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讨了干旱分区及农业旱灾风险区划的方法,并在云南省开展了应用研究。选取流域地貌特征指数、多年平均干旱指数和75%保证率年降雨量负距平百分率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省进行干旱自然分区进行了研究;将干旱分区成果作为旱灾风险区划指标之一,综合考虑旱灾风险危险性、脆弱性及易损性因素建立了旱灾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并根据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结果进行了云南农业旱灾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滇东北是干旱易发区,滇西南是干旱轻发区或少发区;滇东北属于旱灾高风险区,滇西北属于旱灾低风险区。分区成果与云南省的历史干旱情况基本符合,表明基于主成分的干旱自然分区和基于构成要素的旱灾风险区划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旱灾成因及抗旱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2009年末至2010年5月,云南省遭遇10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情况的基础上,为了探讨云南省的干旱防治对策,从云南旱灾背景情况,以及对其成因分析出发,提出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分区分类应用水利工程技术,积极开展开源节流、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1983―2015年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综合损失率与SPI的关系。【方法】利用1983―2015年西南地区旱灾资料研究了西南地区旱灾在1983―2015年的变化规律及发生概率;利用40个代表站点1960—201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计算月、季和年尺度SPI值,进一步研究了1983―2015年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综合损失率与SPI的相关关系。【结果】1983―2015年西南地区干旱的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综合损失率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1.79%、5.84%、1.30%和4.86%,除云南的旱灾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他省份和整个西南地区的旱灾呈下降趋势,各省旱灾情况较为接近,其中云南和贵州的旱灾情况比广西和四川严重,西南地区干旱综合损失率大于6%的概率为29.8%。【结论】除云南省干旱综合损失率与5月SPI值最为相关外,其他省份和西南地区干旱综合损失率都与8月、夏季和年尺度的SPI值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0 引 言自有历史记载以来 ,湖南几乎年年发生旱灾 ,只是范围不同 ,程度不一而已。湖南的旱灾多以夏秋旱为主 ,若遇全省性的特大旱年则可贯穿于春、夏、秋、冬四季。据湖南省统计资料 :195 0~1998年的 48年中 ,全省累计受灾面积 314 4 .2万hm2 ,年均 6 4 .2万hm2 ,累计成灾面积 13 82 .2万hm2 ,年均 2 8.2万hm2 。 1949~ 1999年的 5 0年中 ,共发生旱灾 41次 ,平均 1.2年一次。局部干旱年年都有 ,特大旱年平均 15年一遇 ,大旱年平均 4年一遇 ,中旱年平均 3年一遇。特别是 196 0、196 3、1972年和 1978年的大旱 ,损失十分惨重。 19…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南省干旱多发、旱灾严重的特点,选取1981年1月-2020年6月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时期典型水文干旱年及干旱事件,探索GRACE卫星反演数据在监测云南地区干旱方面的适用性,旨在提出解决无资料或少资料地区干旱监测困难的新方法。研究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得到云南省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5个分区月均储水量变化量,计算各分区的旱涝指标-相对储水量指数,利用相对储水量指数对云南省各分区干旱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月时间尺度上对比了相对储水量指数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3的干旱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构建的相对储水量指数在典型水文干旱年内的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情况基本一致,其在滇中地区的适用性最佳,对于春季干旱的监测精度优于其他季节,反演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干旱程度;利用SPEI3对云南全省以及不同分区的旱情进行监测,结果与统计年鉴记载干旱事件较为吻合,其在滇东南地区的监测精度优于其他分区,在夏、冬两季精度优于春季;GRACE和SPEI3都较好地捕捉到了历史时期的典型干旱年及干旱事件,在选取的24场典型干旱事件中各分区的最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鲁西北地区农业旱灾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特别是2002年,该地又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势下,对农业旱灾造成的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进行全面而有效地计量,对于深入认识灾害形成的机理和影响以及依此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意义重大。但是,我国现行计量方法侧重直接经济损失,而忽略了灾害导致的潜在损失,这就使得计量数据严重偏离实际损失状况。本研究在继承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以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制度价值资本为指标的新型农业旱灾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计量模型,并通过对2002年鲁西北地区特大旱灾历史数据的计量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农业旱灾损失计量同样应该在关注潜在效应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计量的结论,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今后的旱灾实际损失计量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高计量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耕地面积最大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干旱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其粮食产量。然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干旱指数的适用尚不确定。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1951-2014年的长序列降水数据,分析了降水的年内分布情况,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标分析了不同尺度下干旱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指标在哈尔滨市适用性较好,其年代旱情呈现20世纪70年代21世纪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四季易发生干旱的顺序为冬、春、秋、夏季;4、8、11月易发生特大、中度、轻度干旱,特大干旱在年内发生的概率极不稳定,轻、中度干旱发生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1961—2100年SPI和SPEI的云南省干旱特征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一个缓慢发展持续时间长的极端气候事件,而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尤为显著,评估气候变化对云南省干旱特征的影响尤为重要。使用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云南省的干旱状况,运用非超越概率和游程理论分别分析了SPI和SPEI的季节性变化和研究区域内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1961—1995年冬季SPEI(1)小于等于-1.0的非超越概率为5.2%,但在2066—2100年增加到18.4%;SPEI(6)小于等于-1.0的非超越概率从4.4%增加到21.4%,SPEI(24)从7.0%增加到25.7%。表明由于气候变化,未来有可能发生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比短期干旱更严重。气候变化在1961—1995年和2066—2100年的冬季和夏季造成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严重程度在整个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将SPI和SPEI的时间序列应用于游程理论,发现1961—1995年SPEI(1)的干旱烈度为28.3,到2066—2100年达到60.9,表明气候变化使未来干旱加剧。本研究结果对云南省干旱预测、评估及其风险管理和应用决策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同时可为未来旱作农业生态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位面积承载的社会财富增加,洪灾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贵州洪灾风险为分析评价对象,选取死亡人口等6个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数据,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及数据整合的方法,对贵州洪灾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灾风险的应对措施。评价结果表明,洪灾灾情综合指数在34%左右时发生的概率最大,但超过95%后洪灾发生的概率很小。洪灾灾情等级以一般洪涝灾害年为主,发生频率为1.7 a一遇;特别重大洪涝灾害年发生概率最低,发生频率为16.7 a一遇。  相似文献   

