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耐低磷和低磷敏感玉米幼苗对低铁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铁处理和基因型对玉米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显著,铁处理和基因型之间存在互作。低铁胁迫对各基因型玉米幼苗地上部生物重的影响十分明显,对低磷敏感基因型玉米地上部生物重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耐低磷基因型。铁在玉米植株中集中分布在根部,与耐低磷特性无关。低铁胁迫显著降低了各基因型玉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但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低铁胁迫对根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诱导地上部同化产物向根系转运,促进根系代偿性伸长。  相似文献   

2.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耐低磷玉米幼苗对缺锌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低磷敏感基因型在缺锌时植株各部位锌含量和吸收量显著下降,且变幅均明显高于耐低磷基因型.缺锌处理影响玉米幼苗的磷含量,低磷敏感基因型地上部磷含量较对照显著上升,根系磷含量变幅不大;耐低磷基因型地上部磷含量变幅较小,根系磷含量则显著下降.低磷敏感基因型在缺锌时地上部磷利用率显著下降,根系磷利用率无明显变化,而耐低磷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根系磷利用率受影响的程度大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谷子苗期耐低磷特性,建立其筛选的评价体系,筛选出苗期耐低磷谷子种质材料。对160份核心谷子种质资源的苗期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叶长、叶宽、茎粗、地上磷含量、地下磷含量、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11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谷子耐低磷相关指标和耐低磷特性;针对筛选出的低磷敏感和耐低磷品种,在生理水平上分析其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 9份材料属于低磷敏感品种, 66份材料属于低磷较敏感品种, 70份材料属于较耐低磷品种, 15份材料属于耐低磷品种;低磷胁迫促使谷子根系SOD、POD、CAT活性增加。总之,以综合指标对谷子耐低磷特性的鉴定更为客观;根系保护酶系统对谷子在低磷胁迫下的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不同磷效率的4个柱花草基因型L6、L8、L10和Y3为材料,分析不同磷源处理对柱花草生物量、全磷含量、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Sg PAP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不加磷处理(-P),添加外源DNA(+DNA)和速效磷处理(+P)均显著增加了柱花草的干重和全磷含量,但是,在添加外源DNA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L10与Y3的干重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L6与L8。在不加磷和添加外源DNA处理下,柱花草的根系内源和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但L10和Y3的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L6和L8。Sg PAP7和Sg PAP10在4个柱花草基因型的根系中均受低磷胁迫(不加磷和添加外源DNA处理)诱导上调表达,且在L10和Y3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L6和L8。以上结果表明,磷高效柱花草基因型L10和Y3具有较高的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较强的活化利用外源DNA能力。当体内磷缺乏时,柱花草通过增加Sg PAP7和Sg PAP10的表达来调控酸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增加对外源DNA的活化利用。本研究为磷高效柱花草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候选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
苗期耐低氮基因型苦荞的筛选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楚  张永清  路之娟  刘丽琴 《作物学报》2017,43(8):1205-1215
土壤缺氮是造成我国黄土高原冷凉地区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为了筛选耐低氮苦荞基因型及适宜鉴定指标,采用苗期水培方式,测定9个不同基因型苦荞在不同氮水平下的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植株氮素利用等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低氮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评价各基因型苦荞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苦荞地上部生长受抑制程度大于根系,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及根系平均直径均呈下降趋势,主根长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根系活力、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有所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Fm和Fv/Fm降低,而Fo升高;植株全氮含量及氮积累量降低,而由于植株氮积累量降幅明显大于生物量降幅,导致氮利用效率显著升高。将25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44%),并将9个苦荞基因型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不耐低氮型。为了预测苦荞基因型的耐低氮能力,将D值作因变量,各指标耐低氮指数作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Fm、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氮利用效率8项对苦荞耐低氮能力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并且9个苦荞基因型的苗期耐低氮能力预测值Y与D值显著相关(R2=0.998,P0.01),表明这8个指标可用于耐低氮苦荞基因型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6.
