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与渔业》2011,(8):54-54
美国斑点叉尾[魚][回]养殖概况斑点叉尾[魚][回],亦称美洲鲶、沟鲶,为淡水温水性鱼类,自然分布于美国中部、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流域。现在基本上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均有分布,是美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产量超过美国水产养殖总产量一半以上 。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水库淡水鱼类生态养殖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淡水养殖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水产养殖资源丰富,截至2004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9.6%,多达4 130万吨[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良好的渔业环境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这为我国渔业生产实践指出了新的方向。内陆水库是淡水鱼类的重要养殖载体之一,由于传统养殖模式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养殖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降  相似文献   

3.
正鱼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人们一直在寻求和培育生长快、抗病力强的鱼类品种,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为达到这一目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外源基因导入鱼体中后,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抗寒性和抗病性等,在水产养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此外,作为基因转移的材料,鱼类受精卵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其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体质量200~300 g,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江苏地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水环境条件往往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疾病发生情况~[1-4]。目前对于黄颡鱼养殖池塘水质因子研究,仅有张红等~[5]报道了池塘中氮磷的变化。该研究跟踪江苏省了南京地区  相似文献   

5.
刘强  董洁  常雯 《科学养鱼》2016,(6):40-41
正花鲈又称鲈鱼、海鲈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半岛沿海。花鲈因其肉质鲜美,颇受普通消费者欢迎,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传统种类和淡水养殖的优质鱼类。由于花鲈对水温、盐度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备受关注的品种之一。东营市淡水池塘养殖的鱼类多为普通淡水鱼,经济效益较低。通过实施花鲈淡水池塘养殖技术研究,开展淡化技术、越冬技术及混养技术,形成本地优势鱼类养殖品种,笔者在2014-2015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属,学名Oreochromisspp。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的淡水和沿海的咸淡水水域中.是淡水和咸淡水水域中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罗非鱼具生长快、养殖周期短、食性广、饵料要求低、病害少、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群体繁殖力强、苗种容易解决等优点,目前罗非鱼已成为我国较为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中以尼罗罗非鱼养殖最广。因此养殖罗非鱼是当地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渔业的首选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7.
黄鳍鲷(Sparus latus),广东俗称黄脚[鱼立]、黄丝[鱼立]、[鱼立]鱼、福建俗称黄翅,台湾俗称乌鯮、赤鳍仔。 黄鳍鲷为广东省优质鲷科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口感极佳,向来被港、澳、穗、深等地市场视为高值的海鲜品种。幼苗经过驯化后可放养于淡水,是海淡水养殖的优质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颜标  李思发  蔡完其 《水产学报》2007,31(3):411-415
微卫星(microsatellite)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DNA标记,具有重复性好、较易操作和共显性的特点。在硬骨鱼类中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已在家系鉴定、遗传作图、群体遗传分析、育种以及系统发生研究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生长快,耐盐能力一般;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耐盐能力强,适合咸淡水养殖,但生长较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淡水鲨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园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Fowler)]。隶属鲶形目,[鱼芒]鲶科、[鱼芒]鲶属。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该鱼体表光滑无鳞,体型长而侧扁,具脂鳍,为热带鱼类。适宜水温为13~36℃,长生最适温度22~30℃,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下限水温12℃。我国于1998年引进,  相似文献   

10.
丁[鱼岁]属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鱼岁]属,在欧洲、中亚细亚及西西伯利亚的广大淡水水域有着广泛的分布,是欧洲各国淡水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水系及乌伦古河水系。  相似文献   

11.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属于草食性鱼类,分布广泛,北至我国的黑龙江水系,南至珠江水系,和青、鲢、鳙一起统称为“四大家鱼”,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1]。目前我国草鱼的年产量在国内淡水养殖鱼类中产量排名第一,据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草鱼养殖总产量为5670000t,约占中国淡水鱼养殖总量的20%[2]。由于江河、湖泊的环境变迁,捕捞过度等原因,近些年来草鱼自然资源量锐减,个体的经济性状指标也有所下降。目前养殖的草鱼主要是通过从江河中捕捞的野生草鱼直接作为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由于缺乏人工选育改良,加之有些苗种生产单位不注重亲本留种规程,造成了养殖草鱼的种质退化,主要表现为抗逆性差、生长性能下降[3-4],制约着草鱼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亟待培育生产性能优良的草鱼养殖新品种,促进草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已逐渐成为人类饮食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目前我国淡水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52.65%,是全球淡水鱼主要生产国家[1-2]。纵观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养殖模式从自给自足的传统粗放式池塘养殖演化为如今的高密度集约化池塘养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但水产养殖的高产量并未带来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养殖水产品面临着肉质松散、土腥味较重等问题[3-4]。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选购鲜活鱼产品的过程中,通常重点考量鱼的营养及味道,二者占比分别为28.14%和27.75%[5]。因此,去除水产品土腥味、改善肌肉品质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淡水渔业(包括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在我国乃至全球渔业(淡/海水捕捞和淡/海水养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量可达全球渔业总产量32%以上,其中淡水养殖在淡水渔业中占主导地位(78%以上),而鱼类养殖为淡水养殖的主要内容,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 92 .5%[1-3].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刘宝祥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2):28-30,33
根据当前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形势,本文针对炎热的夏季北方精养鱼池养殖鱼类易浮头死亡的现象。简要概述了精养鱼池中影响鱼类生长的水质指标、造成鱼类易浮头死亡的原因、水质调控技术与日常管理等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问题。旨在为推进我国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以促进淡水水产养殖向科技型高效渔业方向发展,为我国水产养殖业高产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1994,(3):17-18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a)]、草鱼[Ctenopha ryngodonidellus(Cuvieret Valencienne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Cuvieret Valenciennes)]、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为保持这些鱼类的优良性状,特制订本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大口黑鲈的影响及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鱼,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于北美,于1983年引进我国,其生长快、抗病性强,且市场价格较高,配合饲料养殖技术成熟,适合咸淡水养殖、集约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1-2]。温度是影响大口黑鲈生存繁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受各地区不同时节温度变化影响,大口黑鲈养殖生产也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例如,生长、繁育、驯食等[3]。  相似文献   

17.
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是尼加拉瓜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为了探索该鱼的养殖技术,我们于2003~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范庭迁 《齐鲁渔业》2009,(12):42-43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tu(Cantor)],又智鳅、鳅鱼等,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大为减少。为了促进泥鳅养殖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现将池塘精养泥鳅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殖的淡水鱼类品种。是美国淡水渔业中主沟鲶,是我区近几年来引进并大力推广养要的养殖对象,我国于1984年开始引进养殖,其体形酷似珠江四大名贵鱼之一的斑鲮(俗称[鱼甘]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强,现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成为我国当前水产名优品种重点开发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1977,(1):10-18
鲤鱼(cgprinug carpLo L)在淡水渔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量较高,我省洞庭湖、湘江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鲤鱼群体占第一位,资源量占其它鱼类24%以上,是天然水域扑捞的主要鱼类之一。在某些养殖湖泊鲤鱼产量可达30%左右,又是塘堰等养鱼水体经常放养的对象。因此,提高鲤鱼产量,在淡水养殖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