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贺学礼  李君  贺超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82-185
摘要:本文在土培条件下,以非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幼苗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对AM真菌接种效果有明显影响。接种AM真菌提高了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植株全氮含量;增加了地下部及全株丹参酮含量。说明接种AM真菌有利于丹参植株生长,能够提高丹参幼苗化学成分含量。在施N量为0.085~0.17g N/kg土时,接种AM真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对黄芩幼苗生长、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同一施氮水平,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黄芩根系侵染率、地上部Ca、地下部全氮、全磷、黄芩苷和Fe元素含量;不同施氮水平,接种株侵染率、地下部黄芩苷、地上部K和地下部Ca含量差异显著,并在N2~N3达到最大值。AM真菌能与黄芩形成良好共生关系,接种AM真菌有利于黄芩植株生长,提高黄芩幼苗化学成分含量。在施氮量为0.08~0.12 g/kg土时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AM真菌对几种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等三种AM真菌对大丽花、孔雀草和金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提高了花卉幼苗的移栽成活率,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另外,还可使植物体的叶绿素含量和N、P、K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增加,植株生长量增加,开花期提前,蛊花期的着花数量增多,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施磷量(纯磷0、50、100和200mg/kg)接种两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即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简称Gt)对藜麦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Gm后,藜麦根系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指数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同一接种处理,藜麦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等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接种AM真菌后除根系平均直径外上述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均在100mg/kg施磷量时达到最大值,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接种AM真菌显著减小了根系平均直径,接种Gm的降幅大于接种Gt。同一接种真菌处理,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和暗适应下初始荧光(F_o)随施磷量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接种AM真菌后藜麦根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而根系MDA含量和暗适应下F_o显著降低,且接种Gm降幅大于接种Gt。综合考虑,接种Gm和施磷量100mg/kg组合对藜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摘要: 通过对根结线虫不同病害程度的设施蔬菜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资源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发生根结线虫病害的土壤中AM真菌孢子数量较少,共鉴定出4属7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l 种,球囊霉属(Glomus)4种,多样囊霉属(Diversispora)1 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 种,球囊霉属和多样孢囊霉属为设施蔬菜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属,沾屑多样孢囊霉D. spurcum、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摩西球囊霉G. mosseae是此土壤中的优势种。这对于筛选抗根结线虫病害的优良菌种及其在设施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蒙古扁桃AMF多样性及其AMF接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为对象,对野外采集的蒙古扁桃营养根进行外生菌根形态观察及采用Phillips﹠Hayman染色方法观察根内丛枝菌根结构,同时通过形态学方法对根际孢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采样品未发现外生菌根侵染,而丛枝菌根的侵染频度高达97%以上,在根际土中共鉴定出丛枝菌根真菌4属11种,和一个未知种,其中瑞氏无梗囊霉和摩西球囊霉是蒙古扁桃根际土中的优势种。另外,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对蒙古扁桃进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摩西球囊霉接种处理下,蒙古扁桃营养根细胞内形成菌丝、丛枝、泡囊等典型的丛枝菌根结构,而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在蒙古扁桃营养根内未形成丛枝菌根结构;摩西球囊霉在形成丛枝菌根后明显促进了蒙古扁桃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单一及复合AM真菌初侵染对番茄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侵染番茄初期的生理生化动态变化趋势,于温室盆栽条件下设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侵染(S)、接种复合菌种[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M)和不接种对照(CK)。结果表明,复合菌种处理的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根长、根鲜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POD活性、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单一菌株,而叶绿素含量则低于后者。受G. m+ G. e+ G. v复合菌株侵染的M组侵染率在约1个月时间内始终高于受单菌株G. m侵染的S组,AM真菌侵染8天内侵染率增长速率最大,8~20天之间出现缓慢增长的平台期,28天时侵染率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AM真菌侵染番茄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单菌株与复合菌株侵染效应有明显差异。关于复合菌剂与单一菌剂侵染番茄动态变化差异的研究,可以为综合开发利用复合菌剂、了解AM真菌相互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大豆连作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将AM真菌应用于连作土壤,缓解大豆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Nested-PCR-DGGE技术分析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3种连作年限3种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后,同一品种连作两年大豆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同一连作年限KF16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不同连作年限不同品种大豆根系中AM真菌菌群中均含有粘性球囊霉(Glomus viscosum)和未培养的球囊霉属(Uncultured Glomus);种植于连作2年土壤的不同品种大豆根系AM真菌的丰度值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连作0年和连作1年的。