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塑料大棚栽培生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棚和大棚加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棚内地膜覆盖和大棚栽培生姜可提早播种和延后收获 ,具有早出苗 ,生长量大 ,叶面积扩展快 ,增加株高、茎粗和分枝数以及促进养分充分运输到根茎中的作用 ,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棚内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山地辣椒生产中的抗旱保墒问题,开展了黑色地膜覆盖在山地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可缩短山地辣椒定植后的缓苗期、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显著增加产量;与露地栽培相比,(亩)增产506.1千克,增幅达23.25%。是一项切实有效的保墒增产的实用技术,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丰源3号辣椒采用大棚进行春提早栽培于10月下旬播种,采用大棚电热温床和营养钵育苗,于3月上旬定植于钢架大棚,5月初即可采收。每667m2产量3000-3500kg,产值8000-10000元,比传统露地栽培提早40d上市,产值高30%以上。该种植模式由于采用大棚隔离避雨栽培,并采用地膜覆盖和滴灌进行肥水一体化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4.
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明胜 《蔬菜》2011,(1):18-19
辣椒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抗旱、增温、保湿、保肥、无杂草,提早成熟5~20d,增产12%~25%等特点。为了尽快使该项技术在冬种瓜莱中得到推广应用,笔者于2003—2008年辣椒栽培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乡一蔬菜专业户今年用地膜覆盖8.1亩旱黄瓜,其中1亩采用插架栽培,效果显著,插架黄瓜亩产4050公斤,对比不插架栽培黄瓜,产量增加80%以上。黄瓜插架栽培的好处是: 1.上市早、产量高地膜覆盖的旱黄瓜利用插架栽培,即通风又透光,结瓜早,座瓜率高,比不插架黄瓜上市早、产量高。插架黄瓜6月9日上市,不插架黄瓜6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大棚黄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适应大棚生产发展的需要,筛选出适合大棚栽培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黄瓜新品种,我们开展了黄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参试的品种有901(江苏省镇江市蔬菜研究所)、236×125(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宁丰3号(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和西杂1号(陕西省西安市蔬菜所),以杨行×密刺为对照(CK),试验结果表明901的早熟性、丰产性、商品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和其他参试品种(详见表1、表2)。901每亩产量为2644.63kg,比对照增产29.69%;前期亩产量为1287.86kg,比对照增产55.18%。方差分析表明,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是浙北地区春季大棚早熟栽培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7.
尹福强 《北方园艺》2017,(19):68-71
以引进的5个辣椒新品种为试材,对辣椒品种进行了生育期、抗病性、产量、产值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以筛选适合在西昌温室大棚栽培的辣椒新品种。结果表明:"全能冠军""中华大椒"综合评价最好,667m2产量分别为4 233.71、3 176.42kg,比对照分别增产56.22%和17.21%,产值分别增加100.86%和59.07%,且抗病性强、果大、果色好。因此"全能冠军""中华大椒"适合在西昌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白色、黑色、黑白相间地膜覆盖对朝天椒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朝天椒挂果期长,且果实成熟早,产量相对较高。从总体表现来看,白色地膜覆盖栽培是最佳选择,较露地栽培辣椒株高、株幅、茎粗分别增加9.08、9.16、0.32 cm,单株挂果数增加50个,产量提高69.17 kg/667 m2,增产34.04%。  相似文献   

9.
大棚黄瓜栽培,除病虫害影响产量外,还有黄瓜的弯曲生长。弯曲的黄瓜每根长到约重50克左右就停止生长,这样既影响产量,又影响瓜农的经济效益。能否想办法矫正黄瓜弯曲生长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如下实验:一、实验 1.确定大棚内黄瓜60株,其中有长  相似文献   

10.
越冬棚栽专用型黄瓜新品种──津春三号津春三号抗病、丰产、耐低温和耐弱光能力突出,非常适合越冬大棚栽培的专用型黄瓜新品种。一、产量表现1994年元月,泰安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津春三号黄瓜进行测产。前期产量平均1261.1公斤/亩,比新泰密刺亩增产537...  相似文献   

11.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总结分析了新疆奇台糖区十多年来甜菜种植模式,可分为露地直播栽培模式、开沟起垄人工点播栽培模式、地膜覆盖栽培模式.2009-2013年地膜覆盖栽培模式较1999-2003年露地直播栽培模式平均产量增加了23.85t/hm2,产量提高了84.6%.  相似文献   

