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玉米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ZmSOS1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祥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43-17848
[目的]克隆玉米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为研究此类基因在玉米非生物胁迫抗性机制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电子克隆、RT—PCR、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克隆1个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并鉴定该基因编码产物的跨膜结构预测以及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等信息。[结果]利用电子克隆方法,从玉米中克隆出1个质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ZmSOS1;Zm-SO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3411bp,编码113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ZmSOS1蛋白与拟南芥和水稻同源物AtSOSl、OsSOS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61%和82%;RT—PCR分析表明,ZmSOS1基因的表达可以被盐胁迫诱导增强,表明其可能在玉米耐盐性上发挥功能。[结论]ZmSDS1是一个公认的质膜型Na^+/A^+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并可能参与玉米的非生物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2.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与植物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作为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植物抵御盐胁迫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将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这一过程是由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完成的。本文概述了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及其与植物耐盐性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几
年该蛋白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是造成油菜产量下降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Na^+/H^+逆向转运蛋白(Na^+/H^+ antiporter,NHX)基因是目前世界植物耐盐性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基因,油菜NHX基因的克隆对提高油菜耐盐性的转基因育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1个新的甘蓝型油菜NHX基因BnNHX2的全长cDNA,含有一个长为1629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54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59.9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nNHX2蛋白属于跨膜蛋白,有12个跨膜区,是植物NHX超家族中的一员。通过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BnNHX2基因与盐生植物盐芥ThNHXI基因高度同源,表明BnNHX2可能是油菜抵御盐胁迫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4.
钙在植物盐毒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毒害作用包括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两大类,它们都能严重影响根系和新梢的生长,Na^+减少了质膜对Ca^++的束缚,当Ca^++向外流出增加时,Na^+能抑制Ca^++进入胞内,并耗尽内质膜上的Ca^++这些变化表明,Ca^++的变化是根系细胞受到盐胁迫后的原初反应,盐能很快减少Ca^++向叶细胞的转运,Na^+干扰了根系细胞内Ca^++的平衡,盐胁迫时补Ca^++能产生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紫花野百合的蒴果为试验材料,模拟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对紫花野百合种子 在不同Na+浓度下萌发情况进行研究,测定萌发过程中的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分析不同 类型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盐胁迫下,Na+浓度为30、50mmol.L-1 时, 促进种子的提前萌发,种子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提高;碱性盐胁迫下,随着Na+浓度的升 高,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当中性盐和碱性盐Na+浓度分别达到170、 130mmol.L-1 时,完全抑制种子的萌发。紫花野百合对中性盐的耐受水平比碱性盐高,盐胁迫下 表现出增效、负效和完全抑制三个方面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外源H2O2对盐胁迫下黄瓜品种“津春2号”幼苗根、茎、叶中Na^+和C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黄瓜植株各器官中Na^+含量升高,茎和叶中Cl^-含量升高,Na^+和Cl^-主要在茎中积累;与单纯NaCl胁迫相比,NaCl+H2O2处理的黄瓜幼苗根中Na^+含量、根和茎中Cl^-含量均提高,叶中Na^+和Cl^-含量降低,幼苗生物积累量增加,明显缓解了盐胁迫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温室条件下,用NaCl和Na2SO4处理石头扁桃和桃扁桃,处理浓度分别是:150,300,350mmol/L,处理10d后测定无机离子含量,并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①NaCl胁迫下,两个供试材料叶片中Na^+,Cl^-含量及Na^+/K^+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K^+含量随盐浓度增加下降,石头扁桃叶片中无机离子含量变化幅度大于桃扁桃;Na2SO4胁迫下,石头扁桃叶片中Na^+,SO4^2-,K^+含量及Na^+/K^+的变化规律与NaCl胁迫下一致,桃扁桃K^+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Na^+/K^+在盐胁迫下却升高。