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四川三台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先后建成了全国、全省"瘦肉型猪基地县"、"水禽基地县"、"丘区农业综合科技开发试点县"、"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建设先进县"、"优质肉牛繁殖示范基地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产值和产量位居全省(县区)前茅、绵阳市第一,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畜牧业大县,加快了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谱写了建设丘区现代"畜牧强县"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吉林畜牧兽医》2014,(10):58-58
<正>"2014中国(郑州)畜牧业信息化与投融资创新论坛"在郑州举行,全国首家畜牧业电子商务及综合服务平台——河南神州牧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向来自全省300多家畜牧企业展示了现代畜牧业电子商务和投融资的综合服务功能。河南省作为畜牧大省,畜禽养殖数量和畜产品产量均占全国十分之一,2013年全省畜牧业产值248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5%。5月份河南省畜牧业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已经为全省123家畜牧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担保贷款额度5.8亿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农业的发展只有依靠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和农业信息化。本对商品畜牧业信息化的必要性、畜牧信息系统的建立,畜牧企业管理如何信息化以及畜牧技术软件的开发与推广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明磊  张岩 《草业科学》2012,29(7):1182-1183
国内篇 1日农业部2012年度全国畜牧良种补贴工作会议在四川召开。 1日青海省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平台运行。 2日《中国科学报》就草地农业与食物安全等问题专访任继周院士。 4日"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1亿元建设西藏自治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
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畜牧业宏观管理和服务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几年来,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辽宁省畜牧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畜牧业宏观管理和服务水平已成为辽宁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1开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于2000年组建辽宁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现更名为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拉开了全省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建设序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全国畜牧业大省.畜牧业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断提高四川省畜牧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发达的畜牧业.对于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增强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李昌平.请他谈了现代畜牧经济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7.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2):10-11
四川是全国第一生猪大省。"十一五"期间,全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动物疫病威胁和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等不利影响,始终把生猪作为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点优势品种,不断推进生猪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能力建设,提高体系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国畜牧总站为各级畜牧技术支撑机构开发的“畜牧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面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产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首位,2020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1444万吨,畜牧业产值2571.9亿元。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省智慧畜牧业发展真实情况,研究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和方式方法,笔者对山东省智慧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初步摸清了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提出了推动山东省畜牧行业智慧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陈文光同志说,全省畜牧业有较大发展,省畜牧食品局的同志和全省广大畜牧工作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功不可没。他号召全省畜牧工作者要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增强信心,为四川畜牧业再迈大步做出更大贡献。[本刊讯] 2001年1月19日下午,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光莅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咨诹全省牧业发展大事。据悉,陈文光同志分管全省农业工作,此行是他任副省长后到农口系统的第一家。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局长屈坤宁对陈副省长来到省局表示欢迎。屈局长首先向陈副省长简要汇报了全省“九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情况和四川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001年1月19日下午,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光莅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咨诹全省牧业发展大事。据悉,陈文光同志分管全省农业工作,此行是他任副省长后到农口系统的第一家。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局长屈坤宁对陈副省长来到省局表示欢迎。屈局长首先向陈副省长简要汇报了全省"九五"期间畜牧业发展情况和四川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规划(详见本刊2000年第12期要闻栏目和2001年第1期中插页彩色报道)。屈坤宁同志还向陈文光同志概略介绍了局属各事业站(所、场)和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情况。 陈文光同志对四川省畜牧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高兴;对省畜牧食品局和全省广大畜牧工作者为发展四川畜牧业所作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几年全省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省畜牧食品局的同志和全省广大畜牧工作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功不可没。"陈文光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全省畜牧工作者表示感谢。陈文光同志说:"这几年,四川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很振奋人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食品结构发生了明显转变,标志着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明显转变。"他预示,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畜牧业必将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处于中国西部,畜牧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始阶段,其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本文简要论述了四川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特点与问题,四川畜牧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对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与畜牧经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四川畜物业社会服务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畜牧     
《饲料广角》2011,(1):7-10
畜牧业信息化暨畜牧网站发展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 2010年12月24-26日.以“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为主题的“畜牧业信息化暨畜牧网站发展研讨会”在我国美丽的冰城哈尔滨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在世纪之交,如何加快发展四川畜牧业?如何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畜牧产业化道路是其必须选择。本文就畜牧产业化的理论框架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信息大观     
河南省畜牧信息化建设三级网络开通十几年来,河南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畜禽饲养量和畜产品产量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各项生产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03年,我省有十八项畜牧业生产指标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牧业产值、牧业增加值、大牲畜存栏、牛存栏、牛出栏、牛肉产量、羊出栏、山羊存栏等八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及河南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省畜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均发生了显著变…  相似文献   

16.
1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分析 1.1发展基础较好 近年来,四川井研县充分发挥省级畜牧建设重点县优势,重点抓好生猪、肉兔、家禽养殖示范片建设,畜牧业生产模式不断创新,开创了"公司+基地"的"板房寄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畜牧业连续26年保持稳定增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全省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2004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291.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14%,居全国位次由原来的第26位提升到17位,成为全国的畜牧大省、水禽大省和南方重要的奶源基地,生猪由全国的主销省份一跃变为外调省份,近两年全省畜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也是国家批准建设的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畜牧业已成为该省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多年来,四川生猪和水禽存出栏、肉兔出栏、蜜蜂存栏及肉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3年,全省肉类总产量690.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10.8万吨,占全国猪肉总产量9.3%;畜牧业总产值2267.6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4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5以上。近几年来,该省围绕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及国家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其信息化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进程,而畜牧业的信息化将体现在畜牧养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5):4-5,6
“九五”期间,江苏省提出并组织实施畜牧业百项一体化、科技兴牧和“放心肉”三大工程,在全省农牧系统的共同努力下,三大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将在进一步推进畜牧业三大工程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畜产品质量建设、畜牧业优势和特色产业建设、服务体系队伍建设,深化种畜禽内部改革。本刊认为,江苏省畜牧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战略是全国畜牧业发展的缩影。本刊现将2001年2月上旬召开的“江苏省农林工作会议”精神摘录,并以“十五”期间我国畜牧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几大问题”为题予以刊发,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