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以瓜叶菊的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对瓜叶菊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GGR6号生根粉处理及对照处理瓜叶菊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结果]根长在250 mg/L浓度处理时与在50 mg/L浓度处理时的差异显著;不同浓度生根粉对瓜叶菊叶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根系活力与可溶性糖含量在CK与100、150、200、250 mg/L处理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在CK与50、100、150、200、250 mg/L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经过GGR6号生根粉处理后的瓜叶菊幼苗在根长、叶宽、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CK)。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适宜枸杞出苗及苗期生长的生长调节剂,能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生根粉(6号)、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肽蛋白对北方野生枸杞进行容器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用生根粉(6号)100 mg/kg处理的北方枸杞出苗率最好,达到85.7%;吲哚丁酸100 mg/kg处理后的北方枸杞平均株高达到6.84 cm,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处理对北方枸杞的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吲哚丁酸100 mg/kg处理过的地径相对较好,为0.218cm,与其他处理间有显著差异;生根粉(6号)、吲哚丁酸处理的根长生长较好,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吲哚丁酸处理后的生物产量较高,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生根粉(6号)、吲哚丁酸、赤霉素是促进北方枸杞幼苗良好生长的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宋维秀  樊萍  陶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42-7243
[目的]选出适宜唐古特白刺出苗及苗期生长的生长调节剂。[方法]对唐古特白刺进行容器播种育苗试验。[结果]用生根粉(6号)处理出苗率最好。吲哚丁酸处理后的唐古特白刺平均株高达到7.14cm。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处理对唐古特白刺的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效果。生根粉(6号)、吲哚丁酸处理的主根长生长较好。吲哚丁酸处理后的生物产量最高。[结论]生根粉(6号)、吲哚丁酸、赤霉素是促进唐古特白刺幼苗生长良好的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含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肥添加赤霉素和氯化胆碱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制剂对尾叶桉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8种药剂组合对盆栽尾叶桉幼苗进行试验,研究其对尾叶桉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药剂组合对尾叶桉幼苗的生理影响效果不同。从总体上看,养生肽0.1 ml+氯化胆碱30 mg+赤霉素10 mg和氯化胆碱30mg+赤霉素10 mg的处理能明显提高尾叶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结论]赤霉素和氯化胆碱对尾叶桉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进一步促进桉树生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5.
蔚荣海  刘蓓  李羡宏  孙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50-14251,1425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三唑醇试剂处理玉米种子后幼苗的几项生理指标及生长效应。[方法]共设计6个不同浓度三唑醇处理,浓度分别为500、750、1000、1250、1500、1750mg/kg,另设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CK)。于3叶1心时进行根系活力、根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于4叶1心时进行秧苗生长指标和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三唑醇处理使玉米幼苗根POD活性、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等生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幼苗生长良好健壮,其中以750、1000mg/kg处理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三唑醇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进口朱顶红栽培品种双龙(Hippeastrum hybridum ‘Double Dragon’)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赤霉素、萘乙酸3种生长调节剂对朱顶红幼苗球茎大小、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喷施频率下,合理的喷施生长调节剂(水杨酸和赤霉素)能够显著地促进朱顶红幼苗的叶宽、叶长、球茎等的生长,其中喷施100 mg/L水杨酸6次左右效果最佳。喷施3次水杨酸和赤霉素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赤霉素对促进朱顶红叶绿素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适宜浓度(50mg/L)的萘乙酸对促进朱顶红的根系数量增加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水分条件对蚬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9种水分处理下蚬木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控水条件下,蚬木苗高和地径增长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提高幼苗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而水分胁迫,如不供水或连续7 d浇水会降低蚬木幼苗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结论]蚬木苗期对水分比较敏感,应加强苗期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8.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LED光质对竹柏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竹柏幼苗光合作用特性及补光培育技术。[方法]基于LED光源,研究红光、蓝光、白光对竹柏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1)白光处理下竹柏的生长效果较差,株高、地径、叶片指标均低于红光和蓝光;(2)蓝光处理下竹柏叶片的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叶片具有阳生植物的特性,其中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白光处理高17.51%和24.37%,净光合速率比红光处理高823.08%;(3)红光处理下竹柏地径、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增长量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其中地径、株高、叶片数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白光处理高326.67%、92.75%、100.00%、111.03%,叶面积增长量比蓝光处理高214.29%。[结论]综合比较竹柏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光合作用效果,红光最有利于竹柏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辣椒叶水浸液的成分及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HPIE分析辣椒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物质,用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辣椒叶水浸液处理辣椒幼苗,分析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叶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香草酸(75.7μg/g)和伞花内脂(29.8μg/g)。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则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低浓度的水浸液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2种抗氧化物酶活性,而高浓度却降低了其含量及抑制2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麻疯树苗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麻疯树苗木喷施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寻找有利于麻疯树苗木生长的调节剂方案.结果表明:喷施60 mg/LL的NAA或者ABT(3)用于麻疯树苗木培育,苗木的株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增加,而CAT活性略低于对照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尹晓阳  周赟  高鹤  杨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41-11043
