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挖掘紫色红曲霉MD10的应用潜力,对其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选择发酵温度、接种量和乳酸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得到MD10产蛋白酶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2℃,乳酸添加量1‰,接种量9%,该条件下蛋白酶活力达到338.15 U/g;进一步对其蛋白酶的部分酶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适温度55℃,最适pH值4.5,Cu~(2+),Mn~(2+)对其酶活有促进作用,而Na~+,K~+,Fe~(2+),Fe~(3+),Mg~(2+),Zn~(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养牛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性质优良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玉米浆,300mL摇瓶最适装液量为60mL,最适接种量为2%,起始pH值为4.5和6.5时有2个产酶高峰,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酶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值为7.5,该酶在50℃以下保温30min酶活仍较高,在70℃以上酶活全部丧失。在pH值7.0~9.0时比较稳定,而在pH值5.0以下时酶活下降很快。金属离子Pb2+,鳌合剂EDTA能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Fe2+能激活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使用RodamineB平板筛选法,从新疆具有典型低温环境地区的近200份土样中筛选分离到11株产低温脂肪酶的菌株。其中1株酶活较高的菌株L22,根据形态观察初步断定为假丝酵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属低温脂肪酶。摇瓶发酵确定该菌株产脂肪酶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葡萄糖0.5%,豆饼粉2%,玉米浆2%,KB2BHPOB4B0.5%,NaNOB3B0.5%,橄榄油0.25%,初始pH值为7,发酵温度为20℃,摇床培养48h,酶活最高可达7.17U/mL,添加适量的油脂对产脂肪酶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PPO酶活特性的影响,研究莴笋PPO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莴笋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H值5.0,最适温度25℃;90℃热处理60 s莴笋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莴笋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667 mol/L,Vmax=826.4 OD/min;Mg2+、Ca2+、Mn2+、Zn2+对PPO酶活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Cu2+和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种抑制剂对抑制莴笋PPO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强,试验范围内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Na HSO3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对莴笋PPO酶活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低温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新疆高海拔地区采集土样中定向筛选得到1株低温淀粉酶产生菌株LA77,初步鉴定为解淀粉类芽孢杆菌(P.amylolyticus)。摇瓶发酵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35℃,最佳产酶pH值为6.0,生长高峰出现在第30h,产酶高峰出现在38h,低温淀粉酶的活力达到34.5U/mL,温度超过40℃时此酶极易失活。此菌株生长周期短,产生的淀粉酶在温度高于40℃极易失活,在化工和食品等行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酶活较高的酶液用于农药污染的修复,探讨阿魏侧耳(Pleuratus ferulae)产漆酶的条件。对碳源、氮源、pH诱导剂和金属离子这5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魏侧耳产漆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天,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的初始pH 6.0,0.1 mmol/L愈创木酚和1 mmol/L Mn~(2+)对阿魏侧耳产漆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酶活分别提高了32.2%和30.8%。对阿魏侧耳产的漆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40、45℃下酶活相对稳定,48 h后能保持较高酶活。最适反应pH 6.0,在pH 4.0~7.0时,漆酶均有较高活性,在pH 5.0~7.0时有较高稳定性,48 h后相对酶活保持在70%以上。阿魏侧耳在发酵条件优化后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所产漆酶的最适温度相对较高,最适pH为中性偏酸性。  相似文献   

7.
高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及发酵工艺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界中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为工业生产淀粉酶提供储备菌株。利用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的直径比和单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高产淀粉酶的菌株,运用均匀试验设计,结合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从温度和pH值两方面改良并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菌株产酶能力。结果表明,经筛选后得到的产淀粉酶菌株为米曲霉QA96.8(Aspergillus oryzae),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40℃,培养基pH值4.0。由其发酵所得的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作用pH值5.0,同时测得酶活力为3900U/mL。  相似文献   

8.
栓菌属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产酶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秦岭采集的15株栓菌属真菌中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03588,对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起始最适pH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8℃,5d酶活达到最大值。培养基装量对产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蛋白酶在食品、医药、饲料、洗涤剂等行业中应用广泛。利用酪素培养基从牛粪中筛选出一株产蛋白酶的菌株2021-9,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及产酶情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属于Serratia属;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源为0.3%蔗糖,氮源为2%酵母粉,pH值8.7,温度为37℃。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为3.2%麸皮,3%黄豆粉,4%玉米粉,0.4%Na_2HPO_4,0.03%KH_2PO_4,最大酶活达到29.834 U/m L,为产蛋白酶菌株筛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枯草杆菌、黑曲霉、米曲霉3种菌株的筛选,得到3种菌株具有产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能力,其中米曲霉产酶能力较高,对米曲霉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使其产酶能力提高了15.6%。确定了米曲霉最佳超声波破碎条件为:功率400W,工作1s,间歇3s,超声20min。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最佳酶促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60℃,并且得出了Mg2+和Mn2+对维持酶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米曲霉HDF-7固定化菌体发酵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工业化生产豆酱的过程中,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原料利用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利用从传统豆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作为出发菌株,经过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后,对其最佳固定化菌球的发酵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菌球以3%的接种量接入到中性蛋白酶发酵培养液中增殖至168 h后,其蛋白酶酶活力最高,为18.49±0.65 U/mL,利用该增殖菌球单批次发酵到24 h时,其蛋白酶活力表现最高。并可以重复分批发酵7次而蛋白酶活力保持不变。本研究通过固定化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菌体并优化其发酵生产蛋白酶的条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提高菌体的利用效率,并保持酶活稳定。该研究为蛋白酶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米糠质量分数、两种酶的比例及水解时间比对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米糠质量分数温度时间比pH酶比;优化的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5℃,米糠质量分数3%,碱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9.5、中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6.5,时间比3︰1(即碱性蛋白酶4.5 h,中性蛋白酶1.5 h),加酶总量3%时的酶比(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2︰1。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水解度达到56.28%。  相似文献   

