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山羊瘤胃液的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酵母培养物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发酵底物精粗比为7:3,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0、0.75 g/L1、.5 g/L2、.25 g/L。结果表明,发酵各时间点,各处理组的pH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24 h、36 h4、8 h时,各处理组氨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2.25 g/L处理组的T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三个处理组的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发酵24 h4、8 h时,三个处理组的丙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24 h、48 h时,1.50 g/L处理组的乙丙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整个发酵期内,1.50 g/L、2.25 g/L处理组的累积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酵母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降低乙酸/丙酸比例,改变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延胡索酸二钠与瘤胃素组合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对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瘤胃发酵功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6只2~3岁平均体重(32.00±1.21) 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逐渐提高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发生SARA.试验动物处于SARA后,试验组添加组合添加剂(延胡索酸二钠10 g,瘤胃素34 mg),对照组不添加.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并通过16S rRNA探针杂交定量分析法结合传统厌氧培养法分析瘤胃内细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组合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瘤胃VFA浓度(P<0.05),维持高精料条件下瘤胃pH的稳定,使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数量减少(P<0.05),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埃氏巨型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增加(P<0.05).以上结果说明,延胡索酸二钠和瘤胃素的联合使用可以改善SARA状态下的瘤胃发酵功能,并使乳酸产生菌减少而乳酸利用菌增加.  相似文献   

3.
酵母培养物对山羊瘤胃纤维素酶活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酵母培养物(0、20、30、和40g/d)对山羊瘤胃纤维素酶活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有提高瘤胃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够提高瘤胃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与对照组相比,早饲后4h时,20g/d处理组乙酸浓度提高22%(P<0.05),TVFA浓度提高21%(P<0.05),30g/d处理组的丙酸浓度提高11%(P>0.05);18h时,30g/d处理组乙酸浓度和TVFA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2%(P<0.05)和28%(P<0.05)。  相似文献   

4.
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为追求高生产性能,常以高精料的营养策略饲喂高产奶牛和高强度育肥肉牛、肉羊。长期饲喂高精料或突然采食大量含易发酵碳水化合物饲粮时,动物易出现瘤胃代谢紊乱,诱发代谢性瘤胃酸中毒及腹泻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如何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保持瘤胃健康是进行营养调控的关键。酵母培养物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一种,已在反刍动物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在维持瘤胃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酵母培养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高精料饲粮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并阐述了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饲粮中适宜的添加量,为酵母培养物在反刍动物饲粮中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旨在探究饲喂高精料日粮对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生物胺生成与吸收的影响研究。试验选用6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雄性波杂山羊,随机分成低精料组与高精料组,实验期24 d。结果显示,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支链脂肪酸、酪胺、腐胺、组胺、甲胺和色胺浓度显著性增加(P<0.05),而瘤胃pH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盲肠内容物中的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上述5种生物胺浓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瘤胃和盲肠静脉血中的上述5种生物胺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浓度与瘤胃静脉血所对应的生物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盲肠内容物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与盲肠静脉血中对应的生物胺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说明,饲喂高精料日粮促进了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提高了瘤胃与盲肠内容物中生物胺浓度,暗示高精料日粮可能提高消化道上皮的通透性,促进消化道上皮对生物胺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灭活酵母培养物(yeast culture,YC)对羔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胃肠道重量的影响。选择3.5月龄、体重(35.65±1.84) kg的断奶杂交健康公羔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灭活酵母培养物0、5、10 g/(只·d)和15 g/(只·d)。结果表明:①随着灭活酵母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各组间羔羊末重、平均日增重(ADG)逐渐增加(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逐渐减少(P>0.05),试验Ⅳ组料重比(F/G)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②试验Ⅱ、Ⅲ、Ⅳ组干物质(DM)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Ⅳ组总能(G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Ⅳ组粗蛋白(C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③各组间胴体重、屠宰率和胃肠道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灭活酵母培养物不能显著改变羔羊生长性能,但可以显著降低料重比,提高DM、CP、GE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向洋 《中国饲料》2019,(4):17-21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水平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6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日粮采用2×2多因素方差设计,两个淀粉水平(23%和29%),两个酵母培养物水平(0和25 g/d),试验共进行28 d。结果显示:日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后显著提高了产奶量、3.5%标准乳、能量校正奶(P <0.05)。无论是在低或高淀粉水平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均显著提高乳脂含量(P <0.05)。高淀粉水平日粮或添加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乳蛋白含量(P <0.05)。高淀粉水平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血浆结合珠蛋白的含量(P <0.05)。高淀粉水平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无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淀粉表观消化率(P <0.05),低淀粉水平日粮组显著提高了乙酸含量(P <0.05)。高淀粉水平日粮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乳酸含量(P <0.05)。高淀粉水平日粮组较低淀粉水平组显著降低了氮沉积量(P <0.05),添加酵母培养物使氮沉积量显著升高(P <0.05)。高淀粉水平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组氮摄入量和乳氮含量最高(P <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淀粉水平日粮中添加15 g/d酵母培养物可以降低奶牛代谢紊乱症的发生,提高纤维消化率及微生物蛋白的产量,进而改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对湖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中,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对照组)、1%的酵母培养物,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72 h后,测定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特性参数。动物试验选取日龄、体重相近的湖羊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 g/(只·d)酵母培养物A(试验I组)和酵母培养物B(试验II组),试验持续60 d。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底物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显著提高体外瘤胃72 h累积产气量、干物质消化率、微生物蛋白含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 < 0.05)。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使湖羊干物质采食量分别增加10.32%和2.92%,日增重分别增加16.14%和5.09%,净增重分别为1.68kg/只和0.59kg/只(P < 0.05)|与试验II组相比,试验I组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升7.19%和10.15%,净增重提升1.09 kg/只。综上所述,不同酵母培养物对湖羊瘤胃发酵特性和生长性能的提升存在差异,添加10 g/(头·d)酵母培养物A对湖羊干物质采食量和生长性能效果最佳。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体外瘤胃发酵|采食量|生长性能|湖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