[目的]加速青冈的繁殖进程。[方法]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促进青冈根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GA 50~100 mg/L+CaCl21~20 mg/L和GA 50 mg/L+NAA 20 mg/L提高发芽率7.0%~13.5%,提高发芽势14.3%~18.0%;青冈播种苗主根发达,侧根较少。该试验采用50穴格穴盘对其进行容器育苗,在苗龄30 d左右时,用浓度为20 mg/L NAA浇灌幼苗根部,促使侧根生长。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侧根数提高38.8%,生理质量较优,叶绿素含量提高68.9%,叶、枝、根含水率分别提高33.7%、15.9%、7.0%,根的导电率下降55.7%。[结论]青冈种子按常规处理发芽时间较长,且发芽不整齐;生长调节剂GA、NAA对青冈根坨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李邦发  韩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5-7126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设0(CK)、20、40和60 mg/L的烯效唑浸种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形态指标(株高、根长和根冠比)与生理指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发芽势和发芽率、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烯效唑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20 mg/L烯效唑处理的小麦幼苗根长最长(达11.17 cm);用20、40和60 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根冠比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6.0%、100.0%和80.4%,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8.7%、11.1%和6.3%,丙二醛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12.5%、21.88%和9.38%,叶片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分别降低了26.09%、32.61%和19.57%。20和40 mg/L的烯效唑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比对照分别增加55.5%和22.2%,50%和39.9%,而60 mg/L烯效唑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则比对照低。[结论]烯效唑浸种可促进小麦壮苗、增强植物抗性,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应注意浓度控制,以20 mg/L烯效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Cu和Zn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博爱7422为材料,以完全营养液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10、25、50、125、250、500 mg/L)Cu2+、Zn2+污染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50mg/L)和Zn2+(≤10 mg/L)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Cu2+(>50 mg/L)和Zn2+(>10 mg/L)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Cu2+、Zn2+污染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浓度Cu2+、Zn2+污染可降低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当Cu2+、Zn2+浓度为25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4.51%、23.02%,当Cu2+、Zn2+浓度达到500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为CK的31.35%、47.15%。[结论]低浓度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猕猴桃枝条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方法]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泰山一号"猕猴桃枝条,进行猕猴桃枝条生根试验。[结果]当生根粉(ABT)浓度为2 000 mg/L时扦插生根率最高,为55.17%;当萘乙酸(NAA)浓度为750 mg/L时单株平均根数最多,为22.00条;当ABT浓度为750 mg/L时平均最长根长可达59.42 cm。[结论]综合考虑,ABT2 000 mg/L诱导"泰山一号"猕猴桃枝条秋季生根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申芸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2-6173
[目的]探讨不同物质对唐菖蒲继代培养试管苗芽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唐菖蒲试管苗芽增殖过程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活性炭,考察不同物质对芽增殖影响.[结果]浓度0.5 mg/L奈乙酸与浓度1.0 mg/L的6-苄基腺嘌呤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下,苗增殖效果好而且苗较壮,增殖倍数为5.0.2%的活性炭,在30 d内有利于试管苗株高的增加,但对芽的诱导无明显作用.[结论]用50 g/L市售白糖代替40 g/L纯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是可行的,这样降低了配制培养基的成本,而且对试管苗的增殖和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童子1号”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成本下草莓试管苗的快繁技术。[方法]以"童子1号"草莓匍匐茎的顶芽为试材,以附加不同浓度BA、NAA的MS培养基诱导和增殖草莓小苗,记录组培苗的诱导与增殖情况。带顶芽的茎段基部蘸不同浓度的IBA、NAAI、AA,观察生根情况。[结果]草莓低成本下最适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BA 0.5 mg/L。BA明显促进芽的增殖,KT会影响芽的增殖率。最优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 0.5 mg/L。3种不同浓度激素处理组培苗的生根差别不大。组培苗瓶外生根蘸取的最佳生长调节剂浓度为IBA 800 mg/L。试管生根苗直接移栽的成活率高达99%。[结论]所有培养基均以3%食用白砂糖代替蔗糖,以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每株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18.
激素因子对野生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激素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方法]以红芽大戟组培继代苗为试验材料,1/2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多效唑(MET)、生根粉(ABT)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NAA不利于红芽大戟的生根诱导,IBA和IAA单一使用的最佳浓度均为0.5 mg/L,IAA 0.5 mg/L+IBA 1.0 mg/L的配组处理对根的诱导效果相对较好;MET在浓度为1.4 mg/L时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最好;4类生根粉中2.0 mg/L的ABT8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较好。[结论]最佳的生根诱导激素配组为MET 1.4 mg/L+IBA 0.2 mg/L,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和平均根粗达最大,分别为89%6、.27条和0.78 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三唑酮应用于蚕豆壮苗、抗倒伏,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40、60、80、100 mg/L)三唑酮浸种和不同处理方式(水浸+喷水,水浸+喷三,三浸+喷水,三浸+喷三)对蚕豆幼苗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处理条件下,三唑酮浸种蚕豆幼苗株高、节间距受到明显抑制,主根长度有所缩短,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同时,以10mg/L三唑酮浸种和叶面喷施相结合的处理抑制蚕豆幼苗生长较明显。[结论]三唑酮能够矮化蚕豆幼苗,具有一定的壮苗效应,并能提高植株抗倒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