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甬优9号的产量构成分析其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以其产量高、米质优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近年来在浙江南部有大面积的推广,松阳县近3年栽培面积稳定在2000hm2左右,约占全县杂交晚稻面积的50%。近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甬优9号一般产量达到8190kg/hm2,较同期其他品种产量6795kg/hm2增产1395kg/hm2,增产20.5%。实割最高产  相似文献   

2.
<正>甬优538号系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选育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新品种。在天台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株高适中,齐穗较早、中熟,抗病、抗倒性强的特点。生育期比我县推广的甬优12短7d,非常适宜在本县种植。1产量表现在2012年和2013年的展示试验中,甬优538产量名列前茅。2013年在平桥镇溪边张村建立甬优538高产栽培示范地,面积6.8hm2,平均产量为12.93t/hm2,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示范方实割3块田,面积2 311.8m2,经农业局组织专家组验收,平均产量为12.9t/hm2。  相似文献   

3.
<正>甬优12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新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生育期长,杂交优势强,茎秆粗壮,生长繁茂,穗大粒多,产量高,并具有超级稻特性和产量,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为了进一步掌握甬优12的特征特性及直播栽培技术,为此我们在2014年开展甬优12的分期直播试验,进一步探索甬优12的特征特性,确定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期和安全播种期。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新组合甬优9号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庸庆 《种子》2013,32(2):122-123
2008、2009年福安市引进甬优9号试种,2010年推广面积40 hm2,2011年450 hm2,2012年800 hm2。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其高产栽培要点是在合理密植保证有效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5.
甬优8号的生育特性及机械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甬优8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和苏州市种子站以甬粳8号A×K687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615)。我市于2005年引进甬优8号应用于机械直播栽培并组织品种比较试验获得成功。2006年全市实种面积超过100hm^2。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有望成为我市杂交晚粳稻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不同秧龄与栽培密度对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A与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组合,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邵武市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该组合进行中稻和晚稻多点试种,发现该组合分蘖力偏弱,秧龄过长对产量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掌握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笔者于2011年研究了不同秧龄(播种期)与栽培密度对超级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组合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甬优8号"机械直播稻高产栽培实践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5—2006年昆山市单季晚粳稻机械直播品种比较试验及"甬优8号"机械直播核心攻关方资料,分析了"甬优8号"的产量水平与栽培特性,提出了以严格种子处理、精量机械直播、大田肥水管理及病虫草综合防治为核心的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2号A为母本、K306093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粳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引种审核。2011年沙县种子站承担福建省农业"五新"技术项目《高档优质稻新品种甬优9号示范推广》,全县示范推广甬优9号136.7hm2。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烟后稻省级核心示范片13.3hm2,经验收667m2平均产量为618.3kg。  相似文献   

9.
<正>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以其产量高、米质优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近年来在浙江南部有大面积的推广,松阳县近3年栽培面积稳定在2000hm2左右,约占全县杂交晚稻面积的1/2。近3年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甬优12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甬优12号系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选育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天台县2009年开始引进种植,表现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株高适中,功能叶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现将甬优12号在天台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耿生玲 《种子》2009,28(10)
草原23号豌豆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2000~2005年采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湟中县拦隆口镇引进种植,产量达4530 kg/hm2,2008年在多巴镇尚什加村种植,产量达4 950 kg/hm2.通过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直立、抗倒伏性强、较耐旱、丰产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一般高水肥条件下产量5250~6000 kg/hm2;在中等水肥条件下产量3 750~4 500 kg/hm2,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该技术具有节水、生肥、省地、省工、增产、病虫害轻等优点,比常规方法增产900kg/hm2左右,节水3000~4500m3/hm2,提高土地利用率3%~5%。2011年我局在水泉乡水泉村进行花生膜下滴灌节水种植试验示范,花生平均产量7050kg/hm2。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稳产、商品性状好、株型紧凑、结荚集中、较抗叶斑病的优良品种,如阜花12号、唐油4号、铁花1号、铁花2号等。  相似文献   

13.
苘娜娜 《中国种业》2021,(12):90-93
杭州地区引进了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通过与其他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进行栽培比照,对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综合抗性等进行分析,了解该系列品种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平均生育期常规粳稻>其他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显示参试的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但与其他籼粳杂交稻之间差异不显著。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甬优1540的结实率和产量最高,甬优7861的总粒数、实粒数最高,甬优7860千粒重最高。试验表明穗大粒多是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产量高的主要因素,群体整体表现出丰产性好、株型紧凑、抗性好的特点,个别品种要注意稻曲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甬优17是浙江省宁波市科学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自选甬粳4A与甬恢12配组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稻品种,在福建省周宁县做中稻种植,表现为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穗粒数多、后期转色好、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总结了其山区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世富 《中国种业》2019,(10):83-84
为探索头季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2018年在沙县夏茂镇引进超级杂交稻甬优1540作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片种植,应用暗化处理技术工厂化育机插秧、头季机收、冬种紫云英、合理留桩高度、头季二次烤田、测土配方施肥、施催芽促苗肥、无人机施药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甬优1540头季、再生季全年平均产量15.65t/hm2,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好、再生能力强、生育期较长、丰产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闽中丘陵地区中、低海拔地域作再生稻种植。分析甬优1540再生稻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密度对紧凑型油菜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3个紧凑株型和1个普通株型油菜品种“秦优7号”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密度下的个体与群体的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在密度为210000株/hm2时,紧凑型油菜品种的个体与群体的协调性最佳,可以获得该类品种的最高产量;“秦优7号”的产量在150000株/hm2的密度下最高,在210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有不显著减产;紧凑型油菜品种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密度高于“秦优7号”。随密度从150000/hm2增加到270000株/hm2时,紧凑型油菜品种和“秦优7号”品种的单株角果数都减少,但紧凑型品种的角果数缓慢较少,而“秦优7号”较少幅度较大;两类品种千粒重的增加和角果粒数的减少均较平缓。在较高密度下,个体与群体协调性好,群体角果数多,这是紧凑型油菜在较高密度下能获得较高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甬优12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A和F5032杂交培育的三系籼粳迟熟杂交稻品种,2017年在江山市石门镇泉塘村百亩示范种植,示范方表现出稻株茎秆粗壮,有效穗较多,穗大粒多,抗逆性强,产量高等优良性状,总结了其在江山示范种植的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抗虫棉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心,主茎12 台果枝打顶、叶枝7 月5 日(初花期)摘心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产9.0%~10.9%;叶枝成铃单铃重高于多茎株型及常规株型下部1~4 台果枝结铃单铃重,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密度适应范围是3.3 万株/hm2~5.1 万株/hm2;多茎株型品种适应性广,叶枝发达的杂交棉品种增产潜力更大。多茎株型栽培高产简化技术关键是:扩行距、适密度、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19.
<正>甬优1540(曾用名E282、甬优1538)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市种子公司用甬粳15A×F7540杂交组配而成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5年8月通过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0)。该品种具有超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熟期适宜、株高适中、耐肥抗倒、田间抗病性好、后期熟相好等特点。该品种2010年引入昆山市试种,产量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12年推荐参加苏州市品比试验。现将多年来其在昆山等地的试种表现及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约533.3万hm2,杂交棉推广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0%左右。2006年新疆杂交棉推广面积约1.8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3%左右。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2003至2005年推广种植2000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