②盐胁迫后,叶绿体基粒、基质片层扭曲,类囊体肿胀;随盐浓度的增加,形变加剧,叶绿体由椭圆形肿胀成圆形。叶绿体膜解体,石头扁桃叶绿体对盐胁迫比较敏感。综合分析发现,两种盐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机理不同,石头扁桃的耐盐能力差。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对刺槐无性系生长和离子吸收、运输、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一年生盆栽刺槐元性系苗BH327和BH5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生长、体内Na^+、K^+、Ca^2+、Mg^2+等矿质离子含量及地上部分各器官对K^+、Ca^2+、Mg^2+(相对于Na^+)选择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明显抑制了刺槐无性系的生长,元性系BH56组织中K^+、Ca^2+、Mg^2+水平增高,高盐胁迫下,苗木由根向茎和由茎向上部叶选择性运输Ca^2+、Mg^2+的能力增强;BH327与BH56的结论相反。本文从体内离子分配及选择性运输角度讨论了各无性系在盐胁迫下受伤害情况及耐盐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夏金婵  张小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23-12027,12030
植物的抗盐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基因的调控,外界的高Na+通过IP3诱导胞内Ca2+的升高,SOS3接收Ca^2+信号,激活SOS2的激酶活性,SOS2通过调节位于质膜和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体把Na+运到体外或液泡中,ABA、ROS、AtHK1、MAPK级联反应和LEA也参与盐胁迫造成的渗透胁迫和损伤的反应过程,但是要通过生物学手段利用盐信号传递过程中一些成分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还需要对植物盐胁迫相关信号转导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下树木的K+和Na+含量变化特点及其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主要造林树种在盐胁迫下体内Na^+和K^+含量变化的分析。对树木耐盐性及其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Na^+和K^+含量及在盐胁迫下的变化动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1年生芦笋进行NaCl、Na2CO3和混和盐胁迫处理,检测不同盐碱对芦笋的伤害程度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中性盐对芦笋伤害不明显,且低浓度的中性盐有利于芦笋生长;碱性盐对芦笋伤害严重,且随着浓度增大伤害程度加重;混合盐对芦笋的伤害介于中性盐和碱性盐之间。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趋势表明,中性盐能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碱性盐则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对大豆离体胚再生植株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减小大豆再生植株茎粗、增大株高、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的累积,其中前者含量增加显著;促进K+、Mg2+的吸收,降低Na+、Cl-的含量;增加含水量、降低渗透势。外源脯氨酸有缓解盐害对大豆再生植株渗透胁迫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苍耳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HCO_3溶液对苍耳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分析胁迫处理对苍耳幼苗的生长、光合指标、无机离子、有机溶质及渗透调节剂的渗透调节贡献率的影响,重点研究苍耳对碱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了苍耳的生长和光合。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叶内Na~+质量摩尔浓度、Na~+质量摩尔浓度与K~+质量摩尔浓度的比增加,碱胁迫下增加幅度更大。盐胁迫下,在根部和叶内,Na~+、K~+和游离脯氨酸均是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3者渗透调节中的平均贡献率的总,在根部为73.89%、在叶内为61.96%。碱胁迫下,根部和叶片显示出不同的渗透调节机制:在根部,Na~+和游离脯氨酸是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8.44%和16.25%,K~+的渗透调节作用很小;在叶内,Na~+、K~+、游离脯氨酸均起到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与盐胁迫相比,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作用更大。苍耳通过Na~+、K~+、游离脯氨酸等渗透剂对根部和叶内渗透调节的积极参与,对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是抑制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林木盐胁迫响应机理,对于筛选耐盐林木资源和提升盐碱地绿化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盐胁迫对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发育受阻、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离子代谢失衡、细胞膜结构破坏、渗透胁迫和矿质养分吸收受阻等。为了适应盐胁迫,林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抗盐胁迫体系,主要包括诱导抗盐相关基因表达、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等。在综合分析林木盐胁迫响应机制基础上,提出通过耐盐资源筛选、加入外源物质、提升真菌的协同效应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导入抗性基因等是提升林木抗盐胁迫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梭梭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度为0,50,100,200,350,500 mmol/L的 NaCl和 Na2 SO4两种单盐溶液对梭梭幼苗进行处理,取样周期为10 d,取样3次,测定梭梭幼苗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研究盐胁迫对梭梭幼苗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盐胁迫下,梭梭幼苗同化枝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幅较小,说明梭梭幼苗可溶性糖的积累对盐分的响应并不敏感.