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菜薹自交不亲和性快速测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菜薹的自交不亲和性表现为柱头抑制。授粉后24h的柱头,在电镜和荧光镜下观察,即可对其不亲和性进行测定。有些单株老龄花亲和性比幼龄花亲和性稍高。亲本亲和指数同后代条和指数的平均值呈正相关,因此在选择时,最好选择那些亲和指数低,不亲和性强的单株。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对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及S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022E1’, ‘022A1’, ‘02259’开花前两周的花蕾进行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 开花后自交。与花期对照相比, 3个自交不亲和系的亲和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其中以1 500 μmol·L - 1槲皮素溶液处理效果最佳, 在022E1系中其亲和指数由原来的0.03增至4.35, 完全转化为了自交亲和系。采集开花前1 d的花蕾切取柱头进行SRK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槲皮素处理后可显著抑制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柱头中SRK活性, 从而阻止了自交不亲和性的信号传导, 达到了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结球甘兰(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自交不亲和系的测定,通常是用田间自交法来进行,这种方法费工费时。自建立了用水溶性苯胺蓝显示花柱中花粉管的技术后,又逐渐发展了利用荧光染色法快速测定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此法根据柱头上花粉萌发的数量确定不亲和程度,尚欠精确。研究表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花粉与柱头的识别机制是由S等位基因编码的S蛋白质决定的。美、英、日等国已先后分离鉴定出了这类S蛋白质。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及自交系花粉、柱头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分的分析,探讨利用蛋白质特性来快速测定植物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的可能性。 材料与方法 试材采用西南农大园艺系蔬菜育种教研室选育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二乌叶86057’、‘北黑大86035’,二系统均是多代自交、高度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1983年以来田间自交亲和指数均接近于0;自交系‘虹桥86047’,该材料也为多代自交,但亲和性稳定,1986年田间自交亲和指数达13.06。 等电聚焦电泳和氨基酸分析均测试“花粉”(P)、“柱头”(S)和“受粉后柱头”( P S)三项。花粉:取自开花前套袋隔离的花枝;枝头:隔离袋内,开花前1-2天彻底去雄,  相似文献   

4.
中华猕猴桃品种间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贾爱平  王飞  张潮红  姚春潮  刘旭峰 《园艺学报》2010,37(11):1829-1835
采用离体培养法观察中华猕猴桃株系花粉活力,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了常见品种杂交亲和性的研究,并统计坐果率。雄株花粉活力大小依次为楚源M4、湘平83-3、金魁、魁密。不同品种雌、雄株间授粉,柱头的识别反应快,花粉在柱头粘附多,生长快且萌发率高,亲和性较强且坐果率较高。24个组合中亲和指数最高的是金魁 × 楚源M4,亲和指数为924.61,坐果率为94.44%;最低的是早鲜 × 金魁,亲和指数417.44,坐果率71.11%。同种间的不同品种的亲和性和坐果率存在差异,亲和指数与坐果率密切相关,因此进行猕猴桃最佳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开展了不同倍性菊属物种间远缘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并对授粉后生殖生物学过程(柱头花粉附着、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受精及子房发育)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具相同倍性的种间及四倍体与六倍体物种间杂交较易结籽,而二倍体与四倍体或六倍体间难以结籽,表现杂交不亲和性。菊属远缘杂交不亲和表现为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生长异常难以进入花柱,诱导柱头胼胝质生成,受精胚败育。  相似文献   

6.
对反义MLPK基因在甘蓝柱头特异启动子SLR的驱动下,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其导入高度自交不亲和甘蓝材料‘TF’。转基因甘蓝T0代植株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转MLPK反义基因单株内源MLPK mRNA积累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转基因植株花期柱头内源MLPK mRNA积累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花粉原位萌发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基因甘蓝植株花期自交后,吸附在柱头上的花粉粒大量萌发,且穿过柱头的花粉管明显增加,并导致花期自交结籽数上升,转基因植株花期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对照植株。结果表明,下调MLPK基因表达能部分打破甘蓝自交不亲和,提高其花期自交结籽能力。  相似文献   