本研究揭示接种F.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不同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陕西三个不同地区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黄豆 根围土壤中分离出丛枝菌根真菌,均为聚球囊霉属,已鉴定的有七种,分别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聚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双形球囊霉(Glomus dimorphicum)。所调查的作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VA真菌耐高磷营养菌株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耐高磷营养的VA真菌初筛试验的基础上,对两株采自不同地区的摩西球囊霉(G mossieae)菌株,在不同施磷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VA真菌对高磷营养的耐性,从中选出一株耐高磷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粒重的花生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播种方式,研究粒重大小和播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处理可使产量增加,与传统双粒穴播相比,在一垄两行播种方式下,相对大粒种子和相对小粒种子分别增产9.77%、4.19%;一垄单行种植方式下分别增产3.44%和2.77%。无论种子粒重大小,单粒精播处理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但其荚果干重、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与双粒穴播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干重、茎柄干重与单株叶面积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饱果成熟期与结荚期地上部干物重之差与产量间呈显著相关关系。采用垄作双行单粒精播模式,选用饱满粒重较小的种子,可达节本降耗、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26份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质资源是花生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来源。为了解花生栽培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来源于5个国家的126份花生栽培种为试验材料,对126个花生品种的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分级性状和17个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813和1.947;1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22.17%,其中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20%,达到较高程度变异;遗传参数方面,主茎高等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大于75%,而结果枝数和单株果数等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较低,小于50%。进一步分析发现,公斤果数和出仁率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1010.15和475.26,可获得的遗传增量分别可达到101.74和722.88。以上说明这126份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的改良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玉米、花生根间菌丝桥对氮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五室分隔法研究了玉米和花生根间菌丝桥对氮的传递作用。 研究表明: 供体接种菌根 , 对花生、 玉米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且对玉米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花生的促 进 作用。 此外, 无论是以玉米为供体, 还是以花生为供体, 接种后, 均能在玉米和花 生根间形成菌丝桥, 形成的菌丝桥能传递氮, 且传递方向是双向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夏直播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覆膜栽培研究了密度对夏直播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花生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试验田肥力条件下,密度为15万穴/hm2时,叶面积系数、叶片净光合速率、饱果率和果重最高,荚果产量和经济系数较其它密度处理显著提高。研究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覆膜夏直播花生的适宜密度为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5.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配合力是花生杂交育种中选择亲本的重要依据之一。以河南省生产推广应用的6个主要品种为亲本,采用Griffing方法2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出仁率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侧枝长和单株双仁秕果数的非加性效应作用更大些,单株双仁饱果数、单株果重、百仁重、主茎高、单株单仁秕果数和单株单仁饱果数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但主要以加性为主。豫花15号在单株果重、籽仁重、单株双仁饱果数和单株单仁秕果数等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其与濮花8号组配的杂交组合在单株果重、籽仁重、主茎高和侧枝长上均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最具有利用价值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6.
多效唑(PP333)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试验研究了喷施75-100 mg/l的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表明花生初花后26天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生物(鲜)重、豆荚(鲜)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收获时花生鲜果重与植株生物量鲜重的直线回归方程相关性分别为:多效唑:y=0.0240+0.3919x(r=0.0402),对照:y=0.2587+0.2680x(r=0.0485);株高与生物量相关性分别为:对照y=0.0426+0.8411x(r=0.0070);多效唑:y= -0.1126+9.4824x(r= -0.0045);从对照(CK)与喷施多效唑100 mg/l处理组相比,结实率从40%提高到63%,有效荚由9.00±3.62个/科增加至21.33±2.84个/科,理论产量由347.22±86.82 kg/666.7m2增加到723.08±76.38 kg/666.7m2,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所有施用多效唑的处理均促进干物质向荚果分配,使单株结果数及产量显著增加,而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7.