13.
以蜜蜂蜂蛹为原料,研究蜂蛹蛋白质酶解工艺,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蜂蛹蛋白质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为60℃,酶用量为1.5%,酶解时间1.5 h,pH值为8.0,料水比为1∶8,最适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的氨基氮质量浓度为1.526 mg/mL;中性蛋白酶水解蜂蛹蛋白质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为45℃,酶用量为2.0%,酶解时间为1 h,pH值为7.5,料水比为1∶6,最适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的氨基氮质量浓度为2.068 mg/mL;最优水解酶是中性蛋白酶;双酶水解蜂蛹蛋白质的最适条件为:总酶量为2.0%,酶量比为1∶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为2 h,最适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的氨基氮质量浓度为1.889 mg/mL。双酶同时水解的效果不及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方法]利用中性蛋白酶将牦牛血红蛋白水解,探讨各因素对中性蛋白酶水解牦牛血红蛋白的影响以及水解度的关系,并对酶解液进行了活性炭脱色效果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16(45)),[结果]确定了中性蛋白酶水解血红蛋白的适宜条件为 pH 7.0,温度 45℃,酶底物浓度比 4000 U/g 蛋白质液,底物浓度 5%,酶解时间 7 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液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 4%,脱色温度 75℃,pH 5.0,脱色时间 60 min。  相似文献   

15.
利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别在各自最适条件下对羊骨进行酶解,以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藤黄球菌为供试菌种,以抑菌性为指标,对7种酶作用下所得酶解产物的抑菌性进行评定,以选出水解最佳用酶。结果表明,在各自最适条件下,胃蛋白酶酶解产物(pH值为3.0,37℃,底物质量浓度0.2kg/L,酶添加浓度2000U/g,作用时间6h)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分离获得的放线菌A11菌株,其发酵液采用对峙培养对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发酵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下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11发酵液在中性及酸碱条件下都稳定,在极酸和极碱条件下抑菌活性丧失;A11发酵液能经受75℃温度60 min,仍保持原来的抗菌活性,温度升高到100℃时活性丧失。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肠道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产蛋白酶能力高的细菌资源。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松毛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16株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和测定发酵后酶活力,筛选出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2N01。根据序列比对结果,构建关于2N01的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研究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2N01产酶培养的最适温度是40℃,最适pH 8.0,培养72 h左右出现产酶峰值,酶活力达50.07 U/mL。通过研究表明,菌株2N01是产蛋白酶的较好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付莉  王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283-289
为了替代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防止病原菌耐药性大大提高,开发酪蛋白抗菌肽新型抗菌剂。本研究利用中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以中性蛋白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Centure-composite Desig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对水解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酶解温度、酶浓度、酶解时间、pH对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影响显著;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水解温度为50℃,酶浓度为3.73%,pH 7.9,酶解时间为130 min。回归方程预测酪蛋白水解液抑菌圈直径理论值可达到21.93 mm,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1.91 mm,与理论最大值接近,可见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酪蛋白抗菌肽制备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食源蛋白制备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天然活性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优化超声辅助酶解茶渣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工艺,本研究以茶渣为原料,以酶解液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逐级优化基础上,选定酶解pH值、温度、时间、加酶量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较好,在p H值为7.5、温度50℃、时间20 min、加酶量为400 U/g、超声功率为105 W的优化条件下酶解,酶解液对DPPH清除率达为85.36%,比对照活性提高了为31.87%。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低功率超声能有效提高碱性蛋白酶酶解茶渣蛋白效率,增加抗氧化活性肽得率,为开辟茶渣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将其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从青岛市胶州湾海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海洋菌ZR-Pw。通过菌株ZR-Pw的菌落形态、菌体形状、革兰氏染色,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种进行鉴定;将ZR-Pw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酶曲线,确定其产酶的最适温度及pH。结果显示:菌株ZR-Pw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在生长到18 h时,菌体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在菌株生长到24 h时,产酶量达到最大值。该菌株产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 8.0。试验为菌株ZR-Pw产蛋白酶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