7.
甘蓝一般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一代杂种。现介绍如下: 一、什么是自交不亲和系所谓“自交不亲和系”就是同一系统内株间花期交配结籽很少,而系间交配结籽正常的系统。自交不亲和性的发现,是七十年代以来,发现十字花科植物的柱头“乳突细胞”,其外面覆盖着一层糖蛋白质,它对脂酶活性有着较强的专化性,并与S基因有对应关系。自交不亲和系的柱头细胞在蕾期时生长迅速,但到开花前2-3天则停止生长。当柱头乳突细胞停止生长时,糖蛋白就积累在细胞内,使细胞壁和角质层加厚,阻止了花粉管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西番莲品种(系)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差异和授粉亲和性的强弱,阐明不同亲和性类型的花粉管生长行为,为西番莲授粉及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主栽品种台农1号(TN)和编号为H2、MB、H6、ZS的西番莲品系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置4个自交授粉组合,分别为TN、H2、MB、H6自交,以及6个异交授粉组合,分别为H6×MB、H6×TN、MB×H6、MB×TN、ZS×MB、ZS×H6,分别对授粉后0.5~24 h的花粉管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计算授粉亲和性指数,同时对雌蕊进行解剖观察,并统计H6×MB等4个组合的坐果率。【结果】(1)西番莲雌蕊柱头上密布乳突,花粉管穿过柱头乳突细胞间隙进入柱头引导组织,引导组织呈漏斗形,从柱头延伸至花柱基部。(2)具有亲和性的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组合的花粉粒附着在柱头后,萌发出花粉管进入柱头乳突,之后经过柱头和花柱引导组织,于授粉后18~24 h进入胚珠;而具有不亲和性的西番莲自交和异交组合的花粉粒可以附着在柱头上并萌发出花粉管,但花粉管出现末端膨大变粗的畸形形态,不能正常伸长,最终只能停留在柱头乳突中,表现出孢子体不亲和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与自交不亲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个纯合S基因型(SaSa,SdSd,SfSf, SgSg,SiSi,SjSj)和1个杂合S基因型(SgSi)的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株系为材料,提取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用花粉壁蛋白处理相同S基因型的柱头,可诱导乳突细胞的胼胝质反应:处理不同S基因型的柱头,可“蒙导”自交亲和。经SiSi柱头表膜蛋白处理过的SiSi花粉,授于花期的SjSj和SaSa以及蕾期的SiSi柱头上,原来的亲和性消失。显然,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分别是花粉侧和柱头侧不亲和反应的识别物质。用等电聚焦法分析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中的糖蛋白,结果表明,其等电点因S基因不同而特异。由此进一步推测,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中的识别物质为S基因特异糖蛋白。  相似文献   