AM真菌对牡丹实生苗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接种AM真菌对不同苗龄牡丹实生苗耐盐性的效应,将接种Glomus mosseae的1年生和2年生盆栽‘凤丹’牡丹实生苗,分别于不同浓度人工海水(0%、8%、16%和24%)下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接种G. mosseae的2年生‘凤丹’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1年生苗处理的,而叶片细胞膜透性则显著低于1年生苗处理的,盐胁迫下的增长量、根系活力、矿质元素N、P、K含量和耐盐系数均显著高于1年生苗的。1年生苗的菌根依赖性高于2年生苗;G. mosseae对1年生‘凤丹’植株的总干重、耐盐系数和N、P、K含量的菌根贡献率高于2年生苗的,且菌根贡献率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认为接种AM真菌对1年生牡丹苗的效应优于对2年生苗的,而且不同苗龄牡丹对菌根的依赖性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断根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断根时期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为确定适宜的断根时期提供依据。在大田覆膜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断根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根可降低花生株高,减少主茎叶片数、分枝数、单株开花数和果针数,且随断根时间的提前而影响明显;适期断根有利于延缓花生叶片衰老,使适宜叶面积系数维持较长时间,增加有效分枝数和有效果针数,并可较少干物质的无益消耗、减少过多的冗余生长,有利于荚果形成;断根过晚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本试验以开花后15~20天进行断根处理对植株生长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种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度盐碱地上进行大田试验,选用3个耐盐能力不同的花生品种(系),采用垄作覆膜和沟作覆膜2种种植方式,探讨盐碱地花生种植方式对不同品种(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耐盐能力花生品种(系)主茎高和侧枝长自花针期至成熟期均表现为垄作覆膜种植方式高于沟作覆膜方式;叶片、茎(叶柄)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均可用Logistic生长曲线很好的拟合,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大R2为0.9976。垄作覆膜方式可使耐盐品种(系)叶片和茎(叶柄)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27.54%~41.04%和12.2%~40.06%,叶片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延长2.3~3.3天,茎和叶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提前1天左右;使盐敏感品种叶片Vm降低25.71%,叶片Tm提前1.4天,茎和叶柄Tm推迟1.2天。各品种(系)在2种种植方式下的叶面积指数(LAI)高峰均出现在结荚期,耐盐品种‘白沙1016’在垄作覆膜方式下LAI最高达5.52,盐敏感品系HZ17最低仅为3.35。垄作覆膜方式下耐盐品种‘白沙1016’产量最高达3925.65kg/hm2,沟作覆膜方式下盐敏感品系HZ17最低,仅2486.7kg/hm2。耐盐品种‘白沙1016’更适合于盐碱地种植,并采取垄作覆膜的种植方式为佳。但品种自身耐盐能力较种植方式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根土空间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花生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生长冗余,探讨花生高产的适宜生长度,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设长×宽×深分别为40 cm×20 cm×20 cm、40 cm×20 cm×40 cm、40 cm×20 cm×60 cm、40 cm×20 cm×80 cm4种规格不等的根土空间,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根系生长空间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土空间增大,株高逐渐增高,分枝数逐渐增多,根系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逐渐增大,其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根土空间过小显著影响各时间段花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根土空间过大则中前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少,中后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多;适当的根土空间(如限根深度60 cm)则中前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多,中后期开花数、下针少。说明根土空间过小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生长量不足,而根土空间过大影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冗余生长。适当空间则既能保证足够的生长量,产生的冗余生长又少,从而提高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为花生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