低磷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低磷胁迫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在对照(200 μmol/L KH2PO4)和低磷(5 μmol/L KH2PO4)条件下比较了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苗期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低磷诱导小麦根系伸长,根系生物量(根鲜重和根干重)增加,供试的6个小麦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的根系鲜重和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对地上部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对不同品种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总体来看,低磷胁迫处理对小麦根系性状的影响大于地上部性状,不同苗期性状受低磷胁迫影响的程度分别为:根系鲜重>最长根长>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苗长。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中国春’对低磷胁迫最为敏感,而‘京411’的耐低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
缺磷胁迫对不同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营养液砂培4种不同玉米自交系材料,设置0.25mol/LKH2PO4全磷(对照)、0mol/LKH2PO4(缺磷)两种处理,于5、7、9、11d时考察幼苗生长指标。对缺磷胁迫下4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生长的研究表明,低磷胁迫对040651、044191地上部分的抑制大于根系,根系的相对干生物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的相对干生物量;从相对株高和相对叶面积的研究显示,编号为040651的自交系受缺磷胁迫的影响小于其他3个自交系材料。缺磷胁迫下4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的研究显示:缺磷胁迫诱导玉米根伸长,根系表面积增大,根冠比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基因型对钾营养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低钾土壤上,采用土培苗期和全生育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10个不同玉米基因型的钾胁迫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基因型对钾胁迫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在缺钾条件下,不同玉米基因型的缺钾程度、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根冠比、植株钾浓度、钾吸收量和籽粒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且敏感型基因型GD6,GD19下降幅度比迟GD18,GD4在。耐低钾能力差的品种对钾肥反应敏感,相对地上部干重及相对钾吸收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3**,0.6806^**,0.6325^*。故玉米基因型苗期缺钾可见症状可作为初步筛选指标。试验鉴定出GD4和GD18不仅耐低钾能力强,且在缺钾和正常供条件下,其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都较高。可见,这两个基因型是进行玉米耐钾胁迫遗育种的育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棉花生理和形态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条件下,选用18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研究2个磷水平:适磷P(KH_2PO_4 1.00×10-3 mol·L-1)处理和低磷P 0(KH_2PO_4 0.01×10-3 mol·L-1)处理对棉花幼苗的磷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地上地下鲜重和干重及形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磷利用率等指标在不同磷处理水平和不同基因型品种间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可作为研究品种耐低磷能力的性状指标;各性状相对值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总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总干重>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磷利用率;根据相对值表现及聚类分析表明:中棉所42号、新陆早19号和鲁研棉28号在低磷和适磷处理的比较中,各测定指标的综合表现良好,能够很好的适应低磷胁迫条件,属于耐低磷基因型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763-3770
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 PAPs)属于酸性磷酸酶(APases)的一种,在酸性条件下能有效地将酸酐、磷酸酯等有机磷催化水解为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磷。低磷胁迫下根系增强紫色酸性磷酸酶的合成和分泌,是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磷高效利用型植物的典型特征。PAPs在不同植物类型及基因型之间存在着功能特性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而目前大多数PAPs及其编码基因的植物在响应低磷胁迫下的具体功能及表达仍有待完善。本综述分析了PAPs的功能结构和蛋白特性,陈述了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PAPs的分泌和PAPs编码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旨在为深入认识PAPs在植物响应低磷胁迫中的功能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掖单2号玉米良种,于春季在温室中溶液培养。试验为四个处理,即-N、-P、-K、和全素(ck)。在叶片出现典型缺素症状时观测。结果表明:玉米缺乏N、P、K,植株矮小,干重降低;叶肉细胞小,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不良,形态异常;叶绿素含量少,光合强度降低,氨基酸合成受到影响。其中尤以缺N者影响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植酸是谷物种子磷的主要贮存形式,降低玉米籽粒中植酸磷含量对减少粪磷污染有重要意义。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2个玉米品种生长期间不同部位磷含量与籽粒植酸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以提高2个玉米品种籽粒中总磷和植酸磷的含量以及积累量;金海5号的植酸磷含量与积累量均高于浚单20;植酸磷占全磷的比例在50%-62%之间,高植酸品种金海5号略高于低植酸品种浚单20;随着施磷肥水平的增加,降低了2个品种根、雄穗、穗轴等部位的磷转移率,但各部位转移到籽粒中的总磷的比例受施磷影响较小;玉米乳熟期穗位叶、苞叶、完熟期籽粒磷含量及磷积累量与植酸磷积累量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雷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磷库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雷竹林集约经营中土壤磷素的演规律,采集集约经营下种植雷竹不同年限(1年、5年、10年和15年)的雷竹林土壤,用Hedley法分析土壤的不同形态磷素组分含量,并测定pH、有效磷和全磷、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H随着集约经营时间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雷竹林土壤磷素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1年、5年、10年和15年的全磷含量分别是0.70、0.89、1.37、1.86 g/kg;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6.6、137.3、225.1、283.1 mg/kg。