严重,7~8月为发病盛期。近年来该病在长江流域蚕区屡有发生,为害程度严重,同时易发生蔓延。严重田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