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对重庆某县某镇农地抛荒现象的调查统计,从农地边际效益、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3个方面对农村农地抛荒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地抛荒现象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粮食危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地弃耕抛荒的生态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针对近年来农地弃耕抛荒的现象和现状,总结了农地弃耕抛荒的几个特点,分析了产生弃耕抛荒的主要原因和生态经济代价,并对遏制农地弃耕抛荒,进一步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村委会、村民小组侵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纠纷 (一)越俎代庖纠纷.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农地抛荒现象极为严重.不少地方的村委会、村民小组在原承包农户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抛荒的农地集中流转出去.而如今原来抛荒的农民返乡要求返还其农地,甚至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争地风波".  相似文献   

4.
粤北长市村的调查发现,在务工与守土的生计选择中,出现了农地抛荒现象。农民收入结构转变,耕地条件、机械化程度、土地观念等因素导致耕地抛荒。应对抛荒,需要转变土地观念,改善耕地条件,加强村组责任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大规模耕地抛荒,通过政策手段有效约束和引导农户行为,是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的关键。2016年原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改革后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涉及耕地数量保护、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等多个方面,可对耕地抛荒产生一定影响。为评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了农户耕地抛荒的行为解释模型。模型包括(拟)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地转出方)和农地转入方两类行为主体,以及是否退出农业生产和耕地处置两个决策节点。基于该模型采用情景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在不同决策节点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政策实施可能对耕地抛荒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不会影响农户是否退出农业生产的决策,但会对耕地流转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体来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耕地保护,遏制耕地抛荒。  相似文献   

6.
缓解土地抛荒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出台许多惠农政策,农村土地抛荒呈现蔓延之势。以肇庆市林家村为例,找出土地抛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新型农业、转变发展观念、促使劳动力回流和加强村委会建设等建议,缓解土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红 《甘肃农业》2004,(12):28-29
农地的弃耕或抛荒 ,成为近年来我国农村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 ,虽然抛荒地占农地的比重并不很大 ,但是却呈比例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的趋势。前些年土地抛荒现象还仅限于南方等较发达的农村 ,现在则全国各地均有出现。土地历来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 ,更被官方和学术界看成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为何众多农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种依靠和保障 ,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本文从多层面透视了这种现象 ,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一、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出现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 ,据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3.4亿亩 ,约占国土面积的 1…  相似文献   

8.
耕地抛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宝贵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抛荒现象日益严重。耕地抛荒的演进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其形成因素很多,但深层次原因在制度上。耕地抛荒造成的损失包括物质损益与价值损益。治理耕地抛荒的对策为:构架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非正式制度;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甘肃实行农地反租倒包的优势、重大益处及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抛荒山旱地的存在为甘肃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缓慢的农地流转制约了这一发展趋势。反租倒包是把农户持有的小块承包农地大规模流转给需求者的最佳方式。在甘肃广泛实行之,加快其农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可以有效促进其农地规模经营快速发展。本文对甘肃实行反租倒包所具有的优势条件和可能会带来的重大益处做了深入剖析,并设计了一个包含反租倒包流程、应遵循原则、租金确定、配套制度和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内的、具有甘肃特色的农地反租倒包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绥中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奕含  王贝贝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79-381,383
农村土地流转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发展,但现实中土地流转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以辽宁省绥中县土地流转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成因,从中找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以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虽然中央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困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创新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制度,将为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制度困境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理阐释入手,分别阐释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承包地的征用、占用补偿权,以此来说明土地承包经营的内涵。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非农用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公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需要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地权公示也应采取登记生效主义,从而更有利于在制度上保证农地向非农地转换的合法性。从规范土地流转法律和承包费用2个方面完善农村土地的流转:在农地权变动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流转的种类与内容,减少流转的非法律形式的限制条件;在承包费方面,应对土地承包费进行规范,以减小因法律空白而造成的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家庭农场是立足于我国农村耕作的现实情况,顺应现代农业经营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梳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历程,指出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农场主文化素质等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体制改革和规模经营等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大量的农业产业工人、农民经纪人、新型农场主等将应运而生,为农村培养急需人才和新型农民已迫在眉睫。但目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与现代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加快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职能;启动农业职业教育立法;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招收半农半读学生;强化农业产业就业准入制度,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实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振兴计划,扩大农业类专业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6.
农地产权抵押融资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从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来看,经济法律的滞后性是阻碍农地产权抵押融资开展的掣肘。为探索农地产权抵押融资的出路,分析了产权视角下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路径和现行法律对农地产权抵押融资的约束,提出了建立专门法律和完善修改相关法律,规范建立专业化农地产权价值评估机构,银企加强协同合作,推动确权工作开展,规范农地流转经营制度,加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等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细碎化和撂荒现象是当前农村土地面临的重大难题,贫困山区农地流转不畅及撂荒现象的改善对农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山西省和顺县275 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土地基础条件和家庭生计禀赋对当前农地流转行为、未来流转意愿及农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农户生计趋向非农化的现状下,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仅占18.2%,未来愿意参与流转的农户占58.5%,当前有38.9%的农户存在农地撂荒现象。(2)贫困山区农地的当前转出行为和当前转入行为分别受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固定劳动力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健康水平、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肥沃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未来流转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和承包地面积的增多是造成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对村集体的帮扶力度,以期改善农地细碎化及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及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立达  李曼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12-16014
阐明了研究宅基地制度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过程的梳理,归纳出现行宅基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分别从法律、管理、使用、流转等方面提出了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意见及配合这一改革的保障措施,以期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9.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勤 《农学学报》2013,3(5):74-78
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强农业市场主体活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农民的“恋地”情结、基层组织引导不力、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成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少且实力弱等是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系统工程理论,提出了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供给市场,大力培育土地流转需求市场,努力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廖阳  陈瑜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19-7320,7390
对西安市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县和周至县等地的农地流转现状进行调研,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获得合法化的制度认可之后,仍然面临着制度不健全、社保体系不完善、非农就业机会少等局面,导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要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推进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建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同时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