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对林区的林特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充分认识。黑龙江省森林广阔 ,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要的林特产品产区 ,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用材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而极其丰富的林特产植物资源一直被忽视 ,所以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常常把大自然称作“绿色海洋”,“绿色宝库”。在这个“绿色宝库”里,除了树木资源可供制材、加工外,森林内蕴藏的可供综合利用的其它动、植物资源,均称为林副特产,这些林副特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料。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林副特产的不断开发利用,日益显示出林副特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作用,但过度或不合理的利用都会威胁森林生态的平衡,因此,我们开发利用林副特产,开展多种经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特产在黑龙江省林区开辟发展经济第二战场中的重要地位宁晓光,郑革,党常顺,宁树才(黑龙江省林科所)(江山娇实验林场)(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黑龙江省森林广阔,蕴藏着得天独厚的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林特产品出产区,其开发利用潜力极大。搞好搞活林特产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副特产》2007,(2):F0004-F0004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以林副特产资源保护、培育及可持续经营为研究方向,以生物多样性,物种和遗传基因保护及开发利用实现林副特产资源可持续经营为宗旨的社会公益型研究机构。建所以来,承担过国家、省部级有关特种经济植物应用开发科研课题40余项,均已通过专家评审鉴定。  相似文献   

5.
双牌县是全国重点林区县之一,境内山地面积广阔,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根据全县山区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双牌县要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必须走“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水兴旅游、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化路子,加快基地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培育资源,努力搞好产品精深加工,繁荣市场经济,提高资源加工增值,积极发展森林旅游。  相似文献   

6.
山区具有丰富的绿色特产资源,亟待开发利用。本文对集安市依托绿色特产资源发展的绿色特产(加工)产业进行了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绿色特产(加工)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山野菜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黑龙江省山野菜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对黑龙江省山野菜的引种、栽培和加工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山野菜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2007年大兴安岭要举全局之力.坚定不移地搞好接续产业发展。要紧紧抓住特色养殖不放松。向产、供、销、加、研方向发展。要在特色养殖的综合利用上下功夫,搞好动物的骨血、皮毛、脏器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综合效益。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积极开拓市场。同时要搞好防疫和品种的改良;要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林木产品加工项目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要整合旅游资源.与漠河形成一体。把旅游业做大做强:要强力推进矿泉水开发,加大宣传、精心包装、强化营销。提高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座落在牡丹江市北山 ,隶属省林业科学院 ,是全国唯一从事林副特产资源开发的省级科研单位。多年来 ,食用菌专家及全体科技人员以严谨、务实、刻苦创新的科学态度 ,全力投身于北方食用、药用真菌的野生资源开发、良种选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等科研开发与成果推广工作 ,先后取得了国家、林业部及省、市级食用菌科研成果16项。其中《黑木耳优良高产菌株的筛选》、《北方香菇人工栽培与产品加工》二项科研成果分别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 ;《黑木耳代用料栽培技术》和《“八宝山珍”(含黑木耳块)加工技术》1…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野菜是中国宝贵的种质资源,其分布广泛,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被称为“天然绿色食品”。近些年来,中国山野菜的开发利用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部分品种采收过度、资源破坏严重、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市场份额不大等问题。针对中国山野菜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精深加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1997年以来,吉林省延边林区在全州林业系统中全面推行了林地分户承包经营,即将国有森林中可开发利用的林副特产资源承包给林业职工,由其在管护森林的同时,开发利用林副特产资源。主要经营项目包括:林蛙养殖、红松果采集、松茸采集。由于职工群众对承包的认识不断增强,承包积极性高涨,承包人数、承包面积不断增加。以汪清林业局为例,1997年全局仅有700人承包了全局60%的林地;到2002年第二轮承包时,共有1200多人承包了全局总面积的86%。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技》2008,33(6)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位于牡丹江市爱民区北山街15号,于1979年建所,隶属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林副特产资源保护、培育及可持续经营为研究方向,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和遗传基因保护及开发利用、实现林副特产资源可持续经营为宗旨的社会公益型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3.
广东:打造竹子大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竹子资源大省,其竹产品加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竹资源优势却并没有给广东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化,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林区特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很快,对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丰富民众生活提供了日益增多的营养保健品。但被开发利用形成商品市场的产品与蕴藏量相比是很少的,有的资源产品虽蕴藏量大、价值高、市场紧缺,并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发。现依各专业会议资料文献所获得的信息,从市场角度,就部分产品的发展趋势做一浅析,但愿对产销者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副特产》2007,(1):F0004-F0004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以林副特产资源保护、培育及可持续经营为研究方向,以生物多样性.物种和遗传基因保护及开发利用实现林副特产资源可持续经营为宗旨的社会公益型研究机构。建所以来。承担过国家、省部级有关特种经济植物应用开发科研课题40余项,均已通过专家评审鉴定。其中北五味子、刺嫩芽、长白枕木、刺五加丰产栽培技术项目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并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国家级星火科技计划项目。为有效推进东北林区和谐农村种植结构调整。营建了濒危珍稀植物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一处,面积10hm^2,年培育优质壮苗200万株左右.欢迎参观选购。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沙棘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沙棘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据统计,全省现有人工沙棘林面积达13.33万hm^2,沙棘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沙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沙棘已逐渐发展为一项开发潜力较大的生态型产业。章针对目前辽宁省沙棘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突出沙棘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沙棘建设力度;加强沙棘资源的管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沙棘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沙棘产业化进程;加强沙棘科学研究,提高沙棘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领导,为沙棘建设与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丹东板栗面积和产量均占辽宁省的90%以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板栗资源,促进板栗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成为板栗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长江三峡地区,以山为主,因峡著称。周围有丰富的水电、矿藏、林特产、旅游等多种资源,是一块重点开发的宝地。但是,长期以来。这里“宝在山里睡,人守地里穷”,“缺粮”、“缺钱”困境至今还紧压在人民头上。林产工业的丰富原料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加工增值,实行多元化、全方位策略,开拓市  相似文献   

19.
再探中国沙棘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经验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禾木 《沙棘》2006,19(1):36-38
20年来,我国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取得巨大成就,人工沙棘林发展迅速,在治理水土流失、防止土壤荒漠化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沙棘开发利用取得长足发展,产品深加工并趋于系列化,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断提升,资源所在地经济效益增加,沙棘产业趋向良性发展;科技攻关、科普宣传、信息交流、多学科、多部门协作与国内外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但近多年来宏观指导薄弱、综合协调乏力、重栽轻管、沙棘天然林退化严重、科技服务工作滞后等问题值得关注。在巩固成就、推广经验的同时,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依然是有效推动沙棘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根据林业部林计通字(1996)32号文件关于“以北京为中心组建科技开发、技术培训、产品展销一体化服务中心,组建林业沙棘开发集团公司,以集团为依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林业部三北局召开的沙棘综合开发利用论证会于1996年5月21日~2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单位有中国林科院、西北林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农学院、陕西咸阳西林沙棘制药有限公司、陕西秦永沙棘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华林沙棘食品厂、陕西华旬沙棘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会议决定建立沙棘综合加工厂,主要生产高质量沙棘系列产品:速冻沙棘原汁、贮存沙棘原汁、功能性饮料、沙棘精油、沙棘冻干粉、沙棘黄酮以及沙棘化妆品等;建立沙棘原料基地,在一些沙棘资源大省,建沙棘原料基地林,同时引种国内外良种,筛选出大果无刺易采摘的沙棘良种;项目的技术承担单位是中国林科院和西北林学院。会议改变目前沙棘产品种类多质量差和资源浪费大的现状,通过对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低劣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把我国优势的林业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必将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