13.
以生产上的经验灌水量30 m3/667m2-未覆膜(G0-N)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未覆膜处理植株的茎粗、叶球膨大率呈下降趋势;覆膜处理的植株呈现上升趋势;VC,可溶性糖,粗纤维均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增加,甘蓝的品质提高;10 m3/667m2-覆膜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是20 m3/667m2-未覆膜,而30 m3/667m2-覆膜与10 m3/667m2未覆膜产量最低。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在该试验中,认为20 m3/667m2-未覆膜和10 m3/667m2-覆膜可以使甘蓝达到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农田“白色污染”,建立健全地膜回收体系,对春季设施栽培辣椒不同地膜覆盖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强化膜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可促进辣椒生长和增产,较普通地膜增产5%,且易于回收,研究结果为强化膜在镇江新区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和商品薯数量比率分别可达82.95 mm、1.62、0.153 kg、20528 kg·hm-2和42.0%,黑膜下覆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分别可达82.91 mm、1.62、0.157 kg、19369 kg·hm-2和41.5%,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则分别为82.36 mm、1.60、0.146 kg、15102 kg·hm-2和32.5%。与膜下覆土栽培处理相比,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无显著差异,仅商品薯数量比率显著降低,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鲜薯产量、商品薯数量比率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显著降低。可见,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表现与常规覆土栽培无明显差异,通过机械化进行膜下覆盖3~6 cm厚新鲜粉碎玉米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可实现冬种马铃薯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辣椒品种特罗姆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条式栽培袋、土工布衬槽、塑料薄膜衬槽、砼板制作槽及普通多孔砖砌槽5种防渗承载模式对沙培辣椒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同防渗承载模式进行了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土工布衬槽、普通多孔砖砌槽、塑料薄膜衬槽、砼板制作槽处理分别比对照(素沙)增产17.6%、15.1%、8.7%、7.4%,条式栽培袋处理比对照减产19.5%。不同防渗承载模式下沙培辣椒产量和成本比较表明,土工布衬槽、普通多孔砖砌槽和塑料薄膜衬槽处理成本价格低、增产效果显著,适宜在沙漠温室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孙学保 《中国甜菜》2014,(2):46-47,58
研究了饲用型甜高粱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全膜双垄沟灌栽培、全膜覆盖平作栽培、露地栽培)对土壤含水量、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的影响;单茬收割以及不同株高条件下2茬收割、3茬收割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茎秆含糖率增加,显著增加株高和产量,尤其全膜覆盖平作处理较露地栽培水分利用效率高70.52kg/(mm· hm2),增产41.74%.收获两茬产量要比收获1茬高10.98%,比收割3茬高18.64%;在收割两茬的情况下,头茬株高150cm时刈割总产量比头茬株高200cm时刈割总产增产4.49%.在生育期只有150d左右的区域,饲用型甜高粱可选择两茬或单茬收割,头茬在株高150cm左右收割,二茬收割时间在早霜来临之前.  相似文献   

18.
王雪花  任晔  冯均科  杨晨晨 《蔬菜》2021,(11):25-29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有效养分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早大白马铃薯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露地(对照)和普通聚乙烯地膜、生物可降解膜、稻草3种覆盖方式,比较了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pH值、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保水效果最佳;生物可降解膜覆盖、稻草覆盖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以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尤为明显,成熟期几乎所有速效养分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出7.49 g/kg、23.00 mg/kg、11.0 mg/kg、26.0 mg/kg。综合成本效益,除了稻草覆盖由于小薯多而效益比对照降低22.2%外,普通聚乙烯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比对照效益分别提高29.7%和24.2%。总之,普通聚乙烯地膜和生物可降解膜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但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减少环境污染,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栽培对黄瓜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利用泥炭基质和重迎茬土壤(CK)进行黄瓜栽培试验,测定不同基质对黄瓜株高、茎粗、根长鲜重等生长指标及对枯萎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栽培的瓜苗在根长及株高上较对照差异显著,侧根量比对照明显增多;泥炭培养基能有效减少苗期猝倒病及枯萎病的发生;泥炭栽培的黄瓜单株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泥炭处理的黄瓜PAL、CAT、SOD酶活比同期对照高出33.05%~62.25%、12.56%~43.79%、13.09%~72.82%。说明泥炭培养基对黄瓜表现出良好的促生及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