10.
柿属部分品种杂交亲和性以及结实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丹  王飞  赵秀明  杨凤美  余亮  牛佳 《园艺学报》2012,39(11):2229-2237
 以柿属中柿种的5个品种和美洲柿种的1个品种为母本,柿种的4个雄株为父本进行杂交,研究结实特性。通过离体培养法比较雄株的花粉活力,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杂交组合花粉与柱头的亲和性,统计其亲和指数和坐果率。4个雄株花粉活力大小依次为‘杂3-2’>‘禅寺丸’>‘杂4-2’>‘正月’;在24个杂交组合中亲和性最高的是‘新昌牛心柿’ב杂3-2’组合,亲和指数为1.30,坐果率为73.88%,亲和性最低的是‘美洲柿’ב正月’组合,亲和指数为0.03,坐果率为17.22%。‘磨盘柿’、‘新昌牛心柿’存在真单性结实和刺激性单性结实现象,‘花县大红柿’为真单性结实,‘美洲柿’、‘若杉次郎’和‘帽盔柿’为假单性结实。柿种间杂交亲和性小于种内杂交亲和性,同种内不同品种间杂交亲和性与坐果率也存在着差异,且亲和指数与坐果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砂梨不同S基因型异花授粉和蕾期自花授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多数梨品种自花授粉结实率极低,有的甚至不结实,这种现象叫自交不亲和。当不同品种异花授粉时,自交不亲和基因型相同也会出现结实率低或不结实,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也归属于自交不亲和现象[1-4]。自交不亲和性的本质是成熟雌蕊分泌的一种RNase抑制其相同S基因型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的继续生长,造成授粉、受精受阻[1-2]。因此,梨属植物生产上为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配置授粉品种是常用而有效的栽培措施之一。日本已对梨自交不亲和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2,5-11]。在蕾期这种RNase基因的表达量较少,其雌蕊抑制花粉在柱头上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12.
自交不亲和甘蓝亲和花粉授粉早期差异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蛋白质的角度揭示自交不亲和甘蓝亲和授粉早期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将蛋白质组学方法应用于自交不亲和性甘蓝柱头与亲和花粉互作早期差异蛋白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亲和授粉后3 ~ 5 min与1 h对比,有116个差异蛋白质点,而授粉后1 h与2 h差异不显著。按照特异表达与变化量大的蛋白质点优先原则,初步选取差异点中71个点做质谱分析,鉴定出31个可信差异蛋白质。与亲和授粉后3 ~ 5 min组相比,1 h组中特异表达蛋白质有19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3个。31种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有两种蛋白与前人发现的与花粉管在柱头中生长发育相关蛋白相同,其他29种参与包括胁迫与防御应答在内多种生理过程。对早期差异蛋白中这种“既有促进花粉管发育的蛋白,也有与防御相关蛋白”现象分析表明,花粉管生长性侵入柱头的过程有可能伴随着柱头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蛋白激酶抑制剂和激活剂调控甘蓝自交不亲和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吕俊  朱利泉  王小佳 《园艺学报》2001,28(3):235-237
 利用蛋白激酶抑制剂( 槲皮素) 和蛋白激酶激活剂( 佛波酯) 分别对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亲和系花蕾进行田间处理。结果表明, 槲皮素处理后的自交不亲和系的自交亲和指数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 甚至转变为自交亲和系; 而佛波酯处理后的自交亲和系的自交亲和指数与对照相比有所降低, 甚至转变为自交不亲和系。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之间在结荚率和自交亲和指数上均有显著差异。这为化学调控自交不亲和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甘蓝自交不亲和性雌蕊决定因子SRK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SRK基因并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进行克隆序列的Blast比较以及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分析,初步确定23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分属于SRK3、SRK7、SRK8、SRK16、SRK28、SRK36、SRK45、SRK46、SRK58、SRK68等10种S单倍型。其中有5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属于SRK36单倍型,占参试自交不亲和系的22%;SRK7、SRK16和SRK58单倍型均只有1份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进一步对不同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杂交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情况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并对20个杂交组合的花期杂交亲和指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根据SRK基因序列所确定的相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为不亲和,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受阻,花期亲和指数低;而不同S单倍型自交不亲和系之间花期授粉表现高度亲和,花粉管伸入雌蕊正常,花期亲和指数高。表明基于SRK基因序列分析确定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所属单倍型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鉴定方法,有利于育种时有针对性地设计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组合配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NaCl溶液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骞  胡靖锋  朱红 《长江蔬菜》2011,(14):14-16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2个萝卜自交不亲和系进行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能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但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其中3%NaCl溶液处理后,2个材料的亲和指数分别为3.08和3.32,与其他浓度处理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说明3%NaCl溶液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细叶美女樱和美女樱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亲和指数测定和荧光显微观察对细叶美女樱1号和美女樱BZ种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时期不同,正反交亲和程度不同;花期授粉,1×BZ不亲和,BZ×1亲和,蕾期授粉正反交都亲和;亲和指数测定和荧光显微观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11个甘蓝新株系开花结实特性及自交不亲和性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11个甘蓝新株系开花、结实以及自交不亲和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SKK88P’、‘3HGLP’、‘3HGLF’、‘ZZS4HP’、‘ZZS4HF’、‘CG1HP’、‘CG1HF’花期和蕾期的亲和指数均大于1,为自交亲和性株系;‘ZWS8HP’、‘ZWS8HF’、‘GL0604P’等株系蕾期亲和指数大于1,花期亲和指数均小于1,可作为理想的自交不亲和系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与自交不新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耿  李曙轩 《园艺学报》1993,20(4):363-368
以6个纯S基因型(SaSa,SdSd,SfSf,SgSg,SiSi,SjSj)和1个杂合S基因型(SgSi)的大白菜自交不亲和株系为材料,提取花粉壁蛋白和柱头表膜蛋白。用花粉壁蛋白处理相同的S基因型的柱头,可诱导乳突细胞的胼胝质反应:处理不同S基因型的柱头,可“蒙导”自交亲和。经SiSi柱头表膜蛋白处理过的SiSi花粉,授于花期的SjSj和SaSa以及蕾期的SiSi柱头上,原来的亲和性消失。显然,  相似文献   

19.
以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07s20为试材,于蕾期和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以克服其自交不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花期和蕾期喷施1%~5%NaCl均可显著提高07s20亲和性,但花期处理明显高于蕾期。其中花期喷施3%NaCl,亲和指数达到8.54,是人工破蕾的58.1%,可以代替蕾期人工破蕾授粉克服大白菜的自交不亲和性,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管状花和单花序自交,结合苯胺蓝染色法,对菊花品种rm1-3和rm1-4的自交亲和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授粉后花柱内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在单管状花自交时,rm1-3每柱头上约有15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而rm1-4柱头上没有花粉粒附着;在单花序自交时,rm1-3在授粉后0.5-2 h时平均每柱头有31粒花粉粒附着与萌发,4-6 h时花粉粒达54粒,而rm1-4在整个时间段内平均每柱头仅有0-3粒花粉粒附着,很少萌发,但当授予rm1-3的花粉时,0.5 h后平均每柱头便有26粒花粉粒附着,并开始萌发,4~6 h时花粉粒附着量达最大,平均为121粒,大量花粉管进入花柱,说明rm1-3为自交亲和品种(SC),而邢1-4为自交不亲和品种(SI).自交亲和品种rm1-3和自交不亲和品种rm1-4自交后花柱内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3.65、3.04和2.01倍与3.46、2.60和1.65倍,自交亲和品种的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不亲和品种,但自交不亲和品种授予自交亲和品种花粉后,酶活性明显高于自交亲和品种自交后的酶活性,杂交后3种酶的最高值分别是未授粉时的5.23、3.12和2.52倍,说明3种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花粉、柱头上亲和基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