两种盐胁迫下梭梭幼苗同化枝中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淀粉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 <0.05),说明梭梭幼苗接收到盐胁迫信号后通过降解淀粉生成可溶性糖来减轻盐伤害.两种盐胁迫下梭梭幼苗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相似,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说明盐胁迫下梭梭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转变成氨基酸(包括脯氨酸),以此来降低渗透势维持平衡.350 mmol/L和500 mmol/L NaCl处理下梭梭幼苗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增加(P <0.01),以此来降低其渗透势,减小盐害程度.两种盐胁迫下,梭梭幼苗同化枝中脯氨酸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 Na2 SO4处理相比,NaCl处理下梭梭幼苗中脯氨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NaCl和PEG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渗透势的NaCl和PEG营养液,对3种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进行培养,玉米生长12 d后用根系分析仪扫描分析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抗盐品种登海11根系生长受PEG引起的低渗透势的影响比由NaCl浓度增大所引起的低渗透势的影响要大,抗旱品种郑单958的情况与此相反。NaCl和PEG所导致的渗透势降低均可以影响所有供试玉米品种的根长,但只明显影响抗盐品种的根系平均直径,而对其他品种的根系平均直径影响很小。由NaCl和PEG所造成的低渗透势对玉米根系发育的影响有所不同。盐胁迫下根系生长量的降低可能是耐盐品种对高盐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紫穗槐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浓度在0.5%~1.1%的NaCl溶液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其对紫穗槐的胁迫程度逐渐加强,当盐溶液浓度达到1.1%时,其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6周后叶片脱落,但9周后枝条仍然鲜活,说明紫穗槐具有很强的抗盐能力。盐胁迫下紫穗槐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生理伤害,植物则通过在细胞液泡中积累无机离子或合成有机溶质等方式进行渗透调节来减轻或避免伤害。可溶性糖、脯氨酸、无机离子等物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剂,盐胁迫下叶片中渗透调节质含量增高。紫穗槐可能通过渗透调节质含量的提高来进行适度的渗透调节,以适应NaCl的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盐胁迫下植物的耐盐生理机制。[方法]用NaCl模拟盐胁迫条件,将耐盐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置于0.4%NaCl溶液培养5 d,水培为对照,测定其叶、根、芽鞘的渗透势及渗透调节能力。[结果]在盐胁迫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的饱和渗透势均呈下降趋势,且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之间差异显著;耐盐品种沧麦6001和RH8706-49的渗透调节能力均高于不耐盐品种沧麦071和H8706-34。耐盐品种不同器官的渗透调节能力均为芽鞘最强,根次之,叶子最弱;不耐盐品种沧麦071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叶次之,根最弱,H8706-34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根次之,叶最弱。[结论]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小麦品种渗透势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不耐盐品种,且小麦芽鞘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耐盐玉米自交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耐盐玉米自交系,为玉米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通过盐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发芽试验,从200份玉米自交系中初步筛选获得一份耐盐自交系NY71。又通过盐胁迫下幼苗生长量、含水量、叶片盐害指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渗透物质含量的测定试验,最终确定自交系NY71为耐盐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20.
马东方  朱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18-16520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短期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的生理伤害与盐导致的渗透胁迫的关系.[方法]以华农5号玉米为模式植物,设置5个盐浓度梯度(50、100、150、200、300 mmol/L),以0 mmol/L浓度处理作为对照,处理24h之后开始测量各项生理指标,连续测量5d.[结果]在低浓度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当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玉米幼苗出现严重的水分亏缺.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幼苗水分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叶绿素含量在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出现明显下降.光系统Ⅱ的明显变化则出现在300 mmol/L盐处理组.[结论]低盐胁迫对玉米水分吸收的影响不大.玉米幼苗对盐的耐受浓度在150mmol/L左右,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幼苗开始出现明显的胁迫特征,各种水分生理指标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光系统Ⅱ耐盐能力较强,对盐的耐受浓度高达200 mmol/L,在盐浓度达到300 mmol/L时才出现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