10.
水电能源是云南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云南省能源现状的了解,分析研究了旱灾对水力、火力发电的影响,以及旱灾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并对我省能源应对旱灾的能力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云南省遇特大旱灾时的能源应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浅析云南干旱特征及抗旱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是对经济社会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云南省从2009-2010年遭遇的百年一遇大旱,到2011年的汛期抗旱,干旱已经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概率问题,很可能是个必然现象,且将长期存在。云南省在抗大旱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实地调研,结合云南抗旱经验,总结了云南干旱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云南科学抗旱提出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松 《节水灌溉》2007,(6):30-31,36
通过对长期自然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田间定位试验和微区试验,对土壤水分平衡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评估旱害的4项指标:贫水指数、凋萎指数、降水指数和干旱指数,并依据干旱指数对浅山地区1961~1999年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年型分类,其结果是:39年间共发生特大旱年1年、大旱年3年、中旱年19年、轻旱年11年、平水年5年,发生机率分别为2.6%、7.69 %、48.72%、28.21%、12.82%.同时认为青海东部地区旱田作物需水和耗水参数矛盾突出,干旱是年年发生,唯轻重之别,具有明显的不可预测性、多变性和不可控性.抵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实施农田外部人为亏缺补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云南省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干旱变化规律,为该区夏玉米合理布局和防御生育期内阶段性干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云南省1960—2014年32个典型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夏玉米生育期逐旬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采用线性趋势和M-K检验分析了云南省不同地区夏玉米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了CWDI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①云南省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平均干旱站次比分别为50.30%、12.36%、5.88%、6.00%和10.35%。②1960—2014年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干旱站次比和CWDI均呈减小趋势,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和全生育期则均呈上升趋势,且快速生长期和生长中期干旱面积和强度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滇西南。③云南省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整体上表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滇中干旱频率最高,滇西南最低;云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干旱强度上升幅度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滇西南和滇东北,上升幅度较小区域主要集中在滇中中西部和滇西北。④云南省夏玉米生长中期水分供需状况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结论】一定幅度的干旱强度上升,有利于云南省西部夏玉米增产,尤其是滇西南地区;但会导致中东部夏玉米减产,尤其是滇东北。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熵大型灌区农业旱情的TOPSIS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农业干旱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旱情综合评价的TOPSIS评价方法.选择降雨、径流、水库蓄水和地下水等影响干旱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分析的特征指标,引入信息熵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熵权的TOPSIS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理想解的欧氏距离判别旱情等级.将该模型对关中地区旱情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  相似文献   

15.
五种干旱指数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指数是研究干旱的核心和基础,但其计算表达方式多样,并且不同的干旱指数具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因此筛选适合云南省干旱监测的干旱指数,对干旱预警及该地区的干旱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省29个气象站点1960年1月—2014年12月降水和气温的月平均资料,在月尺度上计算并对比分析了5种干旱指数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冬春季,在滇西北和滇东北地区,优先选择SPI;在滇中地区,建议选用SPI和Pa;在滇西南地区,Pa的适用性优于其他4种指数;在滇东南地区,CInew的监测效果较好。夏秋季,除在滇西北地区建议使用SPI外,在其他地区SPEI的适用性更强。SPI对2009年11月—2010年3月冬春连旱干旱演变过程的描述能力略优于其他4种指数。  相似文献   

16.
对常用的4种干旱指标,即降水量指标、供需水关系(土壤含水量)指标、Palmer干旱指标和综合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指出各评估指标不足的基础上,建立了农牧业干旱评估指标的量化模型,即农牧业干旱评估指标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该模型能定量计算而且能较准确的反映出干旱给农牧业造成的损失.利用实时气象资料,根据近期降水、土壤底墒(前期降水)和气温3种因素计算干旱指数,对旱情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减轻干旱灾害的影响和避免各种工程与非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为牧区制定合理的抗旱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中地区水文、气象干旱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周期更替、丰枯转移入手,探求水文、气象干旱发生的起讫时刻、延续时间、影响深度;划分水文、气象干旱级别,应用负轮理论、游程理论,分析丰枯转移概率及连续丰、枯年的分布特点;引入马尔可夫平稳概率研究干旱发生的自然属性,以干旱强度、干旱周期、丰枯转移概率等指标,全面刻画本地区水文气象干旱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