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出适宜在衡阳地区冬春季种植的耐抽薹甘蓝品种,作者对17个甘蓝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9QF4、19QF12、19QF13、19QF14和19QF17未发生抽薹开花和茎秆升高现象,属中晚熟品种,抗病性强,生长整齐,纯度高达100%,定植至采收需114~122 d,叶面蜡粉少,单球重2.26~2.53 kg,没有裂球现象,叶球紧实,叶质脆嫩,品质优,外形美观,产量高,适宜在衡阳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前衡阳地区春甘蓝主栽品种为熟性晚、叶球大的京丰一号等扁球型甘蓝,缺少早熟优质的圆球型结球甘蓝品种。为筛选出适合衡阳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圆球型春甘蓝新品种,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团队引进了6个春甘蓝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甘21、中甘628、中甘D22和YR中甘21平均产量达3 000 kg/667 m2以上,且植株生长整齐,纯度高达100%,叶球绿色坚实,较耐裂球,叶质脆嫩,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宜在衡阳地区春季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甘蓝新品种‘西园1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雪松  宋洪元  司军  李成琼  宋明 《园艺学报》2016,43(6):1213-1214
‘西园16号’甘蓝是以优良自交不亲和系2011B3为母本,自交不亲和系2011214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中晚熟,从定植到收获100 d左右。单球质量2.1 kg左右,叶球扁圆形,紧实,耐裂球,品质优良,球叶维生素C含量0.335 mg·g~(-1),纤维素含量7 mg·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7%。耐根肿病。产量约61.5 t·hm~(-2)。适宜重庆、四川等地区作冬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4.
冬甘二号是天津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适合各类保护地栽培的春甘蓝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耐裂球,高产,优质,强冬性,结球紧实等优点,2000年通过天津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适合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各类保护地栽培的理想品种。 一、品种主要特征 1.植物学性状 冬甘二号开展度为47.2cm x 46.cm左右,株型紧凑、外叶数11~14片,株高24.2cm左右,叶色绿色,叶球近圆球形,单叶球重0.85~1kg略叶面蜡粉少、中心柱短,叶球紧实度为0.8,叶球商品性状好。 2.品质性状冬甘二号叶质脆嫩,味甜,…  相似文献   

5.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丰"、"庆丰"和"铁头"3个生产上的主干甘蓝品种为对照,对5个新育成的甘蓝新组合("010号"、"011号"、"012号"、"013号"和"014号")进行苗期"甘蓝黑腐病(Cabbage blackrot)"病原菌的接种处理,调查其病情指数,并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分级.结果表明:3个对照品种中"铁头"表现为"抗病","京丰"表现为"耐病","庆丰"则表现为"感病".5份甘蓝新组合材料中,"014号"表现为"高抗","010号"和"012号"组合表现为"抗病","011号"和"013号"组合表现为"耐病",5个新育成的甘蓝组合的抗病性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均超过了对照品种"庆丰",而且抗病性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越冬甘蓝新品种瑞甘21是以日本品种寒玉155为母本,以国外引进的材料026为父本,经多年选配而成的优秀品种,具有耐抽薹性强、耐裂球性突出、开展度较小、适宜密植、丰产性好、商品性高等特点,配合高产栽培技术,可以获得39 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夏秋季节在通海种植的结球甘蓝品种,引进7个结球甘蓝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大绿商品性好,球绿色,鲜亮紧实,不易裂球,耐贮运,抗病性最强,产量高;YR嘉绿商品性好,球绿色,鲜亮紧实,不易裂球,耐贮运,抗病性强,产量高,均适宜在通海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前武汉市场主推的早秋甘蓝主要为进口品种QL50,耐热性强、丰产性好、蜡粉中等、叶色绿、球形美观,从定植到收获63天左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但耐裂球性不好、品质一般;国产适应南方高温高湿的早秋甘蓝品种仍较单一,且品种叶面蜡粉多,呈灰绿色,致使叶球亮度不够,产品外观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针对早秋甘蓝生产上这一实际情况,以耐热、早熟、耐裂、优质为品种选育目标,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引进部分国内外抗热甘蓝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定向筛选,于2013年配制杂交组合,2014-201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育成耐热、早熟、耐裂、优质的甘蓝新品种汉夏1号。2016年进行品种多点比较试验,2018-2019年相继在湖北、浙江、江西等地进行区域试验,品种性状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在贵阳等地冬春反季节栽培的优良耐抽薹新品种,对8个大白菜品种(组合)进行露地冬春季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黔白5号采收期早,紧实度好,产量高,耐低温、耐抽薹性好,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组合BZ1×C-2生长势强,叶色深绿,紧实度、净菜率高,耐低温、耐抽薹性强,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2个品种适宜贵阳及气候相似地区冬春季种植推广,其中,黔白5号适宜喜食浅黄心大白菜的地区销售,组合BZ1×C-2适宜喜食绿心大白菜的地区销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甘蓝一直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露地越冬甘蓝栽培面积快速增长,目前在江苏、湖北、湖南、河南、上海等地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由于甘蓝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的扩大,因此对越冬甘蓝品种不仅要求品质好、高产,而且要耐寒、耐抽薹性强,耐裂球、耐贮运。  相似文献   