在1~15年集约经营过程中,雷竹林土壤磷素组分Resin-Pi和NaHCO3-Pi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组分NaHCO3-Po、NaOH-Pi、NaOH-Po和Residual-P在集约经营初期变化不大;集约经营10年后显著增加;而HCl-Pi在集约经营前10年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10年后无显著变化。雷竹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集约经营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雷竹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的有机磷组分(NaHCO3-Po和NaOH-Po)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长期集约经营措施会引起雷竹林土壤磷素超量积累,对林地周边水体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低磷胁迫下不同磷利用效率玉米叶片在光能的吸收、分配和过剩激发能的耗散方面的差异,以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不同磷利用效率玉米齐319 和Qi319-96 为材料,采取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低磷(KH2PO4 5 μmol/L,-P)和正常供磷(KH2PO4 1000 μmol/L,+P) 2 个供磷水平对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突变体齐319-96 叶片的光能转换和电子传递效率高于玉米自交系齐319;突变体齐319-96 叶片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显著高于齐319;通过天线热耗散部分的能量低于齐319;二者通过其他途径耗散过剩光能的部分差异不显著。叶片通过活性氧清除系统对过剩光能耗散作用在自交系齐319 和突变体齐319-96 间差异不显著。低磷胁迫下与齐319 相比,突变体齐319-96 叶片中的无机磷含量显著提高。与自交系齐319 相比低磷下自交系齐319-96具有更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和碳同化速率,推测不同磷效率玉米自交系之间光合特性差异与叶片中无机磷含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黑土高产土壤剖面磷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高产土壤的成因和机理,人工定向培育及磷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松辽平原玉米带有代表性的黑土玉米田土壤作为供试土壤,在田间调查采集剖面样品的基础上,研究黑土高产土壤磷素含量组成。结果表明,高产土壤全磷、速效磷在剖面下含量明显高于其对照土壤,且表现为从上往下降低的趋势。高产土壤在耕层中全磷、速效磷含量均有明显的积累现象,平均含量分别为0.505 g/kg、32.0 mg/kg,较对照土壤分别增加了1.2倍和1.8倍。高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的组成规律是:Ca10-P (79.7%~16.0%) > Fe-P (27.1%~8.1%) > Al-P (27.2%~4.6%) > Ca8-P (21.0%~4.3%) > Ca2-P (10.6%~0.4%) > O-P (4.6%~1.4%)。对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的组成规律是:Ca10-P (77.6%~27.2%) > Fe-P (21.2%~9.4%) > Al-P (26.9%~2.2%) > Ca8-P (21.0%~4.0%) > Ca2-P (8.6%~1.2%) > O-P (7.8%~1.4%)。各形态无机磷与Olsen-P的相关分析表明,黑土中Ca2-P、Ca8-P、Al-P、Fe-P是植物能吸收的高度有效磷源,Ca10-P和O-P是植物的潜在磷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磷铝耦合胁迫对不同玉米自交系苗期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了解玉米耐低磷与耐酸铝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同来源的8个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不同磷、铝条件下玉米苗期生物学性状以及吸收利用P、K、Ca、Mg、Fe、Mn、Al等元素的特性。结果表明,玉米在耐低磷和耐酸铝特性方面存在基因型差异,自交系99320和99180既耐低磷又耐酸铝,低磷及酸铝胁迫下,这两个自交系具有较高的相对干重,99239、99327耐低磷但不耐酸铝,99003耐酸铝但不耐低磷,99152对低磷、酸铝均敏感。低磷抑制玉米对P、K、Ca、Mg的吸收。酸铝胁迫使各自交系吸收Ca、Mg、P、K、Fe的量显著下降,但加磷可缓解酸铝毒害,使各自交系吸收P、K、Fe的量有所增加。酸铝胁迫下,玉米各自交系植株地上部铝累积量与耐酸铝能力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小麦、水稻及豆类籽粒中的植酸, 通常被看作抗营养因子, 所以培育低植酸作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试验通过对20份玉米自交系的无机磷含量分析, 发现齐319的无机磷含量接近0.93 mg mg-1, 远高于一般材料(0.15 mg mg-1)。进一步分析表明, 其植酸磷含量为1.31 mg mg-1, 与意大利Nielsen实验室2003年报道的玉米低植酸突变体lpa24/ lpa2411植酸磷含量(1.20 mg mg-1)接近, 显著低于Lpa241/Lpa241野生型和常规的玉米自交系(>2.8 mg mg-1)。对齐319低植酸性状的初步遗传分析表明, 其控制基因呈隐性遗传并可能与lpa241/lpa241基因等位, 但与lpa241/lpa241突变体中肌醇-3-磷酸合成酶(MIPS)蛋白表达量下降不同, 齐319的MIPS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加, 暗示二者的低植酸性状都与MIPS的异常表达有关, 但二者的控制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8.
低磷胁迫对磷不同利用效率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盆栽试验在高磷(+P)和低磷(-P)条件下,于四叶期测定了磷高效利用型玉米KH5和磷低效利用型玉米齐201的老叶(第2叶)和新展开叶的(第4叶)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使玉米叶片PSⅡ关闭程度增加、光能转换和电子传递效率降低,过剩激发能增加。基因型间比较,磷高效利用型玉米的光能转换和电子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9.
低磷胁迫下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低磷胁迫下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以番茄品种‘中杂9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2种不同光质(蓝紫光、白光)与3个磷素水平(0.22、0.44、0.66 mmol/L)共6个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水平相比,轻度、重度低磷胁迫下番茄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生物量均显著降低,总根长、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低磷胁迫下,相较于白光处理,蓝紫光处理明显增加了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总根长、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同时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中的MDA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而促进了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综上,蓝紫光处理能够增强番茄植株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