11.
冬甘二号是天津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春甘蓝,具有早熟,耐裂球,高产,优质,强冬性,紧实等优点。已于200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适合东北、西北、华北保护地栽培的理想品种。 特征特性 冬甘号开展度为47.2cm×46.6cm,株型紧凑,外叶数11~14片,株高24.2cm左右,叶色绿色,叶球近圆球形,单叶球重0.85~1kg,叶面蜡粉少,中心柱短,叶球紧实度为0.8,叶球商品性状好,叶质脆嫩,味甜,无异味,营养成分含量测定为Vc 31.65mg/100 g鲜重,总糖3.71%,纤维素0.7 097%,蛋白质1.65%。冬甘二号春季保护地栽培时,其生育期为121~126天,定植后45~50天可达商品成熟,较同类品种早熟4~6天,成熟一致,收获集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凯里市蔬菜市场需求,引进16个甘蓝品种在大风洞镇官庄村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精选京丰一号、重庆京丰、千美5号具有极好的丰产性、抗病性和商品性,且耐抽薹,可作为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推广种植;双环春早、早熟春丰、春丰具有较好的丰产性、抗病性,耐抽薹,可作中熟品种进行推广;双环419、双环166早熟,抗病性强、耐抽薹和商品性优,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种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使甘蓝的上市时间延长,为凯里地区蔬菜周年均衡供应提供了品种储备。  相似文献   

13.
"商甘蓝一号"是以‘商甘9401’和‘商甘9408’2个自交不亲和系交配育成的露地越冬春甘蓝新品种。该品种冬性强,耐抽薹,高产优质。国家区域试验中"商甘蓝一号"平均每667m2产量3 771.4kg,较对照"春丰"增产21.7%,国家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3 623.8kg,较对照"春丰"增产10.24%。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早熟春甘蓝新品种‘豫生1 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快速育成早熟春甘蓝一代杂交新品种‘豫生1 号’ ( 96-1) 。该品种叶球近圆形, 结球紧实, 叶质脆嫩, 耐先期抽薹, 耐裂球, 抗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定植后60 d 成熟, 净菜产量44~ 55 t/ hm2。适于华北地区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快速育成早熟春甘蓝一代杂交新品种‘豫生1 号’ ( 96-1) 。该品种叶球近圆形, 结球紧实, 叶质脆嫩, 耐先期抽薹, 耐裂球, 抗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定植后60 d 成熟, 净菜产量44~ 55 t/ hm2。适于华北地区春季栽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甘蓝产销变化与育种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蓝育种应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确立一些新的育种目标:适于高海拔、高纬度栽培的耐裂球、耐贮运、抗病(特别是抗枯萎病、黑腐病)、优质的中早熟圆球类型或中熟扁球类型甘蓝品种;适于中原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耐寒性强的扁球或近圆球类型甘蓝品种;适于东部地区秋冬栽培鲜食或脱水加工用的叶球深绿色、绿叶层次多的扁球或近圆球类型甘蓝品种等。  相似文献   

17.
章泳  周一波 《蔬菜》2007,(5):6-6
“寒玉5号”是近年来从日本野崎采种场引进的晚熟、高效益、优良甘蓝品种,该品种春节前后上市,耐湿、耐寒、极耐裂、耐抽薹、抗逆性极强。  相似文献   

18.
1早春甘蓝1.1品种选择早春甘蓝一般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不易裂球的早熟品种,如中甘11、8398等,每667m^2用种50g。[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荆门地区秋季种植的结球甘蓝品种,我们特引进7个结球甘蓝新品种开展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7-11甘蓝结球早,花球紧实,商品性好,耐贮运,抗病性强,产量较高;17-13甘蓝虽结球迟,但花球紧实,商品性好,田间采收期长,不易裂球,抗病性强,产量高.这两个甘蓝新品种可作为辅助品种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皖甘一号,原名淮南争春,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获淮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冬性强,早熟丰产,商品性好,抗逆性强,既能补“春淡”,又能补“秋淡”,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年种植面积达0.4万hm2,累计推广近2万hm2。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27cm左右,开展度50cm左右,中心往长6.3cm,外叶9-10片,叶色绿,错粉轻,叶球心脏形,给球紧实,单球重Ikg,大的可达2kg。耐抽基。667ml产量355-4opkg,高产可达5thUkg以上。作春甘蓝栽培,早熟性明显优于其他春甘蓝品种。作秋甘蓝栽培,生育期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